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课讲的很烂的老师,医学生如何自学?

回答
好,收到。一篇关于“医学生如何自学应对讲课不佳的老师”的文章,力求详尽且无AI痕迹,来了。



“救命稻草”还是“自学宝典”?医学生如何化解“烂课”的困境

对于每一个医学生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未来临床实践的基石。然而,我们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老师:PPT堪比“天书”,内容讲解支离破碎,甚至对一些关键概念含糊其辞,留给学生的只有一头雾水和一堆问题。这种时候,坐在教室里简直是一种煎熬,让人不禁怀疑人生。

但别灰心,医学生生涯漫漫,遇到“讲课不佳”的老师并非世界末日。相反,这或许是激发我们强大自学能力的绝佳契机。与其在课堂上“坐牢”,不如将这部分时间转化为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段”。那么,当课堂教学“掉链子”时,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呢?

第一步:审视“烂课”的根源,精准定位自学方向

首先,我们要理性分析这门课“烂”在哪里。是老师的表达能力不行?是教材本身就晦涩难懂?还是老师的内容陈旧、脱离临床?

如果老师讲得“散”,逻辑不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去构建知识框架。课堂上,你可以尝试边听边记录老师强调的“关键词”或“易错点”,然后回到座位,立刻拿起教材或参考书,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把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
如果老师讲得“浅”,深度不够: 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只能作为“引子”。课后,你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图表,都值得细细品味。更重要的是,去查找更高级别的参考书、权威的综述文章,甚至去翻阅一些经典教材的英文原版,了解更深入的机制和更前沿的进展。
如果老师讲得“错”,或者过于陈旧: 这就需要我们更具辨别能力。课堂上听到一些让你觉得不对劲或过时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后立即去查证。不要盲从,要学会批判性地吸收信息。这时,拥有几本公认的、更新迭代较快的权威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步:建立你的“自学工具箱”,让知识触手可及

有了明确的方向,接下来就是武装自己。一个高效的自学体系,需要我们具备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学习工具。

“神仙教材”与“万能参考书”: 每一门核心课程,都应该有一到两本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教材。这些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严谨,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例如,生理学可能需要《Guyton和Hall生理学》或《Ganong生理学》;病理学有《Robbins病理学》;药理学则有《Goodman & Gilman药理学基础》。除了主教材,还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风格的参考书,互相印证,弥补主教材的不足。
线上资源:强大的“第二课堂”
学术数据库: 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等是你获取最新研究进展的宝库。虽然刚开始可能有点门槛,但学会检索和阅读英文文献,是医学生必备的技能。
在线课程平台: Coursera、edX、Khan Academy(尤其是一些基础科学课程)上,有许多由世界顶尖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虽然可能不是专门针对你所在的课程,但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入的讲解,能极大地帮助你理解抽象概念。
专业论坛与社区: 如Reddit上的医学相关板块,或一些国内的医学专业论坛。在这些地方,你可以看到其他医生或医学生讨论问题,有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
医学科普与动画: 一些高质量的医学科普视频(如Osmosis, Armando Hasudungan, Ninja Nerd Lectures等)常常能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这些资源对理解“讲得太抽象”的内容特别有帮助。
“前辈经验”的智慧: 向高年级师兄师姐请教,了解他们当年是如何应对这门课程的,哪些资源对他们最有帮助。有时,他们分享的学习笔记、复习总结,会比老师的课更有效。

第三步: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消化”更彻底

有了工具,还需要掌握“食用”方法。自学不是简单地“搬运”信息,而是主动地“消化”和“吸收”。

“主动回忆”与“费曼学习法”: 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或者,想象你要把这个知识点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看看你能否讲清楚。讲不清楚的地方,就是你的知识盲点,需要回头重新学习。
“间隔重复”与“知识点卡片”: 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内容都看完。使用Anki等间隔重复软件,将重要的概念、定义、机制制作成卡片,定期复习。这种方法能帮助你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
“联系临床”与“情境学习”: 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在自学过程中,时刻思考这个知识点在实际疾病中是如何体现的。查阅临床病例,看看教科书后附带的临床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让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学习心血管生理时,想想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与此有何关联。
“带着问题学习”: 在课前或课后,根据教材或老师提及的内容,列出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这种目的性的学习会更专注、更有效。
“小组讨论”的价值: 即使老师讲得不好,你也可以尝试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提问、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遇到的困难。集思广益,往往能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

