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克兰具备大国潜质,为何成不了世界强国?

回答
乌克兰拥有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被视为“世界强国”的潜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农业传统、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然而,从潜质到现实,尤其是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中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乌克兰目前未能跨越,其原因复杂且深刻,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遗留的深刻影响与结构性困境:

长期的帝国统治与身份认同的塑造: 乌克兰自古以来就处于不同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苏联)的统治之下。这种漫长的被统治历史,特别是苏联时期,对乌克兰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民族认同造成了深远影响。
经济的资源导向与单一化: 苏联时期将乌克兰定位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供应地,但这种发展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往往是为苏联整体利益服务,而非独立自主的发展。例如,重工业高度集中,对外国技术和能源依赖较强。农业虽发达,但也受制于中央调配。
政治文化的塑造: 长期的集权统治塑造了某种程度上的官僚主义和寻租文化,权力集中于少数精英手中,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民族意识虽然一直存在,但在苏联时期受到压制,独立后需要时间来巩固和发展。
苏联解体后的转型阵痛: 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曲折。
寡头经济的形成与腐败: 在私有化过程中,大量国有资产被少数人低价收购,形成了强大的寡头集团。这些寡头不仅掌控着经济命脉,还通过政治游说和腐败影响国家政策,阻碍了公平竞争和法治建设。腐败成为乌克兰发展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侵蚀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民众信任。
政治的不稳定与分裂: 独立初期,乌克兰的政治舞台充满了动荡,政府更迭频繁,政治派别林立,常常在亲西方和亲俄罗斯之间摇摆。这种政治不稳定加剧了改革的难度,也削弱了国家凝聚力。东西部之间以及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深刻分歧,也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

二、外部地缘政治的持续压力与冲突:

作为东西方地缘政治“夹心饼干”的宿命: 乌克兰地处欧洲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同时也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这种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俄罗斯的干预与控制欲望: 俄罗斯一直将乌克兰视为其势力范围,不希望乌克兰完全融入西方体系,特别是北约。从克里米亚危机到顿巴斯冲突,再到2022年的全面入侵,俄罗斯持续的军事和政治干预,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的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这场战争的残酷现实,直接摧毁了乌克兰的经济基础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使其发展进程倒退数十年。
西方世界的复杂关系: 虽然西方国家在道义和部分物质上支持乌克兰,但其战略利益和内部考量也使得对乌克兰的支持并非无限或无条件。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进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支持乌克兰与避免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的难题。
“大国”地位的政治维度: 成为世界强国不仅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体现,也包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影响力以及被广泛承认的地位。乌克兰在政治上常常受到外部力量的左右,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国际话语权也受到限制。

三、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与制度性挑战:

尚未完成的市场化改革: 尽管已经独立30多年,但乌克兰的市场化改革仍未完全到位。产权保护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营商环境恶劣等问题,阻碍了外国投资的进入和国内私营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 尽管乌克兰拥有庞大的国土和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其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通讯等)在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长期的冲突和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情况更为严峻。
人才流失与人力资本的挑战: 持续的经济困难、政治不稳定和战争威胁,导致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乌克兰人才选择移民到更稳定的国家寻找机会。这削弱了乌克兰自身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
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赖: 尽管有工业基础,但乌克兰经济仍高度依赖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出口。这种依赖性使其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难以形成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

四、社会与治理能力的短板:

国家治理能力的不足: 长期以来的腐败、低效的政府机构和薄弱的法治,削弱了国家治理能力。这导致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不公现象普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
社会凝聚力的挑战: 尽管在抵御外敌时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但在和平时期,乌克兰社会在语言、文化、历史认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张力,这些内部因素需要时间来弥合和整合。
缺乏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与执行力: 在政治动荡和外部压力下,乌克兰在制定和执行长期、稳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困难。这导致政策的连续性差,改革的成效受到影响。

总结来说,乌克兰之所以目前难以成为世界强国,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历史包袱沉重: 长期被帝国统治,导致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认同的深刻问题。
转型代价巨大: 苏联解体后的市场化改革伴随着寡头政治和腐败的困扰。
地缘政治的绞杀: 作为地缘政治的“前沿地带”,长期遭受外部大国的干预和冲突的摧残。
内部治理挑战: 腐败、低效的政府以及社会分歧,削弱了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
战争的毁灭性打击: 当前正在进行的战争是其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打击,直接摧毁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潜力。

