问题

刘备军事水平那么高,剑法那么好,为什么会在高唐“为贼所破”?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点。很多人对刘备在演义中的“战绩”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为贼所破”的经历,总觉得与他后来成为蜀汉之主、被誉为“仁德之君”的形象有些出入。

要解释高唐之败,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还得结合演义的叙事逻辑和人物设定来理解。

一、 高唐之战的背景:形势与敌人

首先,我们得知道刘备当时是什么个情况。他虽然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辅佐,但刚起兵不久,根基不稳,兵力也有限。那会儿他刚刚和曹操分手,独自领兵,正想找个地方立足。

而高唐这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战略重镇,只是刘备路过或者想要驻守的一个县城。关键在于,当时他面对的敌人是谁。演义里说,他是被“为贼所破”。这个“贼”通常指的是黄巾残余势力或者一些地方武装。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是常事,这些所谓的“贼”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往往也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或者地方豪强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熟悉地形,而且为了生存,往往会拼死一搏。

二、 刘备的军事才能:过人之处与局限性

你提到刘备军事水平高,剑法好。这在演义里是没错的。比如过五关斩六将(虽然这主要是关羽的个人秀,但能指挥得动关羽,本身也说明刘备有号召力),还有赤壁之战后,他能占据荆州一部分地盘,也证明了他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能力。他的剑法好,更多的是表现他的勇武,作为一个早期创业的领袖,身先士卒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不能神化刘备。演义毕竟是演义,它有自己的叙事需要。刘备的军事才能,更体现在战略上的眼光,以及用人和凝聚人心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战术层面,他可能不如曹操那样精通阵法、善于奇谋,也不如张飞、关羽那样是顶级的战场猛将。

尤其是在早期,刘备的队伍还很弱小,很多时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需要的是运气、谋略,甚至是关键时刻的贵人相助。一旦运气不好,或者对手实力相当,甚至比他更强硬一些,他也会遇到挫折。

三、 “为贼所破”的可能原因分析(演义视角)

那么,在高唐,具体发生了什么呢?演义里不会把每个细节都写得太明白,但我们可以推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兵力悬殊与装备劣势: 尽管刘备有几员大将,但整个军队的规模和装备可能都比不上一些有组织的贼寇。贼寇往往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且为了生存,他们的作战风格会更加悍不畏死,也更懂得如何在劣势下作战。
2. 遭遇伏击或战术失误: 演义中,刘备很多时候的失败,是因为中了敌人的埋伏,或者自己的部将出现了战术上的失误。比如,是不是前锋过于冒进,或者后军没有得到及时支援,又或者是敌人利用了当地复杂的地形设置了陷阱。虽然刘备是主帅,但他不可能时刻盯着每一个战场细节,战术执行层面的错误是很有可能的。
3. 敌人的韧性与绝地反击: 演义中的“贼”,有时候比正规军更难对付。他们没有顾虑,没有袍泽情深要维护的荣誉感,他们的目标就是抢掠和生存。当他们被逼到绝境时,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也许在高唐,就是遇到了这样一支拼命的队伍,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 演义情节的需要: 这里得说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演义为了塑造刘备“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形象,故意安排了一些让他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是为了衬托他日后的成功,让他看起来不是一个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人,而是经历过磨难,更加成熟和坚韧的领导者。如果刘备从一开始就无敌 invincible,那故事就没那么吸引人了。高唐之败,就像是他在创业初期遭遇的一次“滑铁卢”,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他更加珍视身边的将士。

四、 与刘备其他战绩的对比

很多人觉得刘备的军事能力在某些战役中(比如赤壁之战指挥孔明调兵遣将)非常出色,为什么会败在高唐?这其实是分场合、分对手的。

赤壁之战: 那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役之一,刘备这边有诸葛亮这个超级军师,还有周瑜这个东吴的统帅,大家的目标一致,而且是打曹操这个当时最大的“正规军”。整个战役是大家集思广益,配合默契,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能成功。
高唐之败: 更像是一场局部的小规模遭遇战,对手是装备和训练程度可能不亚于刘备这边的“地方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勇武和初步的战略眼光,可能不足以支撑到胜利。

总结一下:

