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苹果能进入中国并且生存得很好,而谷歌却不行?

回答
苹果在中国市场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iPhone首次亮相,它就以其独特的设计、流畅的操作体验和相对高端的品牌形象,迅速在中国年轻人和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群体中赢得了口碑。苹果进军中国,并没有像某些企业那样急于求成,而是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产品本地化方面。

首先,苹果非常聪明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新鲜感”和“品质感”的追求。早期的iPhone,无论是其触控屏的灵敏度,还是App Store里琳琅满目的应用,都给当时国内市场以山寨机为主的环境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苹果并没有直接进入价格战,而是坚持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将自己打造成一种“科技潮品”,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定位在中国这样一个日益富裕且看重面子的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之上的。苹果将大部分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外包给了中国的代工厂,例如富士康。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苹果能够在中国市场以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销售其产品,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为苹果在中国建立了深厚的供应链和运营根基。苹果的产品在那里被生产出来,再以进口产品的身份回到中国消费者手中,这种“在中国制造,为中国销售”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许多政策上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供应和质量。

另外,苹果在产品策略上也做得非常到位。虽然它没有像国内厂商那样频繁推出低价机型,但它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反馈,推出一些符合本地用户习惯的功能,比如双卡双待。而且,每一次的新品发布,都能在中国引发巨大的关注度和销售热潮,这种“饥饿营销”的效应,以及围绕苹果产品形成的话题讨论,让苹果在中国拥有了强大的品牌粘性。

反观谷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谷歌在中国的日子,可以说是跌跌撞撞,充满了坎坷。早期的谷歌,确实在中国有过辉煌,它的搜索引擎一度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以其高效、准确的搜索结果赢得了用户的信任。然而,谷歌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它在全球范围内坚持的“信息自由”原则,与中国特定的互联网管理政策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中国开始收紧互联网内容监管时,谷歌发现自己难以在合规的前提下继续运营。谷歌曾经尝试过妥协,推出过符合中国审查要求的“谷歌中国”搜索引擎,但这并没有获得中国用户的广泛认可,反而因为其审查机制而遭受批评,用户依然更倾向于使用那些不受审查限制的搜索工具。最终,在2010年,谷歌选择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将其搜索业务转移到香港。

这一退出,对谷歌来说是战略上的一次重大失误。虽然其声称是出于对信息自由的坚持,但在商业运营上,这直接导致了谷歌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彻底失势。失去了搜索引擎这一核心入口,谷歌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比如谷歌地图、Gmail、YouTube等,在中国也难以获得合法身份和广泛用户基础。没有了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了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的机会,谷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就如同一个边缘化的旁观者。

更关键的是,谷歌未能像苹果那样,在中国建立起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和供应链体系。它过于依赖其全球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而忽视了中国市场独特的规则和消费者习惯。当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在谷歌退出后迅速成长起来,它们不仅复制了谷歌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深入理解并适应了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产品和服务。

总而言之,苹果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与中国市场融合的平衡点:它坚持自己的品牌价值,但又通过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实现高效的生产和供应;它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并适时地进行本地化调整。而谷歌的失利,则在于它未能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本土化且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找到与自身核心价值观和全球化运营模式相协调的生存之道,最终因原则性问题和缺乏深度本地化运营,被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拒之门外,并被本土的先行者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很多有情怀的朋友,认为我原文的第一句话是在为审查粉饰,就在这里一并作答: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问网络审查,网络审查都是大家看到Google之后自动脑补上去的,仿佛Google就是一个新闻网站或是博客,然后政府给查封了。问题问的是Google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生存。Google的服务也不只是搜索和新闻,Google如果觉得过滤一些政治敏感信息有愧良心,那么Android的服务器总可以到中国来吧?云计算,App Engine总可以到中国来吧?来了还会有人认为Google不能生存吗?所以这些服务今天不在中国,显然不能只用审查来解释。如果说不赚钱所以不到中国来,那么不妨看看Google的财报。Google大多数的业务都是不赚钱的。当然,我想他们早晚是会来的,因为他毕竟是一家上市公司。

