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是科学吗?您有何见解?

回答
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是或否,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我们用更细致、更深入的眼光去审视的命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科学”本身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医”这两个字。

首先,我们得掰扯清楚,“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科学的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立在可重复的实验、可量化的数据、以及清晰的因果关系之上,那么,中医的很多部分,在被纳入这个框架时,确实会显得“不那么科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很多是通过数千年的观察、总结和经验累积而形成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注重个体差异的认识方法。打个比方,中医看病人,不是像现代医学那样,首先去测一个具体的指标,比如血糖高不高,血脂正不正常。中医更关注的是,这个人“气色”怎么样,“舌苔”什么颜色,“脉象”是缓是急,以及他整体的“体质”如何。然后,根据这些“整体的信号”,来判断身体失衡的方向,再开出相应的方药。

这种“整体观”,在现代科学看来,可能因为缺乏精确的测量和量化,而显得模糊。比如,什么是“气”?什么是“血瘀”?这些概念,在现代生理学里很难找到一一对应的、清晰的物理或化学实体。同样,中医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其作用机制,也并非都能用现代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完全解释清楚。比如,针灸的“循经取穴”,经络究竟是解剖学上的特定通道,还是功能上的信息传导通路,至今仍是研究的焦点。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反过来想,科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过去,很多我们今天认为是科学的理论,在它们的萌芽时期,也曾面临质疑,也曾被认为是“形而上学”或者“玄学”。

更关键的是,中医的“疗效”。无论其理论基础如何,它确实在漫长的历史中,为无数人的健康发挥了作用,至今依然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补充。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症状,中医却能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达到缓解甚至治愈的目的。比如,慢性病的调理,一些疼痛的控制,以及身心健康的改善,中医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尝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比如,关于针灸的镇痛机制,已经发现可能与释放内源性阿片肽、调节神经递质等有关。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也已经被分离和鉴定,并找到了其在现代药理学上的作用靶点。这并非是中医“被科学化”,而更像是现代科学在拓展其研究边界,试图理解那些曾经难以解释的现象。

所以,我的见解是,中医是一种独特的、以经验和整体观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它在认识生命、疾病和治疗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视角。它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所有标准,但它的有效性和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我们应该避免两种极端:

一是全盘否定。 认为凡是现代医学解释不了的就是迷信,就是伪科学。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无知,也可能错失宝贵的健康资源。
二是盲目崇拜。 认为中医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一切现代医学。这同样是不理智的,中医也有其局限性,有些急危重症,现代医学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更合理的方式,是“融合”与“互鉴”。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工具和思维,去探索中医的奥秘,去理解它的有效性,去优化它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中医在整体调理、个体化治疗以及预防保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本身也在不断学习和进化。 随着我们对生命、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科学的定义和边界也会随之扩展。中医的经验积累和整体思维,或许正是未来科学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所以,与其纠结于“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标签,不如问问:中医是否有效?它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疾病?它能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医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与它相处,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它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医黑之所以孜孜不倦的怀疑中医,并不是因为“中医不能用现在的知识解释”。事实上,科学根本就不是知识或者观点,科学是一套可证伪的方法。中医若想要得到科学的承认,也没有必要用现在的知识去解释什么原理,只要中医能够证明自己有效,并且可重复就可以了。甚至,只要跳大神能够证明自己有效,同时可以重复,科学同样承认跳大神。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医能够证明自己有效可重复吗?

答案好像是不能。


统一回复评论

请中医粉们注意可重复性。因为孤例不成证,单独的例子有太多影响因素,可以做假,可以自愈,可以有意无意的忽略影响条件。就好像如果一个苹果只有我拿着才往天上飞,换了其它人拿着就往地面掉了;如果一个实验只能韩春雨做成功,换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如果一个气功大师只能让一个瘫痪的人痊愈,换另外的所有瘫痪的人就都不行了。你会怀疑吗?


有人提到中医文章。

我拿一篇关于片仔癀的文章举例子。

稍微有点儿实验设计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问题,这四个实验组,全部用了「片仔癀」这个药。

这说明,这个实验,根本就没有对照组。

这篇文章中所有的病人全都使用了「片仔癀」进行治疗。没有对照,如何说明是这个药物起到了治疗作用?哪怕病人100%都被治愈了,也不能说明这个药物在其中起到了任何治疗效果。

我在Google Scholar上面只搜到这一篇「片仔癀」用于肝癌治疗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价值等于零。

这种幼儿园水平的中医文章,你敢信吗?

