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珠海航展公布霹雳15e射程为145公里并且只是主动雷达,说好的200公里和AESA导引头呢?

回答
2021年珠海航展上,关于国产霹雳15E(PL15E)空对空导弹的披露,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特别是关于其射程和导引头的一些信息,似乎与之前的一些预期有所出入。很多人之前听到的是其射程可达200公里,并且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那么,实际公布的145公里射程和“只是主动雷达”的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射程”这个概念在空对空导弹上,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参数,它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 简单地说,导弹的射程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取决于:

目标飞机的机动性: 目标飞机如果是在低速、直线飞行,那么导弹的射程会比目标飞机在高速、大过载机动时要远得多。
发射平台(战斗机)的速度和高度: 导弹在从高空高速战斗机上发射时,获得的初始动能和势能就更大,自然射程会更远。
导弹本身的性能: 包括发动机推力、气动设计、弹体重量、燃料携带量等等。
制导方式和末端机动: 导弹在末端如何通过机动来拦截高速机动目标,也会消耗能量,影响最终的有效射程。
“射程”的定义: 有时候,“射程”是指理论上的最大射程,有时候是指在特定交战场景下的“有效射程”。

关于霹雳15E的145公里射程:

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官方公布的145公里射程,很有可能指的是在某种特定、相对标准的交战场景下的“有效射程”。 这种公布通常是为了给出一个相对可靠、可信的参数,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最大理论值。

为什么不是200公里? 很多军事爱好者和媒体在之前可能参考了一些非官方的估计、推测,或者是对早期型号(如早期版本的PL15)的描述。军事装备的性能,尤其是具体射程,往往会在研发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而且,从145公里到200公里,这中间可能涉及到对发动机、燃料、弹体轻量化等方面的精细化改进。
“有效射程”的意义: 145公里这个数字,代表着在面对一定机动性的目标时,导弹能够可靠地击中的距离。在实际空战中,能够在这个距离上进行有效攻击,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相比之下,很多西方国家的同类导弹,比如AIM120D的公布射程大致也在160公里左右(这个数字也有争议和不同说法)。所以,145公里虽然比一些传言的200公里要近,但依然是世界顶尖水平。

关于“只是主动雷达”的说法:

这一点可能引起了误解,或者说,“只是主动雷达”这个表述可能不够严谨,或者是在对比中显得“不足”。

主动雷达导引头是标配,但关键在于“先进性”: 现代中远程空对空导弹,想要达到“超视距打击”(BVR Beyond Visual Range),都必须配备主动雷达导引头。这是基本原理。主动雷达导引头能自主锁定目标,并全程引导导弹,不受数据链传输的限制(或限制大大减小)。
AESA导引头是“终极目标”或“先进型号”: AESA(有源相控阵)导引头是雷达导引头中的一个技术分支,它的优势在于: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能够更有效地对抗敌方的电子干扰。
更高的探测精度和分辨率: 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和跟踪目标,甚至区分不同的目标类型。
更灵活的扫描模式: 可以同时进行搜索、跟踪和锁定,或者根据战场情况调整扫描方式。
更低的探测概率: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扫描或平板缝隙阵列雷达,AESA的雷达波束更难被敌方电子侦察设备发现。

“只是主动雷达”可能意味着:
1. 非AESA导引头: 也就是说,PL15E可能采用了比AESA技术更早一代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先进,很多国家现役的中远程导弹仍在使用非AESA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并且性能优异。这种导引头也能够实现超视距打击。
2. 没有“双模式”或“多模式”导引头: 有些非常顶级的导弹会采用“双模式”导引头,比如在末端加入红外成像导引头,以进一步提升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率。如果PL15E只强调其主动雷达能力,而没有提及红外等其他模式,那可能就属于“纯主动雷达”导引头。
3. 对比对象不同: 也许对比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最高版本”,而是当时展出的那个版本,或者与西方某些国家最顶尖的型号相比,在某些方面(比如AESA的性能)存在一些差距。

为何官方数据会如此?