最后,给大家讲个笑话。隔壁的老王生病死了,小李很悲愤,到网上发帖,问,老王为什么不能生存。其实本就是个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起因经过的坑而已。于是网友炒作一团,有的说医患矛盾,有的说经济压力,有的说子女啃老,有的说环境污染,总之一句话,老王不能生存,因为他不幸生为中国人(对不起,不知怎么的,写到这,忽然想起了柴记者坚毅的面庞)。文艺青年各显其能。有的写了“民族魂”的幡,有的作了“与世长存”的诗,最不济的也抖了抖微博那种小机智。这时候有个学医的发帖说老王癌症晚期,换了任何国家都是要死的,你不想老王死,就自己出钱出力,投身医疗事业去,骗了几个赞,于是就某些人坚毅的人就嚎啕了,如丧考妣,跳起来大叫,“在中国得癌症和在美国得癌症能一样吗?反对你这种人,就是我们为改变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然后高兴的得胜而去了,留下振聋发聩的余音,三秒不绝,而对于下一个老王什么都没有改变。

~~~~~~~~~~~~

以下原文

Google 不同意像配合美国政府一样的配合中国政府,Apple等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愿意。微软为了拿下中国政府的订单,甚至同意开放源代码给中国政府审查。微软的云计算专门为中国搭建了一个平台,数据到人工都在中国境内由中国公民操作,而苹果的iCloud其实就跑在微软的云平台上。至于Google为什么不愿意,我觉得首先是Google的成功和傲慢。微软和Apple的CEO如果说退出中国就退出,早被解雇了八百次了。其次是因为Google的价值就在于其掌握的信息,其实在技术上一直是快速迭代,组合创新和拿来主义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Google从来不能在某一个盈利丰厚的领域反超对手,而只是依靠自己掌握的数据和用户资源不停跨界扩张的原因。微软,Apple配合了中国人,短期也不会有中国的微软和Apple出来,Google如果配合了,它和百度的区别就没有了。

最后,必须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国家有看法,那就自己去改变这个国家。指望一个外国公司压倒这个国家的政府,进而让你零成本的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很可笑的。即便这个外国公司成功了,也只能证明你的国家是个好欺负的弱国,下次这个外国公司要做的事情不和你的心意了,你又如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在中国市场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iPhone首次亮相,它就以其独特的设计、流畅的操作体验和相对高端的品牌形象,迅速在中国年轻人和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群体中赢得了口碑。苹果进军中国,并没有像某些企业那样急于求成,而是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产品本地化方面。首先,.............
  • 回答
    苹果公司在芯片研发上取得的飞速进展,以及其有望摆脱英特尔的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战略布局、深厚技术积累、独特生态优势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与战略决心: 对生态的极致控制欲: 苹果一直以来都以打造完整、流畅的软硬件一体化体验为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科技巨头们在发展策略和生态建设上的核心差异。苹果之所以能做到“软硬通吃”,而微软和谷歌在这方面显得步履维艰,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苹果的“软硬通吃”:一体化的力量苹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整个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而这种追求正是通过“软硬结合”来.............
  • 回答
    乔布斯将苹果带上神坛,最终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这几乎是个无需争辩的事实。但回溯他离开苹果后的那段时期,他创立的 NeXT 公司却未能复制苹果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远不止“运气不好”四个字可以概括。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乔布斯离开苹果时的苹果是个什么状.............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放在几年前,那绝对是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但时至今日,再谈“罗永浩的锤子能否超越苹果”,感觉就像在讨论一个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品牌,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设想,但现实的轨迹早已偏离了那个曾经的宏伟目标。我的看法是:锤子科技(罗永浩的锤子)无法超越苹果。当然,这里的“超越”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技术竞争、国家安全以及国内市场因素等多个维度。简单地说,美国禁售华为和中国不禁售苹果的原因并非对等,而是由各自国家所处的环境、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决定的。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美国禁售华为的根本原因:国家安全与技术主导权美国对华为.............
  • 回答
