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摄影不少场景下,“拍到”的意义,要比高画质“拍好”更为重要!
因为很多爱好者被相机厂家带偏了,比如会认为相机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宽容度、衡量摄影器材仅仅是【画质】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低感光度下,照片画质确实会让照片更耐看,但是照片的高画质的完美展现,建立在经常把自己前期拍摄认真、长时间等待或者布光、天公作美,后期恰到好处、精益求精修图完成满意的作品,通过家里的定期校色的34寸广色域显示器,在合适的室内光照环境下观赏,或者把照片通过艺术微喷,在合适的介质上输出出来,装裱之后,挂在墙上使用合适的光照下欣赏。而不是拍完了缩小为1000x1000长边小小的图,让朋友圈里的朋友用参差不齐显示效果的手机来评点。
如果很少大尺寸艺术微喷输出,或者家里显示器是4000多的老旧显示器,说起来画质,真的是好比说看过缩略到500字的红楼梦,或者缩小到邮票大小的米开朗琪罗壁画,来评价这些艺术品。
对于预算有限的爱好者来说,其实能拍到,比追求画质更重要!因为预算紧张,拍摄技术和判断光线能力差,所以这些爱好者很少会遇到那种顶级的风景、世界名模、战争、奥运会、世界杯场面来苛求你照片的画质。
五十万元内器材拍摄的照片的画质的差异,对于新手来说,可以通过认真看一本摄影入门书籍、听一次好的摄影课,或者通过十分钟的等待,或者走几步几十步到另外一个位置,或者加上300元的补光灯来弥补。
再来说
在傍晚暗光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乱拍的一张截幅机索尼a6400的ISO102400的100%未降噪原图
在很暗的环境下提高感光度拍摄,相当于你到了城市边缘郊区,还在收听你们城市的FM交通台的广播,因为信号极其微弱,你就尽可能开大音量,结果收到的信号中“杂讯”太多。
但是如果光线好的情况下其实高感光度的效果也不至于太差,这些照片大家猜猜感光度是多少?
都是ISO25600和ISO16000
噪点再多,也要比一张拍模糊的照片要好吧?
低感光度下,确实照片噪点少,在放大到100%看,假如说你有一台相机是3400万左右像素,至少要有一个8K也就是7680x4320显示器,才可能一下子看全自己照片的情况下,同时盯着某个区域看,才能看清楚这些噪点的表现。
楼上这样的风景照,用三脚架,ISO800左右,能拍到画质好得多的照片,但是如果f/11拍摄动物,还要保证1/1000秒的快门速度,在夜晚一定不行了,白天也可能把自动的感光度飙到飞起
EOS R6+RF600mm F11 IS STM,ISO25600拍摄
如果追求ISO 100高画质,那就是这样的照片
大家说哪一张照片画质更好?
一定会回答说,狗P画质,嘛都看不到!
前面两张ISO25600和ISO16000照片是用EOS R6拍摄,建议关注高感光度拍摄的朋友不妨试试
嗯,相关问题记得知乎上讨论的有很多了,之前我也答过类似的。
ISO本质是什么:曝光量的指标,近似反比于曝光量。可看作同样的曝光量下,为了达到某亮度需要信号放大多少倍。这个放大可以是模拟放大(比如原生ISO,传感器双增益点等),更多的情况是数字放大。一般地,可以理解为信号被“提亮”了多少。当然这里略有不严谨,实际上为了达到相同亮度,具有不同原生ISO的CMOS放大倍数也不同。
为什么有噪声:散粒噪声(占主要,其信噪比是光强开根号,来源于光的量子涨落,服从泊松分布,与CMOS性能无关);转换噪声、读出噪声(CMOS性能的重要指标,暗光下逐渐重要);热噪声(传感器产热导致,越长时间曝光积热越多,但一般不占主要)
为什么你要用到高ISO:曝光量少了。环境本身太暗(比如星空,夜间等),或光圈小(比如为了保证景深等),或曝光时间短了(比如为了凝固动作/拍人/拍星空防止拖尾等)。
为什么高ISO下噪声明显:散粒噪声和前端读出噪声被一并放大,且高ISO下基本都是数字放大,更是考验传感器性能。
曝光时间拉长改善画质吗:理论上可行,但实际需要看场景。比如拍星空没有赤道仪拉长曝光会成星轨,暗光人像会不会糊,手持会不会抖等。这时就需要外围设备(三脚架、赤道仪)。
嗯,顺手看一张ISO31的夜景
好了,到最核心的问题:
ISO真正影响画质吗:我很想说不影响,但它和画质息息相关。
ISO数值与信号放大倍数有很大联系,天然地就具有指代画质纯净度的意义。但噪点不是高ISO引起的,是由于散粒噪声/CMOS本身噪声等经过放大而产生的。
为了达到所需亮度而开高ISO,就是告诉你目前场景亮度不足了,需要进一步放大,由此放大而产生噪声。要注意是由于亮度低而开高ISO,而不是ISO决定画质。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ISO只是一个指标(indicator),因此你在同场景下仅变动ISO与后期提亮的作用几乎相同,这也叫ISO不变性。但此不变也不是真不变,因为后端读出噪声在后期提亮时也被放大,所以一般来说准确或略偏右的ISO能带来总体更好的信噪比。也是此时高ISO压制后端读出噪声反而带来好画质。
现代相机的ISO为啥能开到10w:一般非常吓人的ISO数字(比如102400、204800)都可归为“扩展感光度”,即机内提亮,和输出后提亮没有任何差别。具体的原生和扩展ISO可以参照各家给出的配置表。一般这种扩展感光度更多地在于宣传上,对于相机的画质并不是标的越高越好。
现代相机在扩展感光度下能不过曝地成片,说明接收到的光子实在太少,从而在提亮过程中噪声被放大了很多倍,几乎无法分辨细节了:
不同画幅的ISO能对比吗:不是一个效果,但能换算。考虑曝光量单位lx*s即(cd·sr·m^(–2))*s你就知道它是和单位面积相关的,其定义就是某一面元接收的光照度在时间内的积分。而对于不同传感器,同场景下接收的总光子数量之比即为总面积的比值。因此,对于不同大小的传感器,达到相同信噪比的等效ISO大致是和面积成正比的--更大的底有时即使“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比小底少,但更大的底吸收了更多的光子,“提亮”得更多(开更高的ISO)时甚至比小底有优势。比如全幅底对角线是m43的2倍,面积的4倍,那么全幅的ISO1600信噪比大致就是m43的ISO400。
拿你的a6400举例,它的对角线长度相比全幅大致是1:1.5,面积比大致是1:2.25,那么你开ISO2000时的画质就大概是全幅开ISO4500。下面的图可能更直观,和a6400像素量相似、同为背照式的全幅a73,开ISO12800看起来比a6400开ISO6400更好,这是因为全幅比残幅的面积大两倍还多(即单纯2:1的曝光量不足以让残幅接收到比全幅还多的光子)。
回到最初的问题,ISO越高画质越差吗?曝光量过低导致被迫开高ISO从而放大噪声罢了,这噪声还是以单位面积为计量的噪声,换算不同幅面的信噪比记得带面积之比或对角线之比的平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