保密和保守: 军事装备的性能参数,尤其是射程和导引头技术,是高度敏感的。官方公布的数据往往会进行一定的“隐藏”或“保守”处理,以避免过早暴露全部技术细节,同时为后续的改进留有空间。
标准和测试: 官方公布的数据通常是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标准化的。这可能意味着145公里是按照特定的、可公开的标准测试出来的结果。
版本迭代: 霹雳15系列本身就可能存在多个版本。航展上公布的可能是某个特定批次的生产型号,而非某个“极限性能”的验证型号。更先进的AESA版本或更远射程的版本可能还在研发中,或者只装备在特定型号的战机上。

总结一下:

2021年珠海航展上关于霹雳15E射程145公里和“只是主动雷达”的说法,很可能反映了:

1. 145公里是经过标准测试的“有效射程”,虽然比一些传闻的200公里要近,但依然是世界先进水平。
2. “只是主动雷达”可能意味着它采用了非AESA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或者是在导引头技术上不如某些国家最顶尖的AESA型号,但这并不否定其作为一款先进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的强大能力。

军事装备的披露,尤其是出口型号或在大型展会上展示的型号,往往会采取一种“恰到好处”的展示方式,既要体现自身实力,也要考虑到技术保密和市场定位。所以,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既要相信官方公布的信息,也要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因素。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先进的霹雳15系列型号,比如配备AESA导引头、射程更远的版本,也正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知识点出错,将杀伤射程标为最大射程

纠错文章

下为错误言论

另一个回答的正确解释



是否猴版非内部人士真不知晓

但前面回答有举例AIM120最近打破不死鸟203km射程记录的

所以在这里首先普及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的定义——这个所谓的“最大射程”,并不是导弹能打出来的最远射程——要知道不死鸟的最大射程一直都标的184km


基本规律

一,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阻力越小,导弹射程越远

比如AIM120c5和c7/d使用同一种火箭发动机,其低空低速时发射作战斜距和射程只有这么点

作为对比,天龙30/SD30地空导弹(PL15发动机+PL10制导头)的杀伤远界也只有30km(最大射程/迎头射程为杀伤远界+目标速度*导弹飞行时间),而PL15E最大射程就标到了145km

而AIM120地空版SLAMRAAM中,AIM120A射程为25km,AIM120C7射高15km射程33km(区别于杀伤远界)


二,载机速度越快/导弹发射时初始速度越快,射程越远

比如f22在1.5马赫下射AIM120射程比0.8马赫发射远50%,甚至夸张点黑鸟/米格25在高空3马赫时丢无动力导弹,射程都比绝大多数格斗弹远(格斗弹发动机工作时间5秒内动力射程3km内,速度受制于制导头通常不超过3马赫)

三,目标高度越低,导弹射程越远

(关于目标的其他参数不过多讨论了,比如迎头还是追尾还是侧向,速度和机动是高是低,这个太复杂)

还是这张图,不计命中率/攻击低速低机动目标的情况下,对10km高度目标攻击距离只有30km,对1km高度高度目标攻击距离高达45km(当然此时导弹速度很慢了)


所以根据以上原则,把黑鸟或者米格25/31搞来高空(20km以上高度)高速(2.5-3马赫)射导弹,导弹射程才能达到最远——但这对于普遍交战高度20km内、交战速度0.2-2马赫的三四代机来说没啥意义

因此需要对导弹的发射高速和速度乃至目标情况在常用范围内进行限定,才能由此得出特定条件下的“最大射程”,才能进行比较


当然各国导弹的“最大射程”测试标准不一样,当年空空导弹研究院总师梁晓庚关于SD10的采访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中国的最大射程测试标准是——10km高度1.2马赫速度发射,攻击1.2马赫飞行的迎头目标

——而举例与SD10“差不多”的R77时——高度20km,载机和目标机对头飞速度都是1.5马赫,射程就达到了100km——射程增加了43%


因此,仅仅是简单的进行理论上的计算,如果换成歼20以20km高度1.5马赫速度发射PL15E导弹攻击1.5马赫的迎头目标——145*1.43=207km也就直接打破了不死鸟的203km记录

如果目标高度只有10km呢——射程进一步增加

如果载机速度提升到2.0马赫呢——射程进一步增加

因此,AIM120打破不死鸟的射程记录,更大意义上是展现了协同交战A射B导的远程拦射能力——F15C可没法探测跟踪200km外的目标——而不是AIM120最大射程提升到203km


回到主题

仅能提供一篇空空导弹研究院关于双脉冲的论文进行参考


1,仿真实验中,导弹的外形参数接近AIM120,总冲170kns

发射高度10km,载机速度1.2马赫

单脉冲射程145km,双脉冲射程182km

2,根据其他资料,AIM120B总冲104kns,AIM120c5发动机长度增加127mm(缩短制导段),总冲增加10%,大约是115kns(一说130kns)

