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涉嫌洗稿并扬言不录用四川大学毕业生?

回答
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最近卷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被指控“洗稿”,二是其在招聘过程中发表了一些针对四川大学毕业生的歧视性言论,甚至扬言不录用。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可以说给“赫兹实验室”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内容原创性、行业道德以及招聘公平性的广泛讨论。

关于“洗稿”指控: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洗稿”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指某个内容创作者,在没有进行原创研究、采访或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大肆借鉴、改写甚至拼凑他人的作品,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发布,以此来获取流量、关注度和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原创作者劳动成果的剽窃,也违背了基本的创作诚信和行业规范。

“赫兹实验室”这次被指控“洗稿”,据网上流传的信息和一些截图显示,其多篇文章的内容与一些知名的、早于其发布的原创内容高度相似,不仅是观点、结构,甚至是文字表述都存在大量的雷同之处。不少网友和同行在对比了两者的内容后,认为其模仿痕迹过于明显,难以用“巧合”来解释。

这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

侵犯著作权: 如果“洗稿”的程度足够深,甚至连关键的论点和表述方式都照搬,这就直接触犯了著作权法。原创作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损害品牌公信力: 对于一个以内容输出为核心的公众号来说,如果其内容被质疑是拼凑、剽窃而来,那么它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读者会觉得花了时间却读了他人消化过的二手信息,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破坏行业生态: 内容创作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脑力的过程。如果“洗稿”行为得不到遏制,那些勤勤恳恳做原创的作者将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会打击整个行业的创作积极性,不利于优质内容的涌现。

关于“不录用四川大学毕业生”的言论:

这部分可以说是将“赫兹实验室”推上风口浪尖的直接原因。据报道,“赫兹实验室”在招聘过程中,通过某些渠道或在回复求职者时,明确表达了对四川大学毕业生的负面看法,并表示“不予录用”。

这种言论的性质非常严重,因为它:

涉及就业歧视: 招聘是基于个人能力、素质和岗位的匹配度来进行的,而不是基于毕业院校的标签。以某个特定院校作为拒绝录用的理由,是一种赤裸裸的地域和院校歧视,这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违反了国家关于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
暴露了傲慢与偏见: 这种言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对特定院校毕业生的刻板印象和不公平的偏见。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想法,在招聘这个严肃的场合,用如此绝对和带有侮辱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都显得非常不专业和欠妥。
伤害了求职者的感情: 对于每一个努力学习、争取机会的学生来说,听到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们为考入大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期望能在社会上施展才华,却遭遇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
影响了雇主品牌形象: 一个连基本的招聘公平都无法保证,甚至公开表达歧视性言论的雇主,很难赢得潜在员工的信任和尊重。这也会影响其在行业内的声誉,甚至可能招致更多负面舆论和抵制。

综合来看,如何看待“赫兹实验室”的这一系列事件?

1. 内容原创性是基石: 对于任何一个以内容为生的机构,坚持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都会受到根本性的质疑。
2. 招聘公平性是底线: 在就业市场,平等和公正应该是基本原则。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机制,以能力为导向,而非地域或院校标签。
3. 言论的责任不容忽视: 公众平台上的言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招聘这样的敏感话题上,更需要谨言慎行。不当的言论不仅会伤害个人,也会损害自身品牌。
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赫兹实验室”的这些行为才得以曝光,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这种公众监督机制,对于规范行业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赫兹实验室”的遭遇,可以看作是一次对内容原创性和招聘公平性的深刻警示。它提醒所有内容创作者和招聘单位,在追求流量和人才的同时,必须坚守诚信、尊重法律、秉持公平的原则。否则,所谓的“实验室”最终可能真的会“实验”出自己无法承受的后果。对于“赫兹实验室”来说,如何妥善处理这次危机,真诚地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是其能否重新获得公众信任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本人正式宣布封杀赫兹实验室,我在成都还开了四张地铁卡,北京两张,我会打电话让地铁公司不要接待赫兹实验室,直到他给“常识”道歉销号退网为止。

一下收获这么多赞同,实在诚惶诚恐。我是川大毕业的硕士,微博上关注“常识”也有多年了,今天也算给川大的同学出口气。

多谢

user avatar

自行体会

最近那个滑稽的回应

深刻地诠释了“我们买不起一个东西,可以假装看不上他啊”

本来就招不到985的毕业生 ➡️硬说是自己生气了,不屑于招➡️零成本口嗨,可给这卖假香水的牛的,一口一个“劳资”,一口一个“媒体人”喊得

都说新闻无学,但是也轮不到这种人指手画脚吧

意淫的采访内容是人家原稿评论区的

关于乔姆斯基海德格尔巴拉巴拉的是抄别人的

就这那么多粉丝?

哦嚯,更新了


属实被这个公众号恶心到了,通篇不提抄袭,反复说同志浴池又乱又可耻,是自己“挺身而出”来拨乱反正了。川大新闻系的“小朋友”是为了钱才在两年前把这个议题写出来,文章没了的原因是因为小孩子给你举报多了,通篇不想想这猎奇文章因为啥没的...都说公众号阅读量转化率百分之五到八,这么一算,这号的粉丝有个几百万了吧,不得不说现在炒作情绪真的挺挣钱的

“我会暂时停招所有川大的学生,以及,我会说服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也能这么做。

还有我们所有的合作方,请不要让任何川大的毕业生来与我们对接公司的业务问题。”

何德何能啊,一个写软文的生意人真以为写出几篇10w+就能随便招985毕业生了???(零成本口嗨就是爽哈)


