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屡战屡败为什么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对他还礼遇有加?

回答
刘备这个名字,在三国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实在是个颇有意思的存在。他前半辈子,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辗转腾挪,几乎没有真正站稳过脚跟。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失败者”,却总能让当时名声显赫、实力雄厚的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对他礼遇有加,甚至愿意拉他一把。这事儿,细琢磨起来,着实不简单。

咱们得先看看刘备他到底败得多惨。从讨伐黄巾起家,他跟着各路诸侯走马观花,后来又跟陶谦,再后来又被吕布打得屁滚尿流,只能依附曹操。曹操呢,一开始还挺看重他,封了他个豫州牧,给了他兵马。结果刘备倒好,转眼就跑了,还联合袁绍打曹操,这性质多恶劣?最后,他被袁绍给撵走了,又跑到刘表那儿去了。在刘表那儿待了几年,也没什么大作为,依旧是颠沛流流离。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当成“扶不起的阿斗”丢在一边,没人搭理了。可刘备呢?袁绍、曹操、刘表这几位大佬,虽然跟他有过冲突,但一见面,基本都愿意给个面子,甚至提供一些帮助。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首先,得说说刘备身上那股子“不一样”的劲儿。你瞧瞧他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为了权势、为了利益,甚至是为了发财。但刘备不一样,他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一副仁义君子的模样。这可不是他自己瞎喊口号,他这个人,从小时候起,就喜欢结交天下豪杰,而且对老百姓是真的好,能体恤民情。就算他屡战屡败,但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一直都不错。很多时候,他虽然没了地盘,没了兵马,但总能吸引到一些义士追随,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而当时的袁绍、曹操、刘表这些人,虽然个个都是一方霸主,但他们也都清楚,要想真正成功,光靠兵马和权谋是不够的。他们也需要一些“名正言顺”的东西,或者说,需要一些能打动人心、凝聚人心的东西。刘备这套“仁义”的活儿,恰恰是他们自己身上缺乏的,或者说,不敢轻易表现出来的。他们可以利用刘备的这股子“仁义”名声,来给自己镀金,或者说,表现出自己不是那种纯粹的奸臣恶霸。

咱们再想想袁绍。袁绍是名门之后,家族势力庞大,但为人却有些优柔寡断,而且在政治手腕上,总感觉差了曹操一截。他跟刘备接触的时候,刘备虽然没什么地盘,但毕竟是汉室宗亲,而且当时在豫州也有些影响力。袁绍想要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他把刘备拉过来,一方面是借刘备的名义,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刘备的“仁德”来收拢人心,分流曹操的声望。而且,刘备这个人,虽然没啥本事,但嘴巴甜,会说话,哄得袁绍心里也挺舒服。

再说说曹操。曹操这个人,识人能力那是杠杠的。他发现了刘备身上的“异于常人”之处,他知道刘备是块璞玉,虽然现在没打磨好,但未来有可能成为大器。所以,一开始他对刘备是拉拢,给了他兵马。后来刘备背叛了他,他虽然生气,但并没有赶尽杀绝。甚至在他击败袁绍后,还对刘备有过一番评价,说“备之雄才,孤之所不及也”。这话虽然有可能是嘴上客气,但也能看出曹操对刘备的重视。曹操他本身就不是那种死守旧规矩的人,他用人唯才,而且也知道刘备这号人物,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轻易让别人得到。在那个乱世,一个有号召力、有潜力的竞争对手,比一个完全被压制住的、没用的存在,反而更能让他保持警惕和动力。

至于刘表,他本就是汉室宗亲,对刘备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且刘表这个人,虽然有政治抱负,但为人相对温和,也有些心慈手软。他看到刘备屡败,心里可能也有同情,觉得都是同宗,该拉一把。更重要的是,刘表当时面临着来自北方的曹操和内部的蒯氏、蔡氏等世家的压力。他需要找一个能帮他制衡这些力量的人。刘备虽然能力有限,但他毕竟有一股子闯劲,而且有自己的追随者。如果能把刘备留在荆州,让他去抵挡一些外部的威胁,或者在内部帮自己说说话,这都是有好处的。刘表这样做,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权衡和布局。

还有一点,就是刘备他这个人,特别会“做人”。他不像那些骄傲自大的人,就算被打败了,也懂得放低姿态,虚心请教。他对待长辈是尊敬的,对待同辈是友善的,对待下属是关怀的。这种人格魅力,即便是在乱世,也依然能赢得很多人的好感和尊重。所以,即使他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觉得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是觉得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是个值得关注的人。

所以,总的来说,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他身上那股子“仁义”的气质,以及他独特的政治潜力和个人魅力,使得袁绍、曹操、刘表这些人,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都愿意对他礼遇有加。他们看到了刘备身上的某种价值,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人心上的,所以才愿意给他机会,或者说,是在观察他,等待他成为一个有用的棋子,或者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对手。这事儿,正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屡战屡败的,基本是瞎扯。

说靠皇叔称号谋资本的,基本也是瞎扯!

