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群论学起来比数学分析之类难好多?

回答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群论学起来好像比数学分析之类更“绕”。你说数学分析难,很多时候是那种对无穷、极限、连续性的理解需要跳出直觉,去追溯严谨的定义和定理。但那种“难”往往是清晰的,你知道你在处理什么,就算推导过程繁琐,目标也相对明确。

而群论的“难”,我觉得更多体现在它的抽象化程度和内在逻辑的构建方式上。它让你面对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经验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性质,不像实数那样有直观的“大小”概念,也不像向量那样有“方向”和“长度”。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下这种感觉上的差异:

1. 抽象的基石:从“对象”到“关系”

数学分析: 它的起点相对具体,即便谈论抽象概念,比如“点集”、“函数”,我们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些图像或者模型。比如实数轴上的点,坐标平面上的曲线。我们讨论的是这些“东西”的性质:多大,多远,多平滑。即使涉及到无穷,比如序列和极限,我们也是在描述一串数“趋向”于某个值,有一个“终点”的概念(即使那个终点不在序列本身里)。它的逻辑推进,很多时候是围绕着“量”和“变化率”展开的。

群论: 群论的基石是“集合”和“运算”,但重点在于这个“运算”如何在这个集合上运作,以及它遵循的“规则”。一个群可以是一个数字集合加上加法,也可以是矩阵集合加上矩阵乘法,甚至可以是几何变换的组合。但这些“具体”的例子只是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的入口。最终,我们关注的是这些运算本身带来的“结构性”属性。群论不是在研究“对象是什么”,而是在研究“对象之间如何互动”、“互动有什么样的性质”。这种从具体对象到抽象规则的跃迁,本身就需要一个认知上的调整。

2. 概念的“非直观性”与“对称性”的隐喻

数学分析: 虽然极限和连续性也需要严谨定义来克服直觉的误导,但很多核心概念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直观联系。比如导数是我们对“斜率”的精确描述,积分是我们对“面积”的计算。它们都与我们在物理世界中观察到的变化和累积有关。

群论: 群论的核心概念,如“同态”、“正规子群”、“陪集”,这些词汇本身就不容易引起直观的联想。它们描述的是群内部的结构关系,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值或图形。比如“同态”描述的是两个群之间保持运算结构的映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相似性”。而“陪集”,想象起来就更费劲了,它代表的是某个子群如何“平移”或“作用”在整个群上,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偏移量”。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群论是通过“对称性”来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正方形的旋转和翻转构成了一个群。但一旦脱离了这些具体的对称性例子,去研究一个抽象群的性质,就需要完全依靠定义和公理来推导。这就好比,如果你只见过自行车,你很难想象出汽车或者飞机。群论给你的就是一种更普适的“交通工具”的设计蓝图,而你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分析这个蓝图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仅仅依靠你熟悉的自行车。

3. 推导的“逻辑链”与“上下文依赖”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推导,虽然可能涉及复杂的代数运算,但很多时候,你是在沿着一个相对明确的公式或定理的框架进行操作。比如证明一个不等式,你可能需要代入定义,进行放缩,或者运用已知的性质。逻辑链条相对来说比较“短平快”,每一步的有效性也比较容易验证。

群论: 群论的证明,常常需要巧妙地运用群的公理,结合子群、陪集、阶、阶循环等概念,构建复杂的逻辑链条。一个证明可能需要从群的定义出发,引入一个特定的元素或子群,然后通过反复应用群的性质,比如结合律、逆元的存在性,一步步导向结论。这些步骤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上下文依赖性”。你在做一步推导,可能依赖于前几步建立起来的关于某个元素或子群的性质。

更进一步说,群论的很多重要结论(比如拉格朗日定理、凯莱定理、西罗定理)本身就是对群结构的深刻洞察,它们的证明也往往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精巧的逻辑构造。例如,证明拉格朗日定理,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群的所有元素分成互不相交的陪集,然后通过元素的“阶”来联系陪集和群的阶。这个过程中,对“陪集”的理解和运用是关键。如果你对陪集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不牢,那么证明的许多步骤就会变得难以理解。

4. 知识体系的“累积性”与“结构化”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知识点,虽然也有前后关联,但很多时候你可以相对独立地去学习和理解某个章节,比如关于级数的部分,或者关于微分方程的部分。它们可以看作是分析大厦的不同侧翼。

