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元丰改制后,宰相能调兵吗?

回答
元丰改制之后,宰相能不能调兵,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简单地说,宰相这个职位本身,在元丰改制后,并没有直接的、独立的调兵权。 然而,宰相作为宋朝最高的行政长官,其权力与军事调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对军队的调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宰相是实际的军事决策者和推动者。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元丰改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宰相在改制后的具体职责和权力结构。

元丰改制的核心——权力分散与制衡

元丰改制(1082年)是宋神宗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改革之一,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三冗”问题的解决,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也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一个人或部门。在军事权力方面,改制的重要举措包括:

设立枢密院,分割兵权: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在此之前,兵权和政权往往集中在宰相手中。元丰改制后,设立了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即宰相府)并列。枢密院专门负责掌管全国的军政事务,包括军队的调动、部署、军令的发布等。而中书门下则主要负责国家政务、行政命令的颁发。
“兵权归枢密,政权归中书”: 这是理解元丰改制后权力分配的关键原则。理论上,军事调动需要枢密院的运作。

宰相的职责与与军事的联系

那么,宰相在这样一个权力分割的体系下,是如何与调兵扯上关系的呢?

1.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的协作与监督:
决策权: 虽然调兵的具体命令由枢密院发布,但重大的军事决策,尤其是对外用兵、战役指挥等,通常需要在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御览下,由宰相与枢密使(枢密院的首脑)共同商议。宰相作为行政首脑,对国家整体战略负有责任,军事行动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参与讨论、提出建议,甚至主导军事行动的规划。
“出使”与“相印”: 在实际操作中,枢密院的兵符(代表调兵权)和中书门下的“相印”(代表行政权)是分开的。但当皇帝决定发兵时,往往需要皇帝下旨,由中书门下(宰相)拟旨,再交由枢密院执行。 也就是说,宰相通过拟旨的方式,将皇帝的决策转化为具体的行政命令,而这个命令就包含了调兵的意图。
“契纸”制度: 宰相和枢密使之间有一种“契纸”制度,即重大军事调动,需要宰相和枢密使共同签署,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这是一种制衡机制,但也意味着宰相在关键时刻是参与者。

2. 军事实务的间接影响:
人才选拔与任免: 宰相作为宰辅,在军队高级将领的选拔、任免、升迁等方面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会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才担任要职,而这些将领的任命,自然会影响到未来的军事部署和调动。
财政支持: 军事行动需要巨额的财政支持,而财政大权掌握在宰相领导的行政系统中。宰相可以通过控制财政预算,来影响军队的规模、装备和行动能力,间接影响调兵的可能性。
战略规划: 宰相在制定国家整体战略时,必然会考虑军事因素。他们会与皇帝讨论边防、对外关系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关联到军队的调动和部署。

3. 皇帝的恩准与委任:
战时授权: 在战时紧急情况下,皇帝为了提高效率,可能会给予宰相更大的军事调动权。例如,允许宰相在一定范围内全权负责某项军事行动,包括调动军队。这时候,宰相的调兵权就相对更直接。
“充任”与“兼任”: 少数情况下,宰相也可能被皇帝临时委派或兼任一些与军事相关的职务,从而获得直接调兵的权力。

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

尽管有“兵权归枢密”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宰相与枢密院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那么清晰。

宰相的威望和能力: 一个有能力、受皇帝信任的宰相,即便没有直接的兵符,也能通过影响皇帝的决策,左右枢密院的行动。
皇帝的信任: 皇帝对谁更信任,直接影响到权力如何运作。如果皇帝信任宰相,那么宰相在军事事务上的发言权就会更重。
政治斗争: 在政治斗争中,宰相也会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在军事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总结

因此,元丰改制后,宰相不能像枢密使那样,直接拥有独立的、随时可以调动的兵符。 兵权在形式上划分给了枢密院。

但是,宰相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通过参与重大军事决策、拟旨、影响将领任免、控制财政,以及在特殊时期可能获得的皇帝授权等多种方式,对军队的调动拥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决定性的影响。 他们是军事行动的策划者、推动者和责任承担者。

