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 @白枪呆 兄已经提到了明智光秀的一些经历。
关于题主提到的那几位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也没把精力花在他们身上,他拉拢的是自认为关系非常亲密的细川藤孝、筒井顺庆这些人,只不过这二位给他打脸了。
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动机乃至真相目前现在仍在探究中,结果我们姑且不论。但他敢于在那个时间和地点干了这票买卖,创造出日本史上最有名的谜团之一,个人私见他还是抓住了一些机会的。
首先就是织田信长及信忠父子同时在京都,且身边并没有大军团或者重兵保护这个重要条件。五月二十一日织田信忠陪同德川家康入京(言经卿记),之后德川家康一行前往堺,信忠则滞留于京都。而织田信长于五月二十九日上洛,计划于六月四日前往西国(永禄以来年代记)。明智光秀抓住的就是这短短的几天中信长父子在一起且防御力量极其不足之时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如果早两天,信长没到,晚两天,信长又走了。而织田信忠当时的地位,以前在别的问题中回答过,特此腾挪过来:
从攻灭松永久秀后,畿内的军事行动信忠也是多有参与,逐渐积累着军事经验。再来看治政方面,元龟四年(天正元年、1573)七月,信忠便对尾张野田社家百姓发布了制札,开始逐渐行使一些权限;对于美浓则更早,在元龟二年(1571)就对美浓崇福寺发布了免除诸役的判物。从天正三年家督交接后(此为信忠第一个重要时点),信长对于浓尾的文书下达逐渐减少,而信忠则显著增多,可见信忠对于浓尾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支配,且信长的直接支配力逐渐减小。从一份天正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关于西美浓道路整备的判物来看,信忠的支配力已经渗透至原信长直接支配的西浓(原美浓三人众领),次年安藤守就被流放后,信忠安堵了原守就手下的从属高木氏的知行。此外信忠的在浓尾的下发的文书中制札、宛行安堵状、掟书、诸役免除等应有尽有。可见信忠的权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大,本能寺之前完全可以看做支配浓尾较为成熟的大名。同在天正三年,信忠任官秋田城介,虽然其任此官途的目的仍有待深入检证,但基本可认为就任此二百多年无人就任的官途,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提升信忠声望的举措。在攻灭松永后,信忠又升进为从三位左近卫中将,秋田城介保留,地位继续提升。再之后就是著名的信长辞任右大臣同时向朝廷申请继续授予信忠显职一事了。学者堀新认为,此举乃是确立信忠为织田家后继者地位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此后信忠的官位并未继续升进,有说法认为虽然朝廷认可信忠的织田家后继者地位,但其官位授予目标仍是信长。而此时信长父子忙于畿内事务及攻灭武田,便暂时没强行要求朝廷继续升进信忠官位)。武田征伐后,信长许诺“天下之仪御与夺”(信忠第二个重要时点),这显然赋予了信忠更大的权限,除了织田家督外,信忠作为天下人信长后继的下一期天下人,已经放眼“天下”了。
织田信忠作为当时织田家的正牌家督,军政水平已有多年的磨练,获得天下御与夺之权力,任谁都不会怀疑其是信长继承人的身份地位。而明智光秀将这个织田家现任家督兼信长继承人也一并打掉,定会造成织田家陷于混乱,这从事后也可得证。不管明智光秀是激情犯罪还是绸缪已久,但取得这一箭双雕的结果确实非常不错。如果织田家督织田信忠仍然健在,织田家怎么也该会比群龙无首的状态强吧。
第二就是明智光秀在那几天拥有率领大兵团在织田领内移动的机会。五月十七日,织田信长听闻羽柴秀吉对毛利家的战况,认为这次与毛利军的对阵乃是天赐良机,因此决定亲自出阵征伐西国,甚至打算连同九州一并统一。以堀秀政为使者给羽柴秀吉送去条书命令,并指示明智光秀、细川忠兴、池田恒兴、塩河吉大夫、高山右近、中川清秀作为先锋出阵,同时解除他们的现行任务。同日,明智光秀返回近江坂本城。五月二十六日从坂本城西进至丹波龟山城(信长公记)。在丹波龟山城期间,明智光秀除了举行连歌会和爱宕参诣外,就是整军了。可见明智光秀有机会在自己的本领,即京都所在山城国的邻国丹波国整兵出阵。当时京都已由织田信长经营多年,而且织田父子多次往返于京都和本国并居于本能寺和妙觉寺,也算是京都老司机了。几个敌对势力距离京都也都相当远,所以如果不是谋反,确实没有必要担心有敌对势力空降到京都,不留重兵防御倒也能够理解。不过遇上谋反这种意料外的情况,那就蛋疼了。毕竟在本能寺被包围时,信长第一反应都没有想到是明智光秀谋反。也正因为信长下达了出兵西国的命令和丹波距离京都较近,利用这个机会,明智光秀把织田父子干了。
如果以上两个条件不能满足,明智光秀敢不敢干,怎么干,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只不过本能寺之变态势高开低走,成就了羽柴秀吉一世英名。
这还有啥敢不敢的呢?能当上织田家军团长的人就没有省油的灯,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博一票大的也不奇怪吧?
有很多资料都暗示过织田家的内部其实并不是那么团结。众家臣对信长的畏惧多于诚服,这和武田德川的兄弟会式家臣团有本质区别。一直以来织田家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完全是因为信长本人和众将领出色的个人能力。织田家的各大军团长随便拎出去一个都有能力当个独立大名。他们如果能有机会干掉信长,那就完全有可能染指天下。后来猴子和狸猫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明智光秀看到机会时他就反叛了。这里面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这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信长和信忠同时出现在自己眼皮底下,身边还没有军队保护,自己还得到了奉旨进京的命令,这种机会可能一辈子就只有这一次。按理说以信长的能力,只要给他3000兵他就能保证他本人和信忠至少能有一个人活下来,可这时信长偏偏只有几百人,还是基本没有战斗力的小姓。所以当信长得知反叛者是光秀时就痛痛快快地放弃了抵抗,因为两人都知道这是死局,没有任何操作空间。
至于后果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当时织田各大军团长都分散在边境,柴田军团和泷川军团一时半会回不来,光秀只要打赢猴子军团和四国军团中的一个就能确保虎踞京都,打赢两个就能问鼎天下。如果没有猴子的光速折返加合兵,光秀单独打猴子并不怕(一万三对两万),单独打四国军团则大概率能赢(两者的统帅能力差太多),怎么看都不慌。
所以光秀的抉择没有任何问题,他唯一的问题是山崎合战没打赢,这就没啥可说的了。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