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议员呼吁开征 70% 富人税?这样的政策是否过于激进?

回答
美国国会中确实出现过一些声音,提议对极富人群征收非常高的税率,例如70%的“富人税”。这种想法并非新鲜事,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讨论和政策尝试。要评价这项提议是否“过于激进”,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公平、政治可行性以及历史经验等诸多方面。

这项提议的核心逻辑与目标:

提出70%富人税的议员,其背后通常有几个主要诉求:

1. 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数据显示,美国最顶层的收入和财富集中度在过去几十年里显著提高,而中下层民众的收入增长相对停滞。征收高额富人税被视为一种直接的财富再分配手段,旨在缩小这一差距,让最富有的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公共服务: 高税率理论上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应对气候变化、减贫项目等,从而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3. 纠正税收体系的不公平: 一些批评者认为,当前的税收体系对劳动所得征税比对资本所得征税更高,而财富又主要以资本形式存在。高额富人税可以被视为对资本所得征税的调整,使其更接近或超过对高收入劳动所得的征税水平,以实现税负的公平。
4. 抑制过度财富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过度集中的财富可能导致政治影响力不成比例的放大,影响民主进程。同时,它也可能限制经济的活力,因为财富过于集中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偏向于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整体社会的繁荣。

评价“过于激进”的几个维度:

1. 经济学视角:
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 这是最常被反对者提出的论点。高额的边际税率可能会降低富裕人群的投资意愿和储蓄动力。如果他们的绝大部分新增收入或财富被征收,那么他们投入到企业扩张、创新研发或风险投资的资金可能会减少,这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和就业。
激励效应的扭曲: 70%的税率意味着每增加1000美元的财富,政府就会拿走700美元。这可能会促使人们寻找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避税途径,例如将资产转移到税收较低的国家,或者进行更激进的风险规避,反而可能导致财富的“隐藏”而不是进入生产性领域。
“拉弗曲线”的争议: 经济学中的“拉弗曲线”理论认为,税率的提高并不总是带来税收收入的线性增加。当税率达到某个临界点后,过高的税率反而会因为大幅抑制经济活动而导致税收总额下降。70%是否会触及这个临界点,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对创业和创新的影响: 对于那些通过创新和创业积累巨额财富的人来说,如此高的税率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风险承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 社会公平视角:
绝对公平还是相对公平? 拥护者认为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确保成功者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反对者则可能认为,已经通过合法途径创造了财富的人,不应因为其财富规模而受到“惩罚”,这可能违背“机会均等”的原则。
“贡献”的定义: 富裕人群的财富往往是通过雇佣大量员工、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投资企业实现的,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高税率是否会剥夺他们继续贡献的动力,或者是否应该更侧重于评估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创造”,而不是简单地看其财富规模,这是辩论的关键点。
“双重征税”的担忧: 一些富裕人士可能已经就其收入缴纳了所得税,然后又对剩余财富进行再投资,这部分增值可能面临资本利得税。70%的“富人税”可能被视为对已经纳税的财富进行再次高额征收,有“双重征税”之嫌。

3. 政治可行性与实践挑战:
立法难度: 在美国这样一个强调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国度,要通过如此激进的税收法案,需要克服巨大的政治阻力。富裕阶层通常拥有更强的政治游说能力。
执行和界定: 如何精确界定“富人”的范围(是收入还是净资产?达到多少门槛?)、如何估值非流动性资产(如艺术品、股权等),以及如何防止资本外逃,都是非常复杂的实际操作难题。
历史经验借鉴: 历史上,美国在二战后曾有过很高的累进税率,但当时的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经济结构、全球化程度以及税收体系都存在巨大差异。简单套用历史经验可能不适用于当前。许多国家尝试过高额财产税,但最终因为执行困难、合法避税普遍以及对投资的负面影响而不得不放弃或大幅削弱。

4. 替代方案与妥协的可能性:
渐进式税率调整: 许多人认为,可以考虑的更温和的方案是提高现有最高档的所得税率或资本利得税率,而不是一步到位到70%的“富人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改革: 加强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征收,堵塞漏洞,也是一种实现财富再分配的途径,且相对而言更容易被接受。
企业税改革: 对公司利润征税的改革,或者打击跨国公司避税行为,也能间接影响到富裕人群的财富积累。
加强税收征管: 确保现有税法得到有效执行,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也能显著增加财政收入。

结论:

总的来说,美国议员呼吁征收70%的富人税,从其目标和潜在影响来看,可以被认为是相当激进的政策提议。

激进之处在于其税率之高,可能对投资、储蓄和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政治阻力和执行难题。它试图通过非常直接的方式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但可能忽视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激励机制。
是否“过于”激进,则取决于你如何权衡经济增长的潜力与社会公平的目标。支持者会认为,在贫富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采取大胆的措施是必要的。而反对者则认为,这种激进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带来比解决问题更大的损害。