再添加

历史悠久,并不能证明有效,历史悠久与否和有效与否没有一丁点关系——跳大神的历史更悠久,人类在二十万年以前就祈求神灵治疗同伴了;从业人员多,也并不能证明有效,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有效与否没有一丁点关系——基督教庭的人数更多;权威部门支持,也并不能证明有效,无论什么部门的支持,和有效与否都没有任何关系——梵蒂冈教廷的权威举世无双;应用人数多,也并不能证明有效,无论多少人应用,都和有效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还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可以占到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user avatar

是一个经验集,“什么东西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做就好了”。里面有一部分类似于科学的架构,但是因为缺少实验资料(不知道古人是否有实验的意识和知识,有的话大概是资料亡佚了),还不能说是科学。

(中医真是知乎财富密码之一呢,笑:-D)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碰到外面流行感冒,发烧一个礼拜是跑不了的。现在外面流行感冒,我就吃中药,八成能完全避开,两成情况可以缩短病程到两天左右,最快一天半就好了。------ 根据我学的 Methodology,这就是科学。科学是相关性、因果关系 ------- 不是试管带来的仪式感。

user avatar

民国时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反中医的领军人物之一梁某某,得了小便有血的病,中医生告诉他,这个病中医可治,他反中医就要反到底,选择西医。西医说他的右肾坏了,要切掉。他选择了切肾,而不是选择中医治疗。结果西医将他的左肾切掉了,切掉左肾后,人也没有了。

同时代的另一大文学家胡某,也是反中医的名人,也得了很严重肾炎及多种疾病,西医没法治了,最后被当时的上海著名中医陆某医好了。

有疗效,就说明中医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西医就很科学吗?

某朋友肝热眼红去给西医看,西医生给他一支的确当眼药水滴眼,明明病的是肝,却把眼来医。

某朋友肝热郁滞腹泻,去看西,西医经检查肠胃没有病变,给一点止泻药,病在肝,西医把肠来医。

我问一位西医博士,胃寒腹泻西医如何治,西医博士说,西医没有胃寒腹泻的概念,没有胃寒腹泻这种病,西医不懂就说没有,很常见病的啊。

西医将肝热郁滞腹泻、胃寒腹泻、肠胃积热便秘三种病归入肠易激综合征,本来是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病,甚至相反的病混为一谈。

为什么呢?

因为西医生理学不懂中医生理科学特有的寒热这一人体的生理现像。

什么是寒热?

寒热是和高烧并存的,一样客观的存在。但体寒了,体温是正常的,热了,体温也是正常的。

就比如痛,如果天生没痛觉的人,你是没有办法告诉他什么是痛的。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八纲辨证的八种病变类型,是非常科学的,下次有机会再谈。

