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刘备。。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应该是精气神吧。。
在军阀混战,十室九空的汉末乱世,曹操几乎一人一军转战中原北疆,一共指挥了十一次对夷狄军队的大胜利,扫灭乌桓、压制匈奴、平定羌氐、降伏鲜卑,令各方夷狄在不能乘虚入中原为祸。这样贡献巨大的历史功绩,是汉末三国最当得起【民族英雄】称谓的伟大历史人物。
曹操胸怀广阔、破除陈规,用人唯贤,革新政治,同时又精通兵法,擅长诗赋,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历时二十年时间,陆续削平群雄,统一中原地区,并努力恢复生产,安定百姓,抑制豪强、招怀流民、推行屯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令治下百姓得以丰衣足食,中国北方地区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恢复。
“三分天下魏蜀吴”本身,就只是片面的史实。现代人单看三国鼎立时的地图,大约会有蜀吴两国地域广阔,两者之和竟可与曹魏抗衡的错觉。
两汉时期天下共分十三州,曹魏王朝占据中原地区整整九州之地:兖州、豫州、司州、徐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凉州,并有1/3个荆州,和扬州部分地区.
逐黄巾得兖州,破袁术得豫州,迎献帝得司州,灭吕布得徐州,灭袁术得扬州(北),招降张绣刘琮得荆州(北),败袁绍、破袁尚得冀州,灭袁谭得青州,斩高干得并州,逐二袁得幽州,破马超、灭韩遂得雍州、凉州,最后两汉十三州得其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注:汉朝的司隶校尉部,在曹魏被分为司州和雍州)
东吴占据交州全部,荆州、扬州的大部分地区。蜀汉仅占据益州一个州,
因此,蜀国吴国看似地方不小,但从人口密度和开发度而言,两国加起来也只相当于十分天下有其七的曹魏的一半。
对比兄弟二人承前启后、合力夺得荆、扬、交三州的孙策孙权,苦战一生仅有益州一州的刘备,
曹操当然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作者陈寿语),当得起后世李世民「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的赞誉。
因为太多人都是基于《三国演义》及其衍生的影视、戏剧、游戏、同人小说等,来了解三国,偏偏《三国演义》一书又是以刘备为主人公视角,着力将曹操作为一个对立面的反派大魔王来刻画,因而众多读者对曹操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举措,都没有充足的认识,自然也会对曹操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大大低估。
当然,刘备虽然没打过抵御胡寇,开疆拓土的外战,但一生不屠城不杀俘,也不愧一代仁君,白帝托孤更是舍弃私我,千古高义。刘备的心胸同样豁达,对曹操这个生平劲敌,在和诸葛亮私下议论时,也每每赞叹其才能(【先帝每称曹为能】)
诸葛亮这位千古圣贤,民族智慧化身,同样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十分认可:【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还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共论英雄,曹操对关羽惺惺相惜,刘备赞叹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赞叹诸葛亮【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司马懿叹服诸葛亮“天下奇才”。司马炎一统三国后,专门派人收集和学习诸葛亮兵法……
这种彼此立场对立,却又尊重和承认对手能力和业绩的胸襟,才是三国!才是三国文化渊远流传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千百年的魅力!
而某些秉承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小学生思维的“粉圈论史”之徒,以诸葛丞相品性之高洁,心胸之豁然,若是看到这群和流量明星粉丝并无区别的脑残粉,也会哭笑不得吧。
ps1: 曹黑发明历史的水平已经登峰造极了,什么「曹操放弃朔方=放弃西域」的谬论都冒出来了。知不知道正是曹丕建魏后,派曹真在河西之战俘斩十五万叛羌,进而威压西域各部族,重置西域长史府,收复被东汉丢弃多年的西域,彻底解决百年羌乱,也是三国外战史上的第一等战功?
东汉在“明章之治”“永元之隆”之后,衰落百年来,不知积累了多少弊端,丢弃多少国土,岂止西域,连河西都一度在羌乱侵扰中打算放弃。人心丧尽,气数已尽,让献帝沦为傀儡,尺寸之土非汉所有,曹操和曹丕父子奋斗一生,很大程度上都是替前朝革除弊政。
ps2:明知比不过现实功业,非要去鼓吹什么“情怀”,就请别拿“公知”罪名倒打一耙。虽然曹黑整天造谣【剿匪剿出汉中王】【把一县之敌剿成皇帝】,想强行用某校长来黑曹操,只可惜引述几条伟人语录,就是对曹黑最好的打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