刘备在高唐“为贼所破”,并不是说他军事水平不高,而是早期创业的艰难、军队的局限性、对手的凶悍以及演义情节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失败,反倒更能体现刘备“屡败屡战”的性格特点,为他日后收拢人心、发展壮大奠定了更深厚的心理基础。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天才,而是一个在乱世中不断学习、成长、并且依靠人脉和德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传奇人物。演义写他败,是为了让他将来更辉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经有朋友说了,刘备是高唐县县令,高唐县属于青州平原国。综合其他史料来看,刘备应该是在青州刺史焦和的带领下参加讨董,结果在焦和的一番神操作之下被黄巾军所击败。

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
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为民保障,引军踰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黄巾遂广,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军器尚利,战士尚众,而耳目侦逻不设,恐动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欲作陷冰丸沉河,令贼不得渡,祷祈群神,求用兵必利,耆筮常陈于前,巫祝不去于侧;入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州遂萧条,悉为丘墟也。

这支击败焦和与刘备等人的黄巾军在初平二年(191)惨败给公孙瓒,然后转入兖州活动,杀害了任城相郑遂。兖州刺史刘岱可能是因为先前公孙瓒的战绩而低估了青州黄巾的实力,贸然出击后兵败身死,曹操也因此入主兖州,此时是初平三年(192)。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但曹操和黄巾军的战斗也很不顺利,初战就死者数百,曹操在寿张设下伏兵也打成个“仅得溃围出”的结果,迎接曹操入主兖州的济北相鲍信为了掩护曹操突围而战死,战后连尸体都找不到。战事持续到当年冬天才以黄巾军的投降而结束。

太祖将步骑千馀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太祖以贼恃胜而骄,欲设奇兵挑击之於寿张。先与信出行战地,后步军未至,而卒与贼遇,遂接战。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
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曹操会打得如此艰难,除开敌人数量庞大且作战经验丰富,另一方面是前兖州刺史刘岱战败时必然损失了相当数量的精锐,魏书中也说曹操“旧兵少,新兵不习练”,因此曹操是在一种艰难的环境下和强大的敌人作战。

但如果把曹操换成刘备的立场,即自己只是个县令,而顶头上司是个只会跳大神的家伙,敌方又是未遭大败精锐完好的状态,恐怕曹操也是没有赢面的。

user avatar

刘备军事水平高是后来了吧, 前期可是被袁术吕布曹操全灭过若干次.