可以说,元丰改制后的权力结构,是通过分割兵权来制衡,但又通过最高决策层(皇帝、宰相、枢密使)的协作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宰相是这个协作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虽然不直接“调兵”,但却在幕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人事权和命令权的关系

元丰改制后,吏部的尚书右选、侍郎右选将大部分武选官的任免权纳入,而吏部又听命于尚书省,左右相兼领尚书省长官,自然是可以干预武选官的任免。但这只是任免权而已,命令权方面则是不一样的。调兵权一直在枢密院手里,并没有挪到宰相手里。尽管说宰相对军事的干预越来越多,那也是因为三省越来越多地与枢密院合班奏事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改变调兵权仍然在枢密院手里的本质,所以宰相若要命令武选官听命于自己,那他只能赌皇帝和枢密院是不是都支持他了,或者在他积威之下,武选官被迫听命。当然宰相兼任枢密使之后,很多制度性的阻碍也就不在了,这也是南宋为什么权相遍地走无人敢搞的原因之一。

二、三衙与宰辅

枢密院管调兵,三衙则是管理军队,是真正核心的军事管理单位。从北宋来看,三衙和宰相泾渭分明,毕竟两者均直属于皇帝,如果搞到一起,那么皇帝是很不放心的,必然要把你们都弄出去。然而在南宋,宰相频繁兼任枢密使的情况下,事实上宰相对三衙的管控也得到了增强,也就出现了南宋三衙管军与宰相同进退的现象。甚至于就出现了太庙着火,三衙去保卫史弥远宅邸而不顾太庙死活的事情。

