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ISO过高会影响画质,为什么很多好照片的ISO值很高?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而且切中了很多人在摄影中的困惑。很多人都听说过“ISO高了画质会下降”,但同时也发现网上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仔细一看参数,ISO值居然高得惊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得先明白,摄影这玩意儿,归根结底是在“光”这个基础上的艺术和科学。相机传感器就像一个捕捉光的网,而ISO,就是这个网的“敏感度”开关。

为什么说ISO过高会影响画质?

想象一下,你的相机传感器是一个有无数小格子的网,每个小格子就是一个像素,负责收集光线。

低ISO(例如ISO 100、200): 就像一张非常“精细”的网,它需要的光线量比较大才能捕获足够多的信息。这时候,每个小格子收集到的信号相对纯净,没有被过度放大。所以,照片的细节表现力最好,色彩过渡自然,噪点(那些颗粒状的干扰信号)非常少。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非常干净、细腻的画布。

高ISO(例如ISO 1600、3200、6400甚至更高): 当光线不足时,为了让传感器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足够的光线形成一张可用的照片,我们就需要提高ISO。这就像是给网加装了一个“放大器”,把传感器收集到的微弱光信号成倍地放大。
噪点增加: 问题就出在这个“放大器”上。放大器在放大信号的同时,也会把信号中本来就存在的微弱杂质(比如传感器本身的热量、电子干扰等)一起放大。这些被放大的杂质,在照片上就表现为我们常说的“噪点”,看起来就像雪花一样的小颗粒,尤其是在暗部区域。
细节丢失: 为了抑制噪点,相机内部的降噪算法会进行处理,但这通常是以牺牲一部分细节为代价的。放大器会将微小的光信号误判为噪点,然后把它抹掉。结果就是,照片的锐度下降,细小的纹理、毛发等细节变得模糊不清。
色彩失真: 高ISO也会导致色彩的准确性和饱和度下降,颜色看起来可能不那么鲜艳,甚至出现偏色。

所以,从理论上讲,在光线充足、我们可以自由控制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情况下,使用最低的ISO能获得最好的画质,这是摄影的基本原则。

但为什么很多“好照片”ISO很高?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1. “好照片”的定义是多维度的,画质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一张“好照片”,它可能因为捕捉到了决定性的瞬间、传递了强烈的情感、构图精妙、光影独特、或者主题引人入胜,而成为一张伟大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它的画质不是完美无瑕,甚至带有一些噪点,但它所传达的艺术价值、故事性远远超过了对像素级别细节的追求。
比如,一位街头摄影师在昏暗的巷子里抓拍到一个极具张力的表情,为了凝固那个瞬间,他不得不将ISO开得很高,快门速度跟不上,但那张照片的生命力足以征服观众。

2. 技术进步和相机性能的提升。
早期的数码相机,ISO 800就已经很夸张了,噪点多得让人无法接受。但现在的相机,特别是中高端机型,传感器技术和图像处理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更好的传感器设计: 新一代传感器拥有更大的像素尺寸(在同等像素数量下)或者更优化的电路设计,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光线,并且减少内部电子干扰。
强大的图像处理器和降噪算法: 相机内置的图像处理器越来越强大,算法也越来越智能。它们能在很大程度上识别和去除噪点,同时尽可能地保留细节。这意味着,现在相机在ISO 3200、6400甚至更高的设定下,依然能输出相对干净的照片。很多时候,相机直出的高ISO照片,通过后期软件的进一步降噪,效果甚至比低ISO加后期降噪还要好。