更现实且可能更具操作性的方案,往往是采取一系列渐进式、多维度的改革措施,而不是一次性实施极端的税率。最终这项提议能否成为现实,将取决于政治博弈的结果、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巴菲特应该公开支持,并带头纳税。至于是否激进,咱们作为外国人说了也不算,既然她的观点在一开始就摆出来了而且获得了选票支持,那就可以认为代表了她的支持者。

所以嘛,主意是个好主意,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老鹰呢。我是肯定支持的。

user avatar

大家如果记性不太差的话,应该还记得特朗普在16年竞选总统时一直不公开自己的年度个人纳税退税情况,然后巴菲特为了怼他,放出了自己的退税情况。


结果呢?


大概是税前收入一千一百多万,各种抵扣之后交税一百八十多万美金的样子。


同时这一年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应该是在几十亿美金的量级。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税率,而在税基。就算按100%税率来征收,只要应税收入的计算方法不变,巴菲特一年财富增长几十亿也就不过交一千万美金出头的税,想想看一年赚几十万的人交一千块税是什么概念?且不说在现有税制下那可是一年赚几十万交一百多块钱。


不客气的讲,美国的税收体系,就是规则名义上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实际上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明显体现。原则上税法公开,所有人都可以玩,但大量游戏只有净资产非常高的人才玩得起。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最后不过是高工资收入的中产上中产和极少数极高收入者比如基金经理文体球星这些虽然年收入极高但构成极为简单的人被拿来挡枪而已。


如何评价?这种呼吁,不是傻就是哗众取宠。


更新一下,考虑到这个回答阅读量渐大,而很明显有些读者因为各种局限,产生了一些质疑,那么我就补充一点内容。


首先,有一些评论者喜欢打风车,不知道用怎样的阅读能力,居然读出来我是要鼓吹对资产本身征税,并且对这个并不存在的我的想法批判一番。大家不妨明确的看一下原文,我完全没有任何这样的意思。我要告诉大家的,只是存在这样的不平等。而同时这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就无解的问题,所以我并无法也没打算改变现状。但这不等于我们因此就说这是合理的,认同这种现状。有人可能会觉得被强奸了反抗不了不如享受,对不起我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很多人一直强调如果富豪卖股也要交资本利得税(在很多国家地区),还说我混淆未变现市值的概念。关于这个,我只好不客气的给井蛙们尤其是一些能力和眼界仍然局限在眼前小技术而失去必要高度的目前或未来的会计从业者讲一些课。


所谓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如果你的经济状况提高到了一定程度,会发现现金本身其实最方便的就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而在更多的需要发挥影响力和控制的场合其实并不能很方便的立即达成目的。对于富豪而言,个人财富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实现自己影响力,包括权力和控制的手段,而不是满足个人消费。而服务于这些目的,常常是不需要直接把名下股权变现的。甚至也不需要股权在自己名下,而只要在自己有控制权的实体下即可。这里需要再和大家改变一个观念:控制,比拥有更重要。拥有本身只是实现控制的一个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


划重点:1 财富是实现权力和影响力的手段 2 控制比拥有重要


好,下面回答一下具体问题。有人说没卖钱的股票浮盈是无意义的所以我在混淆概念,还摆出各种技术细节来试图证明自己。那么我们就看看,即便不直接出售股权,控制人或所有人通过公司市值增加也即是自己持有的股权账面价值增加,可以获得哪些好处。或者进一步的,在不卖股的前提下,他能做哪些事情,以及账面价值增加可以对做这些事情有哪些帮助。


我们从最简单直接的说起。现金。要取得现金,一定要卖股票才行么?你的持股价值高到一定程度,直接拿去银行做股权质押贷款,股权在也在意味着你在公司的话语权还在(vs如果你卖掉,同时失去在公司的影响力),现金也拿到了,两不耽误,成本不过是一些贷款利息,而如果你原本就是通过公司持有股权的话,贷款利息还可以作为持股公司的成本,进一步的有税务优惠。能贷多少,和你持有股权的市值直接挂钩,那么市值上涨是不是质押贷款可以拿到更多?是不是从市值增加中受益?


你是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用上市公司作为平台去收购入股其它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如果交易的相当部分是换股而不是现金,更高的市值意味着同样的收购定价可以用更少的股权换来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并形成控制。作为实际控制人,是不是会从市值增加中受益?


