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们黑朱元璋拿人殉,心狠手黑,外交软弱不好吗?
反对贸易?商税低是反对贸易?
搞海禁也是对标西方发展史的倒退,汉唐倒是不禁海,下过海吗?况且郑和下西洋咋不说祖制了?
军户匠户是怎样剥削迫害民众我至今也没想通,这俩职业的子孙极大概率是子承父业。对军户匠户的剥削是监察失灵,不设立军户匠户,一样会有剥削压迫。隋唐夸上天的府兵制不就是军户制吗?咋的,唐朝府兵能随便脱籍啊。
禁止人员流动,合着现在国家起码十二亿人没坐过飞机,是因为飞机是贵族专座?你让农民去哪流动?明朝商士哪个不让跑?工匠有小活不用跑,大活政府带着跑。别扯政府用工不给钱,朱元璋是残忍不是傻子,把工匠都逼死有啥好处?
危害就是洪武三十年发展,撑起了永乐二十年败家。大明近六十年极盛,都是在有危害的政策下达到的。讽刺吗?
笑死我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1、海禁是蒙元先搞的,而且不止一次,蒙元四次禁海。
第一次海禁1292—1301年;第二次海禁1303—1308年;第三次海禁1311—1314年;第四次1320—1322年。
2、诸色户计也是蒙元先搞的。
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九等之外又按照归附的先后,籍户和户等的衡量等情况,划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复业户和渐成丁户等。
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
3、还有一个你没提到的科举理学化,也是蒙元搞的。
1313年,元仁宗发布诏令定“四书集注”为科举考试的定本,指望中举的读书人必须熟读,不得另外解释。明清两朝沿用。
=============================
谁让明太祖认蒙元是正统了呢,我一直都说,大明就是个打了汉化补丁的蒙元,朱元璋就该否认蒙元为正统,彻底废除上述那些东西,恢复宋制。
在中国严厉户籍制度才宽松几年?当兵的儿子去当兵,国企的儿子接班,公务员都直接顶岗,这种事情在2003年以前都是普遍现象。盲流罪才废除几年?出门要介绍信,到外地办暂住证的事儿离的也不远吧!那个因为出门没带暂住证,被打死在广东的湖北大学生才是02年的事情。
朱元璋啥时候反对贸易了?题主你梦里?
洪武元年,令兵马司指挥兼任市司,负市场管理之责,每两日一次依时估定市场物价。在外各府州县城门兵马司亦一体兼领市司,核定当地市场物价。《大明会典》卷三七就有此记载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滩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谓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五)
“商税之征,岁有不同,若以往年为定额,苟有不足,岂不病民?宜随其多寡从实征之。”
《明史·食货志五》:“帝乃命于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
朱元璋听说南京牙行坐地起价,大收外地客商货物储存费,以朝廷公款修筑官方仓库塌房给外地客商低价储存货物
这么大个帝国,反对贸易,脑子瓦特了?要不了十天半个月,整个帝国就要完蛋了。
海禁恰恰是朱元璋重视贸易,试图垄断远海官贸的表现。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明朝不比以前的朝代,全帝国过半人口淤积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以前的朝代前所未见的。
对于山陕河西辽东青海等地的边疆防御体系,全都仰仗江南东南一带进行财政支付转移
如果不海禁,则东南地区轻则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无法迁户垦荒边疆
重则在海岛上聚众武装,暴力抗税
在明朝前期这种畸形的人口分布的情况下,不海禁,等同于走钢丝玩火。
至于军户,匠籍,禁止人员流动,没有任何一样是朱元璋发明的,当然海禁也不是他发明的
反对贸易,没听说过,有这种皇帝?中国在古代地球上是比较突出的内部贸易量很大的地区文明,谁吃饱了撑的反对贸易。
军户匠籍不过是历史上更早朝代的同类政策名称的变种,甚至可以说有些就是改了个名儿而已
禁止人员流动,不存在,只能叫控制人员流动,不能叫禁止
禁止人员流动,朱元璋还怎么安排盐商给边疆送军粮?
他还修个几把仓库给商人?
朱元璋甚至是历史上第一个明文规定了商人客死异乡如何进行财产继承的
如果他都禁止人员流动了,哪儿来的客死异乡?
至于控制人员流动
说个冷知识,朱元璋时代对人员流动的控制程度,要松于唐代前期的过所制度
我在知乎贴吧虎扑见过无数人隔三差五的发帖批判朱八八的人员流动限制
几乎没见过人声讨唐朝前中期的过所制度
严格来说,唐朝对国内国民自由流动的控制程度,在前期甚至是高于朱八八的
你带两条毛驴出门,一条灰一条黑,你不小心在过所凭证上报错了,写了俩都是黑色的,不好意思,你可能要充军了
有能力高强度限制人员自由流动,说句不中听的,那恰恰是中国古代王朝实力强盛时期的标志之一
这也不是中国的特产,大多数中古时期的大河流域的帝国的实力体现或多或少都要从限制人员流动层面上来保证
朱元璋对国民人身管控的程度还不如隋唐的前中期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
仿佛开天辟地以来中国历史上到了朱元璋才头一遭限制国内流动人口
======================================================
解答一下这位朋友关于我对过所制度限制唐代人口流动的质疑
你所认为的过所制度只针对唐朝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错误的
出塞外的,给的是行碟
从南北朝到隋唐
天下水陆关口,渡口码头
一律要过所凭证
唐朝在国内各个水路关津通行的凭证,都要申请极难申请(大户豪族子弟除外)的过所凭证,而且申报事项极为繁琐详细
稍有差池,你就可能蹲班房或者充军
你携带的牲口的毛色都不能出错
我之前说,带俩毛驴,写错颜色被判刑,那并不是开玩笑
唐代确实有此案例
如果你觉得以上是一家之言
请你再看
唐朝百姓只要离开本州本县
就需要五人担保,地方两位主官签字
要五人担保,还要五道手续
你知道唐代一个普通人出本州县有多麻烦不
不只是陆上关口
所有主要的渡口,河流过河点,也要过所
你带的主要物件在上一个过所登记的东西,到下一个过所可千万不能出差错
然而,正是因为唐朝前中期有如此严苛,禁锢人口流动性的政策体系,而且能够执行
初唐才有那样强大的军力不断发起对外作战,实施势力范围征服
只是国内教科书长期宣传,唐朝是包容开放强大
搞得大家以为唐朝强大是靠开放呢
开放的确是有,对贵族子弟而言嘛
包容当然也是包容贵族子弟为主
你作为一个绝对三代贫农的屁民,你申请个过所跑一趟流程试试嘛
其实朱元璋时代对屁民人口流动的限制水平比不上隋唐时期
也并不比北宋严苛
只是有一群复读机天天巴拉巴拉巴拉,把一个从战国到秦汉到隋唐到宋元都存在的政策形容成朱元璋开创的
其实,对于大河流域的帝国来说
有本事限制人口流动,自己调配人口流动,就是牛逼
话不中听,但事实如此。说白了就是在秦汉到隋唐时期,很多时候,帝国把社会上下控制的更像是一个大军营与后勤基地
社会主题面貌就是一个战争机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