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为什么不取西北,西南,而要直接打南边?

回答
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直接攻略南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自身所处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当时天下是个什么格局。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那个时候“天下”的概念,对于曹操来说,并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广大区域,更是他能否统一汉室,恢复秩序的政治目标。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战略核心,他的最终目标是取代汉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所以,他的军事行动,始终围绕着这个政治目标展开。

为什么不先打西北和西南?

要理解这点,我们得先看看当时的西北和西南是什么情况:

西北方向(关中地区及其以西): 这个区域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军事重镇,尤其以关中为核心。然而,在东汉末年,这里并非是一个统一且易于攻取的势力。
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董卓死后,关中地区一度陷入了李傕、郭汜等人的混战。曹操虽然名义上是东汉朝廷的权力掌控者,但他的实力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地区虽然有李傕、郭汜等人盘踞,但他们自身的力量并不算强大,而且内部矛盾重重。即便曹操想要向西发展,也需要先稳固北方,并准备一支能够长途奔袭、穿越秦岭的精锐部队。
后勤补给的巨大挑战: 关中地区和更西边的边远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一旦深入,后勤补给将成为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曹操当时的核心地盘在邺城、许昌一线,这里的经济和人口基础相对雄厚,能够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西北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提供持续的补给。
战略优先级: 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主要是为了清除后顾之忧,巩固自己的统治根基,并获得稳定的后勤和兵源。这些目标完成后,他才能将重心转向南方。相比之下,西北地区虽然有潜在的战略价值,但当时的军事和经济条件并不适合作为首要的攻击目标。而且,如果过早地向西扩张,可能会分散兵力,导致北方不稳。

西南方向(荆州以南、益州地区): 这是指今天的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地区。
刘璋占据益州: 当时益州(今四川)是刘璋在统治,他虽然名义上奉汉朝正朔,但对于曹操来说,他是一个独立的割据势力。然而,刘璋的势力相对封闭,并且在益州内部,他并非稳固统治,后来张松、法正等人就引刘备入川。
自然地理的屏障: 益州地区被秦岭、大巴山、巫山等高山峻岭环绕,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从曹操的北方腹地出发,想要攻克益州,需要穿越复杂的地理环境,这需要极大的军事投入和精密的战略规划。
战略威胁相对较小: 相较于当时盘踞江东的孙权以及盘踞荆州大部分地区的刘表(后被刘备占领),益州在地理上相对孤立,对曹操控制的北方腹地构成的直接威胁并不大。曹操的首要目标是解决那些能够威胁到他核心统治区的敌人。

为什么直接打南方?

南方主要指的是当时占据荆州(大部)和江东(孙权)的势力。这成为了曹操统一战争的重点,原因如下:

1. 统一的政治和军事目标:
汉室正统的所在地: 汉献帝在许昌,而荆州和江东是汉末时期汉室宗亲和地方豪族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区。攻占南方,能够进一步巩固曹操作为汉朝继承者的地位,甚至为日后篡夺汉室奠定基础。
最直接的威胁: 当曹操统一北方后,荆州和江东是当时唯一能够与他抗衡、并且对他的北方统治构成潜在威胁的主要势力。特别是孙权在江东,经过孙策的经营和孙权的巩固,已经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经济发达、兵源充足的政权。刘表在荆州,虽然内部有些问题,但荆州地理位置关键,一旦被敌人占据,便可以以此为跳板攻击曹操的北方腹地。

2. 经济和人口的吸引力:
南方的富庶: 江东和荆州地区,尤其是江南,在经历三国初年的战乱后,逐渐恢复了生产,人口也相对稠密。这些地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是重要的兵源和财政来源地。对于刚刚统一北方的曹操来说,这些富庶之地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资源。
北方经济相对落后: 北方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虽然曹操进行了屯田等措施恢复生产,但整体经济实力和人口密度与南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夺取南方,能够极大地增强曹操的国力。