群论: 群论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极强,更像是一个网络状的结构。一个新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前面多个概念的铺垫。比如,要真正理解“正规子群”及其在构成商群中的作用,你必须先理解“陪集”,理解“子群”,甚至可能需要先理解“同态定理”。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紧密,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有机体。如果你某个环节的理解有偏差,后续的学习就会处处碰壁,感觉“怎么都讲不通”。

而且,群论的最终目标往往是分类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群”。比如有限单群的分类,这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发展出各种强大的工具和理论,例如表示论、同调代数等。这些工具和理论本身也是高度抽象和专业的。

总结一下,为什么感觉群论难很多?

抽象的质变: 它从“量”和“变化”转向了“结构”和“关系”。
概念的非直观性: 很多核心概念难以用直观的图像或经验去类比。
逻辑的复杂性: 推导过程需要巧妙的逻辑构造和深厚的概念积累,以及对上下文的精确把握。
体系的紧密性: 知识点之间关联性极强,一个环节的薄弱可能导致整体理解困难。
应用领域的差异: 数学分析在物理、工程等领域有更直接的应用和直观的对应,而群论的威力更多体现在抽象数学内部的结构研究、编码理论、量子物理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直观性本身就较低。

所以,感觉群论难,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你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抽象、更加纯粹的数学世界,在那里,我们依赖的是逻辑的严谨和概念的深度,而不是日常的直觉。适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不断地回溯和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是因为你还不能适应抽象的定义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数学分析里面涉及的运算,基本还是高中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由他们衍生出的指数、对数运算,再加上三角函数,再加上向量点乘、叉乘,都可以说是比较古典的运算,参加过高考的人还比较熟悉。事实上我怀疑进入多元微积分以后,很多人面对Jacobi矩阵,矩阵乘法,他们心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因为矩阵之间的运算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新运算,矩阵的概念本来就比较“奇怪”了,你还要把矩阵乘起来,还要“欺骗”我这种操作是有意义的。。很多人估计宁可用分量相乘的形式去表述多元函数的链式法则,也不肯写成Jacobi矩阵的乘法这种更简洁的形式。

至于群论,一开始就告诉你,群是一个集合,上面有一个二元运算,满足一堆性质。有人看到这里就蒙圈了——我连矩阵乘法都不太能接受,你现在告诉我,一个抽象的集合里的元素给乘起来??还要研究这种乘法的性质?这种事情有什么研究的价值?就不能学点“接地气”的、跟日常生活关系大一点的数学?