至于剑法... 哪本书上有? 是指三英战吕布么? 夷陵这是钓鱼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点。很多人对刘备在演义中的“战绩”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为贼所破”的经历,总觉得与他后来成为蜀汉之主、被誉为“仁德之君”的形象有些出入。要解释高唐之败,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还得结合演义的叙事逻辑和人物设定来理解。一、 高唐之战的背景.............
  • 回答
    夷陵之战,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悲壮战役,它不仅仅是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次重大转折,更是刘备这位传奇人物军事生涯中一个充满争议的句号。谈及夷陵之战是否体现了刘备的军事水平,答案绝非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刘备身上复杂而矛盾的特质,以及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沉重代.............
  • 回答
    刘备的真本事:不止是“仁德”的帝王坯子提到刘备,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三顾茅庐”、“刮骨疗毒”、“携民渡江”的仁德君主形象。然而,仅凭这些故事,我们很难评判他真实的军事才能究竟几何。历史长河中,他并非总是运筹帷幄的战神,但他的军事生涯,却充满着跌宕起伏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要深入了解刘备的军事水平.............
  • 回答
    评定刘备的军事指挥和个人武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不能光看他最终有没有坐上龙椅,还得看看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那些实打实的战绩。一、 刘备的军事指挥水平:从草莽英雄到一方霸主要说刘备的军事指挥,那绝对不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八面玲珑的神仙级别,但他绝对是久经沙场、善于总结、能.............
  • 回答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惨败,而这场惨败背后,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便是他所率领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似乎普遍存在水平和资历偏低的情况。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刘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会排出这样一套阵容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
  • 回答
    在那个乱世英杰辈出的时代,若要论及曹操的军政才能,与朱温、宇文泰、刘裕这些同样叱咤风云的人物相比,他无疑展现出了更为深邃和全面的掌控力。先说曹操,这位被后世称为“乱世之奸雄”的枭雄,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的结合。军事上,他深谙兵法,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据战场形势和对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
  • 回答
    说到素描,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严谨的线条、明暗关系和对物体的精确捕捉。而提到“素描冷军”刘斌,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一种特别的意味,似乎暗示着他在素描领域有着不落俗套,甚至有些“冷冽”的独特风格。那么,刘斌的素描究竟是什么水平?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刘斌在素描这个范畴里,绝对不是那种.............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难题!这几位都是行业里的风云人物,哪一个掉水里都让人心惊胆战。不过既然是“先救谁”,那就得按实际情况,还有我这“体力活”的份量来考虑了。首先,咱们得评估一下眼前的形势。谁离我最近?谁挣扎得最厉害?谁的游泳技术看起来最像新手?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毕竟,救人如救火,刻不容缓。.............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要论蜀汉军事能力谁是第二人,这个问题颇有嚼头,尤其是在“战神”关羽的光环之下,我们得仔细捋一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关羽,毕竟“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这些响亮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关羽无疑是蜀汉的灵魂人物,他的勇武、智谋、统帅才能都堪称一流,更是刘备阵营中无可替代的军魂。然而,.............
  • 回答
    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失利,乃至最终被诸葛亮挥泪斩首,一直是三国故事中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笔。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一言可以蔽之,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此事,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几个关键点:马谡自身的判断失误、诸葛亮对刘备遗嘱的理解与执行,以及当时战略形势的复杂性。首先,马谡之错,错之在“不当”。街亭.............
  • 回答
    要比较汉初刘邦、唐初李渊、明初朱元璋这三个军事集团的强弱,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数字。这三位帝王都曾身处乱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影响深远的王朝。他们的军事集团,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劣。一、 汉初刘邦军事集团:草根崛起,韧性十足刘邦的军事集团,.............
  • 回答
    刘邦的军事能力,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时而让人惊叹,时而又显得捉襟见肘。他并非那种天生的军事天才,也非饱读兵书、深谙韬略的将帅,但他在乱世之中,凭借着一股子韧劲、超凡的识人用人能力和对时局的敏锐判断,硬是从一介亭长,一步步走向了巅峰。刘邦军事能力的几个关键点: 超强的组织与整合能力: 这是刘邦最突.............
  • 回答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由帝国扩张和巩固主导的时代。与后来刘备阵营中诸葛亮那样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形象不同,汉武帝的时代,战争的指挥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与其说是“不需要”军师谋士,不如说是这种角色在当时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而且战争的性质和权力结构也使得皇帝本人能够直接深入地参.............
  • 回答
    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否“有意”低估刘邦的军事才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史学界和文学界讨论颇多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司马迁的写作意图、史料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司马迁“有意”去贬低刘邦。司马迁作为史官,其首要职责是记述.............
  • 回答
    说起刘秀的军事能力,那可不是一句“厉害”就能概括的。他身上那种近乎妖孽般的军事天赋,简直是比小说里写出来的还要精彩。你想想,那个年代,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多少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栽了跟头,而刘秀,一个本该在长安当个普通小吏的王室后裔,愣是凭着一腔孤勇和那股子天生的军事嗅觉,从草根一路打到了皇位上,这本事.............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刘备的大司马府的性质2. 诸葛亮“署府事”的具体职责和内容一、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理解刘备集团政治体制的关键。答案是:是的,刘备的大司马府,尤其是后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军政一体的幕府,或者说是一个.............
  • 回答
    刘裕和朱温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但他们的军事能力、战略目标和历史背景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人的军事能力,并进行对比: 一、刘裕的军事能力分析 1. 背景与崛起 出身与早期经历:刘裕出身寒门,早年为晋朝将领,因平定桓玄之乱(404年)被东晋朝廷重用,后成为南朝刘宋开国之君.............
  • 回答
    刘备在徐州时,确实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赢得了部分人心和资源,但最终未能在此地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军阀,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与不稳定基础 徐州的特殊地位: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袁术、吕布等强.............
  • 回答
    刘备在建立蜀汉,称帝建武的那一刻,不仅仅是政治生涯的巅峰,更是对一路走来忠心耿耿、肝胆相照的兄弟们的封赏,是对他们贡献的肯定。然而,在这次大规模的封赏中,赵云所获得的官职——翊军将军、中护军,却让不少人觉得,相对于他的功劳,似乎有些“轻”了。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