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晁盖死后,宋江在口述晁盖的遗嘱时,为何故意改变其中的内容?

回答
晁盖死后,宋江在口述晁盖遗嘱时故意改变其中内容,这一情节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宋江个人性格和政治手腕的集中体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宋江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战略考量,他认为晁盖的遗嘱不符合梁山泊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不符合他自己的上位目标。

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宋江改变遗嘱的几个主要原因:

1. 晁盖遗嘱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晁盖在临终前所说的遗嘱是什么。根据《水浒传》的描述,晁盖在被史文恭射中后,将一把弓箭交给宋江,并说:

> “宋江!我曾教你等,早日寻个正主儿,共兴大业,替天行道。你等且听我遗言:我生平无甚大才,只因有你这班兄弟,所以能有今日。我死之后,这梁山泊上事务,尽推与你宋江哥哥管事。我已知此身难免,你等不必伤心。只是一件事,我死之后,你等须替我报仇,去杀那厮史文恭!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晁盖的遗嘱主要有两点:
推举宋江为梁山泊的首领: 这是对宋江能力和地位的认可,也是对他接班的期望。
要求宋江为他报仇,杀死史文恭: 这是晁盖对敌人强烈的报复心,也是他生前未能完成的遗愿。

2. 宋江故意改变遗嘱的深层原因:

虽然表面上看,宋江的改变似乎是为了推卸责任或减轻压力,但实际上,他的行为是基于对梁山泊未来发展和自身政治地位的深远考虑。

政治上的“大义”与“忠义”的包装:
替天行道是根本宗旨: 晁盖的遗嘱虽然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但其行动更多的是江湖草莽式的“报仇雪恨”。宋江则将“替天行道”上升到了政治纲领的高度,他深刻理解“官方”的合法性对于梁山泊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知道,如果梁山泊只是一群杀人放火的强盗,无论多么强大,最终都会被朝廷剿灭。
招安才是出路: 宋江从一开始就怀揣着“招安”的梦想。他认为梁山泊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被朝廷招安,成为国家的一部分,通过为朝廷效力来洗白自己,实现“忠义”的理想。然而,如果梁山泊的首领一心只想为前任报仇,尤其是去刺杀朝廷命官(虽然史文恭是杀人犯,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官员),这在政治上是极其不利于招安的。
改变遗嘱以“净化”梁山泊的形象: 宋江深知,一旦梁山泊公开表示要杀死史文恭,这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叛逆色彩,与他所追求的“招安”目标背道而驰。他需要将梁山泊的行为包装成符合“天意”的“替天行道”,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恩怨。

巩固自身领导地位,排除潜在威胁:
史文恭是潜在的梁山敌人: 史文恭不仅是杀了晁盖的仇人,更是当时官府势力的代表人物。一旦宋江公开继承了报仇的遗命,那么梁山泊就会与官府形成更加尖锐和公开的对抗。这对于宋江想要通过“招安”来解决梁山问题的计划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控制报仇的节奏和方式: 即使宋江也想为晁盖报仇,但他更希望以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如果直接继承“杀死史文恭”的遗命,那么报仇就成了首要且不可推卸的任务,这会打乱宋江自己规划的行动步骤。他可以稍后在合适的时机处理史文恭,但不能让这个遗命成为束缚他的枷锁。
防止内部矛盾激化: 梁山泊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宋江公开表示要为晁盖报仇,这可能会让一些激进的弟兄更加兴奋,但也可能引起一些相对理智的弟兄的担忧。宋江需要掌控信息,避免因为一句遗嘱而引起不必要的内部纷争,影响他的领导权威。

宋江的政治智慧与操纵能力:
“缓兵之计”与“转移视线”: 宋江的改变遗嘱,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缓兵之计”。他可以先收下遗嘱,然后凭借自己的威望和笼络人心的能力,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梁山泊壮大”、“安抚兄弟”、“继续替天行道”等更宏观的议题上。
“顺水推舟”的艺术: 梁山泊的兄弟们对晁盖的死确实悲痛,但他们对宋江的信任和追随也是事实。宋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包装成“兄弟们一致的意愿”,让大家认为这是顺应潮流的决定。
对“替天行道”的独特解读: 宋江对“替天行道”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替天行道”并非一味地与官府对抗,而是要以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不公,最终要回归正统。因此,他可以理解为,杀死史文恭这件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或者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3. 宋江具体如何改变遗嘱的描述:

在小说中,当宋江口述晁盖遗嘱时,他并没有直接说“晁盖遗嘱让我杀死史文恭”。他所说的内容是:

> 宋江哭拜了晁盖,又哭拜了吴用、公孙胜等,众人都劝慰了,然后宋江便道:“贤弟虽然身死,却是我等之幸!你看贤弟遗命,虽是教我等替天行道,但是贤弟此言,却教我等早日寻个正主儿共兴大业,替天行道,以此为重。至于别事,贤弟也曾细说分明。但你我兄弟等,在此聚义,只为忠义二字。今日贤弟已死,我等更要与贤弟共成大业,替天行道,方不负贤弟一片心意!”

