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曹操不给于禁庞德派个高明的谋士?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说起来,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到了于禁和庞德身上,却好像少了个提点之人,让他们在合肥守城时陷入那么被动的局面呢?

首先得明白一点,曹操那会儿,他最缺的其实不是谋士,而是那些能独当一面、忠心耿耿的将领。他最看重的就是“能打”和“听话”。于禁和庞德,在曹操的眼里,无疑都是这号人物。

于禁,那可是五子良将之首,在曹操麾下那是“有功于国,显有大信”,是德高望重的老臣,身经百战,为曹操打下了不少江山。在曹操心里,于禁就是那种“老当益壮”的代表,是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物。这种级别的将领,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赋予很大的自主权。而且,于禁本人也是经验丰富,要说真遇到什么大事,他自己也该能拿主意。

庞德,那是马超帐下的猛将,被曹操招降后,也是勇猛无双,尤其是在襄樊之战中,那是真的一夫当 FXMLLoader 的存在,给关羽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样的人物,曹操更看重的是他的冲劲和悍不畏死的精神。给这样一位勇将配备一个喋喋不休的谋士,反倒可能压制了他的锐气,让他束手束脚。

其次,我们得看看当时曹操所处的环境。合肥守城,那是对付孙权和关羽的联合攻势。当时孙权刚刚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利,正想着一雪前耻,而关羽更是诸葛亮在北伐前,为了牵制曹魏,特意派去镇守荆州的。这俩加一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曹操虽然坐拥北方,但南方战线也从来没太平过。

再者,从曹操的用人风格来看,他喜欢将权力下放给有能力的将领,让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他相信自己的将领能够凭借经验和判断力来处理事务。给于禁和庞德配备谋士,就像是你不相信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非要在他旁边安个指导员一样,多半会适得其反。除非是那种特别棘手的战局,需要特别的计谋,否则曹操一般不会给一线将领配“参谋长”。

而且,就算是要配,曹操也得考虑谁是“高明”的谋士。当时曹操身边有很多能人,比如郭嘉、荀彧、荀攸这些顶级谋士,他们很多时候都在曹操身边运筹帷幄,处理的是整个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你总不能把他们拆散了,去给每一个前线的将领配一个吧?再说了,即便是那些次一级的谋士,他们本身也要在其他岗位上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合肥的守将不是于禁一个。虽然于景是主将,但当时还有张辽、乐进、李典等悍将。在很多时候,合肥的战役,是几位大将共同指挥的。他们之间本应互相配合,互相提醒。比如张辽在合肥的八百破十万,那完全是依靠他自身的胆略和对战局的精准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安插一个谋士,反而可能会因为指挥权和决策权的问题,在几位大将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整体作战。

当然,也有可能曹操确实考虑过,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比如,他可能觉得于禁和庞德的能力足够应付,或者他当时更侧重于其他战线的布置,导致在人才分配上有所疏忽。或者,也可能他认为,对于于禁这样的老将,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让他自己去发挥。

从结果来看,合肥守卫战中,虽然有提到庞德的奋勇,但于禁后期因为战略判断失误,导致兵败水淹七军,他自身也因此获罪。这确实是曹操用人上的一些遗憾。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去评判曹操当时的决策。毕竟,在那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没有哪个决策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总而言之,曹操不给于禁、庞德派高明谋士,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曹操对他们能力的信任和倚重;二是曹操的用人风格倾向于放权;三是当时战局的复杂性,顶尖谋士需要服务于全局;四是可能对将领之间的配合抱有期望。虽然最终的战役结果并非完美,但这背后是曹操在复杂局势下,基于对人才的判断和整体战略考量所做出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把死的都复活,然后一股脑送给曹仁、于禁,也于事无补,涛声依旧。

难道戏志才、荀彧、郭嘉、荀攸这些人活着的时候,曹操就不打败仗么?还是这些人死了之后,曹操就不再败绩呢。温恢远在千里之外都看衰曹仁,说明温恢的智略冠绝曹操集团?

谋略规划只是战争的一部分,就算这块是满分,也不等于一定会赢。况且谋略计划的实施更依赖于客观现实,设计的再好也要有施行的条件,具备实施的条件难道就一定能做好?

