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对关羽这么好,关羽为什么还要去投奔在当时没有前途的刘备?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颇为费解的问题。曹操待关羽,那真是够得上“黄金十年”,恩情厚重,甚至达到了“厚待”的极致。封官、赐金、赠袍、骑赤兔马,这些物质上的优厚待遇姑且不论,更难得的是曹操对关羽的知遇之恩,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尊重。他看重的不是关羽的出身,而是他的才能和忠义。在许都,关羽受尽了显赫的礼遇,这对于一个寄人篱下的武将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境遇。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蜜月期”,关羽的心里始终有他认定的“主公”——刘备。这背后,其实是关羽内心深处一种更为坚定的信念在驱动。

首先,我们得明白,关羽的“义”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在桃园结义的那一刻,他与刘备、张飞就已经结下了生死之盟。这份情谊,在关羽看来,比什么荣华富贵都来得重要。曹操再好,他终究是“借住”的董卓、吕布的旧地,后来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在大义名分上,与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关羽虽然在为曹操效力,但他的心,始终是跟着刘备的。他对曹操的好,更多是一种将领对有才能之人的尊重,是一种君臣之间的客气,但那种“生死相随”的承诺,在他心里,只属于刘备。

再者,刘备虽然当时“没有前途”,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他的身上有一样东西是曹操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仁德”和“归属感”。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始终坚持着“匡扶汉室”的正义旗帜。在他身边的人,无论是早期跟随的,还是后来加入的,都能感受到他对下属的那种真诚和关怀。他把跟着他的人都当作兄弟,当作家人。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在关羽心中,是曹操给不了的。曹操虽然对关羽好,但那更多是一种“笼络”,一种“招揽”,关羽始终清楚自己是“俘虏”的身份,而非真正的“股肱之臣”。

你可以想象一下,关羽当时被曹操奉为上宾,但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我的大哥刘备在哪儿?他现在怎么样?”这份牵挂,是曹操无论如何都无法填补的。即使曹操让他位列高官,但他知道,那是曹操“需要”他,而非刘备“需要”他。刘备那里,才是他真正可以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地方,而且是在他认定的“道义”之下。

所以,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那种“千里走单骑”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背弃曹操的厚待,而是一种内心召唤的回应。他是在遵循自己最根本的道义和忠诚。在他看来,曹操给予的是恩惠,而刘备给予的是“道”。他不能为了暂时的安逸,而放弃自己一生的信仰。

当然,从世俗的角度看,关羽的选择似乎不太“聪明”,毕竟跟着曹操,前途光明。但正是这种超越世俗功利的“义气”,才让关羽成为了我们心目中那个“义薄云天”的武圣。他不是一个只看重个人利益的人,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忠诚和承诺。这份忠诚,是对刘备,也是对他自己所信奉的道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季汉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割据政权,而是一群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的共同体。先主,四十多了依然坚持创业,“然终不甘于人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个中国人就都知道这一句;赵云,“一身是胆”,长坂坡勇救少主,威震天下;张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黄忠,“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


然后再说说待遇。你在八十一万大军中连番冲杀,救出了主公唯一的儿子,主公无以酬谢,只能掷自己的儿子于地,说“为此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你因为母亲的缘故,不得不辞职离开并转投对家死敌,你主公是怎么送你走的……