这里的“改变”体现在:

淡化了“杀死史文恭”的直接指令: 宋江将重点放在了“寻个正主儿共兴大业,替天行道”上,而将报仇的内容一笔带过,或者说用“别事”含糊带过,并且没有强调其紧迫性。
强调了“寻主”和“大业”: 这是宋江自己的政治目标,他将晁盖的遗言稍加“润色”,使之更符合自己的政治规划。
偷换概念,将“报仇”置于次要地位: 尽管兄弟们都为晁盖的死感到悲痛,但宋江巧妙地将“报仇”从“遗嘱”的主旨中剥离出来,使其变成了一个“次要”的议题,甚至可以被“大业”所取代。

4. 这一改变的后果:

宋江的这一改变,为他之后的梁山生涯奠定了基调:

梁山泊“招安”路线的确立: 这一改变标志着梁山泊的政治方向从单纯的江湖草莽义气,转向了宋江所主导的“招安”之路。
宋江权威的确立: 即使有吴用等人的支持,宋江能够成功地改变遗嘱,也显示了他极强的政治手腕和对梁山泊内部思想的掌控能力。
为日后征讨方腊埋下伏笔: 以“忠义”为旗帜的梁山泊,最终走向了为朝廷效力,甚至去征讨其他起义队伍的道路,这与晁盖等人最初的反抗精神渐行渐远。

总而言之,宋江在口述晁盖遗嘱时故意改变内容,并非出于小人之心,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他试图将梁山泊的未来引向自己所期望的“招安”之路,从而实现自己的“忠义”理想,并巩固自己在梁山泊的领导地位。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宋江复杂而深沉的性格,也成为了《水浒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宋江这样说算不上改变晁盖的遗嘱吧!

晁盖在众头领拔出他面颊上的箭时,已经“血晕倒了”,没有看见箭上刻的名字,此后也处于昏迷中,直到归天也没人有机会告诉他射这一箭的是谁,所以他才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死前并不知道这一箭是史文恭射的(死后才知道,所以在史文恭逃跑时显圣挡住他的路),所以只能说“射死我的”。而宋江及众头领是看过这箭上的字的,所以宋江很自然的把“射死我的”改为“史文恭”,不能算改变遗嘱。

