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 ?诸葛亮署府事,具体管的是什么?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刘备的大司马府的性质
2. 诸葛亮“署府事”的具体职责和内容

一、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理解刘备集团政治体制的关键。答案是:是的,刘备的大司马府,尤其是后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军政一体的幕府,或者说是一个早期的“内阁”和“总参谋部”的混合体。

解释如下:

“幕府”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的幕府,是指古代将帅或高级官员在军中设立的指挥机构,由幕僚辅佐。其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主帅手中,幕僚参与军政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刘备集团的特点: 刘备集团从早期起就以其“士卒”、“名士”等幕僚的辅佐而闻名。随着刘备势力不断壮大,特别是建立蜀汉政权后,他需要一个高效的、能够处理复杂政务和军事事务的机构。
大司马的地位: 大司马是汉代极高的官职,通常由军权和政权的核心人物担任。刘备担任大司马,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国家最高的军事统帅,并且也掌握着主要的行政权力。
诸葛亮的“署府事”: 诸葛亮在刘备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刘备病故后,都承担了“署府事”的重任。这表明大司马府不仅仅是刘备个人的军事指挥部,更是整个国家政权的运作中心。诸葛亮作为核心幕僚,实际上是在这个中心机构中行使最高权力。
军政一体: 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在缺乏现代政府分工体系的情况下,最高统帅的幕府往往会承担起国家大部分的军政管理职能。刘备的大司马府正是这样一个机构,它不仅指挥军队,也参与制定国家政策、管理官僚体系、处理民政事务。
“幕府”与“内阁”的区别: 虽然可以视为幕府,但与纯粹的军事指挥部有所不同,它更具政治管理的色彩,类似于后世的“内阁”雏形,但仍然带有浓厚的军事统帅“幕府”的性质。

总而言之,刘备的大司马府在诸葛亮辅政时期,是一个以最高军事统帅为核心,集军事指挥、政治决策、官僚管理于一体的权力中心,具有鲜明的军政一体的幕府特征。

二、 诸葛亮署府事,具体管的是什么?

诸葛亮“署府事”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个关键记载,原文是:“先主(刘备)疾病,(诸葛亮)与亮并坐论军国事。及先主在白帝病笃,置亮于(白帝)宫中,属以后事,懔懔然忧之。杨颺曰:‘将军(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抚众剖符,兴复汉业,巍巍功业,比之伊尹、霍去病也。’”

这里,“署府事”可以理解为“处理大司马府(或军国)的各项事务”。由于刘备是大司马,并且是蜀汉政权的最高领导人,所以诸葛亮“署府事”实际上就是“处理整个蜀汉政权的军国大事”。

具体来说,诸葛亮署府事,主要管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方面:
军事部署与调动: 作为大司马的实际代理人,诸葛亮负责制定军事战略,指挥军队的调动和部署。在刘备去世后,更是直接负责抵抗曹魏的进攻(如秭归之战)。
军队训练与后勤: 监督军队的训练情况,确保军队的战斗力。负责军队的粮草、兵器、装备等后勤保障。
边境防务: 管理和巩固边境地区,抵御外敌入侵。
军事任命与奖惩: 参与或直接决定重要军事将领的任命、升迁和奖惩。

2. 政治方面:
国家大政的决策与执行: 诸葛亮作为丞相(刘备去世后刘禅追封的官职),不仅处理大司马府的事,也必然参与或主导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这包括制定法律、推行政策、安抚民心等。
官僚体系的管理: 负责选拔、任用、监督和考核各级官员。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他推行的“严明法度”就是对官僚体系的重要管理。
外交事务: 参与或主导与东吴、曹魏等国家的邦交,处理外交关系。
经济管理: 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物资供应。例如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 制定和完善蜀汉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公正断案,安抚百姓。诸葛亮以其公正廉明著称。

3. 辅助君主(刘禅):
辅佐幼主: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的首要职责是辅佐年幼的刘禅继承皇位,稳定政局,并将其培养成合格的君主。
政务汇报与咨询: 诸葛亮会向刘禅汇报国家大事,并听取刘禅的意见(虽然早期刘禅可能更多是被动接受)。