3. 军事上的战略考量:
荆州的关键地位: 荆州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枢纽。谁控制了荆州,谁就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曹操在赤壁之战前试图夺取荆州,就是为了打通南下的通道,并将战线推进到长江边。
顺流而下的优势: 北方势力南下,可以利用长江水系进行军事运输和作战。虽然长江本身也是天然的屏障,但若能控制荆州,就可以在长江沿岸建立军事据点,方便后续的进攻。
刘表势力的瓦解与孙权的挑战: 在赤壁之战前夕,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使得曹操一度控制了荆州大部分地区。这使得他直接面对着孙权。而孙权在江东,虽然强大,但其政治基础相对不那么稳固(例如周瑜等人是东吴政权的核心支柱)。曹操认为这是个机会,可以一举荡平南方,实现统一。

4. 曹操的战略节奏和风险评估:
步步为营,集中力量: 曹操的战略风格通常是稳扎稳打,集中优势兵力解决最主要、最紧迫的威胁。在统一北方过程中,他首先要解决的是袁绍、袁术、吕布等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当北方稳定后,孙权和刘备(以及之前刘表的荆州)就成为了最直接的挑战。
避免腹背受敌: 如果曹操同时向西(关中)、向南(荆州、江东)用兵,战线会拉得很长,兵力会被分散,很容易出现腹背受敌的危险。他必须先解决掉最棘手的敌人,巩固自己的统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赤壁之战的教训: 赤壁之战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操对水战不熟悉,以及江南地区的水土不服和疾病流行。但即使失败了,曹操也并未放弃南下的战略意图,而是吸取教训,继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他的目标始终是统一天下,而南方是那个最终的宝藏。

总结来说, 曹操不优先取西北、西南而直接进攻南方,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格局、地理条件、经济实力以及军事上的风险评估都指向了南方才是他实现统一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西北和西南地区虽然有战略价值,但在当时来看,它们是次要的战场,甚至在某些时期,它们构成的威胁也远不如南方强大。曹操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和长远规划之上的。他是一个务实的战略家,总是选择最能带来实际利益和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不是逮谁搞谁。

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於是徵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


相比之下,孙权不仅包庇反贼刘备,而且跳得一比,所以必须先搞孙权。

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硃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

于是曹公卯上劲,必须搞服孙权。

四越巢湖后终于孙权服了。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曹操心满意足地离开,军长安,将征刘备。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然后孙权又跳了。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曹操:。。。。。。

user avatar

其实这一手走得很妙,只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大家容易把三国看成一个混乱的时代,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发动南征时离完成统一还有72年,漫长到看不见尽头。但在当时并非如此,曹操平定河北之后,其势力范围已经和消灭赤眉军之后的刘秀相差无几,按照常识,曹操已经进入了统一天下的倒计时。

此时天下尚未归顺的势力主要有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益州的刘璋、西北的韩遂、汉中的张鲁、交州的士燮、辽东的公孙康,还有以马腾为首的关中军阀。这些势力并非都是敌对,至少除了刘表和张鲁之外基本都和曹操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

刘璋和士燮是隔得最远的,态度也最为恭敬,只要曹操有条件对其进行军事占领,可以很容易地将其纳入治下。刘璋曾在建安十年和十二年两度遣使与曹操往来,在荆州归降曹操后,刘璋的态度也非常积极。

十年,璋闻曹公将征荆州,遣中郎将河内阴溥致敬。公表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十二年,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公辟肃为掾,拜广汉太守。十三年,仍遣肃弟松为别驾诣公。

和曹操接壤的主要是刘表、孙权、马腾、公孙康这几个势力。征讨公孙康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之前征讨柳城都让曹操心惊肉跳。马腾的野心比较小,曹操征召他入朝时拖家带口前往,但是部众被其子马超所接管,继续保持着独立。孙权野心较大,但表面上也还是服从朝廷,并且同曹操结成了姻亲关系。

太祖将征荆州,而腾等分据关中。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太祖表腾为卫尉,子超为将军,统其众。