尽管如此,乌克兰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如果能够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在战后获得充足的国际援助和支持,通过彻底的改革,建立健全的法治,根除腐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独立发展,那么乌克兰未来的确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大且在区域乃至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乌克兰这事吧,套用柯南的一句话: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这个真相就是“民族性”问题。

民族性这个话题在19.20世纪的中国是个显学,中国的一切乱象都能拿民族性来做解释后加以批判。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已经坐二望一,土财主出钱去欧洲旅游一趟回来就能笑话那还是农村呢云云,已经日渐消退,除了部分精神不正常喜欢自虐的人少有提起。

但是如果现在掉过头来,平心静气的重新审视国民性问题,会发现也不是全无是处,只不过过去的研究与传播的着眼点过于浅薄,开的药方过于功利了。

不久前中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俄罗斯国内也很关注,有颇多讨论。有一个有名的汉学家提出,比较中苏/俄的改革,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俄罗斯没有完成“统治精英本国化/民族化”。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农民还是商界人士,又或是政府高层,他可以对中国有种种批评但是最终目的还是通过这些批评让中国变的更好;而俄国的统治精英阶层只是把本国视为一个旅途当中的大车店,只不过是无处可去所以临时待在这里,也无所谓要花费心思将这个大车店建成自己的家园,随时准备继续跑路。

乌克兰的问题更加麻烦,俄罗斯的精英们最少还知道哪怕是大车店,也要稍微修饰一下可以遮风挡雨,而且万一被别人把大车店拆了自己就无家可归了。乌克兰的情况是---没有政治精英阶层,所以无法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思考,最后各种做法都是短线操作和及时行乐。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有两个解释。一个和切尔诺贝利有关,当时出核事故的时候,苏联虽然已经江河日下,但是雄风犹在。中央一声令下抢险救灾当中各个部门的优秀干部都是第一线奋斗,而因为泄露地方在乌克兰,所以乌克兰的中青年优秀干部,包括共青团骨干和党员,都轮流冲锋在前线各种危险的地方。因为防护措施有问题和缺陷,这一批人都先后不同程度患病最后因为身体问题不得不退出日后乌克兰的政治进程。而剩下来的人都是各种油条混子败类,而且他们看到了那些比自己优秀但是有理想的人都是什么下场,自然也就变得犬儒了。这一解释是国内有人提出的,不知道他还有那些直接与间接的证据。但是就我知道乌克兰解体后整个政治高层对切尔诺贝利问题畏如蛇蝎,连参与救援的功勋者面都不见,偶尔碰上立刻不顾礼仪望风而逃。

如果这一解释成立的话,确实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因为当下多数独联体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主要构建国家精英阶层的,还是过去苏联的中青年干部,尤其是共青团干部。不久前纪念共青团百年的时候,有人戏称苏联共青团才是真正的商学院,比哈佛牛津培养出来的亿万富翁多多了。

但是这不能说明另外一个问题,毕竟三十多年过去了,新一代应该成长起来了,这就回到开始的话题,是不是乌克兰的国民性有问题?

这里暂时不谈当代乌克兰人给自己编的民族神话,诸如苏美尔人是乌克兰人后裔,古希腊哲学讨论用的是乌克兰语云云。谈比较现实的历史和地理问题,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黑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这都是优点。但是反过来,缺乏高山大河等自然障碍,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是骑兵的良好狩猎场。这种情况导致生活朝不保夕,无论怎么样生产一波打草谷的来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长远的规划,经济建设,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敌人打来了抄刀就干一票,死了就死了赢了算捡着。

幸运或是不幸的是,乌克兰附近又不止一个大国:南方和东南方的穆斯林国家,北方的莫斯科公国和西方的波兰。这三个大国在乌克兰地区的角力,更加是导致乌克兰无法长期经营,只需跟着抱大腿即可,抱好了大腿有吃的,最少少挨打。

正是这种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形成了整个乌克兰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他在15-16世纪形成,17世纪以后达到了顶峰。20世纪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觉醒,很大程度是波兰遗民还有奥匈帝国挑拨的结果,他的独立进程又都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第一次是沙俄突然自爆了,第二次是苏联自杀自己给了自己脑袋一枪,没有经过大浪淘沙的沉淀。

