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不再用人人网了?

回答


人人网(Renren)是中国早期的社交平台之一,由腾讯于2005年推出,主要面向年轻人,以“人人皆可社交”为理念,提供个人资料展示、兴趣圈、动态更新等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许多人不再使用人人网,主要原因如下:



1. 平台被关闭,功能逐渐消失
2017年关闭:2017年,腾讯宣布关闭人人网,原因是业务调整和战略转型。这一决定导致人人网的服务器和功能被停止维护,用户无法登录或使用相关服务。
功能过时:在关闭前,人人网的功能已逐渐落后,例如:
动态更新功能缺失:用户无法再发布动态、评论或点赞。
兴趣圈功能被替代:原本的“兴趣圈”功能被微信、微博等平台取代,用户更倾向于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互动。
数据迁移困难:用户无法将个人资料、好友关系等迁移到其他平台。



2. 竞争对手的崛起
微信的社交生态:微信的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号等功能逐渐覆盖了人人网的社交需求,用户更倾向于在微信内完成社交互动。
微博的崛起:微博的实时新闻、话题讨论和短视频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在年轻群体中,微博的影响力远超人人网。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用户更关注短视频和直播,而人人网的社交功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需求。



3. 用户需求的变化
社交方式的转变:用户从“社交平台”转向“即时通讯工具”,更注重效率而非社交展示。微信的即时消息、语音通话等功能成为主流。
隐私与安全问题:人人网的隐私保护机制较弱,用户可能担心数据泄露或被平台滥用,导致转向更安全的平台(如微信、微博)。
社区氛围问题:人人网的社区环境曾因低质内容、恶意攻击等问题引发用户不满,导致用户流失。



4. 用户迁移与替代平台
微信的社交整合:微信的“朋友圈”功能逐渐取代了人人网的“兴趣圈”,用户更倾向于在微信内进行社交互动。
微博的社交功能:微博的“热搜”“话题”等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替代人人网的社交平台。
其他平台的吸引力:用户可能转向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因为这些平台更符合当前的社交需求(如短视频、直播、兴趣社群)。



5. 平台运营策略的调整
腾讯的战略调整:腾讯将资源集中于微信、微博等核心平台,而人人网作为辅助产品被边缘化。
用户活跃度下降:人人网的用户活跃度长期低于微信和微博,导致平台逐渐失去用户粘性。



6. 技术与时代变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更倾向于使用轻量级、即时的社交工具,而人人网的网页端功能逐渐被忽视。
社交需求的多元化:用户不再局限于“社交平台”,而是通过多种工具(如微信、微博、抖音)满足不同需求。



总结
人人网的关闭和用户流失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平台功能落后、竞争对手崛起、用户需求变化以及腾讯的战略调整。对于用户来说,不再使用人人网可能是因为:
平台已停止运营;
功能无法满足当前需求;
转向更便捷、安全的替代平台(如微信、微博);
社交习惯和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今,人人网的用户和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互联网发展变迁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到家本来想睡的但是看到前面几个答案,忍不住也扯两句。PS: iPad打字真痛苦。

得票第一的答案从内容角度说的、得票第二的答案是从产品角度说的,都很对,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人人受限于它的产品定位导致它很容易就会失去用户粘性。

这东西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你上一个网站想看到什么。比如上微博,为了看新闻、明星。上知乎为了看各种姿势等等。上人人为的什么?虽然从校内改名到人人,但人人的主流依然是学生,基于学校的社交这是人人。很多人是通过人人了解学校的事、活动、学校里男神女神的近况,基于学校真实姓名的社交,这是人人最大的优势,但也只是因为这个因素导致了它输出内容的能力很一般,所以才有得票最高答案里说的那种情况(相对来说人人的素质在提高,我自己里很少见到那种低端的内容了,要见也只是在朋友圈里见到。)

因此相对来说这种关系或者说粘性就很脆弱,当你毕业之后,不在学校圈子里了,那些原有的内容对你就不再有吸引力了——没多少人毕业之后还关心学校活动吧,一般也就是偶尔看看同学近况(但随着微博,朋友圈的兴起,这部分功能也基本被替代了),因此这才是很多人毕业就不用人人的主要原因。