4. 作为“托孤大臣”的特殊职责:
稳定人心: 刘备去世时蜀汉内忧外患,诸葛亮肩负着稳定朝野人心、防止动荡的重任。他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安抚将士、安抚百姓、继续北伐等,成功地维系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继承刘备遗志: 诸葛亮将执行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志作为自己执政的重要目标。北伐的策略就是刘备遗志的重要体现。

简而言之,诸葛亮“署府事”,就是全面地、全权地处理蜀汉国家的一切军政事务,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最高执政者。他不仅是刘备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更是刘备政治上的继承者和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者。

他在执政期间,秉持刘备的政治理念,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得以发展,为蜀汉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职责范围之广、权力之大,充分体现了当时“军政一体”的政治体制以及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蜀汉集团成型较晚,从种种迹象可见,刘备称帝之前,甚至是生前,制度建设相当不完备。譬如诸葛亮在张飞死后即集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于一身,掌握行政、监察大权,这固然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极度信任,但也同样暗示了蜀汉草创时期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以致于必须仰赖于个人。

因此,重臣权力所出多为刘备临时授予,而非制度保障。譬如从制度而言,掌握荆州政务的是治中潘濬。

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然而,刘备授权关羽董督荆州事,真正的话事人一目了然。

一言以蔽之,制度说你行,你未必行,但刘备说你行,你一定行。(此处应有许靖含泪点赞)

具体到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他当然具备行政权力。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至)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很显然,连太守这等二千石要职都可出于诸葛亮之手,况余务乎?

但麻烦的是,与关羽类似,你很难搞清诸葛亮的哪些权力是制度保障,哪些是出于刘备的直接授权。

易言之,如果刘备未对诸葛亮额外授权,则左将军府也好,大司马府也罢,都是制度上的权力中枢,反之则可能仅仅是军事中枢。

由于史料奇缺,只能做出如下谨慎的推论:

因为史料证明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诸葛亮有干涉行政统领军事的权力

又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刘备对诸葛亮有额外授权

因此,左将军、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

但一切样本仅仅基于诸葛亮这位特殊又特殊的股肱之臣,所谓的推论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对于单一核心的政治实体而言,

制度是什么?

everything。

制度是什么?

