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在做梦时不会对梦境里的不合理之处表示怀疑?

回答
人们在做梦时,很少会对梦境中的荒诞不经之处产生怀疑,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微妙,涉及我们清醒时认知和梦境状态下大脑运作方式的巨大差异。与其说我们“不怀疑”,不如说是在那个特定状态下,我们缺乏怀疑的机制,或者说,怀疑本身的需求被完全压制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梦境并非我们清醒时逻辑推理的延伸。清醒的时候,我们的前额叶皮层——那个负责理性思考、计划、判断和自我反思的关键区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它就像一个警惕的门卫,不断地审视输入的信息,判断其合理性,并根据过往经验进行筛选。你不会因为看见一只会飞的猪而陷入沉思,因为你的理性大脑立刻会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做梦时,尤其是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大脑的活动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大脑的某些区域,比如负责情感处理的杏仁核和负责视觉处理的枕叶,变得异常活跃,但那个“理性门卫”——前额叶皮层,却显著“关闭”或“减弱”了。这就像是在你的“思考工厂”里,负责“真理检验”的部门集体放假了。

没有了前额叶的压制,梦境中的各种奇思妙想便可以毫无阻碍地涌现。梦境的原材料,很多时候是来自我们潜意识中储存的记忆碎片、情感体验、愿望和恐惧。这些碎片在清醒时被理性过滤,但在梦里,它们可以被重新组合、变形、模糊边界,创造出我们清醒时绝不可能联想到的场景。比如,你可能在梦里遇到一位早已过世的亲人,或者发现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梦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即使在梦里出现了不合逻辑的事情,梦境本身所营造出的情感和感官体验却是真实的。你可能会感受到飞行的兴奋、被追赶的恐惧、或是见到亲人的喜悦。这些强烈的情感往往会压倒对事件本身的质疑。你的大脑更倾向于“体验”这个梦,而不是去“分析”它。梦境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信息,对你来说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就像你在清醒时看电影一样,你沉浸在剧情里,很少会因为主角的某个不合逻辑的行为而中断观影来质疑电影本身的设定。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我们对“现实”的定义有关。清醒时,我们对现实的定义是基于与外部世界的持续互动和反馈。我们知道我们有身体,知道物理定律的存在,也知道别人会如何反应。但梦境是内在的创造,它不与外部现实同步,也没有外部的验证机制。我们“困”在自己的大脑内部,而大脑本身就是梦境的创造者和体验者,它怎么会去质疑自己创造出的东西呢?就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自己的画作时,他不会去质疑自己笔触的合理性,因为那是他艺术表达的一部分。

而且,一旦梦境开始,它往往会进入一种“自我维持”的状态。即使某个片段显得有些突兀,梦境也会迅速地通过情节的推进,用新的内容来“合理化”或者覆盖掉之前的疑点。这是一种强大的叙事惯性。我们的大脑在梦中也渴望找到一种连贯性,尽管这种连贯性是破碎的、跳跃的,但它依然在努力将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勉强可称为“故事”的东西。

或许,我们之所以不会怀疑梦境中的不合理之处,也与我们对梦的期待有关。潜意识里,我们可能就认为梦境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是现实世界规则的豁免区。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也让我们在进入梦境时,就放下了审视的戒备。