所以整个乌克兰的“精英阶层”都生活在一种很幻灭的状态里,即不关心手里已经把握住的东西细心经营(土地太肥沃不需要精耕细作,扔下一把种子然后等秋天就行),所以普遍对待工业也是这种态度,既不研究科技发展,也不投资改造,最大限度榨取利润后工厂拆了卖废铁.....又天天做梦投靠哪个老大当马仔领赏金。正好隔壁的波兰在东欧以口头反俄出名,最后以此为借口从欧萌拿到了先后2000亿美元的援助,过的有滋有味的。这让乌克兰领导层非常眼红,觉得这简直是无本万利不惜割肾抗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历史问题外,还有当代史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后帝国时代综合征”。其实中俄作为历史上的大帝国,都有这种后帝国时代综合征的影响,当然这里不去说他。乌克兰的的情况是后帝国时代综合征研究的一个分支,叫“后帝国碎片综合征”。这种后帝国碎片综合征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南朝鲜,各种改历史抢注文化遗产等等。其实这种现象非常广泛,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政治不正确的原因为什么国内很少关注和研究。其实港台患有同样的症状,很多对港台政策之所以没效果或是反效果,就是因为大陆还是继承了帝国心态,而这些地方继承的是帝国碎片心态。

回到乌克兰,前面说的乌克兰人是苏美尔人祖先教会了埃及人修金字塔和传授给古希腊人哲学思考,不要以为这是微博上的哪个神经病说的,这是前总统尤先科他亲哥哥说的,他亲哥哥是有名的历史学教授,天天在课堂上电视里就是讲这些的。

那么有人,包括乌克兰本国也有人问既然历史上这么牛逼,现在怎么这么烂?答案么很简单就是因为都是莫斯科佬搞破坏坑我们.....所以不用费心建设国家抱大腿打倒莫斯科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user avatar

波罗申科:

当朝副总理共有五位,本总理不得不罢免两位位,各部部长,本总理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五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博士硕士。哪个不是民主运动的急先锋!

他们腐败了,本总理的心都要碎了!

人民把江山交到我们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本总理是痛心疾首,我有罪于国家,愧对人民,愧对上帝,本总理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但~你们!还有你们!!

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

本总理刚刚知道,基辅中央银行金库里的外汇黄金没了,整整1.2亿美元的金砖被人换成了砖头,丢人啊!!

这说明,你们有的人,比这几个人,更腐败!本总理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本总理刚即位的时候,以为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东乌民兵,本总理夺回了大半个顿巴斯。外边消停了,萨卡什维利又成了乌克兰的心头之患,啊,本总理抓捕了它。俄罗斯普京又成了乌克兰的心头之患...


本总理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乌克兰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基辅,就是在这最高拉达!!

可你们要知道,咱们这儿烂一点,乌克兰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共产党和右区纳粹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想想吧,亚努科维奇被这伙人赶走才几年啊?

忘了!

他的那些别墅,豪车,金马桶还站在博物馆里,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本总理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各位部长议员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

[‘皿煮初心’匾升起]

……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呀,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本总理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最高拉达更名为再创皿煮宮!

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本总理看半个时辰!!!


2018年6月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表决通《关于乌克兰成立最高反腐败法院》法案。根据法案,乌克兰设立的最高反腐败法院,将根据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的调查结果,对涉及贪污腐败的高级官员予以审判。


形势严峻的乌克兰腐败现象


据2018年“透明国际组织”最新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2017》,乌克兰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30名。满分为100分的评价指数中,乌克兰仅仅得到30分。


乌克兰国家银行本拥有近1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但经过去年查账实际存在的黄金储备量仅剩1.2亿美元,且无法为“消失”的黄金储量作出任何合理解释。


更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国家银行储备于该国第二大城市敖德萨地下室内的金条,被发现只是被涂了黄金颜色的铅条,并非是真正的金条。


这一惊人发现,同时意味着乌克兰国家银行所拥有的实际黄金储备量,比宣称的1.2亿美元还要少。


除“消失”的黄金储备外,还发现大量“僵尸银行”。


这些“僵尸银行”直接参与洗钱,并俨然成为腐败人员的“无限提款机”。

当去年乌克兰国家银行试图叫停这些银行时,受到外界诸多阻挠,至今仍有10家以上的“僵尸银行”在继续公开运营。


近年来,乌克兰国内公职人员频频爆出各类贪污、腐败丑闻。2017年5月,在乌克兰检方的一起刑事调查中,一名涉嫌腐败问题的公职人员,正常年薪应为1万美元左右,但却日常佩戴一块价值不菲的瑞士宝玑名表。乌克兰检方同时发现,这名公职人员家中仅现钞就存放了多达40万美元之巨。