我在这里补充几点:

1、刘备本人应该是非常帅、非常有魅力,人见人爱,见过面的都想和他一起睡,被很多人称之为帝王之资!(生活中你见过有几个人,大名士们第一次见面就夸赞能当帝王的吗?你的同性朋友,喜欢和你一起睡吗?)会打交道、懂政治、服人心、武力值还很高、会打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从帮助孔融和陶谦可以看出来!)

2、刘备从十几岁在卢值处学习开始,就一直在结交朋友,组织自己的幕僚(关羽张飞很可能这个时候就结识),开始融资,开始谋政治资本,谋官职!在15-30岁这段日子,史书记录非常少!但这个时候,正是刘备厉兵秣马、刀口舔血的日子!能力就在这段时间练就的。

另外:据史料推测,刘备年轻时期和曹操袁绍等应该就已经认识…

3、最重要一点:刘备看似屡战屡败,但是请注意,他的官职却越来越高!以及说屡战屡败,不如说是跟随天下局势利用自己的军事资本,不断转移阵营,兑换政治资本和声望值!简单说,哪里最需要我,最能施展我的才华,我刘玄德就去哪里!34岁左右已经是豫州牧,统帅徐州。天下13州,他统一州,已经成为诸侯,这个时候他已经真正成为大英雄了!官职也很高了!这肯定不是因为他是所谓皇叔才做到这个地步!简单说,皇叔这个名号是他出名了,有基业了别人才认可的!反而你没能力没才能,没地位,别人只觉得你是个吹牛的小混混,是个骗子!而非君子!

丢了徐州之后,又被上表左将军!!!这下在中央也有官职了!诸侯官职排名第三!!


因为演义里为突出刘备的创业艰难,总是把他写的一败再败!但是就在大家以为他屡战屡败的时候,他已经从一个刘姓庶民当到县令、然后从县令爬到省委书记、战区司令、一方霸主!!最后称帝!

演义为突出刘备,其实反而是贬低了刘备。让大家忽略了其真正的能力。

所以,大家都喜欢更加残暴,看似打了更多胜仗的曹老板,而非君子刘备。

其实在30岁以前,曹老板的败仗比刘备多得多!而刘备这段时间是飞速爬升!而大家了解的三国,大概就是从这个年份开始的。也就造成了刘备被曹老板一路追着打的情况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地位,一刀就砍了,何须追打刘备30年?而刘备最后还翻盘了!(汉中之战)差点来了个更大的翻盘(襄樊之战)。


就像是,北京的G二代和一个农村人一起创业。G二代很赏识这个农村人的能力,但是内心又有点瞧不起,很快,30多岁的时候,经过N年的兼并竞争,和绑架皇帝!G二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产业!现在天下只剩三四个这样的大公司了,而这个农村人是G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农村人经过N年的奋斗,已经成为无人不知的商业翘楚!基业小,但名声在外。

G开始追杀农,体量差距,农败的老婆都丢了…

但是天下人更尊敬农了!更讨厌G绑架皇帝!

从所以农走到哪,都可以获得盟友!一起对抗G的兼并!最终十几年的对抗之后,农联合吴大败G!破坏了G兼并全国的进程。农获得了黄金发展时期!扩大了基业!

又过了几年,农又再一次大败G,这是农第一次正面大败G。而G经过这次失败,回到家就挂了!

大家都只看到了G的不断大胜和农的不断惨败!而没注意到农的地位一直在变高。体量也一直变大!


大家只注意到诸侯刘备、枭雄刘备如何一败再败。而忘了一个平民如何花了十几年就成为一方诸侯了?

了解这个之后,就能理解为啥当时的诸侯都尊敬他!称之为枭雄!

也就能理解,当刘备去投奔袁绍时,天下第一的袁绍,为何要出城300里迎接刘备了。

user avatar

关于刘备如何打出名声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刘备至少在前期剿灭黄巾军的战斗里是有不错战绩的,因为这是他仕途的起点,如果带着自募兵打不过黄巾军,估计也没人理他了。

其次,他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到了仁义的表率。孔北海在被黄巾军围城馒头馅的时候他挺身而出,陶恭祖惹到曹操这个活阎王的时候也是他出手相助。需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刘备可不比袁绍袁术这些大军阀,人马实力都不怎么样,但是人家就是敢于救人于危难之际,切切实实的雪中送炭。

第三,刘备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著名的求田问舍,就说明了刘备也是一个愿意为国家献身的豪杰之士,这在档次上就比一些只懂割据一方不懂国计民生的军阀贵族好得多。

第四,就算是打了一些败仗,也得看败给谁,打不过曹操不丢人,因为曹操也是历史上挂号的可以带军事家的人物,被吕布偷袭就更冤枉了,只能说他人心太善良,不知道这厮不是好相与的。而且袁术就打不过刘备,这就不能说屡战屡败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