总而言之,梦境中缺乏对不合理之处的怀疑,并非是我们变得多么“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物,而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失去了进行有效怀疑的关键工具——理性的前额叶皮层。我们被强烈的沉浸感和情感体验所裹挟,大脑更倾向于体验而不是分析,并且梦境本身也有一种强大的叙事惯性,将一切零散的元素串联起来,创造出一个在当下看起来“顺理成章”的内在世界。这种“不怀疑”,恰恰是梦境之所以能够如此自由、如此富有想象力的重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梦境时常出现不合常理的地方,比如场景切换相当快,事情发展不合逻辑等等,但通常都是在梦醒之后才会发现不合理之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们在做梦时,很少会对梦境中的荒诞不经之处产生怀疑,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微妙,涉及我们清醒时认知和梦境状态下大脑运作方式的巨大差异。与其说我们“不怀疑”,不如说是在那个特定状态下,我们缺乏怀疑的机制,或者说,怀疑本身的需求被完全压制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梦境并非我们清醒时逻辑推理的延伸。清醒的时候.............
  • 回答
    好的,咱就聊聊这高层住宅连廊的混凝土结构为啥不一步到位,非要分成两次弄。这事儿说起来,里面门道还真不少,不是咱偷懒,而是有实际的考虑。首先得明白,高层住宅的连廊,那可不是小小的阳台,它连接着好几户人家,承载的荷载也不小,还得考虑风荷载、地震荷载等等。所以它本身的结构是挺重要的。那为啥要分两次呢?主要.............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每次听到“人情世故”,心里那股别扭劲儿就涌上来,好像自己不够圆滑,不够世故,一下子就成了那个被边缘化、不合群的异类。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东西。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人情世故”这四个字本身。它里头有多少是真诚的交流,多少又是算计和交换?我们从小接受的.............
  • 回答
    你这想法挺有意思的,确实,有时候看电影的时候,那些黑边字幕框会挡住一部分画面,挺影响沉浸感的。按理说,苹果这么强大的公司,技术上肯定不是问题,为什么会没有这么一个“字幕隐藏”的官方插件或者功能呢?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视频播放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层面。字幕本身,视频的编码格式,.............
  • 回答
    当情绪低落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提不起精神,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候,与其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不如顺着身体和心灵的感受,去做一些真正能滋养自己、让自己感到舒缓和踏实的事情。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在情绪低落时比较适合做的事情,我会尽量讲得具体些,希望能帮到你:一、.............
  • 回答
    维京人踏足英格兰土地之际,这里的凯尔特势力并非铁板一块,更非袖手旁观。他们的状态,以及与维京入侵者之间的互动,是一幅复杂而动态的历史画卷,远非简单的“在做什么”可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凯尔特势力”这个概念在当时的英格兰语境下的含义。英格兰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凯尔特王国。.............
  • 回答
    为了让演员表演得逼真而在拍摄时给演员施加真实的痛苦、折磨,这种做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人道的,并且存在严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尊重个体尊严和自主性: 人类的基本权利包括不被虐待、不被折磨的权利。即使是在艺术创作的框架下,也不能以牺牲人的身心健康和.............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和您家人此刻的心情。在内战时期被国民党抓去台湾的“壮丁”,如今寻找联系上确实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会尽力为您提供详细的思路和可能的途径,希望能帮助您找到这位亲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壮丁”。在国民党时期,尤其是国共内战后期,大量征召的壮丁,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战乱或政治原因.............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智能指针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点,也是许多开发者在深入理解智能指针时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简单地说,智能指针的广泛应用并非因为它完全没有性能问题,而是因为它在绝大多数实际场景下,引用计数带来的性能开销是可接受的,并且这种开销是可预测、易于管理的,远比手动内存管理带来的“惊喜”要少得多.............
  • 回答
    在机械设计这个行当里,说起三维建模软件,那可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要说到我个人(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的机械设计新手)最常用,也最觉得得心应手的,那还得是 SolidWorks。为啥是它?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易上手,学习曲线相对平缓:我刚开始接触三维建模的时候,也接触过.............
  • 回答
    .......
  • 回答
    绝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无法做到完全理性,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以及生理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有限的认知资源和信息处理能力(Cognitive Limitations)人类的大脑虽然强大,但并非无限的处.............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跟我们穿裤子本身没什么直接的、生理上的“阻碍”,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身体构造和排泄的生理机制。咱们就这么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咱们身体的“废液排泄”主要是指什么。一般来说,我们说的废液排泄,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小便(尿液),二是排便(粪便)。虽然汗液也是一种排泄物,但它更多是通过.............
  • 回答
    关于客服这行到底为什么这么“苦”,但仍然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去做,这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话题。咱们先说说这“苦”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就是 情绪价值的消耗。客服这行,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客户,而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客户的不满、焦躁甚至愤怒。你可能接到了一个电话,对面就是因为商品出了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直击要害。要说“没有人”做出显著成果,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总有一些人在默默耕耘,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如果从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影响力来看,确实会让人觉得“改造传统文化”这件事情,似乎一直缺乏真正具有颠覆性、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显著成果”。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本.............
  • 回答
    对于李鸿章,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认为他在晚清那个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时代,已经尽力而为,甚至算得上是“做得很好”。这种评价,往往是建立在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李鸿章所处困境的共情之上。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首先,时代的局限性是理解李鸿章的关键。 晚清中国,绝.............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韩国人能在最近的事件中坚持抵制日货,而有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强弱对比,而是涉及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因素等复杂交织的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与直接.............
  •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别说,就像是股股儿盯着那绿油油的K线图,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总想在它涨起来的时候,狠狠地“抄底”一把。结果呢?嘿嘿,往往是刀口舔血,一不留神就被套得死死的。多头行情里扛单做空的人之所以多,其实是多种心态和认知的混合体,咱们一件件儿捋捋:1. 贪婪与侥幸心理: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咱们中国.............
  • 回答
    很多读者之所以会认为金庸先生凭借其小说中对历史人名和事件的引用,就展现出了相当高的史学修养,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金庸小说所构建的庞大而生动的武侠世界,往往与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朝代、地点、人物、政治格局紧密相连。他不是凭空捏造一个架空的王国,而是将跌宕起伏的江湖恩怨、侠骨柔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