3. 为了实现特定的创作意图,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画质。
摄影是围绕“光”进行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极度不利的光线条件,比如:
弱光环境下的瞬间抓拍: 演唱会现场、夜晚的城市街头、体育赛事、野生动物摄影等,这些场景的光线往往非常微弱,而且被摄主体可能在快速移动。如果你想用较低的ISO,就必须放慢快门速度,但那样一来,运动的物体就会模糊成一片,失去了动感和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提高ISO、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清晰”和“瞬间”是必然的选择。
追求特定的“氛围感”和“光影效果”: 有时摄影师会故意选择较低的光线环境,甚至使用一些“慢门”技巧(比如拍摄车流的光轨),为了配合这些慢门或者在特定光线下呈现出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就需要提高ISO来平衡曝光。在这种情况下,少量的噪点或轻微的细节损失,反而能为照片增添一种“现场感”或“艺术感”。
控制景深: 在某些情况下,摄影师可能需要使用较大的光圈(比如F1.4、F1.8)来获得浅景深,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如果此时光线不足,为了达到正确的曝光,也必须提高ISO。如果使用较小的光圈,即使ISO低一些,也可能无法实现想要的景深效果。

4. 后期处理的强大能力。
现在的照片后期处理软件(如Lightroom, Photoshop等)的降噪功能非常强大。很多摄影师会先用相机拍摄下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使ISO很高),然后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精细的降噪和锐化处理。通过有选择性的降噪,可以有效地控制噪点,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照片的细节和色彩。这就像“先采集,后加工”,给摄影师留下了很大的调整空间。

总结一下:

“ISO过高会影响画质”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它是摄影的客观规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高ISO的照片一定“不好”。

很多时候,那些被认为是“好照片”却拥有高ISO值的作品,是因为:

摄影师在“画质”和“其他更重要的摄影元素”(如瞬间、情感、构图、光影、故事性、景深等)之间做出了权衡和选择。
现代相机性能的提升,使得在高ISO下的画质表现已经远超从前。
熟练的后期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高ISO带来的画质劣势。

所以,当你看到一张高ISO的照片时,不妨去思考一下:摄影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了实现什么样的创作目的,而选择了这个高ISO?这张照片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高ISO只是一个达成作品目标时的“手段”而已,真正让照片“好”的,是摄影师的思考、技巧和对瞬间的把握。

作为摄影爱好者,最重要的不是害怕ISO,而是理解它,并在实际拍摄中根据当时的环境和自己的创作意图,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时,为了捕捉那个稍纵即逝的精彩,让一点点噪点成为背景,也是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SO-2000这个高感不高

先回答是不是,2000的ISO值很高么?

相较于四五年前的主流机身来说,的确高了(不过2015年的a7r2一万高感可用)。但是放到现在来说,很多新的中高端半画幅相机的ISO1600-2000都已经能勉强忍受了,更别说全画幅相机----尤其是像索尼这种还用了背照式,堆栈式CMOS的机器,可用ISO上到5000左右不是问题。而且绝大多数人拍的照片都需要缩图发到网上的,像这种情况,有时候ISO开到一万多还是可以将就一下的。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

这两张照片,你们看得出多少噪点么?应该噪点不高吧,但是这张照片可是5000ISO,用的是索尼A7R3

可以看到原图放大100%看也是画面十分锐利,并且噪点是很低很低的,a7r3的高感噪点控制得非常好。然后我们再看看一些别的最近比较火的相机

像M3,R6,Z6包括R3这些相机,在ISO-6400下照片的动态范围还有10以上,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在ISO-6400下他们的图片传到网上画质都是没问题的,并且在ISO-5000下拥有优秀画质的R3在这几台机器中高感表现还算是相对垫底的。

所以现在主流的机器里,ISO1600-2000还真不算什么事。


拍到比画质重要

还是上面几张图,我的拍摄参数是F2.8,1/160s,ISO-5000,原片还是有点点欠曝的。我那时候只有变焦镜头,没有大光圈。我重度帕金森,不糊的话我得给自己调到1/100快门以上,想拍出相对正常点曝光的照片的话,ISO怎么说也得3200往上走了。总不可能因为太暗,不想上ISO,就不拍了吧。

又看看这组照片

现场光线是这样的

当时我还打了一个神牛AD200外拍灯

但是由于不是直接往脸上打,是侧后方打灯营造氛围的,所以其实整体功率就不太够了,并且我用的是135镜头,为了不糊我开到了320的快门(片子里还是有几张抖了的,个人问题,没办法)ISO也开到了2000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侧打光功率不够,那直接正面打光不就够了么?

