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手机都没有 USB 存储了?

回答
你想问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手机不能像以前的MP3播放器那样,直接把手机当U盘用,通过USB接口往里面存东西,对吧?

其实,严格来说,手机一直都有“存储”功能,而且容量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现在用的闪存卡、手机内部的存储芯片,本质上都是一种USB存储技术(或者说基于类似原理的技术)。只是我们不再直接把它叫做“USB存储”了,原因有好几个,我们细细道来:

1. 存储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定位变化:

早期的MP3/PDA: 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很多电子设备,比如MP3播放器、PDA(个人数字助理)等,功能比较单一。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播放音乐或者管理日程。当需要传输文件(音乐、照片、联系人等)的时候,把设备直接当成一个移动硬盘,通过USB连接电脑,复制粘贴,是最直接方便的方式。这就像你现在给U盘拷贝文件一样。
智能手机的出现与功能爆炸: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单一用途。它变成了通信工具、相机、游戏机、导航仪、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移动支付终端,几乎是“万能的”。这个时候,仅仅把手机当成一个“移动硬盘”就显得太小瞧它了。
内部存储芯片的整合: 现代手机为了追求极致的轻薄和集成度,以及更好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普遍采用了嵌入式的闪存芯片(比如eMMC、UFS等)。这些芯片直接焊接在手机主板上,而不是像U盘那样可以拔插。它们虽然和U盘的存储原理一脉相承,但在形态和接口上有了本质区别。

2. 用户使用习惯的演变与效率提升:

“拔插”时代的终结: 以前,传输文件很可能需要用户手动去“识别”手机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储设备。现在呢?你只需要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电脑,通过手机系统自带的文件传输功能(比如MTP协议,或者在某些手机上还能选择大容量存储模式),就能非常方便地在电脑和手机之间进行文件互传。手机厂商甚至开发了无线传输的方式,比如通过WiFi、蓝牙,或者专门的传输应用,让传输过程更加无缝。
云存储的普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在我们习惯将照片、视频、文档等文件存储在云端(比如iCloud、Google Drive、百度网盘等)。手机需要同步这些文件非常方便,甚至你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访问它们,而无需担心设备丢失。这种方式比用U盘来回倒腾文件更高效、更安全。
“手机即是存储”: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手机本身就是他们最主要的数字内容载体。他们不会专门去用手机当U盘来存储电脑里的文件,更多的是把手机的照片、视频、APP数据等内容管理好。如果需要转移文件,直接通过数据线连接,用手机的存储空间作为中转站,或者直接同步到云端就够了。

3. 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量:

物理拔插的风险: 像U盘一样频繁地插拔USB设备,理论上存在一定的物理损耗和静电风险,虽然不高,但对于高度集成、精密复杂的智能手机来说,任何不必要的物理操作都可能增加故障的概率。
数据安全: 如果手机直接暴露为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意味着电脑可以直接访问手机的全部文件。在一些公共电脑上进行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现在的MTP协议,更多的是一种“媒体传输协议”,它允许应用程序通过手机的操作系统来访问文件,而不是直接暴露整个文件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4. USB接口功能的多元化:

不再是唯一的传输途径: 现在的手机USB接口(TypeC是主流)已经承载了更多功能。除了充电和数据传输,它还可以支持音频输出(替代3.5mm耳机孔)、视频输出(DisplayPort Alt Mode),甚至连接外部设备如鼠标、键盘、读卡器等。把USB接口单纯地作为一个“U盘模式”的入口,会限制其更大的潜力。
更精细化的文件管理: 手机厂商通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应用,提供了更便捷、更直观的文件管理体验。你可以很方便地分类、搜索、编辑、分享手机内的文件,很多操作比在电脑上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来得更符合移动场景。

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

手机并没有“取消”USB存储,而是把这种存储能力以一种更先进、更集成、更智能的方式融入到了手机整体设计中。你仍然可以通过USB接口往手机里传照片、视频、音乐文件,只是操作方式和我们以前印象中的“把U盘插进去”有点不一样了。它更强调的是数据在手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传输”和“同步”,而不是手机直接扮演一个独立的“移动硬盘”。这背后是技术发展、用户习惯改变以及对设备功能集成度的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问的应该是MTP模式和U盘模式