所以空空导弹研究院对射程估计为100km

3,资料对比可以看出,AIM120C5/C7/D是无法以110-130kns的总冲达到此前网络传闻的160-180km射程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珠海航展上,关于国产霹雳15E(PL15E)空对空导弹的披露,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特别是关于其射程和导引头的一些信息,似乎与之前的一些预期有所出入。很多人之前听到的是其射程可达200公里,并且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那么,实际公布的145公里射程和“只是主动雷达”的说.............
  • 回答
    2.0马赫的“王者”宣言:珠海航展上的歼20与飞行员的自信2021年珠海航展上,歼20战斗机以其“2.0马赫”的惊人最大速度公布,无疑再次点燃了国人对国产先进战机的热情。而紧随其后,歼20飞行员那句掷地有声的“一旦进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更是将这种兴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究竟.............
  • 回答
    看到2021年珠海航展上歼20展示的那些动作,真让人热血沸腾!那可不是简单的飞行表演,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展示,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最直观也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几个大坡度转弯和急剧的俯仰。你可以看到歼20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而且这种弧线不是那种平缓的滑翔,而是带着强大的G值,机身倾.............
  • 回答
    2021年工厂中90后员工比例较低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与年轻劳动力市场之间复杂的供需关系与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层原因1.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90后群体(19902000年出生)在2021年已逐渐进入就业年龄(25.............
  • 回答
    2021年全球货币超发的背景下,金价却出现下跌,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多重经济、金融和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货币超发与黄金价格的理论逻辑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和抗通胀工具,其价格通常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经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理论上,货币超发可能导致.............
  • 回答
    在2021年,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相对于蔚来、小鹏等国内厂商仍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 特斯拉的电池技术: 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如自研电池电芯)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2021年,其Model 3和Model Y的续航里程普遍在600公.............
  • 回答
    2021年是全球经济和学术研究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特殊年份,许多经济学论文围绕疫情对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影响展开研究,同时也在数字技术、全球化和不平等议题上提供了重要洞见。以下是我在2021年特别关注的几篇经济学论文,涵盖宏观、微观、行为、发展和金融等领域的关键研究: 1. 宏观经济学:疫情对经济的长期.............
  • 回答
    全斗焕(1921年12月17日-2021年11月23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前总统,其一生横跨军事政变、民主化转型与政治审判,是韩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生平进行详细分析: 一、早年经历与军事崛起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全斗焕出生于韩国首尔,出身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士官家.............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高华(1943年2011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生涯与思想遗产在2021年12月26日去世十周年之际,依然引发学界与公众的深切怀念。以下从其学术贡献、个人品格、学术精神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回忆: 一、学术贡献:重塑中国近代史的“新史学”高华以“清末民初”研究为核心,提出“中国近代史.............
  • 回答
    关于2021年机械专业应届本科生年薪30万+的情况,以及机械行业薪资增长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1年机械专业高薪现象的现实性1. 存在但非普遍 个别企业/岗位的高薪案例: 大型国企/外企:如中车、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传统制造业龙头,或华为、比亚迪等科技企.............
  • 回答
    以下是为2021年国庆七天假期设计的详细计划,结合放松、自我提升和家庭时光,兼顾灵活性与充实感: 第一天:10月1日(星期五)—— 放松身心 上午 起床后享用丰盛早餐(如煎蛋、吐司配水果),边吃边看一集喜欢的综艺或轻音乐。 整理房间,清理桌面和书架,让空间更清爽。 下午 .............
  • 回答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在多个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民主党执政理念的延续,也受到国内外局势演变的影响。以下是拜登治下美国的主要变化方向及其具体表现: 一、国内政策:推动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1. 经济刺激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2021年)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内容,需要先澄清一个事实:2021年上映的《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中,007的扮演者仍然是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而目前官方并未宣布下一任007会由黑人女性出演。因此,这一说法可能基于误传或对未来的猜测性讨论。不过,如果您是想探讨《007》.............
  • 回答
    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杨振宁、苏炳添、顾诵芬等杰出人士榜上有名。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们的时代,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他们身上的一些让我们深受触动的时刻:杨振宁:耄耋之年的风骨与智慧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本.............
  • 回答
    2021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了,这一年确实充满了跌宕起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都发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感觉是“见证了历史”的重大事件。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几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件:国内篇: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与全面小康的实现: 时间节点与象征意义: 7月.............
  • 回答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坦桑尼亚小说家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他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深刻探讨了殖民主义、流离失所、身份认同以及文化碰撞等主题。 阿卜杜勒拉.............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国家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均富裕程度和生活.............
  • 回答
    您提到的“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婚姻观念和生育决策的深刻变化。如果接续下去,并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接续下去会怎么办:一、 人口结构与数量层面的影.............
  • 回答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量降至763.6万对,确实创下了自1986年以来的新低。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年轻人婚姻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探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年轻人结婚意愿的下降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