其实上面这些说白了,就问问看那些存在单一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做市值管理,答案全出来了。


再往远说一点,我要在商业以外的方面实现自己的控制和影响力,比如我想成为某学校校董,或者让某个游说集团为我服务,推进某些政策向对我有利的方向,乃至结交某些有政治权力的人,怎么办?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捐钱,给已有的对应非盈利机构,甚至直接找人来新建一个,来执行自己的专项诉求。


但是真的需要捐钱么?至少在美国并不需要。


划重点:501.c3非盈利机构卖股票是不需要交资本利得税的。捐给501.c3机构,也是不需要交资本利得税的。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就举一个最现实的给学校捐钱的例子:


某富豪成本两块钱一股的股票,在个人名下,现在市价五十美金,一直没有卖。他捐二十万股给哈佛基金会,基金会可以选择一直留着,也可以在收到捐赠当时立即卖出,获得一千万美金现金。


然后看富豪这边,他账面上有1000万美金的对501.c3非盈利机构的捐赠记录,也就是说,他今年如果有应税税前收入,其中有1000万美金可不交税。我们大致算算联邦税州税加起来边际税率按40%的话,立即省400万。


这还没完,因为捐给501.c3,所以他也就避免了这一千万美金市值的股票,如果正常卖出,中间960万资本利得对应的所得税。我们按长期资本利得粗估计20%算,省下来192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计算机会成本,相当于他实际只掏出税后1000-400-192=408万的收入,就在哈佛形成了捐一千万美金能获得的影响力。这钱可不白捐。回头你想钦定自己或者朋友的后辈进哈佛上学,就是一句话的事。实际上,很多富豪就是这么操作的。如果我们看富豪们的捐赠,基本都是捐股票而不是现金。


基本上所有的非小额捐赠,名义上是捐,其实都涉及到广义的利益交换,或者底线是捐赠者在被捐赠机构或其实际控制人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果不是直接的利益交换的话。这本身也是通过财富取得影响力的典型做法。


不才虽然没什么钱远不是富豪,这些年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给各个501.c3机构捐的钱加起来也有小几十万美金了。一样的,这些钱不白捐。这就是我的第一手例子。


这也是不涉及到自己买股票,但同样的股权账面价值增加自己直接受益的典型例子。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富豪们的账面财富增加真的只是纸面财富么?要弄明白一点,量变是会产生质变的。散户炒个股没卖掉变现前有觉悟是纸面财富没错,非要强行外推这就是见识不够了。

user avatar

其实收毛所得税(income tax), 直接收资产税(asset tax) 就好啊。 反正美国也是全球征税。

只要是公司/个人名下的资产,都要按照比率报税 (类似美国现行的property tax) 反正资产多的个人/组织需要社会服务也多,所以按比例征收很正常。越穷的人越没资产(asset) 就交的少呗。

这样就避免了不少讨论中资产持有者给自己0工资规避所得税,然后开分公司买法拉利给自己开的情况,反正asset都得按比例交税。管你是在个人还是在公司的口袋里。 就是跑海外去,你也要被全球征税追着。

然后提出这种方案的议员活不过几天的。

user avatar

很多人思考逻辑有一个问题:并不是每个议员都一定以当上总统为目标的,至少不是当前目标。

她这个观点,单独看是极左,但是两党总统候选人为了争取中间选民,观点都是要往中间靠拢的,这时候找个观点激进的竞选搭档,或者至少以后在政府里留个重要位置,竞选时候占个台,可以有效提高自己铁票仓的投票率。(去年台湾九合一民进党大败,就是因为深绿那帮太失望蔡英文,基本都没出来投票。)

她才29,年轻的很,要是2020混个副总统,或者重要阁员,那边拿着极左社团的政治献金,有的是时间慢慢把政策往右修,以后竞争大位。

user avatar

美国众议院叫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直译为“代表的屋子”。因为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且按比例地代表了全美国所有的人口,所以每一位众议员都是“民意代表”。


纽约州第14选区,包含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的东边和皇后区的北边,是标准的市中心贫民区,选区内墨裔人口接近一半。来自纽约州第14选区的Alexandria Ocasio-Cortez,看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墨西哥裔,完美地“代表”了本选区。



该选区在本世纪的每一次大选中都有超过70%的票投给了民主党的候选人,从1996年开始的12次众议员选举中都有超过70%的票投给了民主党的候选人。共和党在2014年中期选举时,甚至干脆不在本区提名候选人。


她的职业就是议员,议员的工作就是“代表本选区的民众”,为选民谋利益。那么,你们认为这位国会山新星,纽约州第14选区的众议员,应该如何“代表”本选区的贫民和少数族裔争取利益呢?是应该呼吁对富人多收税来支付穷人的口粮和医疗费、把美国小孩的父母们批量归化为美国公民,还是应该给资本家们减税、严刑峻法打击犯罪的黑墨绿?