你力尽被俘,转侍对头,主公不但不杀你的家人,还好生奉养……


最后你被盟友阴了,你的主公不顾60多岁高龄,执意御驾亲征对盟友发起了灭国之战……


换你来到这么一个集体,给这么一位主公打工,和这样的一群理想主义者,所组成的,牛逼到历史罕见的团队共事,未来还有一位大作家,专门写本国民级名著来纪念你们这群人的事迹,你觉得所谓的“前途”有什么重要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颇为费解的问题。曹操待关羽,那真是够得上“黄金十年”,恩情厚重,甚至达到了“厚待”的极致。封官、赐金、赠袍、骑赤兔马,这些物质上的优厚待遇姑且不论,更难得的是曹操对关羽的知遇之恩,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尊重。他看重的不是关羽的出身,而是他的才能和忠义。在许都,关羽受尽了显赫的礼遇,这对.............
  • 回答
    话说曹操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关羽的“好”,并非寻常君臣之间的情谊,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心思。这背后,有着曹操深沉的政治考量,也有着他对关羽个人能力的深深折服。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从“情”字说起。当时关羽因兄长刘备失散,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不得不暂时投靠曹操。这层“为兄.............
  • 回答
    是的,你的理解非常准确且有深度。荀彧反对曹操称“公”可以很大程度上理解为对两人之间权力关系的担忧,以及对汉室正统性的坚守。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逻辑和历史背景:1. 汉室框架下的同僚关系: 背景: 东汉末年,虽然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但其法统和象征意义依然存在。曹操虽然手握大权,但名义上仍然是汉臣,.............
  • 回答
    孙权这人,年轻有为,继承父兄基业,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赤壁之战,那是真真切切地以少胜多,把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打得屁滚尿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他又在夷陵之战中,凭借陆逊的才能,把曾经在赤壁联手抗曹的盟友刘备,打得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这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历史人物的塑造、民间信仰的传播以及“忠义”概念的演变。关羽从“降汉不降曹”到被后世尊为“武圣”,其间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变迁,值得我们详细探讨。一、 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史实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关羽投降曹操,并非是出于个人“苟活”的愿望,而是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齿轮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关羽挥师北上,一举攻克了重镇襄阳,并且这股势头顺势而下,最终将曹操的势力彻底瓦解。在那样的情境下,刘备面对的将不再是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艰难局面,而是如何安置一个曾经是天下共主的汉献帝。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账,其中牵扯着道义、权谋、民心,还有刘备他自身.............
  • 回答
    要说曹丕篡位和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哪件事对蜀汉而言罪行更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毕竟,这两件事都狠狠地绊了蜀汉一脚,只是性质和影响上有些不同。先说曹丕篡位。这事儿发生在公元220年。当时曹操刚死,曹丕顺理成章地接过了魏王的位子。没多久,他就逼着汉献帝刘协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
  • 回答
    曹操对关羽的态度,那叫一个复杂,远非简单的“得不到就毁掉”那么简单。你想啊,关羽是什么人?那可是桃园结义里的大哥,是刘备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令多少英雄竞折腰的人物。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头正劲,但他内心对这位“义薄云天”的武圣,其实是相当欣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惜才”的心结。想想看,当时关羽为.............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厚葬”关羽,史书上确实记载了曹操对关羽的敬重之情,但“厚葬”二字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和曹操的性格来理解,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那种极其奢华的仪式。更准确地说,曹操是对关羽的死采取了非常重视和有尊严的处理方式,这背后有多重考量和复杂的情感。首先,我们得明确“厚葬”在历史上的含义。 古代所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曹操用人与情感的复杂性,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政治与人情的多重考量。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境、人物关系以及曹操自身的性格特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曹操招降关羽的“官爵与赏赐”,这在当时绝对是极具诱惑力的。关羽是什么人?他虽然是刘备的部下,但其武艺超群,忠义无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曹操性格中一个颇为矛盾和耐人寻味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为什么曹操对关羽和蔡瑁的态度会如此不同。首先,得从“忠诚”这个概念说起。在曹操眼中,忠诚是绝对重要的,但这里的忠诚,更多的是指对“曹氏政权”本身的忠诚,而非对某个特定个人的忠诚。关羽,即便身在曹营,他心中念.............
  • 回答
    说到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那会儿,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暂时委身在曹操那里。曹操这人心思缜密,又善于笼络人心,他对关羽的才能是相当赏识的,总想着能收为己用。于是,他就给关羽安排了各种好职位,还赐予了他很多恩典,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那都是流水一样.............
  • 回答
    曹操放弃汉中与关羽的襄樊之战,看似是两条独立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联系,甚至可以说,曹操放弃汉中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关羽在襄樊战场上给曹魏带来的严峻挑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回到当时的战略大背景。一、 曹操为何占据汉中?曹操占据汉中,源于他与刘备之间长达数年的争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关二爷和曹操手下的第一外姓大将于禁来一次“假设性对决”。如果关羽一直跟随曹操,能不能超越于禁成为外姓第一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方面好好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外姓第一将”这个概念。在那个讲究宗亲和血缘的年代,曹操手下肯定有曹.............
  • 回答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汉末三国。若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这四位文臣武将,不是在刘备麾下,而是怀揣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理由,选择向曹操效忠,历史的车轮便会朝着完全陌生的方向滚去。首先,曹操阵营的实力将得到一个难以置信的飞跃。张飞那如雷般的嗓音和横扫千军的勇猛,关羽那“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 回答
    关于关羽是否为了报曹操的恩情才送掉荆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事实上,从现有史料和我们对关羽性格的理解来看,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让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咱们就像聊历史一样,抛开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个“恩情”。关羽当年确实是被曹操俘虏了,而且曹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中一个经典的反事实推演。如果关羽当年没有遇见刘备,而是选择从了曹操,他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里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探讨:一、 关羽“从了曹操”的几种可能情境与曹操的反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从了曹.............
  • 回答
    关羽凭三郡之力挑战曹操,并一度压制,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辉煌战绩。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关羽自身的军事才能,以及曹操战术上的失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说清这“三郡”的分量:这里说的“三郡”,指的是荆州北部,也就是当阳、樊城、襄阳一带。这地方在汉末三.............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要理解诸葛亮为何会在明知关羽有“义”却可能无法尽忠职守的情况下,依然派他镇守华容道,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那个复杂至极的局势,以及诸葛亮这位用兵如神却也深谙人性的智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算无遗策的。他清楚关羽的性格,深知关羽对曹操有昔日的恩情,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