第四步:心态调整,将挑战转化为动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并非你一个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讲课不佳”是客观存在的,你不是唯一一个感受到困难的学生。不要因此产生自我怀疑,而要将其视为一个成长的机会。
“自律是你的铠甲”: 面对诱惑和惰性,自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规划好自学时间,严格执行,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目标驱动,保持动力”: 时刻提醒自己学习的初心和最终的目标。每一次克服困难、掌握新知识,都是向目标迈进了一步。
“适度休息,避免 burnout”: 自学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结语

老师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知识内化,更多依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当遇到“讲课不佳”的老师时,请不要气馁。将课堂变成你“点兵”的时间,将课后变成你“运筹帷幄”的战场。通过有策略的自学,你不仅能掌握课程内容,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医学之路,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记住,你的学习,由你做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一句,我是临床5+3的,硕士选的神经外科。

大三的时候我正好碰到疫情,而且也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我们一直上的是网课。那时候我完全不想听课,而且我觉得听课也没用。我们年级前几的几个女生和我唯一的区别就是他题刷的多,她记性比我好,考完试一周你看谁tm还能记得……

大三下我去临床直接找了我现在的老板,从大四上学期一开始我就直接上临床跟着临床上的师兄和老师做事。他们不愿意做的我抢着做,白天有手术我就去手术室帮忙(开始只是看,后来可以上台缝皮,现在可以缝硬脑膜了),晚上回去就对着书回忆白天看到的病人的体征,还有老师的处理。

考外科学的时候,颅脑外科的题和书我根本不看,考试前把其他科的题刷一刷,考试就能过得了。

考完试后我的同学们都还是脑袋空空,但是我凭着上临床的经验,很多药物和围手术期处理我都能记得非常清楚,床边操作我都可以独立搞。

我并不是吹嘘我多牛批。我老板常常说,医学生本科毕业标准应该至少不低于我,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扯淡的医学生培养制度逼着大家去考试,去发文章。