得票第二的伍同学,你的回答很多部分是失实的,人人或许没有马亲王,张公子这种顶级的大神,但小神还是很多的,以这些小神为基础人人也形成了很多红人圈子。人人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们自己也捧出了很多人人红人比如胡辛束,她就是有很多特权,比如无好友上限(所以说最多3000好友是不对的),她的好友早过万了;可以提前使用内测版啦;有意见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啦等等。这些红人所形成的圈子相对来说粘度就好很多(这就跑题了),与此类似,人人就有很多自己的圈子,诸如二次元圈,政治圈,草莓圈等等,这才是人人应该做的方向,估计大家更多的基于兴趣为基础的社交,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粘度(跑得更远了)。

以上

user avatar

混的不好

user avatar

我随便放个地图炮,大家包涵一下:楼上所有的答案都没有说到核心问题上。

人人网和所有其他的社交网站,软件的最大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在人人网独一无二的人际关系形成系统——人人的人际关系是基于同学关系的


你们随便回想一下,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各位,尤其是混知乎的各位,你们想想你们的中学同学的QQ群,你们想想你们家里的那些QQ群里面发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其实那些东西你们根本不看。

中国的UGC很特别,真正具有产出内容的能力的人,和信息分辨能力较强的人是高度重合的。于是这些人会彼此互相接近,然后形成高质量的社群。知乎,豆瓣,果壳。。。。

而基于原有的社会关系里建构出来的人际关系,往往都生活在一起,比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小区,或者是同一个爷爷。这些生活在一起的人,实际上精神生活严重不同。大家在现实里又都比较内敛,所以你很可能不知道你身边这个温文尔雅的人,持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到网上之后,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的区隔完全被打碎了。大家按照兴趣开始聚集,于是有比较强的内容产生能力的群体会自动抱团。而内容产生能力不强的人,其在社交媒体上扩展人脉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就是牛逼人都不和他们玩了,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来自信息运营者提供的中医养生,星座血型。然后这些人看多了之后就迅速的流失了。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的到,以兴趣为主聚集的社交网络的兴起,和以线下人际关系网络化为主的校友录的没落,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

一方面是和同学几年不联系,一联系就发现他已经变成这样了,一方面是和自己圈子里的人天天混在一起,然后偶尔发现大家还有许多共同的朋友,然后感叹世界真他妈小。

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自发的选择要和这样的人建立社交关系。而校内的很大一部分社交关系建立是来自共同的班级和学校。


