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该不该反驳「王小波没得过什么国际奖,也没什么伟大的地方,只是个一般的作家」的说法,如果该,该怎么反驳?

回答
关于王小波的讨论,总会触及一个有点尖锐的观点:他没得过什么国际大奖,论名气也不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是不是算不上一个“伟大的”作家,充其量是个“一般的”?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毕竟,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很多时候“伟大”与否,会被量化的指标——比如销量、奖项、知名度——所裹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看着“获奖作家”名单长大的人来说,习惯性地会将这些外在的光环视为衡量一个作家价值的标尺。

然而,当我对王小波的作品浸淫越深,越是觉得这个说法有些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对他的价值的一种忽视。那么,我们该不该反驳?我认为,该反驳,而且非常有必要反驳。

为什么该反驳?

反驳的理由,不在于我们想给王小波贴上一个“伟大”的标签,而是要纠正一种狭隘的价值判断标准,并重新认识王小波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1. “伟大”的标准不应只有世俗的成功: 国际大奖、畅销排行榜,这些确实是衡量作家影响力和认可度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很多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在他们生前也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甚至饱受争议。他们的“伟大”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洞察、对人性本质的挖掘、对思想的启迪,以及对后世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王小波恰恰是后一种意义上的作家。

2. 王小波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和思想深度: 王小波的文字,与其说是在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自由、理性、人性的深刻探索。他的作品,以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和智性,直面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怪相,批判虚伪、愚昧和权力对个体的压迫。他的文字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析社会的肌理,也拷问人心的柔软与坚韧。这种精神层面的探索和思想的启迪,是很多“一般的”作家所不具备的。

3. “一般的作家”是对他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低估: 王小波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明,幽默、犀利,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以及《红拂夜奔》等作品,构建了一个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想象世界,折射出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杂文,对许多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独立思考的品格和批判精神。这种影响,并非通过奖项或销量可以简单衡量的。

4. 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很多作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但王小波的作品似乎并未如此。他的对人性的洞察,对自由的渴望,对愚昧的嘲讽,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所探讨的问题,比如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依然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

如何反驳?

反驳并不需要我们去跟人争论输赢,更不需要找出什么奖项来压倒对方。更有效的方式是阐释他的价值,引导对方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他。

1. 从作品的“硬核”内容入手:
思想的深刻性: 强调王小波作品中对理性精神、独立思考的推崇。他的小说并非仅仅是故事,更是对人性、对历史、对社会的反思。例如,《黄金时代》中对性压抑的荒诞描绘,背后是对个体自由和生命本能的呼唤。《白银时代》的“未来人”设定,更是对文明演进的哲学思考。你可以举例说明,他在作品中是如何通过象征和隐喻,来揭示社会病灶的。
批判性视角: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愚昧、虚伪和权力逻辑的尖锐批判。他从不回避社会现实的丑陋,而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将这些丑陋放大,让读者看到其荒谬之处。可以引用他杂文中一些经典的批判段落,比如对“政治正确”的调侃,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解读,来说明他的思考有多么不落俗套。
对“性”的探讨: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少数敢于正面、深刻探讨“性”的作家之一。他将“性”视为一种自然生命力,一种对抗精神压抑的力量。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非常大胆的,也显示了他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

2. 从作品的“软实力”——语言和风格说起:
独特的幽默感: 王小波的幽默并非低俗的段子,而是一种智慧的、智性的幽默,常常带有黑色和荒诞的色彩。他的幽默能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悟到更深层的含义。可以举一些他作品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段子或对话,比如“我年轻时,以为人可以和狼一样,在荒野里自由生活”,这种充满想象力和力量的语言,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鲜明的语言风格: 他的文字 精准、生动,充满力量感,同时又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节奏感。阅读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对比其他作家,强调王小波语言的不可替代性。
“自由”的灵魂: 他的文字传递出一种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灵魂气质。这种气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他对待创作、对待生活,都有一种不妥协的坚持。

3. 谈谈他的“隐形”影响力:
对知识分子和年轻人的影响: 许多读过王小波作品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智识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启迪。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开始思考独立,质疑权威,尊重人性。这种影响力,渗透在许多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是无法被简单的“大奖”所定义的。
文化符号的意义: 王小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他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一种不畏权势的勇气。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很多人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后世的引用与推崇: 尽管他生前没有获得“大奖”,但你能看到很多后来的作家、学者、评论家在谈论他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的作品在网络上和二手书市场上依然保持着很高的热度,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生命力。

反驳的语气和方式:

