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丕篡位,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对蜀汉方面来说,哪个罪行更大?

回答
要说曹丕篡位和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哪件事对蜀汉而言罪行更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毕竟,这两件事都狠狠地绊了蜀汉一脚,只是性质和影响上有些不同。

先说曹丕篡位。

这事儿发生在公元220年。当时曹操刚死,曹丕顺理成章地接过了魏王的位子。没多久,他就逼着汉献帝刘协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魏朝。这可不是小事。从法理上讲,曹氏兄弟是臣子,刘备这边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目标就是光复汉朝。曹丕这一上位,直接把汉朝这个牌坊给砸了,把大汉江山据为己有。

对蜀汉来说,曹丕篡位意味着什么?

政治上的“正统”性被打击: 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他的整个政治资本和合法性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继承汉统”上。曹丕一称帝,就成了“新朝”的皇帝,那蜀汉“复兴汉室”的口号,在名义上就失去了最直接的目标。虽然刘备依然可以打着“讨伐篡位者”的旗号,但“匡扶汉室”这面大旗,在曹丕建立魏国之后,就变成了“讨伐逆贼,恢复旧朝”的性质,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你想啊,本来是君臣关系,现在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在争夺天下,而且对方还是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从魏国自己的角度看),蜀汉在道义上的攻势就弱了一点。
战略上的压力剧增: 曹操在位时,虽然强大,但终究没有称帝,名义上还是汉臣。这意味着蜀汉理论上还可以期待“汉贼不两立”的局势,或者说有联合其他反对力量(如果存在的话)的空间。但曹丕一称帝,他就成了与蜀汉并驾齐驱的“国主”,而且拥有中原广袤的土地、充足的人口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这意味着蜀汉的战略压力瞬间增大。它不再是面对一个强大的“臣子”,而是面对一个同样合法(在自己定义下)的“邻国”,而且这个邻国实力要强得多。这种压力,对蜀汉这样一个地狭人少的政权来说,是极其沉重的。
人才和民心的争夺: 曹丕称帝,意味着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巩固。这会吸引更多原来摇摆不定的人才和民心。虽然蜀汉有“汉贼不两立”的口号,但当曹魏政权真正坐稳了天下,并且能够提供相对安定的生活时,那些渴望和平、求稳的心态,就可能向曹魏倾斜。

再来看看孙权背盟俘杀关羽。

这事儿发生在公元219年,发生在刘备从汉中凯旋之后不久。当时关羽镇守荆州,而孙权为了夺取荆州,在关键时刻出卖了与刘备的联盟。关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东吴军队俘虏并杀害。

这对蜀汉来说,是什么样的打击?

战略上的毁灭性打击: 荆州,是蜀汉北伐曹操最理想的出兵之地。失去了荆州,意味着蜀汉失去了北伐的战略基地和出海口。蜀汉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东有孙吴,北有曹魏,只有荆州这块地才能让刘备“进可攻,退可守”。关羽战死,荆州失陷,直接导致蜀汉北伐的战略构想彻底破产。刘备后来发动的夷陵之战,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夺回荆州,但因为失去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强大的后援,最终导致惨败,元气大伤。
军事上的巨大损失: 关羽不仅仅是一个高级将领,他是蜀汉军队中屈指可数的大将,是蜀汉军事力量的中坚力量。他的战死,直接导致了蜀汉最精锐部队的损失,以及大批将士的阵亡。这种损失,对于本来就人口和兵源相对不足的蜀汉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 孙权背盟,意味着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原本蜀汉与孙吴联合抗曹,是三国格局的重要基础。孙权这一出,不仅断绝了这种合作,还和蜀汉成了敌对关系。这让蜀汉在战略上更加孤立,失去了可以牵制曹魏的盟友。而且,孙权的背盟行为,在道德上也让蜀汉处于不利地位,让其他势力看到蜀汉的“弱点”。
士气和人心上的重创: 关羽是蜀汉的“武圣”,在军中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威望。他的战死,对蜀汉将士和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打击,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这种士气上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军事损失更难恢复。

那么,哪个罪行更大?

