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虎式坦克重量比IS-2高得多,火力和防护却不及IS-2?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二战中两款经典重型坦克的优缺点。很多人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虎式坦克那么大那么重,应该火力、防护都顶呱呱,怎么会不如比它轻不少的IS2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选择和设计理念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坦克的设计从来不是“越重越好”或者“火力越猛越好”这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的平衡艺术,要考虑机动性、可靠性、生产成本、战场适应性等等。

虎式坦克:德国“精致”的重型坦克代表

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通常简称虎I)是德国在二战中后期主力重型坦克,以其强大的火力、厚重的装甲和出色的战场表现而闻名。

火力:88毫米KwK 36 L/56炮

虎I装备的是一门88毫米KwK 36 L/56滑膛炮。这门炮的威力确实非常大,在当时的坦克炮中属于顶尖水平。它的穿甲能力很强,可以轻松击穿当时盟军绝大多数坦克的正面装甲,包括T34和IS2的早期型号。

优点:
穿甲能力优秀: 88毫米炮弹的动能非常大,能够有效对抗盟军的重型坦克。
射击精度高: 德国坦克炮的制造工艺非常精湛,炮塔内的火控系统也相对先进,使得虎I在远距离上拥有更高的射击精度,这给了它很大的战术优势。
弹药种类丰富: 配备了多种弹药,包括穿甲弹、高爆弹等,可以适应不同目标。

为什么说“不如”IS2?
穿甲能力上限: 虽然88毫米炮威力大,但它的弹道在面对IS2后期升级的厚重倾斜装甲时,尤其是在中远距离,穿透的稳定性不如122毫米炮。
破障能力: IS2装备的122毫米D25T榴弹炮,虽然理论上穿甲能力可能不如88毫米炮,但其弹药装药量更大,对付坚固工事、混凝土防御工事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战场上,坦克不仅仅是打坦克,还需要应对各种防御工事。
射速: 虎I的88毫米炮虽然威力大,但因为弹药尺寸较大,炮组乘员的配合和装弹速度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理论射速相对不如IS2的122毫米炮(尽管IS2的122炮也有装弹慢的问题,但整体设计上,122炮的弹药结构有时会比虎I的88炮更占装弹员优势)。

防护:厚重而垂直的装甲

虎I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厚重的正面装甲,前部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100毫米,炮塔正面更是厚达100120毫米。

优点:
厚度惊人: 100毫米以上的均质钢装甲,在当时确实是“装甲坦克”的代名词。
正面防护极强: 能够抵挡住当时大部分反坦克炮的攻击,让很多盟军坦克束手无策。

为什么说“不如”IS2?
倾斜装甲不足: 虎I的前部装甲虽然厚,但大部分是垂直或只有小角度倾斜的。这意味着它实际的等效厚度不如IS2那样采用大角度倾斜设计。
IS2的“跳弹”优势: IS2的正面倾斜装甲(车体首上100mm,倾斜60度,炮塔正面100mm,倾斜60度)设计非常有讲究。这种角度不仅增加了装甲的等效厚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使来袭炮弹产生跳弹。对于很多低平弹道的炮弹,IS2的倾斜装甲可以大幅增加其被弹开的概率,而一旦跳弹,炮弹就很难击穿内部。
侧面和后部弱点: 相比之下,虎I的侧面装甲相对较薄(80毫米),炮塔侧面和后部防护也不如正面那么出色。当它被绕到侧面时,就容易被击穿。
车体设计: 虎I的车体设计相对“规整”,几乎是箱型加前部斜板,虽然有斜板,但角度不如IS2那么激进。

重量:1944年标准虎I重约57吨

虎I坦克以其高昂的重量而闻名,这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什么重量高?
追求极致防护: 德国的设计师认为,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升防护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强劲的发动机: 为了驱动如此沉重的车体,装备了迈巴赫HL230 V12汽油发动机,功率可以达到700马力。
复杂的传动系统: 重型车体加上大马力发动机,需要匹配复杂且强大的传动系统。
高大的车体: 虎I的车体也相对高大,这增加了其正面投影面积,更容易被击中。