user avatar

这是代议制民主在现实中的的缺点之一。

全国议员太多,三四百人,每天时间就二十四小时,各大电视台政治新闻时间恒定,议员必然为了出镜无所不用其极。如果长期不出镜,就意味着没人报道你,下次选举被对手扣一顶“你什么也没干”的帽子,直接就可以玩蛋去了。所以,议员们,尤其是新人,当然挖空心思提高自己在各大电视台的出镜率。如何提高出镜率?自然最简单的办法是说话越极端越好,所以就有:“震惊!如果我们不行动,地球将在12年后灭亡!”肯定会招来采访(点击率)这也是民主政治一个缺点,政客说话不用负责。所以她说这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关注。

当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党内地位就会自然提升,自然就会有利益集团送来礼包帮你参选更高的职位,本届国会她只是一个新人众议员,下届就可能进个什么委员会,在下届当个更高级的委员会的主席。再过个十几年就可能被党内提名参选参议员,就能有更多的基金公司来送钱。

为了博新闻出镜率,上全国电视台,上报纸版面,让选民对她有印象,自然而然,她的提案越极端,越耸人听闻越好,甭管这个提案有多白痴,多弱智。以这次为例,屁股决定脑袋,她的选民以低收入者为主,演这一出,用膝盖想都知道不可能。但是,这名议员为穷人呐喊的形象竖起来了,她的选民即使知道这是个白痴提案,也会觉得很“爽”,因为觉得这个议员是“自己人”。在选举政治中,“自己人”比聪不聪明,高不高明关键得多。比如,亿万富豪川普,他面对的是各种农民,底层工人,所以竞选演讲的时候脏话连篇,荤段子满天飞,让面对他的人觉得:“啊,这就是我家旁边修车那老头。”这时候就没人关注他的执政纲领是什么了,因为他已经塑造了一个亿万富豪为穷人代言的形象。所以2016年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选区格局打败希拉里。

举个中国的例子,大名鼎鼎的UC震惊部,今日头条,甚至当年的央视走近科学,不都是标题写得毛骨悚然,让人汗毛倒竖,才会吸引人点击的吗。

因为这些人的目的不是让人关注他们说的内容,而是为了让人注意到她“这个人”。

与之类似的,台湾的各种小党,时代力量,台联,甚至包括支持统一的新党,还有两大党的新人们,他们所提的议案,所说的话,都是偏极端的,原因相同。

user avatar

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能有十分之一真正花在人民身上,就能基本解决掉目前大部分社会问题,无论中美。

政权不真正掌握在人民手里,谈高税率either charlatan or simpleton。

user avatar

问题不在于税率,我其实很悲观。简单的说,就算税率真的提高了,问题照样解决不了。因为如果收收税,两极分化就解决了,那就不会有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了。

每个王朝末期的问题都是土地兼并,那个时候唯一可靠的资产就是土地。土地兼并导致国家收不上税来,然后打仗没钱,修河堤没钱,救灾没钱。而后来个天灾人祸,王朝的统治就被彻底动摇了。

皇帝倒是想多加点税,可是不管什么政策,只要出台,过不了几年就统统摊派到普通人头上了。不明真相的群众自然没脑子纠结到底是谁在中间作祟,反正谁提出了要改变谁就有错,因为我过得更差了,然后皇权再次被动摇。

所以吧,收70%的税也就是个口号,不要说根本不可能通过,就算通过了落到纸面上了,早晚也要被玩坏,具体实行起来就会完全走样儿。别得不说,美国现在连禁毒都搞不定,怎么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斗得过所有的富人?

至于激进不激进,当然是激进了!所有做不到的东西都是激进的!比如你那一天抽风说我从今以后在也不刷知乎了。呵呵,最后会变成啥样不用我多说。

反正在美国,说这种口号是不会有太多响应的。还是骂中国偷了我们技术,偷了我们工作更有说服力。

user avatar

咱们用不着为富人操心,富人有富人的玩法。


富人:1000万以上征税?那给我的工资定在1000万就好了,剩下的董事会你看着办。


董事会:咱们今年几个高管的薪酬省下了几个亿,咱们注资个子公司玩玩吧。


富人:最近缺一辆法拉利。


子公司:我觉得我应该买一辆法拉利,方便高管的经营与工作。这是公司资产,不是发给老板的物质,不收个人所得税。


富人:既然是公司资产,养车费用不需要我个人出吧?


子公司:加油卡,保险,车位费等一律配齐,专款专用,无审计问题。


董事会:年终了,子公司做一下汇报。


子公司:公司资产折旧几千万,费用好几亿,大亏损。


董事会:开心,折旧和费用可以抵不少税。没事,明年再注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