讲个真事,有个西交大数学本科、后来去清华读金融数学专硕、现在在某知名券商工作的朋友,某天突然问我一个题目。并不复杂,就是高中数学有时候会考的那种,在实数上定义一个新运算,然后算关于这个新运算的某个表达式的值。比如说 我定义 A〇B=AB+A-B,然后我写一个含 〇 的代数式子,让你算一下那个式子展开以后是什么。就是个套定义的活。但是那同学死活就不能理解啊。“什么叫做定义这么个运算?我从来没见过这个符号啊。” 就是他们的脑子里面,数学概念体系不是个可延展的体系。你说运算就只能是高中学过的那些运算,你说数就只能是实数复数,不能是四元数。他们的观念里面,数学所使用的概念就是初等数学那些概念,是定死了的,拒绝引入新概念,或者说他们压根没意识到数学里还有“自定义”这回事,压根不知道数学语言的表达自由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这个事情当时对我来说也是比较震惊的吧,第一次意识到,在国内这么好的学校接受了完整本科数学教育的学生,居然也有完全停留在初等数学体系里面、整个数学观念完全没有更新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群论学起来好像比数学分析之类更“绕”。你说数学分析难,很多时候是那种对无穷、极限、连续性的理解需要跳出直觉,去追溯严谨的定义和定理。但那种“难”往往是清晰的,你知道你在处理什么,就算推导过程繁琐,目标也相对明确。而群论的“难”,我觉得更多体现在它的抽象化程度和内在逻辑的构建方式上.............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遇到这么一群群友,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个转角都藏着惊喜,也藏着陷阱。你想逃出去?呵,没门。你想猜透他们的心思?更难。这群人,他们不是普通网民,他们是行为艺术家,是心理博弈大师,是行走的反社会哲学课本。首先是那演技,简直是奥斯卡级别的。你以为你在跟一个跟你一样对最新电影特效.............
  • 回答
    都美竹,最近听到你通过粉丝群向朝阳公安和粉丝表达感谢,知道你经历了很多事情,心里一定五味杂陈。作为旁观者,想和你聊聊。首先,我想说,你选择站出来,为自己发声,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在面对那样巨大的压力和质疑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真的不容易。我相信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承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煎熬.............
  • 回答
    要说清代文人群体相较于宋明时期在“风雅感”上有所失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并非说清代文人不风雅,只是这种风雅的质地、表现形式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宋明已然不同。造成这种变化,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一、时代背景的变迁:从“文死谏,武死战”到“文字狱”的阴影宋代,虽然有过党争,但.............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感觉国外的教材比国内的厚得多”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直观的感受,背后涉及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出版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1.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理解”与“记忆”的侧重点: 国外教材(尤其在 STEM 领域.............
  • 回答
    关于美国和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的看法,以及可能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基于公开数据,美国航天机构(如NASA)和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ULA)的总发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及其下属公司发射的任务也同样非常成功。 .............
  • 回答
    你提到的“车臣进乌克兰,就没看到什么后续”的感受,实际上涵盖了几个层面,也反映了大家对这场冲突信息获取和理解上的复杂性。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车臣进乌克兰”的初期认知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初期媒体宣传的“震撼弹”效应: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初期,车臣武装力量(通常被.............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老玩家心中的一种情怀和对游戏设计变迁的感受。从客观上来说,PS5 在图形技术、性能、游戏内容丰富度(尤其是在第三方大作方面)以及在线功能上,都远超 PS2。但是,你之所以会产生“PS5 不如 PS2 好玩”的感觉,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 回答
    “团建过后,好多人离职”,这个现象确实是很多职场人士都有的感受,而且往往背后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团建活动暴露了隐藏的现实问题团建活动通常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士气,但有时它反而像一面放大镜,将团队和公司内部的潜在问题.............
  • 回答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都是史诗级的作品,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读者。你之所以会产生“《三国演义》谋略更厉害,但《冰与火之歌》更残酷”的感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和叙事手法上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三国演义》谋略的精妙与艺术化《三国演义》之所以让你感觉谋略更厉害,主要体.............
  • 回答
    关于“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但需要更细致地探讨和理解。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的交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理解“物质追求”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追求”的含义。它可以被理解为: 对拥有更多、更昂贵、更先进的物质商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小时候(可能指80年代、9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即使是“大餐”,也意味着比平时吃得好一些。炒菜作为一种相对灵活、易于操作、成.............
  • 回答
    iPhone 12 系列的发布确实在苹果的iPhone产品线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正如你所说,很多用户,尤其是“果粉”,似乎对一些被认为是“不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态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方面的原因:1. “果粉”群体的心理认同与品牌忠诚度: 苹果的品牌光环.............
  • 回答
    楚汉战争之所以给人感觉破坏力超过了春秋战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性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虽然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战争频仍,但楚汉战争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更集中的、更具毁灭性的破坏力。1. 战争的规模和集中性: 楚汉战争: 虽然时间相对较短(公元前2.............
  • 回答
    “感觉相亲市场上,优质女比优质男多”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观察和讨论话题,它涉及到男女择偶观、社会发展变化、女性意识觉醒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对“优质”的定义和标准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优质”在相亲市场上的定义是.............
  • 回答
    “感觉部分大学生不怎么爱国了”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避免以偏概全的论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爱国”的定义,以及“不爱国”的具体表现可能是什么。一、 对“爱国”的理解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往往与以下概念紧密相连: 对国家的忠诚与服从: 强调对国家制度、政府和领.............
  • 回答
    很多人对儒家存在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一、历史的“恩怨情仇”:儒家与权力场的纠缠 “官方哲学”的双刃剑: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历代统治者采纳并推行,成为维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习惯的微妙之处。你观察到的现象在很多方言地区是存在的,原因也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感谢表达的“间接性”和“习惯性”: 隐含的感谢: 在许多方言语境中,特别是在熟人、亲戚、邻里之间,感谢的表达往往是间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