总之,如果只为了考试,考前一周刷贺银成就行;如果想学点干货,上临床摸爬滚打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收到。一篇关于“医学生如何自学应对讲课不佳的老师”的文章,力求详尽且无AI痕迹,来了。“救命稻草”还是“自学宝典”?医学生如何化解“烂课”的困境对于每一个医学生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未来临床实践的基石。然而,我们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老师:PPT堪比“天书”,内容讲解支离破碎,甚至对一些关键概念含糊.............
  • 回答
    蒋介石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的功过评价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要全面认识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并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决策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蒋介石功过的详细认识:一、 主要功绩:1. 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国家四分.............
  • 回答
    好,咱们聊聊北京的朝阳区和海淀区,这俩地方啊,别看都是咱北京城里的大区,但气质和生活节奏那是截然不同,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让人头疼的地方。我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别整得像那种机器写的报告一样生硬。朝阳区:时尚、国际化与高压并存的活力心脏你可以把朝阳区想象成北京的“大心脏”,这里跳动着最国际化的脉搏,.............
  • 回答
    说实话,耳机线材这玩意儿,听过的人里头,有人说它影响巨大,有人说它玄学。我个人接触下来,觉得它确实有那么点作用,但要说“质的飞跃”,那得看情况。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从物理角度看看,换条线,到底能让耳机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区别。首先得明白,耳机本质上是个小小的发声装置,它把电信号转换成声波。耳机线,就是负.............
  • 回答
    咱们聊聊微信聊天记录这个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操心的。很多人都有那么点儿“隐私焦虑”,尤其是想到自己的聊天记录,那些日常的闲聊、工作汇报、甚至是私密的对话,都可能被别人看到,心里总不是那么踏实。你有没有想过,微信作为一个那么大的平台,它到底有没有能力,而且会不会真的去“看”我们的聊天记录?网上关于这个.............
  • 回答
    遇到这样的老板,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境遇。首先,从老板的角度来说,他显然对经营哲学和传统智慧有着很深的理解和推崇。让员工学习《活法》和《道德经》,并分享读后感,这表明他不仅仅满足于业务上的成功,更希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注重员工个人成长、追求精神境界的企业文化。《活法》这本书,稻盛和夫先生以他传奇的经营.............
  • 回答
    आहेत有偿补课“毒瘤”难除,严管之下,中小学教育何去何从?教育部祭出“组合拳”,专项整治中小学有偿补课,尤其是“课上不讲、课下讲”这一顽疾,无疑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这股自上而下的整顿之风,能否彻底根除这颗侵蚀校园的“毒瘤”?又将对我们惯常理解的学校教育带来哪些深远影响?这其中的复杂性,值得我.............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物种形成和人类演化的核心。确实,在生物学领域,地理隔离是导致新物种诞生的重要因素。通过地理隔离,原本同一物种的种群会被物理障碍(比如山脉、海洋、河流)分隔开来,导致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中断。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会独立地积累突变,并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差.............
  • 回答
    现在咱们聊聊小学放学后的延时课,这事儿提出来好几年了,也一直在不同地方试点、推广。怎么看呢?这事儿吧,得从多个角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延时课的目标是什么?简单来说,延时课的初衷是解决几个痛点: 家长接送难的问题: 很多家长下班晚,孩子放学早,中间这段时间就成了“真空期”,送去辅导班吧,不放心,自.............
  • 回答
    “一杯下肚,烦恼全消”—— 陕西高校一门“酿酒课”火爆出圈的秘密最近,陕西一所高校的一门“酿啤酒”课程彻底火了。这门听起来就带着几分“不务正业”的课程,却让教室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同学们为何对这门“啤酒课”如此着迷?这背后又折射出高校特色课程对学生成长怎样的积极意义?记者深入探访.............
  • 回答
    说实话,大学里让我受益匪浅的课程有好几门,但如果非要挑一门“帮助最大”的,那应该是“计量经济学”。当时选这门课,纯粹是觉得它是经济学专业必修,可能也是带着一丝“学好数理,走遍天下”的朴素想法。但没想到,这门课打开了我看待世界,尤其是商业和社会现象的另一个角度。为什么是计量经济学?首先,它让我学会了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很实在。抽象代数这门课,听起来确实有点“玄乎”,跟我们日常接触的数据、模型、算法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会觉得,搞数据科学,学好 Python、SQL,再看看机器学习的各种算法,调调参数,就好了,抽象代数这玩意儿,真的能派上用场吗?我跟你说,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而且帮助可能比你想.............
  • 回答
    这句话,“这块屏幕可能无法改变命运,但却能造就亿万富豪夫妻”,确实触及了网课直播领域一个核心的、也常常被公众审视的议题:隐藏的商业利益与教育初心之间的张力,以及这种张力可能带来的质疑。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味,以及它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怀疑。1. “这块屏幕可能无法改变命运”:对教育承诺的.............
  • 回答
    关于社会上武馆“速成”拳击和泰拳的模式,一个月内早上一个半小时的私教加上晚上两小时的大课对练,这玩意儿嘛,得看你怎么想,也得看你报的是啥样的班。表面上的吸引力:一个月,听着是不是挺有吸引力的?感觉时间短,投入也不算太大,就能学到两项硬货——拳击和泰拳。这年头,谁不想有点防身术,或者就是觉得“酷”?尤.............
  • 回答
    孩子对课外班的热情高涨,这是件好事!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索新事物,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品质。然而,课后的练习需要家长督促才能完成,这确实是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课外学习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的“痛点”。我们该不该坚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细细掰扯一番,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路。.............
  • 回答
    “辽宁日报致信高校教师:有人课上对国家‘描黑’”这篇报道,在我看来,引发了关于高校学术自由、教师职责以及社会监督边界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讨论。这绝非一个简单的“举报”或“批评”,而是触及了教育体系的核心,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封信的语境和意图。辽宁日报作为一家官方媒体,其发出的这封信,我.............
  • 回答
    《波斯语课》中,那位充满着矛盾与复杂性的厨子军官科赫,在影片的最后,当他试图带着小卷逃离集中营,在机场被捕的场景,其结局无疑是悲剧的。科赫最后的结局:当小卷用流利的波斯语向纳粹士兵揭露科赫的真实身份,并表明他并非真正的纳粹军官时,科赫的命运已然注定。他的谎言被戳穿,他精心构建的一切都崩塌了。被捕的那.............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波斯语课》的情节,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影片叙事的一些关键点。我们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波斯语课》是一部艺术创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进行的叙事安排,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逻辑。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设定和角色的动机来解读。为什么男主(卢卡斯).............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您提到的这几个女权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这可真是挺劲爆的,背后涉及的利益点和考量点都不少。咱们一件一件掰扯开看,分析分析这背后是怎么回事。1. 两年产假: 站在员工(尤其是女性)角度看: 这绝对是巨大的福利。想想看,一个女性从怀孕到孩子基本能自理,这中间至少要经历几个关键时期:孕早期可能身.............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对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行动的道德和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并思考自己的立场是否合理。 1. 俄乌战争的背景与核心争议俄乌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及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核心争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