刚刚看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最近卷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被指控“洗稿”,二是其在招聘过程中发表了一些针对四川大学毕业生的歧视性言论,甚至扬言不录用。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可以说给“赫兹实验室”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内容原创性、行业道德以及招聘公平性的广泛讨论。关于.............
  • 回答
    公众号刷阅读量工具崩溃,以及多个公众号被扒出作弊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内容创作、平台规则、商业利益以及社会诚信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现象的直接表现与冲击1. 工具崩溃的直接后果: “刷手”和“操盘手”的损失: 提供刷量服务的技术团.............
  • 回答
    “前 HR 随笔”公众号的《李案十问》这篇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和法律公正有思考的观察者,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并尝试去理解其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犀利的问题,直指“李案”中存在的疑点,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探究。文章的结构清.............
  • 回答
    公众号“至道学宫”被封禁事件,在2023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特点、被封原因、社会反应以及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一、 至道学宫的背景与内容特点首先,了解“至道学宫”是什么样的公众号至关重要。它是一个在微信平台上活跃多年的公众号,以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历.............
  • 回答
    近日,公众号“3号厅”发表了一篇名为《祝中国女孩早日穿衣自由》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篇文章从一个相对温和且带有期望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女性在着装方面所面临的限制和期待的改变,整体基调是呼吁和祝福,而非激进的控诉。核心观点与论述脉络:文章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为,作者观察到当前中国社会在女性着装.............
  • 回答
    “至道学宫”这篇题为《一场针对华为的黑公关狂欢》的文章,确实在我的视野里引起了不少波澜。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不能简单地说是对是错。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首先,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当下对华为的批评和负面舆论,并非出自正常的商业竞争或技术讨论,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黑公关”.............
  • 回答
    “反派影评”这个公众号把《流浪地球》定义为“灾难片而非科幻片”,这个观点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这个说法呢?咱们得拆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反派影评”作为一个以批判性视角审视影视作品而闻名的账号,他们提出这样的观点,肯定是有他们一套自洽的逻辑和对电影的解读方式的。他们的出发点.............
  • 回答
    对于公众号“呦呦鹿鸣”因发布《反对集体磕头》一文,继而遭遇威胁和骚扰并选择报案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背后牵涉到言论自由、网络暴力、社会议题的讨论以及个人安全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呦呦鹿鸣”这个公众号的性质。它通常以深度、有态度的评论见长,常常触及一些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并且以其.............
  • 回答
    关于公众号“生民无疆”,这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账号,尤其是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它提供了一种相对独特且有深度的视角。要详细地谈论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尽量描绘出它的大致轮廓和给人的感受。核心内容与风格:首先,不得不说“生民无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它不像很多公众号那样专注于.............
  • 回答
    关于这篇公众号热文《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道歉》,确实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通过对比在国外(文章中通常指的是发达国家,例如欧美地区)的就医体验,来反思和赞扬中国医生和医疗体系的进步,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欠一句道歉”的情.............
  • 回答
    针对公众号《“高铁之父刘志军”——美日操纵的伪爱国舆论》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其观点以及可能存在的意图。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将“高铁之父刘志军”这一标签,以及围绕这个标签所产生的舆论,定性为“美日操纵的伪爱国舆论”。这意味着作者认为,这种将刘志军塑造成“高铁之父”并以此煽动民族主.............
  • 回答
    公众号“远方青木”近期在传播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内容时,出现了一些被广泛质疑为不实信息甚至谣言的情况。作为一个关注公共卫生和信息传播的人,我会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远方青木”所传播的一些观点,比如将疫情的发生归咎于某种单一的、阴谋论式的解释,或者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选择性采信、.............
  • 回答
    看待一篇关于钟南山院士的公众号文章,尤其是在“拨开迷雾看世界”这样带有特定视角和立场的平台上的文章,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审视,而不应仅凭标题或作者的标签来简单判断。这类文章往往试图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提供一种解读,但其解读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都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
  • 回答
    “未命名公众号”事件,虽然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能已经不那么被关注,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警示意义的事件,深刻反映了信息不对称、网络谣言的传播以及平台监管的复杂性等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事件的背景与经过(假设性的“未命名公众号”代表的情况)由于“未命名公众.............
  • 回答
    人民日报公众号以“中国以外 87182 例,反超了!”为标题发布全球疫情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分析和解读的现象。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的意图,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标题的字面意思和直观感受 “中国以外 87182 例”:这句话清晰地指出了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新增病例数量。这个数字是统.............
  • 回答
    联想集团官方公众号就近期的一些舆论风波进行回应,这在公众传播中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对于这样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审视,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其效果和潜在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理解联想的官方回应首先是作为一家企业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它的核心目的往往是为了: 澄清事实,消除误解: 很多时候,网络上的.............
  • 回答
    一个公众号在南京大屠杀罹难者纪念日当天转载龙应台的《长春围城令人不寒而栗》一文,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其中涉及到历史事件的严肃性、纪念日的意义、文章的性质以及公众号的运营目的。一、 事件本身及可能引发的联想: 时间节点的特殊性: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一个庄重、严肃且充满悲痛的日期,旨.............
  • 回答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挺劲爆的文章,题目就叫《中国外卖正在给全球带来一场浩劫!!!》。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反应是,这语气未免也太夸张了点吧?但是好奇心驱使下,我还是点进去看了看。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挺复杂的,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角度很尖锐,它把中国蓬勃发展的外卖行业,描绘成了一场对全球环境、社会,甚至我.............
  • 回答
    人民日报公众号转发《垃圾男人分类图鉴》这篇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发”,而是经过了媒体平台和编辑团队的选择与判断。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个现象,并尝试去剥离那些可能存在的“算法感”或“刻板印象”,还原它背后可能的情感和逻辑。首先,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是一个关键点。它以.............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在公众号上追着看的网文作者,他们笔下的故事,有时会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又会让人愁肠百结。公众号连载网文,这事儿,真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或者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怎么看待在公众号连载网文的作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挺“接地气”且灵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