算来算去,周边问题最大的就是刘表了。刘表不仅实力强,长年与曹操为敌,还收留了曹操的死敌刘备。如果能消灭刘表,益州和交州可以很顺当地平定,天下将再无敢于反抗曹操的势力。另外曹操讨伐刘表的理由也很充分,刘表本身是有一定野心的,他早先因为对汉帝不够恭顺,逾越礼制,已经上了朝廷的黑名单,还私下作了天子的雅乐。

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诏书班下其事。
刘表郊祀天地,韩嵩正谏不从,渐见违忤。
荆州牧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夔谏曰:“今将军号不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纳其言而止。

同时,曹操的运气可以说好到爆炸,他这次南征意外撞上了刘表病故的时机。实际上刘表的突然去世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此前北征乌丸刘表没听建议时,刘备说以后还有机会,诸葛亮在为刘备规划战略时,希望他能想办法将荆州收入自己手中,而甘宁也是希望孙权早点对荆州下手,鲁肃听闻刘表去世打算去吊丧时还想结交刘备。也就是说,曹操这次南征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一下子使得形势变得对自己极端有利。

曹操七月出兵,根据荀彧的计策秘密行军,刘表八月去世,鲁肃得知刘表去世时尚不知曹操已经出兵的事,反推可知刘表去世时荆州人也还不知道这事。于是在刘琮一派刚刚夺得继承权之际,曹操大军冷不防就出现了,加上投降派的怂恿,使得刘琮瞬间丧失了对抗曹操的信心。而荆州的复杂内斗又令刘琮选择抛弃刘备,结果这一系列操作在刘备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使刘备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局面。秘密行军的方案在撞上刘表去世的意外事件后,效果达到了最大。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刘表死。肃进说曰:...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

如果曹操扔下刘表不管跑去打已经送了人质的马超等人,刘备孙权诸葛亮鲁肃这帮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给他们时间去实现自己的规划是在为自己制造更大的敌人,到时候不可能再遇上根基不稳的刘琮举州投降这种好事。