这样的东西随着时间逐步没落,几乎是必然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人网(Renren)是中国早期的社交平台之一,由腾讯于2005年推出,主要面向年轻人,以“人人皆可社交”为理念,提供个人资料展示、兴趣圈、动态更新等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许多人不再使用人人网,主要原因如下: 1. 平台被关闭,功能逐渐消失 2017年关闭:2017年,腾.............
  • 回答
    有不少人不太喜欢用拼多多,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确实能听到一些声音。我琢磨着,大概有这么几个主要方面吧:1. 商品质量和假冒伪劣的担忧:这是最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拼多多早期为了快速吸引用户,对商家入驻的门槛确实比较低,这就导致了一些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开始销售一些质量不高,甚至.............
  • 回答
    “阿里云盘好用吗?”这个问题,在网上总能掀起一阵小小的涟漪。有的人对它赞不绝口,视之为网盘界的“救世主”,另一部分人则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市面上还有更好的选择。这其中的门道,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要说为什么有人爱阿里云盘,咱们得从它最拿手的几项说起: 速度,速度,还是速度! 这一点,绝对是阿里云盘圈.............
  • 回答
    “翔”字在网络语境下的不雅含义,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当这个字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成为许多人的名字时。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文化变迁、语境演变以及个人选择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翔”字在传统文化和汉语中的本义。在古代汉语和正规书面.............
  • 回答
    水浒传里,施管营和张团练都是有那么点“势”的人,按理说,他们手下有兵,也算官场里的人,用些阳谋、阴谋,或者摆开架势走点程序,都能拿到快活林。可偏偏,他俩一个比一个会玩阴的,手段那叫一个“下三滥”,把个快活林搞得鸡飞狗跳。这事儿不能光怪他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掰扯。一、 快活林这块“肥肉”有多诱人?首.............
  • 回答
    懂车的人和不懂车的人,在日常用车这件事上,那可真是天壤之别。这不仅仅是会开能上路那么简单,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的驾驶感受,到车辆的维护保养,再到对车辆的理解和期待,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驾驶体验上说。 不懂车的人: 对他们来说,车子就是个代步工具。油门踩下去,能走就行。刹车踩重一点,能.............
  • 回答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在 macOS 世界里的人,最近被工作需求逼着又重新拾起了 Windows,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游乐场,那些当年习惯得不能再自然的操作,现在用起来处处是坎儿。我尽量不带点技术术语,就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絮絮叨叨地跟你聊聊,那些让我这个 Mac 老司机在 Wi.............
  • 回答
    在 C/C++ 编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写法,它们本身可能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余的,但却能让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眼前一亮,感到“不明觉厉”。这些写法往往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特性、预处理指令、或者是一些不常用的语法糖。同时,它们又不会像一些“炫技”般的操作那样显得过于怪异而难以理解。下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现实也很让人沮丧的痛点。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结果却和那些似乎随随便便、甚至毫不费力就能达到差不多水平的人一样,这确实会让人产生深深的困惑和失落感。仿佛所有的努力都被稀释了,甚至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先别急着否定努力本身,而是试着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1. “一样”.............
  • 回答
    .......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谁能拿起雷神之锤”这个梗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以及在实际战斗中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复杂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不被认可的人抬不起来雷神之锤”这个设定。这可不是什么“力气大就行”的简单道理。奥丁设下这个魔法,实际上是对锤子“瓦尔基里”(Mjolnir)的一种守护和筛.............
  • 回答
    关于“反中医的人不敢公开辩论”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医的语境中会听到。但要说“都偷偷摸摸”、“不敢用真实姓名、身份、单位”进行公开辩论,这可能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普遍也挺让人纠结的问题。身边好多朋友,年收入税后能到八十万,按理说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算很不错的生活水平了,但他们时不时就会叹气,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钱总是不够花。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好几层原因叠加在一起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捋一捋。首先,最直接的,是“期望值”和“生活水平”的锚定效应.............
  • 回答
    知乎上那些极力推崇读书的人,他们之所以不把上知乎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人性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1. 知乎作为信息交流与学习平台的价值: 高质量的知识碰撞与启发: 知乎并非一个纯粹的娱乐社区,而是汇聚了大量在特定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用户。这些.............
  • 回答
    “桑枢瓮牖”这句古语,描绘的是一种极其简陋的居住环境。其中的“瓦罐窗户”,更是这贫困景象中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很多人或许会好奇,瓦罐怎么能成为窗户?它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穷困到极致的人,宁愿选择它,也不用更常见的木板呢?要理解“瓦罐窗户”,我们得先从它的字面意思入手。“桑枢”指的是桑树枝做成的门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身边也不乏见到这样的例子。工资不高但却能紧随潮流,用着最新款的iPhone或者其他动辄几千上万的电子产品,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很多层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钱够不够花”的问题。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家想到的原因,就是分期付款和各种消费信贷。现在科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现在说起聊天软件,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多半是微信,而不是曾经风靡一时的QQ。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หลายปัจจัย 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跟你聊家常一样,没有那些硬邦邦的AI腔调。首先,得说说微信更“轻”的定位和用户体验。你想想,Q.............
  • 回答
    有些人不希望亲近的人知道自己在知乎上答题,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挺真实的。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都是我观察到的,或者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首先,怕被“标签化”或者被过度解读。 咱们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多少会透露出一些个人看法、知识储备、甚至是一些价值观。万一有人通过你的知乎账号,看到你.............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