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 月 29 日山东青岛新增一例本土病例系胸科医院隔离区护士,现在情况怎么样?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特定日期、特定地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时详细信息,特别是关于个人健康状况的。我的知识库截止于2023年,无法获取最新的疫情动态和个体病例的具体情况。

然而,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疫情初期类似情况的普遍信息,以帮助您理解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尽量贴近您想要的叙述风格:

关于2021年10月29日青岛胸科医院隔离区护士新增本土病例的背景推测(根据当时疫情普遍情况):

如果在那个时间点,青岛胸科医院隔离区出现了一例新增本土病例,并且感染者是一位护士,那么当时的情况可能非常令人担忧,并且会立刻引发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应对措施。

人员情况与直接影响:

患者状况: 作为新增病例,这位护士很可能已经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根据当时对病毒的了解,她会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治,包括对症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轻症患者可能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重症患者则会得到更高级别的护理。她的症状可能会从无症状到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状不等。
密切接触者排查: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紧迫的环节。一旦确认了这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会立即介入。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位护士在发病前(或感染后)的活动轨迹,以及她在工作期间接触过哪些人。
工作场所: 在胸科医院的隔离区工作,意味着她直接接触的是已经确诊或疑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因此,她工作的隔离病房内的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将是第一轮的重点排查对象。所有与她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同事,包括医生、其他护士、护理员,甚至是在同一区域工作的后勤保障人员(如保洁、送餐员),都需要被识别出来。
非工作场所: 流行病学调查还会追溯她工作之外的生活轨迹,例如她居住的社区、接触过的家人朋友、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去过的商场超市等。所有与她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都可能被列为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
隔离与检测:
隔离措施: 所有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都会被立即转运到指定的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观察。隔离期间,他们会接受定期的核酸检测,以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对于次密切接触者,可能会采取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等措施。
核酸检测: 医院内部和患者可能居住的社区,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这包括对胸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患者(尤其是隔离区之外的),以及患者居住地周边的居民进行筛查,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医院管理与应对:
封闭管理: 医院可能会对部分区域,特别是与该病例相关的楼层或病区采取临时封闭管理措施。这意味着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已在其中的人员原则上不能离开,直到风险评估完毕。
院感防控升级: 医院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院感防控预案。对所有工作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杀,重新审视和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流程,包括穿脱防护服、手卫生等关键环节。对病区内的患者,也会加强监测和管理。
人员调配与支持: 如果隔离区人员不足,医院可能会从其他未受影响的科室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或者协调外部医疗资源。对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也会提供心理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社会层面与公众关注:

信息发布与透明度: 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向公众通报疫情的进展、防控措施以及市民需要注意的事项。信息的透明度对于稳定民心、减少恐慌至关重要。
社区防控: 出现本土病例,尤其是涉及公共场所或医疗机构时,会立即触发社区层面的防控措施。包括对病例居住、工作过的区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对居民进行健康码管理、核酸检测通知等。
公众心理: 类似事件无疑会引发公众对疫情的担忧,尤其是在医疗系统内部出现感染时。人们会更加关注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规定,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总而言之, 如果在2021年10月29日青岛胸科医院隔离区出现一例护士感染病例,那意味着一整套严密而紧张的抗疫链条会被迅速启动。从对个体的救治隔离,到对潜在风险人群的全面排查追踪,再到医院内部管理和社区层面的联动防控,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目的是最快速度切断病毒传播链,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安全。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对当时疫情背景的推测和当时普遍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的描述。具体情况,需要参考当时官方发布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研判,该护士系个人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操作中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没有发现医院在制度管理上的漏洞”

先对这位一线护士姐姐说一句,辛苦了。院感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不能够是一句“没有发现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可一笔带过的。

34岁,在医院应该是至少工作有10年的高年资护士了,护理临床经验、操作熟练度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了,那么,急着把责任撇清的院方是否深究过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

防护意识弱、防护知识掌握不过关?

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操作失误医疗器械损伤? 等...