此外,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下属调查部门原负责人弗莱基米尔·沙帕金和基辅地区原副检察官亚历山大·科尼兹因涉嫌敲诈勒索以及受贿、包庇罪犯等罪名而被捕。调查人员在侦办此案时,共查获65颗钻石与40余万美元的现金。乌克兰媒体因而也将这两名涉嫌腐败的公职人员调侃为“钻石检察官”。


2017年10月,乌克兰议员奥列戈·里亚什克甚至在申报其个人财产时宣称,其在过去的一年中曾连续三次抽中彩票获奖。面对这一颇为“荒唐”的事由,不少民众对其财产来源的合法性表示了质疑。乌克兰前议员耶夫根·佐夫亚科也讽刺道,“一年之内连续三次中到彩票,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2015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批准向乌克兰政府提供为期4年,总额为175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乌克兰社会稳定。但这些钱现在至少一半下落不明。


为此,波罗申科宣布,议会议员们应当“立即开始行动”,以推动立法设立最高反腐败法院的工作。


乌克兰寡头政治是苏联解体的产物。

1990年,乌克兰新国家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两大考验:首先是国家建设,巩固新的国家认同和国家意识;其次是政治经济体系朝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全面转轨。第一项任务曾占据了独立之初一代民族精英的大部分精力,也因此,在整个转轨国家中,乌克兰的经济改革相对滞后,许多基础性的改革至今尚未完成。


乌克兰政治经济结构的最大特征,就是寡头集团的存在和巨大影响。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出现在乌克兰。在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一批寡头崛起,在经济和政治上一度拥有巨大影响,俨然凌驾于国家之上。


但乌克兰的特殊之处在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先后解决了自己的寡头问题。在俄罗斯,2000年普京上台之后,以强力手段打击政治上不驯服的寡头,重新建立国家权威,顺带也巩固了个人的统治;在白俄罗斯,因为从一开始就采用了有利于总统集权的总统制,寡头现象基本上局限在经济领域,政治上始终没有坐大。


乌克兰的寡头兴起于库奇马总统大力推行私有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一片混乱中,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成为瓜分盛宴,获益者往往是那些接近经济资源的人,如工矿企业管理层、经济管理高级干部。几乎一夜之间,乌克兰出现了一个超级财富阶层,他们很快被人称作“寡头”。


寡头们先是控制了国家的经济资源,数以千计的工矿企业成为他们的猎物,


而且,巨富的寡头们又直接参政,成为议员和高级官员。可以说,在乌克兰,大商人和官员的界限非常模糊,他们常常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特殊模式的政商阶层——大多数政治家是大商业的代理人,在议会和政府层面代表他们的利益,而寡头自己也成为政治家。


在这个政治和商业高度结合的体系中,大致可以划分出几个大的寡头集团或者派系,如亚努科维奇的顿涅茨集团、尤先科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集团以及季莫申科的基辅集团。他们来自不同的产业区,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治基础,除了在维护现有格局这一点上有共识,彼此充满了竞争。


每个寡头集团都建立自己的政党。

例如,基辅集团创建了乌克兰社会民主党,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集团组建了劳工党。顿涅茨集团则创建了地区党。寡头集团还操纵着全国的媒体系统,主要的报纸、电视台等传媒机构都由他们控股。在这个后苏维埃时代的民主国家里,每个寡头集团都有足够的能力资助并影响政治。


他们在政治上的总代表是总统库奇马。总统居于这个寡头体系的中心地位,大体上也能控制寡头集团。毕竟,寡头是在他的政权的容忍和卵翼下成长起来的。


但2000年之后,由于深陷一系列政治丑闻,库奇马的地位开始动摇,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很大程度上可能因为这个意外因素,乌克兰走上了和俄罗斯相反的道路——在俄罗斯,寡头们受到新总统的决定性打击,而以总统权威表达出来的乌克兰国家,则越来越脆弱,寡头们越来越强势。


就成了今天这局面~

user avatar

南俄草原容不下世界第二陆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