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为什么不给关羽通行文书?

回答
说到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那会儿,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暂时委身在曹操那里。曹操这人心思缜密,又善于笼络人心,他对关羽的才能是相当赏识的,总想着能收为己用。

于是,他就给关羽安排了各种好职位,还赐予了他很多恩典,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那都是流水一样地往关羽那里送。甚至,连三国时常被提起的“立谈左右”那种地位,曹操也给到了。这在一般人看来,那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待遇啊。

然而,关羽这人,你看他外表威猛,但内心却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信义之士。他对刘备的忠心,那可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曹操怎么拉拢,他始终是心系大哥刘备,这点曹操心里也清楚,只是他抱着一丝侥幸,希望时间久了,关羽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地想着自家。

后来,关羽得知了刘备的下落,他一心想要回去与刘备团聚。这时候,他必须要离开曹操的地盘。按照当时的规矩,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的礼仪,一个人要从一个势力范围进入另一个势力范围,是需要官方的“通行文书”或者说“过所”的。这玩意儿就像现在的身份证和护照,有了它,你才能合法地通过各个关卡,否则就会被视为非法闯入者,轻则被盘问,重则被当作奸细抓起来。

关羽要去见刘备,而刘备当时是在袁绍那里。从许昌(曹操的地盘)到袁绍那里,中间要经过好几个地方,这些地方都有曹操的兵马把守。没有通行文书,关羽就没办法安全、顺利地通过这些检查点。

那么,为什么曹操不给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曹操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帮助关羽,而是要留住关羽。 既然是留人,怎么可能给你开路条让你走呢?这不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添堵吗?曹操知道关羽走了,就等于失去了一个顶级的将才,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自然不会主动提供通行文书。

其次,曹操可能在试探关羽。 他想看看关羽到底有多想走,是不是真的会为了去找刘备不顾一切。如果关羽连一张纸都拿不到,也硬着头皮要去,那反而会让曹操更佩服他的决心,但同时也会让他意识到,这人是真的留不住了。反过来,如果关羽为了拿到文书而有所妥协,那曹操就觉得还有戏。

再者,曹操也可能是在玩一种“予夺”的权术。 他已经给了关羽很多好处,可以说已经是尽心竭力了。现在,你关羽要走,我就不给你这个最关键的、象征性的“放行”许可。这是一种对下属的控制,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较量。你想要离开,就得面对我设置的障碍。

还有一点,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复杂。 刘备和曹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关系(一起讨伐董卓),但后来关系也并非一直和谐,尤其是刘备后来投奔了刘表,离曹操的势力范围也近了。曹操让关羽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就这么直接去投奔一个潜在的对手,他心里肯定是有顾虑的。

所以,当关羽主动提出要离开,并且需要通行文书时,曹操就“故意的”没有立即给。他让关羽自己去争取,或者说,他希望关羽能在他这里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他不得不放人,而不是让关羽这么轻易地走掉。

关羽在没有拿到通行文书的情况下,为了忠义,不得不硬闯。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这才最终赶到了刘备那里。这件事情,也正好证明了关羽的勇武和对刘备的忠诚,同时也反衬出曹操虽然惜才,但在留人和权谋上,还是有所欠缺,没能真正“收服”住这位绝世猛将。

总而言之,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不是因为他有多小气,而是出于他对关羽的高度重视、留人的战略以及复杂的心机。他想留住关羽,哪怕关羽不愿留下,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他设置一些障碍,看看他的反应,也顺便给自己留点颜面,而不是让关羽一声不吭地就走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小说里的情节,其实我们跟着罗导演的节奏走就可以了。我觉得罗导演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他想把曹操的矛盾心理刻画出来!