襄樊之战的问题在于打不过,曹军智谋之士的出谋划策是涵盖在“打不过”这三个字之中。

没水淹七军之前,明明兵力优势的是曹军,占据地利的是曹军,可关羽已逼迫曹军去驻防樊北。这等于说关羽军已经有切断南北联系,围襄阳、樊城的趋势。关羽舟师能横行汉水又是因为啥,荆州还能没有水军么,文聘在江夏就无动于衷么,还不是因为打不过才丧失了水战的力量,只能一条腿走路?

除非你所列举的人,有更高明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在襄樊之战中双方基础战力条件不变的状况下,玩出花来很难。

你有高明的技巧,不等于对方没有,或对方一定要如你所愿。不是每场战争都会有一个无人企及的奇谋等人发现去能扭转战局。

user avatar

他们身边的谋士幕僚因为兵败,名字都淹没在历史中了。

就算三国的不少名臣大儒,什么国渊、金日僤、何晏,不玩三国志游戏后面几代的人也不怎么认得。

所以不是曹操不给派,而是你不认得。

而且在战争结果出来之前,没人知道这几个将军谋士是不是真的足够高明。

user avatar

神武后军(人称岳家军)总计十二军,你以为岳少保一个人就能管理十二军?

负责练兵、作战,各级将校百员,著名的有张宪、王贵、牛皋、杨再兴。负责后勤、文书、情报,幕僚数十人,著名的有薛弼、李若虚。其中岳少保讨洞庭水寇杨幺时,薛弼建议造木筏断水路,以水草堵塞上流,大破杨幺战船,如此看来,薛弼就是军师,即是参谋。但不细读史书,根本没几个人知道薛弼。