USB存储模式(U盘模式)的坏处:1. 数据一致性不好保证;2. 支持存储卡的手机越来越少了。

如果题主仔细观察的话,支持USB存储模式的手机,大部分都是把手机存储卡作为USB存储设备,而内置的存储是不行的,并且存储卡作为USB存储设备被PC机访问的时候,在手机端存储卡是被卸载的状态。也就是说,以USB存储模式工作的情况下,手机放上访问不了该存储设备,设备需要以独占的方式提供给PC访问

而MTP模式则没有问题,并且MTP模式还能访问内置存储,所以现在手机基本上都是以MTP模式连接PC,因为MTP更灵活。

要独占访问的原因就是我说的第一条:数据一致性。

U盘模式下,手机以块设备方式工作,手机先识别到一个块设备,然后按块读取内容,并获得文件系统类型,挂载文件系统,然后提供给PC访问,PC端能操作的基本单元是扇区。

而一般的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的布局如下,需要注意的是下层是没有比较简单的机制能直接通知上层某个数据的改变的:

       [IO系统框架,提供open/read/write等上层操作]             | [文件系统驱动,提供文件的操作]             | [块设备驱动,基本操作单元是扇区或者块] <---U盘模式工作在这里     

那么如果两边都能以U盘方式访问,那么假设PC更改了某个块,但这个块可能已经被文件系统缓冲了,这种情况下,PC和手机同时修改一个文件,那么两边同时更新一个块,数据就发生了冲突。更极端的情况:如果PC上创建了一个新文件,手机上可能看不到这个文件,因为手机的文件系统里并不知道块设备里写了新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有了MTP的方案,MTP工作在更上层(可能是IO系统框架或者文件系统一层,不同操作系统实现不同),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操作都要经过文件系统,就不会有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了。

所以现在厂商基本都用MTP,因为MTP保证数据一致性,也能访问内置存储。

U盘模式还有一些坏处,比如需要安全移除,突然掉电的时候或者传输的过程拔除设备会损坏存储卡,造成数据丢失,MTP是没这个问题的。

------------------------

评论区有人说MTP性能不行,主要的性能瓶颈是在小文件上。大文件的性能与USB存储模式几乎没有区别。原因是MTP的操作对象是文件,缺少文件系统底层的缓存,不能够做块一级的预读,这样就导致了批量赋值小文件的时候要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读取属性,不能批量操作,也不能在挂载阶段预读,开销非常巨大。