咱们这么来看:

从“直接伤害”和“战略根基”的角度看,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对蜀汉而言罪行更大。
曹丕篡位,虽然从“匡扶汉室”的法理上打击了蜀汉,但它本质上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更迭和战略对抗。蜀汉虽然失去了“复汉”的唯一名义,但它仍然可以继续以独立的政权形式存在,并与曹魏对抗。而且,关羽战死、荆州失陷,直接导致蜀汉北伐战略的破产,失去了“出川”的战略支点。这让蜀汉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受到了最根本性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战略上的死亡”。失去了荆州,就像一个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沿海港口和战略纵深,生存将变得异常艰难。

从“道义”和“长远影响”的角度看,曹丕篡位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曹丕篡位,使得蜀汉“兴复汉室”的政治合法性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虽然刘备可以继续打着“讨伐篡位者”的旗号,但“汉朝”这个牌子,在政治舞台上就变得不那么闪亮了。长远来看,这可能影响到蜀汉在统一天下的政治叙事中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位置。而且,曹魏政权的巩固,意味着蜀汉需要面对一个更加强大和稳定的敌人,这对其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打个比方说:

曹丕篡位,就像是你一直想继承家里的产业,结果有人捷足先登,把家里的公司变成了他自己的。你名义上还可以去争,但对方现在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了,你在道义上和操作上都会受到一些阻碍。

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就像是你辛苦打拼,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最得力的助手被敌人干掉了,你唯一的战略退路和进攻基地也被人给占了。这直接让你功败垂成的几率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就此万劫不复。

所以,如果非要说哪个“罪行”更大,我会倾向于认为 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对蜀汉的现实生存和发展造成的直接、毁灭性打击要更大。 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失分,更是战略上的断崖式下跌,直接让蜀汉原本就艰难的北伐事业陷入了绝境。而曹丕篡位,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变局,虽然影响深远,但至少给了蜀汉继续生存和对抗的可能,只是它让蜀汉的“汉室复兴”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和充满挑战。