的确,但是正面打光出来的效果往往是这样的

风格氛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上面这组图的打灯教程可以看这篇文章:


营造氛围

说到底,上面那组图就是为了氛围,才放弃正打光选择侧打光从而调高了ISO,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弱光人像照片,为了不让高功率的灯光破坏整体氛围,我都会选择用高感进行拍摄:

像上面这两张,我都用上了1250的ISO,虽然通过补多一个额外的灯具可能可以把ISO降到400以下获得最佳画质,但是那样电子煤油灯模拟出来的火光氛围就会被完全破坏掉,得不偿失。

再看看下面几张水族馆拍摄的图,ISO更是开到了5000

水母池的灯光营造出非常神秘梦幻的海底氛围,如果为了降低ISO而进行补光,那么就拍不出这种感觉了。


拉曝光损画质

上面提到很多情况,都是需要不进行补光,通过提升高感来获得相对正常的曝光。那么有人问,现在相机的动态范围也很厉害,是不是可以通过用较低的ISO保留相对更好的画质和动态范围,然后后期通过拉曝光来实现曝光正常呢?

我们看看这个例子,现场环境比较昏暗

要使用较低的ISO,例如800的ISO,拍到的画面是几乎全黑的

然后后期通过调整曝光,就会发现,拉了很多没画面还没能恢复到正常曝光,但是彩噪已经满天飞,暗部已经偏色,画质也已经有点惨不忍睹了

所以想在暗光环境下,通过低感光然后后期拉曝光来获得较好画质是不可取的。


由于我只拍人像,所以说的例子也是以人像的角度来说,而关于风光摄影中的高感应用问题, @翔宇情@影叶的光色世界 也提到了不少,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更多关于人像的经验分享也可以戳我的主页查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而且切中了很多人在摄影中的困惑。很多人都听说过“ISO高了画质会下降”,但同时也发现网上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仔细一看参数,ISO值居然高得惊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得先明白,摄影这玩意儿,归根结底是在“光”这个基础上的艺术和科学。相机传感器就像一个捕捉光的网,而ISO,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在接触摄影时都会遇到类似的疑惑:ISO越高,画面越噪,越不清晰,那为什么相机厂商还要把这个数值设计得那么夸张,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呢?这不是把用户往“坑里”带吗?其实,这里面涉及到摄影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几个概念的平衡,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对“牺牲画质”的无奈选择。咱们一层.............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逻辑的想法,很多人在刚接触摄影时都会这么想:既然高ISO会带来恼人的噪点,那索性把ISO调到最低,然后通过拉长曝光时间来补偿光线不足,不就能获得一张纯净无瑕的画面了吗?听起来似乎是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ISO.............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既然没有炸毁水门桥,那此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金刚川》的核心叙事和艺术表达的意图,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在于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与“失败”的传统定义,而是聚焦于 战争中的“人”和“牺牲”。影片通过对志愿军.............
  • 回答
    “35岁危机”确实是当下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焦虑。当许多人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接近中年时会遭遇瓶颈甚至被淘汰,这自然会引出“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疑问。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可能的负面现象(35岁被裁员)就否定了深耕一个领域的价值。事实上,深耕一个领域恰恰是应对“35岁危机”最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宝石价值的核心,不仅仅是材料成本,更包含了稀有性、历史、情感、文化以及我们对“真实”的追求。虽然合成红宝石在许多方面可以模仿天然红宝石,甚至在肉眼看来难以区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支撑了天然红宝石的巨大价值。我们来详细地拆解一下:一、成本的真相: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