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 ?诸葛亮署府事,具体管的是什么?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刘备的大司马府的性质
2. 诸葛亮“署府事”的具体职责和内容

一、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理解刘备集团政治体制的关键。答案是:是的,刘备的大司马府,尤其是后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军政一体的幕府,或者说是一个早期的“内阁”和“总参谋部”的混合体。

解释如下:

“幕府”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的幕府,是指古代将帅或高级官员在军中设立的指挥机构,由幕僚辅佐。其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主帅手中,幕僚参与军政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刘备集团的特点: 刘备集团从早期起就以其“士卒”、“名士”等幕僚的辅佐而闻名。随着刘备势力不断壮大,特别是建立蜀汉政权后,他需要一个高效的、能够处理复杂政务和军事事务的机构。
大司马的地位: 大司马是汉代极高的官职,通常由军权和政权的核心人物担任。刘备担任大司马,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国家最高的军事统帅,并且也掌握着主要的行政权力。
诸葛亮的“署府事”: 诸葛亮在刘备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刘备病故后,都承担了“署府事”的重任。这表明大司马府不仅仅是刘备个人的军事指挥部,更是整个国家政权的运作中心。诸葛亮作为核心幕僚,实际上是在这个中心机构中行使最高权力。
军政一体: 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在缺乏现代政府分工体系的情况下,最高统帅的幕府往往会承担起国家大部分的军政管理职能。刘备的大司马府正是这样一个机构,它不仅指挥军队,也参与制定国家政策、管理官僚体系、处理民政事务。
“幕府”与“内阁”的区别: 虽然可以视为幕府,但与纯粹的军事指挥部有所不同,它更具政治管理的色彩,类似于后世的“内阁”雏形,但仍然带有浓厚的军事统帅“幕府”的性质。

总而言之,刘备的大司马府在诸葛亮辅政时期,是一个以最高军事统帅为核心,集军事指挥、政治决策、官僚管理于一体的权力中心,具有鲜明的军政一体的幕府特征。

二、 诸葛亮署府事,具体管的是什么?

诸葛亮“署府事”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个关键记载,原文是:“先主(刘备)疾病,(诸葛亮)与亮并坐论军国事。及先主在白帝病笃,置亮于(白帝)宫中,属以后事,懔懔然忧之。杨颺曰:‘将军(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抚众剖符,兴复汉业,巍巍功业,比之伊尹、霍去病也。’”

这里,“署府事”可以理解为“处理大司马府(或军国)的各项事务”。由于刘备是大司马,并且是蜀汉政权的最高领导人,所以诸葛亮“署府事”实际上就是“处理整个蜀汉政权的军国大事”。

具体来说,诸葛亮署府事,主要管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方面:
军事部署与调动: 作为大司马的实际代理人,诸葛亮负责制定军事战略,指挥军队的调动和部署。在刘备去世后,更是直接负责抵抗曹魏的进攻(如秭归之战)。
军队训练与后勤: 监督军队的训练情况,确保军队的战斗力。负责军队的粮草、兵器、装备等后勤保障。
边境防务: 管理和巩固边境地区,抵御外敌入侵。
军事任命与奖惩: 参与或直接决定重要军事将领的任命、升迁和奖惩。

2. 政治方面:
国家大政的决策与执行: 诸葛亮作为丞相(刘备去世后刘禅追封的官职),不仅处理大司马府的事,也必然参与或主导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这包括制定法律、推行政策、安抚民心等。
官僚体系的管理: 负责选拔、任用、监督和考核各级官员。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他推行的“严明法度”就是对官僚体系的重要管理。
外交事务: 参与或主导与东吴、曹魏等国家的邦交,处理外交关系。
经济管理: 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物资供应。例如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 制定和完善蜀汉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公正断案,安抚百姓。诸葛亮以其公正廉明著称。

3. 辅助君主(刘禅):
辅佐幼主: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的首要职责是辅佐年幼的刘禅继承皇位,稳定政局,并将其培养成合格的君主。
政务汇报与咨询: 诸葛亮会向刘禅汇报国家大事,并听取刘禅的意见(虽然早期刘禅可能更多是被动接受)。

4. 作为“托孤大臣”的特殊职责:
稳定人心: 刘备去世时蜀汉内忧外患,诸葛亮肩负着稳定朝野人心、防止动荡的重任。他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安抚将士、安抚百姓、继续北伐等,成功地维系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继承刘备遗志: 诸葛亮将执行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志作为自己执政的重要目标。北伐的策略就是刘备遗志的重要体现。

简而言之,诸葛亮“署府事”,就是全面地、全权地处理蜀汉国家的一切军政事务,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最高执政者。他不仅是刘备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更是刘备政治上的继承者和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者。

他在执政期间,秉持刘备的政治理念,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得以发展,为蜀汉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职责范围之广、权力之大,充分体现了当时“军政一体”的政治体制以及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蜀汉集团成型较晚,从种种迹象可见,刘备称帝之前,甚至是生前,制度建设相当不完备。譬如诸葛亮在张飞死后即集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于一身,掌握行政、监察大权,这固然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极度信任,但也同样暗示了蜀汉草创时期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以致于必须仰赖于个人。

因此,重臣权力所出多为刘备临时授予,而非制度保障。譬如从制度而言,掌握荆州政务的是治中潘濬。

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然而,刘备授权关羽董督荆州事,真正的话事人一目了然。

一言以蔽之,制度说你行,你未必行,但刘备说你行,你一定行。(此处应有许靖含泪点赞)

具体到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他当然具备行政权力。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至)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很显然,连太守这等二千石要职都可出于诸葛亮之手,况余务乎?

但麻烦的是,与关羽类似,你很难搞清诸葛亮的哪些权力是制度保障,哪些是出于刘备的直接授权。

易言之,如果刘备未对诸葛亮额外授权,则左将军府也好,大司马府也罢,都是制度上的权力中枢,反之则可能仅仅是军事中枢。

由于史料奇缺,只能做出如下谨慎的推论:

因为史料证明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有干涉行政统领军事的权力

又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刘备对诸葛亮有额外授权

因此,左将军、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

但一切样本仅仅基于诸葛亮这位特殊又特殊的股肱之臣,所谓的推论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对于单一核心的政治实体而言,

制度是什么?

everything。

制度是什么?

nothing。

不能不当真,但也别太当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