曹操太喜欢关羽了,所以不舍得他走,故而不给通关文书。

曹操最爱关羽的忠义,如果不放他走强扣在曹营,那也是对忠义的一种实质性破坏。

基于以上两点,曹操才有了口头上答应放关羽走,但是又不给通关文书的矛盾操作。这是罗大师的妙笔,把一代枭雄曹操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那会儿,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暂时委身在曹操那里。曹操这人心思缜密,又善于笼络人心,他对关羽的才能是相当赏识的,总想着能收为己用。于是,他就给关羽安排了各种好职位,还赐予了他很多恩典,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那都是流水一样.............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一役。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军面前,董卓派遣的将领华雄,却成为了诸侯们难以逾越的鸿沟。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坐拥雄兵的曹操,却并未主动派出一员大将迎战,反而将这份“人情”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说起来,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到了于禁和庞德身上,却好像少了个提点之人,让他们在合肥守城时陷入那么被动的局面呢?首先得明白一点,曹操那会儿,他最缺的其实不是谋士,而是那些能独当一面、忠心耿耿的将领。他最看重的就是“能打”和“听.............
  • 回答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操帐下赫赫有名的大将,两人都曾效力于吕布,后在吕布败亡后归降曹操。然而,曹操在对待这两位降将时,似乎给出了不同的待遇,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扒一扒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的性格以及张辽、张郃各自的情况。背景:汉末三国时期群雄逐鹿,降将的价值与风险并存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汉献帝刘协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要理解刘协为何最终选择了“禅让”这条路,而不是奋起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当时的处境、能力,以及他可能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汉献帝刘协在权力结构上,早已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从董卓进京开始,汉室的权威就已经名存实亡。.............
  • 回答
    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要是真能呼风唤雨,那历史可就完全改写了。不过,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想”不出这么个绝妙的法子,或者说,即便他能,为什么也“不”这么做。首先,咱们得明白,诸葛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虽然他是.............
  • 回答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 当时咱们中原天下,那是乱得一塌糊涂。董卓那厮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不服他,他就灭谁。这时候,各地的英雄豪杰,也都纷纷起兵,想要讨伐董卓,重振汉室。曹操,那时候虽然还算不上名动天下,但也已经是个有声望的人物了。他起兵讨董,自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这时候,咱们说说陈温和周昕.............
  • 回答
    说起曹丕为什么选择“魏”作为国号,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你以为他就是随便挑了个字?那可就太小看这位魏武帝的儿子了。要讲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背景、曹丕的想法,甚至是一些历史的“巧合”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曹丕篡汉这事儿,虽然最后是曹丕说了算,但形式上总得讲究个“合法.............
  • 回答
    曹德旺捐建福耀科技大学,雷军给自己发高薪,这其中确实存在着挺大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曹德旺捐大学这事儿。首先,你要知道曹德旺是谁。他不仅仅是一个“玻璃大王”,更是中国实业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福耀玻璃,是全球最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捋一捋。刘备一开始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当,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有点让人挠头,尤其是在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庞统那可是顶级的谋士,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按理说一上来就该委以重任。可现实情况,得这么看:一、庞统的“出身”与当时的刘备集团画像首先,咱们得明白庞统这时候是什么样一个人。在.............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得从谥号这玩意儿说起。在中国古代,谥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承载着评价一个人一生功过是非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身份证明”。而咱们说到的刘协,也就是汉献帝,在他死后,有两个主要的谥号出自两位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手:一个是曹魏的曹叡,给的是“献皇帝”;另一个是蜀汉的刘备,给的是“愍.............
  • 回答
    曹操和刘邦,虽然最终都走向了统一中国的道路,但他们的起点、手段和最终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与其说曹操“不走”刘邦的路线,不如说曹操的处境和时代,迫使他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也更具争议的道路。刘邦打天下,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天时与人和。他出身草莽,深知底层民众的疾苦,他的队伍中有大量被秦朝暴政逼迫而起义的农.............
  • 回答
    说起曹操为何没去当东郡太守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太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实打实的官职,按理说曹操当时已经崭露头角,正是该往上爬的时候,为何会放弃这个机会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个人情况来细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东郡太守”这官职是怎么来的。那是在东汉末年,因为.............
  • 回答
    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直接攻略南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自身所处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当时天下是个什么格局。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那个时候“天下”的概念,对于曹操来说,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直击了《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情节。要说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这其实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书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有此用意。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在更早的拦截点设置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诸葛亮设计的“.............
  • 回答
    曹操当年不杀刘备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个人恩怨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虽然曹操在很多时候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并曾有过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时候,但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采取了容忍甚至拉拢的态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曹操为何不杀刘备:一、政治考量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这.............
  • 回答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一选择背后深远的曹魏命运曹操,这位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僭越称帝的宝座,而是以汉相的身份自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现实的权谋考量,也有历史的顾虑,更有其自身的性格与抱负。而他这一未称帝的决定,更.............
  • 回答
    曹操不喜欢祢衡,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要说起来,简直就是一场“才子配不上老板”的悲剧,而且还是带有浓烈个人恩怨色彩的。首先得从祢衡这人说起。这家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刺头”,一个浑身长满了刺的文化人。他年轻有为,文采斐然,在当时的名士圈里绝对是数.............
  • 回答
    话说曹操雄踞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何等的气派!统一大业只差南方这片江东和西川。照理说,他应该趁着这股锐气,一鼓作气将孙刘联盟一网打尽,彻底平定天下。可偏偏,他没有选择先去碰那硬骨头——刘璋的益州,而是直扑东吴的赤壁。这到底是为何?让咱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曹操那时的心态和战略。曹操是个极.............
  • 回答
    曹操对关羽的态度,那叫一个复杂,远非简单的“得不到就毁掉”那么简单。你想啊,关羽是什么人?那可是桃园结义里的大哥,是刘备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令多少英雄竞折腰的人物。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头正劲,但他内心对这位“义薄云天”的武圣,其实是相当欣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惜才”的心结。想想看,当时关羽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