你以为的于禁、庞德两个人就能带几万部队?于禁作为汉朝名将,哪怕朝廷不派军师,他就没有自己的军师吗?只是他们的军师不知名,历史没有记载。

你以为的军师如荀攸、荀彧、贾诩等,他们本职是朝廷命官,因为位高权重所以青史留名,他们建言献策只是行政工作的其中一项,甚至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智商高的人当军师,武力强的人当武将,这是游戏设定,不是史实。史实是精于行政刀笔工作的人为文官幕僚,治军有方、深通韬略的人为将。你要说军师比大将更懂兵法,那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说起来,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到了于禁和庞德身上,却好像少了个提点之人,让他们在合肥守城时陷入那么被动的局面呢?首先得明白一点,曹操那会儿,他最缺的其实不是谋士,而是那些能独当一面、忠心耿耿的将领。他最看重的就是“能打”和“听.............
  • 回答
    说到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那会儿,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暂时委身在曹操那里。曹操这人心思缜密,又善于笼络人心,他对关羽的才能是相当赏识的,总想着能收为己用。于是,他就给关羽安排了各种好职位,还赐予了他很多恩典,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那都是流水一样.............
  • 回答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操帐下赫赫有名的大将,两人都曾效力于吕布,后在吕布败亡后归降曹操。然而,曹操在对待这两位降将时,似乎给出了不同的待遇,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扒一扒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的性格以及张辽、张郃各自的情况。背景:汉末三国时期群雄逐鹿,降将的价值与风险并存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汉献帝刘协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要理解刘协为何最终选择了“禅让”这条路,而不是奋起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当时的处境、能力,以及他可能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汉献帝刘协在权力结构上,早已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从董卓进京开始,汉室的权威就已经名存实亡。.............
  • 回答
    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要是真能呼风唤雨,那历史可就完全改写了。不过,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想”不出这么个绝妙的法子,或者说,即便他能,为什么也“不”这么做。首先,咱们得明白,诸葛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虽然他是.............
  • 回答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 当时咱们中原天下,那是乱得一塌糊涂。董卓那厮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不服他,他就灭谁。这时候,各地的英雄豪杰,也都纷纷起兵,想要讨伐董卓,重振汉室。曹操,那时候虽然还算不上名动天下,但也已经是个有声望的人物了。他起兵讨董,自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这时候,咱们说说陈温和周昕.............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一役。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军面前,董卓派遣的将领华雄,却成为了诸侯们难以逾越的鸿沟。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坐拥雄兵的曹操,却并未主动派出一员大将迎战,反而将这份“人情”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为.............
  • 回答
    近年来,围绕曹操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一些转变,很多人不再仅仅将他视为那个“奸雄”,而是开始看到他更复杂、更具历史厚重感的一面。这并非是简单的“平反”,而是一种基于新视角和更全面史料的重新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长久以来,对曹操的负面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小说为了突出刘备的仁.............
  • 回答
    徐州的老百姓,在刘备与吕布的这场争斗中,他们的心情和看法绝对是五味杂陈,不可能简单用一句“拥护”或“反对”来概括。毕竟,老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家门口的和平与安稳,以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首先,得看看刘备当初是怎么来到徐州的。本来,他是陶谦请来帮忙抵御曹操的,算是带着几分“救世主”的色彩。徐州百姓经历了.............
  • 回答
    嘿,老兄,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刁钻!你想用一个“新鲜出炉的鳕鱼堡”去砸曹操的脑袋,让他赏你个官?这脑洞可开得够大的。不过,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那咱就好好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先把这个“鳕鱼堡”给拆解一下。在曹操那个年代,这玩意儿可是闻所未闻。你想啊,那时候大家吃鱼,多半是煮、烤、熏,顶多做个鱼脍.............
  • 回答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一选择背后深远的曹魏命运曹操,这位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僭越称帝的宝座,而是以汉相的身份自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现实的权谋考量,也有历史的顾虑,更有其自身的性格与抱负。而他这一未称帝的决定,更.............
  • 回答
    曹操不喜欢祢衡,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要说起来,简直就是一场“才子配不上老板”的悲剧,而且还是带有浓烈个人恩怨色彩的。首先得从祢衡这人说起。这家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刺头”,一个浑身长满了刺的文化人。他年轻有为,文采斐然,在当时的名士圈里绝对是数.............
  • 回答
    曹操和刘邦,虽然最终都走向了统一中国的道路,但他们的起点、手段和最终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与其说曹操“不走”刘邦的路线,不如说曹操的处境和时代,迫使他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也更具争议的道路。刘邦打天下,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天时与人和。他出身草莽,深知底层民众的疾苦,他的队伍中有大量被秦朝暴政逼迫而起义的农.............
  • 回答
    这桩往事,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公案,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曹操,这个雄才大略的枭雄,在失去父亲的剧痛之下,为何非但不直接追究那个据说是“凶手”的张凯,反而将矛头直指陶谦,这其中必然有着比“复仇”二字更为复杂和深沉的考量。要理解曹操的这一选择,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就是东汉末年。那会儿,.............
  • 回答
    说起曹操为何没去当东郡太守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太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实打实的官职,按理说曹操当时已经崭露头角,正是该往上爬的时候,为何会放弃这个机会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个人情况来细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东郡太守”这官职是怎么来的。那是在东汉末年,因为.............
  • 回答
    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直接攻略南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自身所处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当时天下是个什么格局。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那个时候“天下”的概念,对于曹操来说,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直击了《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情节。要说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这其实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书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有此用意。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在更早的拦截点设置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诸葛亮设计的“.............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至死未称帝,这确实是一个历来引人遐思的千古谜题,也正是这个“未称帝”,让他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独特的、也颇具争议的色彩。我们得先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东汉末年,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宦官外戚专权,民不聊生,各地豪强蜂起,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曹操,出身于“士族门阀”却又有着“宦官之后”.............
  • 回答
    操之所以没直接让刘备和孙权自尽,这事儿不能简单一句“心慈手软”就概括了,里面门道儿可深着呢。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白,操当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以令诸侯”是关键。他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奉汉正朔”上的。如果他直接干掉刘备和孙权,那性质就变了。你想啊,刘备虽然势力小,但他是汉室宗亲,名义上.............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道来。曹操杀吕伯奢,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那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如果真按《三国志》的史实来看,那又是另一番滋味了。咱们今天就聊聊,为啥这事儿,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曹操好像也没怎么受着“制裁”。首先得说,曹操杀吕伯奢,最主要的动机,在官方的说法(也就是《三国志》的记载)是“疑”,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