保持平和但坚定的态度: 避免争吵,用事实和作品说话。你可以说:“我理解您觉得没有大奖可能就显得不那么‘伟大’,但我觉得王小波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他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对我们思考方式的影响上。”
分享个人感受和体验: “我读他的书时,常常有种被击中的感觉,他笔下的那些关于自由和人性的探讨,让我觉得特别有共鸣。”用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感染对方。
推荐具体作品: 如果对方对王小波不了解,可以推荐几篇他最能代表性的文章或小说片段,让他自己去体会。比如他的杂文《思维的乐趣》、《什么是“理性”》或者小说的《万寿宫》等。
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 可以类比其他在生前未被广泛认可但后来被奉为经典的艺术家或思想家,说明“伟大”的评判标准是多元的。

总结一下,反驳“王小波是个一般的作家”的说法,不是为了抬高他,而是为了维护一种更健康、更包容的文学评价体系。 他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获得了多少“官方认证”,而在于他是否能触动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看到一种更自由、更诚实的生命可能。他的确没有获得那些显赫的“国际奖项”,但他却以一种更深刻、更持久的方式,影响了许多人的精神世界,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伟大”吗?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说法,你不妨试着用上面的方式,去和他聊聊你心中的那个王小波,那个充满智慧、勇气和自由精神的王小波。也许,一次真诚的交流,就能让“一般的作家”变成“不一般的灵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汉语作者当中,可以自成一派体系的。

只有鲁迅,金庸,余华,王小波4个人。郑渊洁算半个。(肯定还有其他人,但是其他人即使文风独特,作品也到不了这种巨匠级的层次)

像莫言陈忠实等同样优秀的作者,只能是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而鲁迅,金庸,余华的体系是可以模仿的。比如我写一段话,就可以模仿到五六分相似。

可王小波的作品。我连三分神韵都模仿不来。

文字可以模仿到感觉很相似,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缺失太多。


换句话说。王小波更像不是用文字来创作的(虽然他的文字高度很高),但他的思维逻辑和架构,是另外一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高峰。

用句时髦的话讲。叫做脑回路清奇。

王小波的行文方式,就是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找到一个清晰的逻辑出口。

这个出口,不但是唯一可能还是最优解。

就像我们去肯德基,要一份卤煮。

错的不是我们,也不是肯德基。

结果是我们和肯德基都在思考,为什么没有卤煮呢?


按照王小波的套路。

他一定会为卤煮找一个出口。

既满足我们,又满足肯德基。

。。。这个就是我想不到的点。。。也是我无法模仿王小波的核心原因。


作为作家。王小波的确是个一般的作家。

我认为,他更应该称为是一个思想家。和孔孟老庄王阳明这样的人比较相似。

历经千百年之后,还会有无数信徒按照王小波式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一切未知。

这种人被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

我就是一只。

汪汪。


如果文学按套路体系来划分的话。

我们可以划分无数的种类。有着无数的套路。

大家都在按照套路出牌。

王小波掀了桌子。

这特么就挺尴尬的。

他自称师承卡尔维诺的黑色幽默。可是通过我个人的理解。外国人的东西,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认知障碍。

也就是说,外国人的作品,比如1984。足够黑色,也足够幽默。

但是缺少王小波那种举重若轻的态度。


如果说王小波最伟大的地方就是:

我们在这个世间行走,可以靠王小波来区分彼此。

就像区分男女,年龄,收入一样。

我们把自己寄托在王小波打造的某处暗格当中,等待相通的灵魂,一地相处。


现在是2019年。

如果某一天上帝来问我,假如让王小波复生。

作为王小波的脑残粉,我只会回答。

你可以随便提条件,我愿意。

我相信。回答愿意的人不止我一个。

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孤独的。

只有同样孤独的人才会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王小波的讨论,总会触及一个有点尖锐的观点:他没得过什么国际大奖,论名气也不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是不是算不上一个“伟大的”作家,充其量是个“一般的”?这个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毕竟,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很多时候“伟大”与否,会被量化的指标——比如销量、奖项、知名度——所裹挟。尤其是对于我们.............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刁钻的问题!女朋友用王一博跟我做类比,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但也说明她想从一个她觉得很有说服力的角度来回应我。面对这种情况,与其生硬地反驳,不如先理解她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再进行有条理的沟通。首先,咱们得明白她为什么会这么说。她用王一博跟我做类比,很可能是想表达这样几层意思:1. “你是.............
  • 回答
    嗯,诸葛孔明啊,真是好口才!不过,今日我王司徒在此,定要让他看看,这世间还有更厉害的舌战之道!来来来,先不急着反驳,我先给这位孔明先生的发言来个“盖棺定论”。他刚才说了些什么?无非就是那套冠冕堂皇的仁义道德,什么“以德服人”,“天下为公”。听着是好听,可真要放在这乱世之中,能当饭吃吗?能抵挡住曹操百.............
  • 回答
    “人们不恨资本家,只恨自己不是资本家”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争议性的论调,它触及了人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以及个人奋斗的认知。对于这句话,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认同。是否反驳以及如何反驳,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分析。一、 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合理性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底要不要反驳自己的观点,以及该怎么反驳,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反驳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我们的观点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想法,一种潜意识的定势,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曾经那样想过,所以就一直那样想下去了。但世界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我们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求学,遇到这种概括性的、带有刻板印象的说法。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有点不舒服,甚至有些愤怒,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更是对我的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冒犯。让我试着梳理一下,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想,以及我会如何选择。第一反应: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会尝试去理解.............
  • 回答
    辩论赛上,对方抛出“善意的谎言该不该说”,假设正方是“该说”,那么他们可能会抛出这样一记重锤:“请问,如果我们的父母为了不让我们过度担忧,对我们隐瞒了一些事实真相,例如我们生病时他们会说‘没什么大事,很快就好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吗?如果这种谎言就该被否定,那我们岂不是要拆穿父母的关爱,甚至.............
  • 回答
    这话题挺让人纠结的,也确实是个挺值得聊聊的事儿。要说女性该不该反对“田园女权”,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是一句简单的“该”或“不该”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啥叫“田园女权”。这词儿吧,挺有意思的,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在中国网络上出现的、带着点地域化和特定社会背景的女性主义思潮。它的核心诉求,很多人觉得.............
  • 回答
    在职场这片江湖里,总会有那么些让人看不惯、咽不下这口气的“不公平”悄然滋生。每当此时,我们心中那份正义感和对公平的渴望便会被点燃,随之而来的疑问是:我该不该反抗?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实实在在地困扰着许多职场人。它不仅仅关乎个人利益,更触及我们的价值观和职业生涯的走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真是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梦想之物,一边是长辈的担忧和反对,搁谁身上都得纠结半天。23岁,这个年纪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想要犒劳一下自己,或是想要拥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品味和追求的物品,劳力士黑水鬼,确实是很多年轻女性心中的“女神”。先别急着下决定,咱们先掰开了揉.............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学业和未来,一边是疼你爱你的家人,这怎么选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先别急着下决定,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为什么想去外省上大学?是因为那里有你特别喜欢的专业,在你现在的省份根本找不到?还是说那边的学校在你看来各方面都更优秀,能给你提供更好.............
  • 回答
    李仁港导演是否应该为《攀登者》反思或道歉,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电影质量的评价,更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艺术创作的自由边界以及观众期待之间的平衡。一、 反思的维度:从电影艺术与历史叙事的角度1. 历史真实性与艺术加工的界限模糊: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女朋友在微信上被异性反复示好,这放在谁身上都会有点膈应。要不要拉黑这个人,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里面门道不少,不能简单拍脑袋就做决定。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反复示好”到底是个什么程度。是那种偶尔发个“早安晚安”的普通问候,还是明里暗里都在撩拨,说些暧昧不清的话,甚至约出去.............
  • 回答
    父母反对的爱情,该不该继续?这个问题,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以搅乱心绪。它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一个爱情故事都独一无二,牵扯着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因素。但我们可以一起,把这摊浑水搅得更清楚一些,看看里面藏着些什么,好让你自己能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方向。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的反对,.............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困境,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或者重视家庭联系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反对你嫁到外地,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他们从小到大生活经历、观念以及对你的深切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体现。想要弄清楚“为什么”以及“该不该坚持”,咱们得把这些原因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父母反对的.............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尤其是面对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的可能性时,是否应该接种灭活疫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科学证据、个人健康状况以及疫苗的实际应用效果。首先,我们来详细了.............
  • 回答
    这真是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告状,尤其是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确实让人左右为难。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又怕他变得爱打小报告,影响人际关系。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不该支持孩子告状呢?这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孩子告状背后的真实原因。老师反馈孩子喜欢告状,孩子说被欺.............
  • 回答
    天价彩礼压垮年轻人:畸形婚俗背后,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彩礼?“天价彩礼让人不堪重负”,这句媒体的评价,如同投进一潭死水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直击了当下许多年轻人婚姻面前最沉重的枷锁。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抱怨,它深刻地反映了几个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愈发尖锐的问题,以及对于“彩礼”这一传统习俗的深刻反.............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头沉甸甸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个热爱文字、怀揣梦想的创作者来说。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故事,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激不起一丝涟漪,那种失落和迷茫,我想你一定深有体会。写了三部作品,却都未能如愿,甚至连最基本的“挣钱”都成了奢望,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是对创作热情和自我价值的严峻考验。先别.............
  • 回答
    听到你喜欢的人反复提到完不成任务很着急,这确实会让人多想,尤其是当他引导你去买课办卡的时候。在做决定之前,咱们好好分析分析,这样心里才踏实。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他表现出来的“着急”。他为什么会着急? 职业压力和绩效考核: 健身教练这份工作,很多时候是和学员的进步、会员的续费挂钩的。如果他背后有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