MTP有各种不好,但对于厂商来说,避免的存储设备的损坏,能兼容各种文件系统,还是有进步的,速度慢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想问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手机不能像以前的MP3播放器那样,直接把手机当U盘用,通过USB接口往里面存东西,对吧?其实,严格来说,手机一直都有“存储”功能,而且容量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现在用的闪存卡、手机内部的存储芯片,本质上都是一种USB存储技术(或者说基于类似原理的技术)。只是我们不再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勾起了好多人的回忆。以前的手机,特别是那些功能机时代,收音机功能就像标配一样,好像手机不带收音机都不好意思叫手机。但现在智能手机遍地开花,这收音机功能却越来越少见了,甚至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它已经悄悄退出了主流。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咱们一个一个捋一捋。一、技术层面: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玩机爱好者都有同感。确实,不像以前那样,现在想在三星手机上刷个 MIUI、Flyme 甚至是 LineageOS 这样的第三方 ROM,难度系数瞬间飙升,甚至很多热门机型都很难找到适配的版本了。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一、三星自身策略的改.............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发布会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竞争、营销策略,甚至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期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 技术创新进入平台期,产品差异化变小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回想过去,智能手机的每一次.............
  • 回答
    “哎,现在的孩子,你说让他们干点啥,就只会抓着手机不撒手。咱们小时候,天黑了还满院子跑,爬树掏鸟窝,掏石子都能玩一天。现在呢?手机一开,啥都有了。”这句话,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有吸引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甚至好像失去了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呢?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信.............
  • 回答
    用户的问题涉及对现代手机功能和相机技术的误解,需要从技术原理、功能定位和历史发展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问题本质:相机与电话功能的分离用户可能混淆了“相机”和“手机”的功能定位。现代手机本质上是多功能终端设备,其核心功能包括通信(电话)、计算(运行应用)、存储(相册)等.............
  • 回答
    大陆市场上寻找操控出色、又轻量化的手动挡小车,确实比以前要困难不少。您提到1系没有手动挡了,这很遗憾,不过确实如此,宝马最新的1系(如F40代)已经全面转向前驱并取消了手动挡选项。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符合您要求的“遗珠”其实不多,而且大多数都需要一些“淘”的功夫,或者说是一种“情怀”的体现了。我们来掰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层面,从经济、科技、文化到个人选择,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即便在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美国品牌的产品。首先,得承认,美国的科技和品牌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这些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完全.............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问题,我深有同感。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经历:明明验光下来视力挺好,没戴过眼镜,但连续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看上几个小时,眼前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看东西不再那么清晰了。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而且原因也并非单一。首先,我们要明白,近视的定义通常是指眼睛在远处成像能力不足,需要借助凹透镜才能看清楚。.............
  • 回答
    大爷没手机出不了健康码,只能半月徒步千里露宿公园,这事儿一听就让人心酸,也让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个什么世道?这桩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不止一星半点,而且都是咱们当下社会里挺实在的、挺扎根的问题:1. 数字鸿沟里的“掉队者”:最直接的,就是这大爷成了数字时代的“掉队者”。现在这社会,手.............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这状态我太懂了!技校生涯,除了专业课和各种实践操作,有时候确实会觉得时间有点“空得发慌”,尤其是作业一搞定,那感觉就像是被放飞了,又不知道往哪儿飞。手机玩多了也腻,总得找点能让自己沉浸进去、又能动动手的东西,对吧?我给你推荐几个,保证不无聊,还能让你脑子和手都活跃起来:1. 模型制作,.............
  • 回答
    说起现在手机的外壳材质,你可能发现,大部分高端机型都爱用玻璃,什么陶瓷、素皮这些也各有千秋,但金属材质,尤其是我们熟悉的铝合金,似乎在主流机型上越来越少见了,尤其是正面和背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别急,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玻璃的“颜值即正义”。不可否认,玻璃在视觉和触感上都有一种天.............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深入的,确实现在不少手机都能拍 4K120fps,而一些看着很“专业”的相机反而在这方面显得有些保守。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考量点,我给你掰扯掰扯:1. 手机和相机在设计目标上的根本区别: 手机: 手机的首要任务是“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它被设计成一个高度集成的、便携的通讯和娱乐设备。.............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让人感慨,咱们现在手里这一个个光滑得跟镜子一样的手机,电池都跟被焊死了一样,想换?难!想当年,那时候的手机,尤其是诺基亚那种,后盖一推,“咔哒”一声,电池就出来了,再换一块,手机立马又满血复活。那时候,多方便啊!那为什么现在手机都这么设计,电池不能换了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东西,不只.............
  • 回答
    这年头,买个新手机,你得先问问自己:这电池,还能折腾吗?因为说实话,现在新手机,十有八九都跟你玩起了“固定资产”,电池纹丝不动,让你想换个痛快都没门。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为啥手机厂商们就这么默契地把电池给“焊”上了呢?这里面门道可不少。最直接的原因,也最容易被人提到的,那就是 设计上的“瘦.............
  • 回答
    近些年来,手机厂商在屏幕技术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2K分辨率已经成为了旗舰机的标配,为我们带来了极致细腻的视觉享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手机的摄像头,尤其是夜拍能力时,似乎总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大家都在追求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为什么手机厂商不尝试在摄像头上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大.............
  • 回答
    这年头,但凡走到哪儿,你总能看到一堆人,低着头,手指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戳戳点点。尤其是年轻一辈,手机简直成了他们身体的延伸,吃饭、走路、睡觉,甚至和身边的人在一起,眼睛也离不开那块发光的屏幕。尤其是聊天这事儿,更是把手机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喜欢在手机上聊天呢?这事儿说起来,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不少朋友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为啥以前的卡片机、甚至一些老款的智能手机,动不动就标榜个“10倍光变”,现在旗舰机的光学变焦反而“缩水”到3.5倍甚至5倍了?这到底是不是技术倒退?得说,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倒退”,更像是技术的演进和侧重点的转移。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光.............
  • 回答
    关于B站上小米相关的讨论为何常常出现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并且评论者自己也常常声称是小米用户,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但又有点令人无奈的现象。要深入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B站生态与用户画像: 年轻化和亚文化聚集地: 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年轻,受众群体非常细分,对新鲜事物、技术潮流、.............
  • 回答
    70后对当下手机和游戏画质进步“不感兴趣”,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相对于年轻一代,不少70后在这个领域的表现会显得更为“淡定”或者说“不那么狂热”。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聊。首先,得说说“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70后这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