    老实说,对于 iPhone 14,我最希望能看到一个安卓上早就习以为常,但在苹果这儿却迟迟不见踪影的功能,那就是更加灵活、更人性化的文件管理系统。我知道苹果在 iOS 里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文件”App 的出现,以及 iCloud Drive 的集成,但对比起安卓那完全开放、用户可以自由掌控文件.............
  • 回答
    那些声称苹果 6s 不会卡,还能再用五年的人,其心理动机和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品牌忠诚度和情感认同: 对苹果品牌的深度信任与喜爱: 苹果公司通过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以及长期的品牌建设,成功培养了一批极具忠诚度的用户群体。对于.............
  • 回答
    何同学的《80年代的电脑能做什么?苹果麦金塔深度体验》这期视频,我一口气刷了两遍,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电脑,尤其是 Macintosh,有了更深的体会。先说说亮点吧,这期节目我个人觉得做得相当扎实: 情怀杀与历史普及的双重满足: 这应该算是何同学视频最拿手的绝活了。他能把一个沉甸甸.............
  • 回答
    苹果之所以没有像华为那样成立中低端子品牌,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其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苹果独特的品牌定位:高端、简约、生态系统 高端品牌形象: 苹果自创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创新、品质卓越的品牌。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
  • 回答
    苹果用户之所以普遍认为安卓手机用一段时间就会卡,这其中包含了历史遗留问题、技术实现差异、用户体验对比以及生态系统影响等多个层面的原因。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历史遗留问题与早期安卓的局限性: 早期安卓的性能优化不足: 在安卓系统发展的早期(大概是Android 2.x、3.x、4.x版本时.............
  • 回答
    苹果公司之所以至今依然备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积累和精心打造的结果。这涉及到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品牌价值、生态系统、营销策略以及长期的战略布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卓越的产品设计与硬件工艺: 极简美学与品质感: 苹果产品以其标志性的极简主义设计而.............
  • 回答
    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在存在电池小、充电慢、信号差、价格贵等方面的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一、 强大的品牌吸引力与品牌忠诚度 历史传承与光辉形象: 苹果自成立以来,就以创新和颠覆者的形象示人。从iPod改变音乐产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也纳闷苹果这操作。要说起来,苹果砍掉 iPhone mini 系列,同时又继续推 iPhone SE,这背后确实有它们自己的逻辑和考量,不能简单地用“不一致”来概括。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iPhone mini 系列的“生”与“死”首先得明白,iPhone mini 系列.............
  • 回答
    苹果在用户界面翻译上,确实会选用一些看似不够“正式”的词汇,比如“拷贝”(copy)、“抹掉”(erase/delete)以及“好”(OK/Done)等。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品牌策略和用户体验设计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苹果的核心品牌哲学是追求简洁、直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
  • 回答
    关于“Swift 的 RC4 运算效能是 Python 的 220 倍”这一说法,可能存在几个关键误解或信息混淆。以下是详细分析和澄清: 1. RC4 是加密算法,不是编程语言特性 RC4 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流加密),用于数据加密,而非编程语言本身的特性。Swift 和 Python 本身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水果内部糖分分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水果的生长方式、生理机制以及它们作为植物繁殖器官的功能所决定的。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一、 苹果和梨:表面越甜的奥秘苹果和梨属于仁果类水果,它们的甜味分布在表皮附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涉及到很多技术和主观感受的因素。虽然你提到“音质听起来比网易云无损还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主观体验,但我可以尝试从技术和可能影响感知的原因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无损”不等于“绝对音质”: 网易云音乐标榜的“无损”,通常指的是ALAC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