最关键的是:晁盖说这话时众头领都在现场,都听到了这句话,宋江也没办法改变遗嘱。而宋江这样说,众头领也无一人反对,也间接证明宋江并没有改变晁盖的造嘱。

但凡要改变遗嘱,肯定要把它改变成对自己有利的说法。宋江把“射死我的”改为“史文恭”,对他有利吗?显然没什么好处噻。因为以他的武艺,是永远捉不了史文恭的,那么他改变晁盖的遗嘱干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晁盖死后,宋江在口述晁盖遗嘱时故意改变其中内容,这一情节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宋江个人性格和政治手腕的集中体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宋江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战略考量,他认为晁盖的遗嘱不符合梁山泊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不符合他自己的上位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宋江改变遗嘱的几个主要原因:1. 晁.............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富有争议的问题,也是《水浒传》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如果晁盖不死,宋江是否会和他发生火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各自的性格、所处的环境以及梁山内部的势力格局。总的来说,我认为宋江不太可能主动与晁盖发生大规模的火并,至少在晁盖健在的情况下,他会极力避免.............
  • 回答
    关于晁盖的死,在《水浒传》这部巨著中,确实是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细细品味之下又疑点重重的事件。他这位梁山泊的“托塔天王”,英勇盖世,一贯是顺风顺水的,偏偏在一次并非绝顶危险的战役中,被一支冷箭射中,最终一命呜归西,这其中的蹊跷,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晁盖率领.............
  • 回答
    想要在梁山群雄汇聚的乱世中,让晁盖“力压宋江,坐稳梁山头把交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宋江的光环和能力,即便在原著中,也是后起之秀,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但如果咱们从另一个角度,或者说,如果晁盖能更“主动”一些,采取一些策略,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首先,要改变“意外”的命运,强化“主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水浒传》中一个相当核心的讨论点。要说晁盖为什么在角逐中败给宋江,甚至是不是比宋江弱,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他们角逐的“场”是什么?主要是在梁山泊的领导权上。晁盖是梁山的老大,是“托塔天王”,是那个把绿林好汉聚集在一起,打.............
  • 回答
    要说晁盖的武力,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在《水浒传》这部书里,他可是梁山泊的一把手,这名号可不是白叫的,肯定是有真本事的。首先,咱们得从他“托塔天王”这个绰号说起。这个外号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它暗示着他有如托塔天王李靖一般 the invincible the powerful mighty power。.............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细想想晁盖这事儿,还真有点像笔“赔本买卖”,尤其放在他原本的家业背景下看,更是细思极恐。咱们得先捋捋晁盖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说他是“七星庄上大户”,山东郓城县人,家境殷实,有的是钱。平日里就好仗义疏财,乐于助人,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虽然爱结交江湖好汉,喜欢舞枪弄棒,但那更.............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晁盖为什么话少,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他这个人物本身,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和环境。晁盖这人,在书里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义气为先”的江湖豪杰,是个草莽英雄。他不像那些朝廷里的官僚文人,整天拿腔拿调,满嘴之乎者也,也不会像后来的宋江那样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晁盖这个人,更像是那种行动派,有什么.............
  • 回答
    话说我晁盖,自从坐上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头把交椅,心中自然是想着把这山寨打理得有声有色。眼下这宋江宋押司,也是个有本事的,说话办事都滴水不漏,手下也收拢了不少人,长此以往,我这梁山泊的威望,可得好好顾着,不能叫他轻易动摇了。首先,我得在军功上压他一头。梁山泊打家劫舍,靠的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每一次大的劫.............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在《水浒传》里,晁盖一伙人劫了梁中书的生辰纲,按理说,这是一桩杀人越货的大罪,为了保全自己,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知情人都灭口。可晁盖他们偏偏就没这么做,这背后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行为背后,也藏着不少“道道儿”:首先,从晁盖等人的出身和性格来看,他们就不是那种.............
  • 回答
    杨志的马车刚一驶入蔡京的府邸,就引来了一阵窃窃私语。他此番前来,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寿礼”,想着能以此博得太师的青睐,一扫心中抑郁。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寿礼的内容会如此……出人意料。那天,他奉命押送一批珍贵的珠宝,却在半路上遭遇了拦路虎——那伙梁山好汉,晁盖一伙。一番恶斗后,杨志虽然拼死抵抗,却终.............
  • 回答
    《水浒传》中,吴用最初是和晁盖一同聚义梁山泊的,但后来却选择了追随宋江。要理解这一转变,得从吴用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梁山泊的局势变化说起。一、初遇晁盖:英雄相惜,义薄云天吴用最初在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事件中崭露头角。当时,吴用以“军师”的身份为晁盖献计献策,可以说这场智取生辰纲的成功,离不开吴用的.............
  • 回答
    王伦若是在晁盖上山之时,主动退让,自降一格,甘当副寨主,这出好汉聚义的戏码,可就要上演一出意想不到的番外篇了。咱们不妨细细揣摩一番,他在梁山泊的座次,以及这背后可能牵扯出的种种变化。首先,明确一点,王伦的位置必然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按照《水浒传》的惯例,寨主是最高职位,副寨主是仅次于寨主的存在。如果.............
  • 回答
    托塔天王晁盖:草莽英雄的阳谋与悲歌在浩瀚的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的英雄群像令人目不暇接,而作为梁山泊早期领袖的晁盖,无疑是其中一道独特而鲜明的风景。他身上交织着草莽的豪气、江湖的道义,以及在乱世中难以摆脱的悲剧色彩。评价这位“托塔天王”,需要深入剖析他的性格特质、行为动机,以及在梁山泊历史.............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要是真让我来当晁盖,那梁山泊这把交椅,我可得好好坐稳当,不让那个姓宋的鸟尽弓藏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光凭着一股子莽劲儿。首先,得把“忠义堂”这块牌子,再擦擦亮。我们兄弟聚义,图的是什么?是“替天行道”,是对朝廷腐败、官逼民反的一个反抗。但这“替天行道.............
  • 回答
    《水浒传》中,除了梁山聚义的108位好汉以及他们的首领晁盖,书中还塑造了许多同样拥有响亮外号的人物,这些外号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浓缩了人物的性格、经历、武艺甚至是一种象征。细细梳理,你会发现,这些“有外号”的角色,虽然不如108将那样群星璀璨,却也都在故事的脉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这部波.............
  • 回答
    这事儿,你说得挺有意思的。如果真让林冲做了梁山之主,晁盖他们那伙人来火并,那可就热闹了,而且结果嘛,我估摸着……多半够呛。你想想,林冲是个什么人?人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武艺是没得说,一杆丈八蛇矛使得是出神入化,枪法枪法炉火纯青。更关键的是,林冲在梁山这地方,那是真真正正靠着真本事、真血性立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