重量带来的弊端:
机动性受限: 尽管有700马力的发动机,但57吨的重量依然让虎I的机动性大打折扣。它的速度相对较慢,越野能力也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泥泞或松软的地面上。
可靠性问题: 沉重的车体和强大的动力系统对传动、悬挂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虎I的机械故障率相对较高,维护也十分困难。
后勤噩梦: 如此沉重的坦克,运输、维修都极为困难。战场上的桥梁、道路往往无法承受它的重量,一旦陷入泥潭或发生故障,往往需要非常复杂的救援措施,甚至不得不自行炸毁以防落入敌手。
耗油量巨大: 庞大的发动机需要消耗惊人的燃油,这在战争后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是德国一个很大的劣势。

IS2:苏联“粗犷”的重型坦克代表

IS2(Иосиф Сталин2)是苏联在二战后期推出的重型坦克,旨在对抗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

火力:122毫米D25T榴弹炮

IS2装备的是一门122毫米D25T火炮。这门炮的尺寸和威力都比虎I的88毫米炮要大。

优点:
大口径高爆弹破障能力: 122毫米炮的榴弹弹头非常大,对付步兵、轻装甲目标以及城市工事、碉堡等防御工事的效果非常好,具有强大的“破障”能力。
穿甲弹威力: 虽然早期122毫米穿甲弹的精度和穿甲能力不如88毫米炮,但苏联通过不断改进弹药,其后期型的穿甲弹也足以击穿虎I和豹式坦克的正面大部分区域。
射速(相对): 尽管122毫米炮弹是分体式(药筒和弹头分开装填),装弹过程比一体式弹药要复杂,但其一发装填的间隔以及整体的装弹设计,在实战中有时能保持比虎I更快的平均射速(这一点有争议,但可以理解为122炮的弹药结构设计使得炮手和装弹员的配合一旦熟练,效率可以达到不错的水平)。

为什么说“不及”虎I?
精度和穿甲稳定性: 早期122毫米炮的精度和穿甲能力不如88毫米炮,尤其是在远距离作战时,打不准或者穿不透的情况时有发生。
装弹慢: 分体式弹药使得装弹过程比虎I的装弹员更辛苦,装弹时间相对较长,直接影响了理论射速。

防护:倾斜装甲的典范

IS2的设计是典型的苏联式“重甲厚道”,但其防护的关键在于巧妙的倾斜装甲设计。

优点:
优异的倾斜装甲: IS2的车体首上采用了100毫米厚、60度倾斜的设计。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加了等效装甲厚度,使得炮弹在命中时更容易发生跳弹,大大提高了正面防护能力。
铸造炮塔: IS2的炮塔是整体铸造的,前部有100毫米厚,并且同样具有不错的倾斜角度。
低矮的车体: 相比于高大的虎I,IS2的车体更为低矮,这减小了被击中的目标面积。

为什么说“不如”虎I?
装甲均质性: 尽管IS2有倾斜角度的优势,但其装甲的整体厚度(尤其是侧面和后部)以及一些部位的工艺,可能不如虎I那样在“纯粹的厚度”上做得那么极致。
焊接工艺: IS2的车体采用了焊接工艺,而虎I则有部分采用铸造件,这在制造工艺上存在差异,但并不能直接说明谁的防护就一定更差,更多是风格不同。

重量:约46吨

IS2的重量比虎I轻了十多吨,这带来了显著的好处。

为什么重量较低?
倾斜装甲的等效厚度: 通过利用倾斜装甲的设计原理,在不增加过多装甲厚度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防护能力,从而在总重量上得以控制。
设计理念: 苏联坦克的设计往往更注重整体的作战效能和可靠性,而不是单纯的堆砌装甲。他们更倾向于制造出能在战场上稳定运行,并且能与对手抗衡的坦克。

重量带来的优势:
更好的机动性: 46吨的重量,配合其V2IS柴油发动机(约520600马力),使得IS2的机动性比虎I要好得多。它的公路速度和越野速度都更高,更灵活。
更高的可靠性: 较轻的车体对传动和悬挂系统的压力更小,因此IS2的机械可靠性通常比虎I要好,故障率更低,维护也更容易。
更易于后勤: 较轻的重量意味着它能够使用更多的桥梁,对道路的要求也更低,运输和部署都更为方便。
更低的油耗: 柴油发动机也比汽油发动机更省油,这在战争后期是重要的优势。

总结一下,为什么虎式坦克重量高,但火力和防护却不及IS2:

1. 设计理念差异:
德国(虎I): 追求极致的个体作战能力,不惜代价堆砌装甲厚度和炮的威力,但牺牲了可靠性、机动性和后勤。它更像一个“重炮坦克”,适合在特定战场上作为坚固的火力点。
苏联(IS2): 追求整体的战场适应性和可靠性,在保证足够火力(122毫米炮)和强大正面防护(倾斜装甲)的前提下,努力控制重量,以换取更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它更像一个“冲击重坦”,适合作为进攻中的突击力量。

2. 技术选择:
防护: 虎I靠“纯粹厚度”,IS2靠“倾斜角度+厚度”。IS2的倾斜装甲在抗弹方面,尤其是跳弹率上,实际上能提供更好的等效防护,而且在重量控制上更高效。
火力: 虎I的88毫米炮在精度和穿甲深度上限上可能略有优势,但IS2的122毫米炮在破障能力上更强,对付工事更有效,且弹药威慑力同样巨大。在实战对抗中,IS2更愿意“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利用其122炮的威力和自身优秀的倾斜装甲去近距离对抗虎I。

3. 重量带来的连锁反应:
虎I的重量是它一切问题的根源:沉重导致机动性差、可靠性低、后勤困难、油耗高。这些劣势在整体战局中,尤其是在消耗战中,会逐渐显现出来。
IS2的相对轻便(在重坦范畴内)使得它能更好地执行各种战术任务,生存能力和战场可用性更高。