nothing。

不能不当真,但也别太当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刘备的大司马府的性质2. 诸葛亮“署府事”的具体职责和内容一、 刘备的大司马府是军政一体的幕府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理解刘备集团政治体制的关键。答案是:是的,刘备的大司马府,尤其是后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军政一体的幕府,或者说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在讨论宋江和刘备谁的人格魅力更大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定论,因为“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两位都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在《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另一个则是《三国演义》中的“仁德之君”刘备。他们各自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特质,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追随者,也.............
  • 回答
    评价刘备和曹操谁对历史的贡献更大,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又颇有深度的问题,也常常让人在三国故事中产生无数的遐想与争论。要细细道来,我们得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采取的策略、以及最终留下的影响去衡量。咱们先说说曹操。曹操,字孟德,生于东汉末年,那是个什么光景?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席卷天下,各地军阀拥兵.............
  • 回答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如果将这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穿越到现代,让他们携手创办一家科技公司,那画面可想而知有多么令人遐想。让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番,以刘备、孙权、曹操、司马懿、赵云、吕蒙、诸葛亮这七位“创始人”的性格特质和历史经验为基石,这家公司将会驶向一个怎样的科技航向?首先,咱们得给这家公司起.............
  • 回答
    庞统给刘备献上的上策,即“取西川”(即益州),在我看来,其可行性可以说相当之高,并且对刘备集团的未来发展能够产生决定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刘备集团的处境。刘备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逐渐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在荆州,拥有一块立足之地。但是,这块地盘实在是太过狭窄,而且战略上是被动且.............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那番“若阿斗不堪大用,君可自立成都之王”的话,历来是三国故事中最引人遐想的片段之一。如果刘备真的抱持此意,其出发点绝非单一的“大蜀国”三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出于一种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考量,牵涉到他一生所背负的理想、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审慎判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备是那.............
  • 回答
    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是否存在“断袖之癖”,这是一个在历史爱好者和民间讨论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为了全面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相关的史料、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后世的解读,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用更具人情味和历史感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在正统史书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刘备和诸葛.............
  • 回答
    刘备称汉中王时期,法正的尚书令一职,其权力之大、职能之重要,足以称得上是刘备政权中仅次于刘备本人的核心人物。理解这个职位,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法正的个人能力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尚书令”在汉代及三国时期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令,顾名思义,就是尚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众审美认知、文学塑造以及一些文化观念的差异。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人物的“丑”与“美”,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古代,审美标准本身就很多元,而且人们看待事物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刘备大耳等于丑:脸谱化与.............
  • 回答
    刘备和曹操,这两位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都怀揣着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然而,他们最终取得的成果却天壤之别:曹操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成为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势力,其子孙更能延续数百年的辉煌;而刘备虽然建立了蜀汉,但也仅仅是三国鼎立中的一方,且在他去世后,其政权便迅速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 回答
    要说“大魏第一外将”,这事儿还得从头捋捋。咱们常说的“大魏”,指的是曹操建立的那个魏国。而这三位,刘备、孙权、关羽,他们分别是蜀汉和东吴的核心人物,跟大魏那可是“敌对势力”。所以,他们谁也配不上“大魏第一外将”这个称号。不过,咱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大魏”的角度来看,这三个人中,谁给曹魏带来的麻烦最大.............
  • 回答
    刘备在官渡之战背刺曹操,与襄樊之战中孙权背刺关羽,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三国时期,而且都牵涉到诸侯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判断哪个战略失策更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意图、具体操作、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件事:1.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的“背刺”曹.............
  • 回答
    孙夫人当初试图带走刘禅的行为,无疑是孙刘联盟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件。从长远来看,这件事确实给孙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刘备集团对孙氏的戒心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乃至在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战略需求、以及对孙夫人个人行为的解读等多个层.............
  • 回答
    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常让人在惊叹宇宙宏大与文明兴衰的背后,品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这并非他刻意为之的煽情,而是他对宇宙规律和人类自身处境深刻洞察后的真实写照。要拆解这层悲哀,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看。首先,宇宙本身的冷酷与无情是贯穿他作品的核心基调。在刘慈欣笔下,宇宙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园,而是一个广.............
  • 回答
    关于刘大可先生退出混乱博物馆的真实原因,网络上的信息确实众说纷纭,也存在一些模糊和不确定的地方。不过,结合一些流传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尝试拼凑出一个相对更接近真相的版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混乱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混乱”为核心概念的艺术机构,其内部的运作和艺术家之间的互动本身就可能带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当年《流浪地球》刚上映时那种惊喜和激动。说实话,大刘的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潜力一直都很大,他的宏大叙事和硬核科幻内核是很多国产科幻片难以企及的。要说《流浪地球》之后,短期内最有希望改编成电影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可能得是《三体》。我知道,这话说得好像有点老生常谈,.............
  • 回答
    关于“姓刘的你上大号说话”这帮人,以及他们针对刘鑫(现已改名刘暧曦)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备受争议的现象。要理解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背景的起点:江歌案首先,这一切的源头无疑是骇人听闻的“江歌案”。江歌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遇害。而嫌疑人,也就是杀害江歌的人,是刘鑫.............
  • 回答
    我最近花了大量时间沉浸在刘慈欣那充满想象力的宇宙中,从《三体》系列那宏大的叙事、对宇宙文明关系的深刻探讨,到《流浪地球》中人类面对末日时那股不屈的决心和智慧,再到《乡村教师》里那份纯粹而感人的牺牲精神。我还记得《球状闪电》里那种奇诡的物理现象带来的震撼,以及《超新星纪元》里少年们在末日孤岛上的生存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