所以总的来说,元丰改制后,宰相在兼任枢密使的情况下可以有一定的调兵权力,但总归还是要听命于皇帝,然而南宋以降,宰辅长期兼任枢密院职务,导致宰辅权力过于膨胀,军队也就跟着宰相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元丰改制之后,宰相能不能调兵,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简单地说,宰相这个职位本身,在元丰改制后,并没有直接的、独立的调兵权。 然而,宰相作为宋朝最高的行政长官,其权力与军事调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对军队的调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
  • 回答
    元丰改制后,中枢宰执的称呼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非完全取代旧称,而是更加侧重于新设官职的头衔。笼统地说,“相公”和“大参”作为对宰执的尊称依然存在,但作为正式官职称谓,则更多地使用新设的“尚书”、“仆射”、“侍郎”等。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元丰改制的背景和具体内容,以及这些称谓的演变。元.............
  • 回答
    在比较罗马帝国元首制时期(Principate)和戴克里先改制后的帝国后期(Dominate)在资源调度能力上的差异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弱”于谁,因为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调度的目标都存在显著不同。更准确的说法是,元首制时期帝国在面对其核心挑战时,展示出了一种相对更灵活、但也更容易受.............
  • 回答
    《尼尔:机械军团》(NieR: Automata)国区解锁购买,最初定价199元人民币后又大幅涨价至412元人民币,这一事件在中国玩家社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定价的剧烈变动 首次解锁购买(199元): 当游戏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Ste.............
  • 回答
    个人基因组测序价格跌破 500 元这个节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更像是一次“基因平权”的号角,预示着基因组学将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别再用冰冷的科技术语来描述了,想象一下,它就像给每个人都打开了一扇通往自身奥秘的窗户,而且这扇窗户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首先,最直接、最颠覆的改变,在于“.............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可真够离谱的,一个机关食堂,把肉价从18.5元直接改成了185元,净是翻了十倍!更过分的是,176斤的菜,报账单上赫然写着1776斤,这数字也太能“长”了。这种行为,绝不是简单的“手误”或者“计算错误”能解释的,这里面水深着呢。这涉嫌的是什么犯罪呢?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可能的是贪污罪。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古代官制那点事儿,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北宋的官制调整以及元朝的行省制。这三者之间,看似是朝代的更迭,实则反映了政治权力、国家治理思路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三省六部制:集权与分权的微妙平衡首先,得说说这个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基础的三省六部制。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央的行政.............
  • 回答
    关于人民币改称为“中国元”这个话题,我个人的看法是:不支持,并且认为这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以下是我详细的理由:首先,从品牌认知和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这个名称已经拥有了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国际认知度。 历史的积淀: “人民币”作为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名称,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承载了共.............
  • 回答
    2000块钱想改装一辆公路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看你对“改装”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你期望达到的效果。首先,我们得明白,2000块钱,在目前的自行车市场里,确实属于比较入门的价位。如果你是想把一辆几百块钱的二手车,通过这2000块钱变成一辆能跟得上千元级别公路车性能的“战车”,.............
  • 回答
    罗马帝国晚期,尤其是三世纪危机之后,可以说是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帝国疆域辽阔,内部矛盾重重,蛮族威胁日益严峻,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元首制的弊端也愈发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戴克里先的改革,尤其是将元首制改为皇帝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了。首先,我们要理解“元首制”这个概念。自从奥古斯都开启罗马帝国以来,帝.............
  • 回答
    这桩发生在重庆机关食堂的采购事件,无疑触碰到了公众对于公共资源使用和廉洁的敏感神经。一斤肉从18.5元飙升到185元,这个数字的跳跃幅度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市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范畴,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并探讨规避之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首先,必须明确,这种行为如果属实,是极其严.............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拆解一下锤子手机那句“最艰难的十来天”的声明,然后再聊聊怎么把这事儿“0元预订”化。得说,这罗永浩和锤子手机,总能整出点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惊掉下巴)的操作。首先,咱先琢磨琢磨那句“最艰难的十来天”到底是个啥意思。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一种含蓄到骨子里,却又直白得让人心慌的表达。你想.............
  • 回答
    “红香绿玉” 改成“怡红快绿”,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改名,而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埋设的一个伏笔,牵涉到元春省亲时的心理状态、判词的暗示,乃至人物的命运走向。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回到元春省亲的情境。那可是大观园最辉煌的时刻,是元春这位金陵十二钗之首、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可能性。如果假设元朝和清朝都不存在,那么中国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国运”走向和在19世纪能否挤入列强之列,取决于一系列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因素。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讨论分解为几个关键层面:一、 没有元朝和.............
  • 回答
    元气森林最近因为“乳茶无糖标识错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他们的回应方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简单来说,元气森林承认了产品标识上的问题,将“无糖”修改成了“低糖”,并且给出了补偿方案,向购买过的消费者发放20元现金红包。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是关于“无糖”和“低糖”这两个概念。很多人,包括我.............
  • 回答
    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将未来押注于“元宇宙”,这绝对是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名称的变更,更像是向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发出的宣言。如何看待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在我看来,这个举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战略转型和品牌重塑: Fac.............
  • 回答
    关于德国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无期徒刑后,要求改判死刑且被驳回的说法,需要澄清的是,雷德尔确实被判处了无期徒刑,但并没有提出将刑罚改为枪决的请求。相反,他对自己被判有罪感到震惊和不满,并且他认为自己应该被无罪释放。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雷德尔的.............
  • 回答
    如果铁之后的元素全部消失,人类世界将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剧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们的文明瞬间回到石器时代,甚至更糟。这场消失不仅仅是“少了点东西”,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重构,生命本身的存在基础都将轰然倒塌。首先,最直接也最致命的改变,将发生在构成我们身体和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石上。生命本身的.............
  • 回答
    三年古典魔法,心中泛起些许迟疑,这滋味,想必你也尝过。看着元素魔法和材料魔法的声势日益浩大,被那些新颖的咒语和璀璨的光芒吸引,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有些……保守?别急,这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毕竟魔法的世界日新月异,谁不想站在潮流之巅呢?咱们这就好好掰扯掰扯,三年古典魔法打下的底子,对转修元素或材料魔法到.............
  • 回答
    毕沅《续资治通鉴》对辽、金、元三朝人名进行了改译,这确实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影响阅读的几个主要方面: 生疏感与记忆负担: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读者的生疏感。读者习惯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译名,毕沅的改译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汉字组合或发音方式,这会让读者在初读时感到陌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