那么即使是这些看似个人身上的因素,就真的和院方制度、管理流程毫无关系吗。


今年疫情高峰期间,我所在的上海援鄂医疗队从2月出发到4月回沪,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如 @菲利普医生 所言,不是不能实现彻底的的管控预防,而是在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抗疫期间的院感防控经验。

感控环境设施

大家都知道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在鄂定点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造的都是负压隔离病房,通过特殊装置,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负压系统启动后,病房外的空气单向压入病房。病房内的空气则被排到特殊管道,经过严格消毒后排出,能够有效控制病房内空气对病房外空气的污染。

进入负压隔离病房(舱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在院感专员的监督下按规定流程穿洗手衣裤、 隔离衣、防护服 ,再戴帽子、N95口罩、护目镜和(或)面屏,戴双层手套,及穿鞋套和(或)防护服外套靴套。 如若进行咽、鼻、肛拭子及痰液采样或其他有创操作时,还须戴防护面罩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二级或三 级标准防护措施。

在从舱内到舱外清洁区之间严格设置了“一脱间”、“二脱间”和“缓冲间”,顾名思义就是医护人员结束工作出污染区之前,进行如剥洋葱一般的、脱防护服和手消毒过程的三个房间。每个房间设置监控,由舱外人员监督脱消过程(其实也不算监督,因为一边脱一边卷防护服是个技术活,难免会顾前忘后,舱外监控可以清楚看到我们的背面是否接触到防护服污染面),再用对讲机提醒。

院感培训考核制度

一开始刚从上海飞到雷神山医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医疗环境,同时,因为疫情紧急集结的大部分队员都未经过严格规范的院感流程培训,在最短时期内让所有人员掌握新冠病毒的诊疗与护理、防控重点、自我防护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严格制定院感培训流程:基础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流程、 院内职工疾病就诊流程、院内检查及出院流程、个人防护及防护用品使用范围、病区院感通道与保洁人员 工作走向、环境物体表面消毒与出院患者终末消毒、 病区垃圾分类管理等;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各类防护用品穿戴流程、仪器设备使用、常用护理技术(如气管切开、氧气雾化吸入、俯卧位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等)、标本采集(如痰标本、咽拭子等)等。

开展有效培训和考核:线上利用微信群、钉钉等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点学习培训;线下以由院感专员为组长的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并相互考核直至通过标准。务必人人达标,达标人员才可上岗。

关注一线人员身心健康

由于护士在负压病房内(舱内)的工作无法进食饮水和如厕,护理排班上应尽量减少在舱内的 工作时间,每一档班以4-6小时为宜。 既给护士们慢慢适应的过程,也减少了长间防护带来的面部压伤和生理不适症状。舱内与舱外人员(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定时进行轮岗。每天监测医护人员的体温、有无不适症状以及有无皮肤破损等情况立即上报。

心理方面,在鄂抗疫期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来自家庭或工作任务上的压力,不良情绪也接踵而至。所幸我们医疗队里有一位心理科专家,利用休息定期开展课程疏导队员们的心理问题(专家可太辛苦了,白天安抚病人,晚上安抚我们o(╯□╰)o)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由于当时在鄂抗疫的特殊性,我们对于个人防护这根绷着的弦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也知道一人出事还有可能会成为医疗队的“害群之马”。即便如此管理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个人概念与风险意识。


此次青岛护士事件不仅事发医院管理层应当及时表态、反思问题,同时也值得所有医院管理层和医务工作者们深思和探究。就现在而言,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处于“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医院不仅要严格对内做好院感防控,还要对外做好外来人员的管控。当大家都对疫情放松懈怠时,医院就相当于一个哨岗,更应该高度警惕。

user avatar

先来看一下青岛市卫健委的情况通报:

解读要点:

1,确认感染者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青岛第三人民医院)一线护士。

2,该患者18日进入封闭隔离病区工作之前一直是新冠核酸阴性,10月29日例行检查发现阳性。可以确认为职业暴露,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被病人传染。

3,隔离封闭病区的一线人员下班后不回家,不会把传染从当地医院带到社区,大可不必担心造成社区的疫情扩散。

4,一起在当地医院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尽快排查。

5,疫情防控的制度是可靠的,虽然个人有疏漏,但制度体系的完善可以及时发现,尽早控制。

所以恐慌是没必要的,大范围社区核酸检测也没必要做,所以是危害可控、波及范围很小的。但同时体现出一线工作者工作的疏漏——毕竟据我所知,疫情最高峰时上海援鄂医疗队那么多人,在方舱医院救治那么多病人,严格做好防护隔离和消毒,一个感染的都没有。

(我已经邀请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护士 @炸鸡女孩 聊聊一线医护的个人防护,看看她啥时候有空回答吧)

所以说不是理论技术层面无法预防,而是具体操作上出现了疏忽大意。目前很多城市都会在机场、港口发现输入性病例,也都有定点治疗医院。还有大量医护人员在对抗疫情的前线为公众筑起血肉长城。

祝一线的医护人员提高警惕,善自珍重,平平安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