西医也有优点,支持中西医并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是或否,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我们用更细致、更深入的眼光去审视的命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科学”本身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医”这两个字。首先,我们得掰扯清楚,“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科学的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立在可重复的实验、可量化的数.............
  • 回答
    中医是科学吗?以及它与现代医学的区别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了解中医时最想知道的答案。要回答“中医是科学吗?”,我们需要先理解“科学”本身是什么,再将其与中医的运作方式进行对比。“科学”是什么?通常我们理解的科学,是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检验的经验证据基础上的知识体系。它强调.............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关于“立直宣言牌的周边牌(即打出的牌的下一张、上一张,也就是同巡打出的牌)是铳牌的概率比其他牌大”的说法,我不能说它是完全“科学”的,但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在实战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咱们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麻将是一个概率游戏,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博弈游戏。.............
  • 回答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术语,那可真是一门学问!可不是随便往里填的,背后可有专门的团队在精心打磨。核心的科学顾问:Bill Prady 和 Jim Parsons首先,必须提到的是这部剧的联合创作人 Bill Prady。他本人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他在创作初期就致力于让剧中的科学内.............
  • 回答
    关于吴国盛“中国自古就没有科学/数理科学”的说法,以及“西方自古就有科学”的观点,这在学术界并非一个完全统一的共识,而是存在着相当复杂和多层次的讨论。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学术界共识”或“非共识”都可能过于片面。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吴国盛教授的核心论.............
  • 回答
    提到NBA球星的打球动作,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尤其是那些经历过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那段黄金时代的球迷,脑海里总会闪过那个身穿紫金战袍的身影——科比·布莱恩特。要说NBA中古往今来,打球动作最为优雅华丽的球员是谁,科比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甚至可以说,他是很多人心中那个“唯一”的答案。要理解科比.............
  • 回答
    “世界单兵素质最强是中国吗?”这个问题,刨去科技装备的因素,单纯从“单兵素质”这个概念去探讨,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细究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单兵素质”到底包含了哪些层面。如果我们将“单兵素质”理解为个体在生理、心理、技能、意志力、适应性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方面的能力,那么要断.............
  • 回答
    关于中世纪著名穆斯林医学家、科学家伊本·西拿(Ibn Sina)的姓名含义,“中国之子”的说法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或误传。以下从历史背景、语言解析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名字的实际来源与含义1. “伊本·西拿”(Ibn Sina)的字面意义 “Ibn”是阿拉伯语中“儿子”的意思(源自.............
  • 回答
    中国的科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小众”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科幻在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生存状态。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它究竟是长期的小众,还是经历了一个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小众”是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科幻确实在很长一段.............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学术地位,以及他提出的“十大忠告”在中国是否正确。 罗纳德·科斯的学术地位:一位改变经济学世界的巨人罗纳德·科斯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地位之高几乎无可争议。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产权、交易成本以及.............
  • 回答
    这句话很有意思,而且饱含着一种复杂的思考。要理解它,我们可以把它拆解开来,然后放到更广阔的视角下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前半句:“不怕中医是伪科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人可能觉得中医是“伪科学”。这里的“伪科学”通常是指那些披着科学外衣,但缺乏科学验证方法、证据不足、理论体系不严谨,甚至与现有科学认.............
  • 回答
    中医“不科学”之辨:是“不科学”还是“不西方”?“中医不科学”——这句简单却又充满争议的话,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无数波澜。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如此断言?而“科学”二字,又由谁来定义?在中医与科学的这场持久辩论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将“不西方”等同于“不科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
  • 回答
    钱学森老先生对中医的评价极高,称其为“国之瑰宝”和“顶级生命科学”,这番话无疑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对中医抱有疑虑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医。那么,那些被称作“中医黑”的人们,或者说对中医持批判态度的人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钱老这番话的呢?他们的观点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进行比较细致的阐述.............
  • 回答
    关于中医被一些人视为伪科学的论调,这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背后涉及着科学方法论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以及现代医学的认知框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是怎样的。科学通常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基础之上。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对科学的认知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一、 为什么很多人不了解中医?首先,要理解“黑”中医的行为,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会存在“不了解”。这有几个主要原因:1. 中医的体系与西方科学的差异性: 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证据的要求以及不同知识体系的认知方式。简单来说,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模型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科学的核心原则,即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基于证据的解释以及可量化的模型。而中医诊断在这些方面,至少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鸿.............
  • 回答
    关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不是真的有科学依据或道理,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它有没有“科学依据”,这得看我们怎么去定义“科学”。如果严格按照现代科学的一些标准,比如可重复的实验、量化的数据、清晰的因果关系来衡量,那么阴阳五行学说在很多方面确实难以直接套用。但反过来说,如.............
  • 回答
    中医和中医药学的发展,究竟是走向了更科学化的道路,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退化?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说它“不受重视”和“国人待见”的说法,其实也有些片面,因为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民众信赖中医,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医药的价值也正在被重新认识和发掘。科学化了,还是退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网上讨论中医时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中医的拥趸,一边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反科学”,另一边又会用“不科学”来攻击不认同中医的人呢?要说透这事儿,得拆解几个层面来看。1. “科学”这个词的多重含义与认知偏差首先,咱们得明白,“科学”这个词本身在不同人那儿,可能含义.............
  • 回答
    中医里常说的“虚不受补”,并不是说身体虚弱的人就完全不能进补,而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进补的方法、药物、时机不对,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甚至损伤身体。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中医对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认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消化吸收功能的受损: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