所以,虽然虎式坦克在一些指标上(比如单纯的装甲厚度)可能看起来更“硬”,但IS2通过更科学的设计,比如倾斜装甲,以及相对平衡的火力、机动性和可靠性,在整体的战场效能和生存性上,可以说是更胜一筹。这就像两个高手对决,一个招式刚猛但破绽多,一个招式可能没那么华丽但步法灵活、招招致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从成员驾驶体验看,IS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人家虎式是液压助力方向盘,IS是啥…据美苏成员体验完虎式豹式之后,普遍反馈卧槽这车太舒服了。另外交错负重轮作为火炮底盘的平台稳定性是非常好的,坏一个两个拆下来继续跑,没影响。钢装甲质量也不是一个档次。而且德军坦克的观瞄系统在当时水平非常先进,首发命中率远超苏军美军。这些东西都是算重量的啊…输就输在数量上,再好的东西都架不住1V10是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二战中两款经典重型坦克的优缺点。很多人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虎式坦克那么大那么重,应该火力、防护都顶呱呱,怎么会不如比它轻不少的IS2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选择和设计理念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坦克的设计从来不是“越重越好”或者“火力越猛越好”这.............
  • 回答
    中国的主战坦克发展确实经历了多个阶段,99式坦克(99式主战坦克)是2000年代初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而99A式(99A主战坦克)则是2骸年代初的升级型号。至于“99式之后没有新型坦克”的说法,实际上存在一些误解,需要从历史背景、技术发展和战略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99式坦克的背景与定位1.............
  • 回答
    沉浸式模拟游戏(Immersive Sim),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一部分骨灰级玩家,比如我。它们承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深度,让你在游戏世界里如同真实生活一样,思考、选择、行动,并承担后果。然而,即便是有着这样美好的愿景,沉浸式模拟游戏似乎总是在玩家群体中不温不火,叫好不叫.............
  • 回答
    今年“双11”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这确实是今年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这个变化背后反映了电商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心态的转变,也预示着“双11”这一消费节日的未来走向。为何今年“双11”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取消实时成交额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和考量:1. 监管趋严,避免“数据造假”嫌疑与恶性竞争: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确实触及了机械增压技术的核心设计理念。简单来说,机械增压器之所以普遍采用“叶片式”(更准确地说是“离心式”或“罗茨式”等类型的压气机),而不是叶片泵中常见的那种“旋转叶片”(通常指那种由弹簧压紧或依靠离心力固定的薄片状叶片),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所要实现的功能、工作环境以及对.............
  • 回答
    你说到“蝙蝠侠式”的人物,我想你指的是那种不靠体制、不靠法律,而是凭借个人力量、智慧和财富,在暗夜中打击犯罪、守护城市、为那些被体制遗忘或无法得到公正对待的人们伸张正义的个体吧? 一个既有强大物质基础又有坚韧意志,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义警”。其实,要说完全没有,那也不尽然。历史上,我们能看到一.............
  • 回答
    要说我军为什么装备95式班用轻机枪,这得从头说起,得结合当时我军的武器发展需求和整个武器体系的考量。不能只看95班机本身,得看它在那个时间点,对步兵班来说,意味着什么。背景:解放军步兵班的火力短板在我军装备95式班用轻机枪之前,步兵班的支援火力主要依靠两种武器: 56式班用轻机枪: 这是我们装备.............
  • 回答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体系中,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服务区都采取的是“并列式”或“两侧式”的布局,即服务区设施分别位于高速公路的北侧和南侧,通过跨线桥或地下通道连接。而你提到的“岛式服务区”,也就是服务区设施集中在高速公路中央,通过天桥或地下通道连接两侧车道的现象,确实在中国大陆的高速公路上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
  • 回答
    “共产主义没有失败,失败的是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这个说法,并非意在为共产主义本身辩护,而是试图区分那个源自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理想,与后来在实践中,尤其是在苏联时期,被斯大林及其追随者扭曲和执行的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它触及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复杂张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绘.............
  • 回答
    上饶站之所以选择了骑跨式站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综合考量,是铁路规划、城市发展和技术实现的巧妙融合。想要深入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上饶站的“前世今生”以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划说起。历史的沉淀与发展的需求首先,咱们得知道,上饶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经历了从一个小小的客运站,一步步发展到如今这个集高.............
  • 回答
    二战德军部分装甲车辆,尤其是重型坦克如虎式和豹式,采用交错式负重轮的设计,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当时德国在装甲技术领域追求极致性能的考量。这种设计的背后,隐藏着对车辆机动性、承载能力和维护便利性等多方面的权衡与优化。首先,我们得从交错式负重轮最直观的优点说起:提升了车辆的通过性与越野能力。想象一下,一.............
  • 回答
    现今世界各国军服普遍采用西装式开领而非立领设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流行趋势,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军事需求、舒适度、功能性以及时代审美演变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实用性和技术进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从历史演变看立领的衰落与西装式开领的兴起立领设计在早期军队制服中非常.............
  • 回答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线式战术,这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军事思想、社会结构、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与其说中国“没有”,不如说它走了另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军事演进路径。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以及它为何在西方兴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利用.............
  • 回答
    安切洛蒂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八强,而瓜迪奥拉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四强,这两种结果在球迷中引起的反应差异,确实是拜仁球迷群体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体现,包括对球队期望值、对主教练战术风格的理解、对手实力对比、以及球队阵容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等多个层面.............
  • 回答
    二战时期,虽然巴祖卡火箭筒及其核心的聚能装药技术已经诞生并投入使用,但将其原理成功应用于舰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却并非易事,也因此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技术、战术和经济等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技术上的挑战:聚能装药与传统炮弹设计的根本差异巴祖卡的聚能装药技术核心在于一个倒置的圆锥.............
  • 回答
    要说现代复合弓狩猎,腕式撒放器之所以能压倒握式撒放器,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这背后可不是随便哪个厂家的推广就能决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性能和狩猎需求的双重作用。咱就掰扯掰扯为啥腕式撒放器能这么得人心。首先,得从最根本的——稳定性与精准度上说。打个比方,你用手指直接扣弦,虽然熟练了也能做到稳定,但终究.............
  • 回答
    .......
  • 回答
    红军的生活,尤其是在早期和长征时期,确实可以用“苦行僧式”来形容。他们缺衣少食,装备简陋,行军艰苦,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甚至还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大量的中国普通民众自发地加入红军,甚至倾家荡产地支持红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仅仅看到物.............
  • 回答
    在国内,真空压缩卷式床垫,以 Casper 为代表的那种,确实没有像在欧美市场那样形成一股主流的消费潮流。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清楚的,更像是一系列文化、市场、习惯和认知上的差异在共同作用。1. 消费者习惯与偏好根深蒂固: 对“硬床”的传统认知: 中国人的传统睡眠习惯,尤其是老一.............
  • 回答
    89式装甲输送车(89装输)和63式装甲输送车(63装输)都是解放军曾经和现在都装备的重要步兵战车。我们来好好聊聊它们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在89装输已经服役多年后,63装输依然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首先,得明确一点,89装输 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问题,但它在设计理念、性能指标以及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和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