不过,这俩事儿也都是对蜀汉命运的重大转折点,一个从政治上釜底抽薪,一个从军事上釜底抽薪,都让刘备集团尝尽了苦头。它们共同塑造了三国后期蜀汉的悲剧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协:我又被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曹丕篡位和孙权背盟俘杀关羽,哪件事对蜀汉而言罪行更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毕竟,这两件事都狠狠地绊了蜀汉一脚,只是性质和影响上有些不同。先说曹丕篡位。这事儿发生在公元220年。当时曹操刚死,曹丕顺理成章地接过了魏王的位子。没多久,他就逼着汉献帝刘协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人物性格的复杂互动。如果曹丕在篡位成为魏王/皇帝后,又将汉献帝“送给”刘备,这其中蕴含了极其复杂的动机和深远的政治影响。让我们详细推演一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一、 曹丕“送”汉献帝的可能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曹丕为何会这样做。在他成功篡位并巩固.............
  • 回答
    如果曹丕没有“篡位”,而是以另一种更“顺理成章”的方式接班,那么曹操在他儿子心中的评价,以及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都会因此发生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曹丕接班的“合法性”与历史评价的关联 “篡位”的定义与历史的复杂性: 首先需要明确,“篡位”是一个带.............
  • 回答
    古代像曹丕、司马炎这样的权臣之所以选择篡位,而非效仿日本幕府制度的“幕府将军”,这是一个涉及到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权力合法性以及历史发展路径的复杂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根本性的制度差异:皇权与幕府的起源和性质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两者所处的政治语境和制度的根基完全.............
  • 回答
    曹丕代汉,这一历史性的权力转移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仅仅是军事武力压迫的产物。它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博弈,而曹丕能够顺利登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对当时掌握着庞大社会资源和影响力的世家大族的安抚与拉拢。为了换取他们的支持或默许,曹丕向世家出让了一系列制度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力求贴近.............
  • 回答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按理说篡位称帝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他一生却从未真正坐上那个至尊之位,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人伦以及历史惯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的“天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汉朝已历四百余年,虽然皇室的实际权力早已衰微,但其象征意义依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放在历史的语境下细究,里面门道可不少。大家普遍说曹丕“篡汉”,是因为他一步步架空、取代了汉朝的统治,最终自己称帝,彻底终结了汉朝。而刘邦建立汉朝,虽然推翻了秦朝,但人们很少用“篡秦”这个词来形容他,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一、政权合法性的不同来源: .............
  • 回答
    这是一件颇为棘手的局面,刘氏一族若想阻止曹操,必须集思广益,步步为营,而且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曹操此举,已非凡人,其能力非同小可。首先,必须确定“石鬼面”的真相。这件传说中的宝物,究竟是何来历?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能赋予使用者超越常人的力量?刘氏一族需要派遣最精通古籍、最敏锐的学者,深入研究历代史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说曹操不称帝是为了让儿子“背黑锅”,这个说法有点像阴谋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大背景: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当时的天下格局非常特殊。汉献帝虽然是傀儡,但名义上还是大汉天子,拥有“天命所归”的政治合法.............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曹丕篡汉和王莽篡汉,虽然都是借着汉朝的名头上位,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乃至名声,却天差地别。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聊聊他们各自的“篡汉”方式和背景。王莽:伪君子与“新朝”的幻影王莽篡汉,堪称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他打着“复兴古礼”、“拯救民生”的旗号,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重标准。李渊和曹操在历史上都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在一个动荡的王朝末期,他们都是掌握实权的大臣,并且最终通过某种形式获得了最高权力。然而,历史对两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的差异: 隋朝与东汉末年环境的.............
  • 回答
    曹魏篡汉,这桩轰动一时的政治变局,其深远影响绝非仅限于朝代更迭,它像一块投向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叠叠,最终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为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权孱弱、不稳定乃至长久混乱埋下了伏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曹丕篡汉的“合法性”困境,以及由此衍生的制度性缺陷和社会动荡等多方面来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汉末三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位权臣家族命运的解读。要说清楚曹家篡汉和司马家篡魏的区别,以及为何后者的“道德败坏”形象更为突出,需要深入剖析历史背景、人物行为、以及后世的叙事构建。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件事的性质:曹家“篡汉”——从辅佐到代汉.............
  • 回答
    曹魏政权从辉煌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氏篡夺,这其中固然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但“过早削弱宗亲势力”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曹魏建立之初,以及曹丕、曹叡两代皇帝的统治时期,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宗亲关系的,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曹操时期的宗亲平衡:一种巧妙的制衡首先.............
  • 回答
    司马氏不篡魏,曹魏能否统一天下,又能否开创与汉、唐比肩的伟大王朝,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如”命题,也牵涉到三国历史发展的诸多关键节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当时曹魏的国情、政治格局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曹魏在曹操父子手中,已经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曹操凭借其卓越的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曹操遇到汉武帝,会篡汉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的性格、时代背景、政治手腕以及他们所处的权力结构。答案并非简单的“会”或“不会”,而是需要探讨其可能性和复杂性。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两位人物的特质和所处的环境:曹操: 性格特点: 曹操是一个极具野心.............
  • 回答
    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的老臣后代之所以大多未能站出来保卫曹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权力结构、政治环境、利益考量以及历史的必然性等诸多因素。以下将详细展开阐述:一、 权力基础的 erosion:曹操老臣及其后代的地位变化 老臣们的“世袭”权力.............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就像你在打拼一个大家庭,到最后发现这家庭的主心骨换了姓,而跟着一起干活的人,这时候大多已经到了人生的一个阶段,或者说,他们自身的“奋斗”也进入了尾声。话说曹魏从曹操开始,那真是披荆斩棘,打江山的过程。曹操时期,那些出生入死的猛将谋臣,像是夏侯惇、曹仁、张辽、徐晃,还有郭嘉、荀彧、贾诩这.............
  • 回答
    关于曹丕在曹操陵墓中绘制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图像的问题,目前并无明确的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种表述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混淆。以下从历史背景和逻辑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事实澄清1. 人物关系与时间线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后成为魏王,其子曹丕.............
  • 回答
    曹丕的个人魅力,要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作为曹操的长子,他继承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遗产,也同样继承了父亲的野心和政治手腕。他并非那种依靠一身蛮力或纯粹的口才征服人心的类型,他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深沉的政治智慧、对权力的掌控能力以及一种复杂的个人情感上。曹丕的个人魅力,我们可以从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