只可惜曹操反被这一片大好的形势冲昏了头脑,错过了一闪而过的统一机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直接攻略南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自身所处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当时天下是个什么格局。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那个时候“天下”的概念,对于曹操来说,并.............
  • 回答
    曹操“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政治野心和对于自身历史定位的思考。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深入剖析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对“天命”的理解,从而探讨他是“不能”还是“不愿”取汉帝而代之。一、 时代背景:汉末的混乱与“天命”观念的重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
  • 回答
    曹操和刘邦,虽然最终都走向了统一中国的道路,但他们的起点、手段和最终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与其说曹操“不走”刘邦的路线,不如说曹操的处境和时代,迫使他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难也更具争议的道路。刘邦打天下,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天时与人和。他出身草莽,深知底层民众的疾苦,他的队伍中有大量被秦朝暴政逼迫而起义的农.............
  • 回答
    说到曹操不给关羽通行文书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那会儿,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暂时委身在曹操那里。曹操这人心思缜密,又善于笼络人心,他对关羽的才能是相当赏识的,总想着能收为己用。于是,他就给关羽安排了各种好职位,还赐予了他很多恩典,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那都是流水一样.............
  • 回答
    说起曹操为何没去当东郡太守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太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实打实的官职,按理说曹操当时已经崭露头角,正是该往上爬的时候,为何会放弃这个机会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个人情况来细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东郡太守”这官职是怎么来的。那是在东汉末年,因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直击了《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情节。要说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这其实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书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有此用意。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在更早的拦截点设置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诸葛亮设计的“.............
  • 回答
    曹操当年不杀刘备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个人恩怨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虽然曹操在很多时候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并曾有过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时候,但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采取了容忍甚至拉拢的态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曹操为何不杀刘备:一、政治考量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这.............
  • 回答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一选择背后深远的曹魏命运曹操,这位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未曾僭越称帝的宝座,而是以汉相的身份自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现实的权谋考量,也有历史的顾虑,更有其自身的性格与抱负。而他这一未称帝的决定,更.............
  • 回答
    曹操不喜欢祢衡,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要说起来,简直就是一场“才子配不上老板”的悲剧,而且还是带有浓烈个人恩怨色彩的。首先得从祢衡这人说起。这家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刺头”,一个浑身长满了刺的文化人。他年轻有为,文采斐然,在当时的名士圈里绝对是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说起来,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到了于禁和庞德身上,却好像少了个提点之人,让他们在合肥守城时陷入那么被动的局面呢?首先得明白一点,曹操那会儿,他最缺的其实不是谋士,而是那些能独当一面、忠心耿耿的将领。他最看重的就是“能打”和“听.............
  • 回答
    话说曹操雄踞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何等的气派!统一大业只差南方这片江东和西川。照理说,他应该趁着这股锐气,一鼓作气将孙刘联盟一网打尽,彻底平定天下。可偏偏,他没有选择先去碰那硬骨头——刘璋的益州,而是直扑东吴的赤壁。这到底是为何?让咱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曹操那时的心态和战略。曹操是个极.............
  • 回答
    曹操对关羽的态度,那叫一个复杂,远非简单的“得不到就毁掉”那么简单。你想啊,关羽是什么人?那可是桃园结义里的大哥,是刘备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令多少英雄竞折腰的人物。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头正劲,但他内心对这位“义薄云天”的武圣,其实是相当欣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惜才”的心结。想想看,当时关羽为.............
  • 回答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耐人寻味的历史问题。尽管历史上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诸葛亮曾主动“投奔”曹操,但从他的思想、抱负以及对时局的判断来看,他选择刘备而非曹操是必然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一、 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与理想抱负: 对汉室的忠诚与复兴理想: 诸葛亮是汉室.............
  • 回答
    要说荀彧为什么不支持曹操进爵魏公,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简单的“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太多当时的政治格局、礼法制度,还有荀彧这位人物本身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曹操当时是个什么地位。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北方势力如日中天,但名义上他还是汉臣。汉朝虽然衰落,但它的.............
  • 回答
    曹操对儿子们的喜爱程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地位,以及曹操自身的考量。要详细说明曹操为何在不同时期对曹冲、曹植、曹丕有不同的态度,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曹冲:年少时的惊才绝艳与“孝道”的绝佳体现曹冲在曹操所有儿子中,.............
  • 回答
    曹操,这个被后世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物,他的智慧和谋略毋庸置疑。而司马懿,这个在曹操晚年崭露头角,最终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与曹操之间的暗流涌动,着实引人深思。曹操明明早早对司马懿心存疑虑,为何却迟迟不动手,反而让他步步高升,直至成为曹魏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背后,绝非简单的疏忽或仁慈,而.............
  • 回答
    晚清时期,尽管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央朝廷构成了制约,但他们之所以没有走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格局的演变,也有个人品格与时代局势的相互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
  • 回答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雄辈出,曹操和袁绍作为当时的两大势力代表,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如果能招揽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无疑会如虎添翼。然而,历史的洪流并未将诸葛亮引至他们的麾下,这其中的缘由,绝非简单的遗漏或巧合,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曹操和袁绍招揽人才的基本逻辑和当时的环境。.............
  • 回答
    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要说曹操为何会改变原定的攻打目标,从直取刘备转而直捣孙权,这背后其实是局势变化和一系列关键考量所促成的。话说曹操大军南下,初衷确实是想要一举荡平长江以南的势力,尤其是眼下在他看来,刘备占据的新野和樊城之地,虽然是他南征过程中需要啃下的硬骨头,但毕竟实力相对较弱,而且地理位置.............
  • 回答
    孙权之所以在曹操和刘备相继离世后,未能趁机一举统一三国,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不作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孙吴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孙权自身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熬死”二字背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待。曹操和刘备的去世,固然为孙权扫除了一些直接的强大对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