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手机都选择使用玻璃材质而不使用金属材质?

回答
说起现在手机的外壳材质,你可能发现,大部分高端机型都爱用玻璃,什么陶瓷、素皮这些也各有千秋,但金属材质,尤其是我们熟悉的铝合金,似乎在主流机型上越来越少见了,尤其是正面和背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别急,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说说这玻璃的“颜值即正义”。不可否认,玻璃在视觉和触感上都有一种天然的质感,那种温润、光滑的感觉,是金属很难完全复制的。特别是当光线照射在玻璃表面,那种流光溢彩的效果,能瞬间提升手机的档次。你想想,那些曲面屏、各种渐变色、磨砂效果,玻璃都能很好地实现,而且还能做到各种颜色和纹理,可玩性比单一的金属色要高多了。

其次,玻璃在信号方面表现更优秀。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手机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5G、WiFi 6、NFC等等,这些都需要天线来接收和发送信号。金属作为导电体,会对无线电波产生屏蔽作用。早些年的金属手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在金属边框上开很多“信号断点”,也就是那些胶条,看起来就不那么一体化了。而玻璃就不同了,它是非金属材质,对无线信号几乎没有阻碍作用,这让手机内部的设计更自由,天线布局可以更优化,信号接收和传输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尤其是在5G时代,对信号的需求更迫切。

再来就是散热。虽然金属散热好是常识,但手机内部的精密元器件发热的时候,金属外壳确实能帮助散发一部分热量。不过,这里有个“但是”。现在的手机处理器性能越来越强,但同时也在努力控制功耗和发热。而且,玻璃本身虽然导热性不如金属,但它表面积更大,而且很多手机会在玻璃和内部框架之间增加导热材料,所以整体的散热表现也并不比金属差多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玻璃的温润感反而能让你在握持时感觉不那么“烫手”。更重要的是,金属的散热优势并不足以抵消它在信号和设计上的劣势,尤其是在保证美观和信号强度的前提下。

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无线充电”的普及。无线充电的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来传输能量,金属材质会严重干扰这个过程,阻碍能量传输。而玻璃恰恰是无线充电的绝佳载体,它既坚固又能让电磁场自由穿透。随着无线充电越来越成为一种便捷的充电方式,选择玻璃材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你可能会说,金属也很有优势啊,比如坚固耐摔。没错,金属的硬度和韧性确实比玻璃好一些,不容易摔碎。但是,玻璃厂商也在不断进步,像康宁的玻璃,比如大猩猩玻璃系列,它的抗刮擦和抗摔能力已经大大提升,虽然依旧怕摔,但相比早期玻璃手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很多手机也采用了金属中框来提供结构的支撑,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坚固,又能让正反面采用玻璃,兼顾了美观和信号。

总的来说,手机厂商选择玻璃材质,是在多方面权衡后的结果。它在美观性、信号穿透性、无线充电兼容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通过玻璃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耐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金属材质虽然在坚固和散热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在信号和无线充电这两大现代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功能上存在天然的限制,并且在设计多样性上也相对受限。所以,当你看到大部分新手机都用玻璃,那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G手机恨不得浑身上下都是天线,不可能像4G时代一条注塑糊弄过去。

无线充电NFC又跟金属机身互相排斥。

所以…

user avatar

因为世界手机在中国生产,中国围绕着苹果建立供应链。

现在常见的一些手机外壳材料,很多都是苹果率先采用和研发的,比如不锈钢、阳极氧化铝、玻璃。苹果的技术从富士康和其他供应商扩散出去以后,就成为了其他手机品牌的货架选择。这其中有许多工艺,比如拿玻璃来说,切割、印刷、表面质量检测,都是在苹果的体系中研发出来,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扩散到深圳和东莞的工厂里面。在深圳和东莞,苹果的供应商身份或者同等技术能力相当于是制造业荣誉称号,相应的技术会作为首选推荐给集成商。当然最最最根本的,是因为苹果的带动该技术大面积铺开,成本很低,不要白不要。

我不是手机行业,我们有一个产品的辅助工具,以前是拿塑料做的,是一个小卡片。前段时间我们一个朋友来参观时,看到这个东西,就告诉我们他们可以换成玻璃来做,符合产品技术要求,而且更精美。他们就是在手机供应链里面,承接的前屏玻璃技术(类似康宁大猩猩)转移,玻璃性能很好,而且激光加工、喷涂技术都很成熟。

在深圳东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iPhone的包装盒,苹果提出要求的时候,印刷厂家都说做不到,不可能,没有这样的东西。后来在巨大的诱惑和压力下,有的包装厂做出来了,其他厂家就会想尽办法去搞清楚这个是怎么做的,中国人很聪明,技术一下子就扩散开了,相当于苹果给整个包装行业做了一次产业升级。我们有个件是注塑的,供应商也是苹果的供应商,我们去考察过他们和日本、德国供应商,结果是中国的水平更高,因为苹果对塑料件的要求近乎变态,供应商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进工艺。有这样的供应商,我们的塑料件当然是要做类似苹果的品质要求,明显质量更好,这就是技术扩散和产业链的力量。

这个里面不是说苹果带着中国企业往前走,而是相辅相成的。苹果有很多苛刻的要求,在其他地方生产不出来,只有中国人能做到。

苹果一出什么设计,其他手机厂商都跟风,不是因为无脑,而是因为供应链就是这样。你要标新立异,背后要付出的代价是建立一条全新的供应链,先照照镜子自己有没有苹果的能耐,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也没有几个人有苹果的能耐。

引入特斯拉,完全就是在复刻苹果的模式。

补充一下免得引起误解,玻璃材质是苹果率先采用并且引起行业内铺开,但并不是说只有苹果可以带动产业链,也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苹果带动的。比如早年moto最神的V3手机,有一个激光雕刻的不锈钢键盘,那个技术也是大面积铺开了,并且扩散到了很多行业。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大概因为商家的利益跟用户的利益并不一致。

对用户来说,塑料才是最好的材质,对商家来说,玻璃跟陶瓷都比塑料好。至于金属,那是注定要淘汰的,其实并不在考虑之列。

为什么呢?

  • 塑料的保质期短,容易变色,这意味着用户必须要经常换壳,进而必须提供手动换壳的办法,而用户换壳会给手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降低用户换机动力。
  • 可以拆卸后壳同时也意味着也可以允许用户拆卸电池,再一次降低用户换机动力。
  • 塑料在外观方面也有优势,聚碳酸酯就是最普通的塑料,而聚碳酸酯材料的手机后壳是什么样子各位可自行搜索,总之,塑料一样可以做出高级感。
  • 塑料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它并不容易摔碎,至少比玻璃跟陶瓷强得多。

不耐磨看起来是塑料的缺点,不过这个缺点反而被优点抵消,塑料的后壳廉价而且易更换,玻璃陶瓷就算很耐磨,哪里比得上几个月换一个新的后盖更愉快?

对商家来说,金属在这方面是比塑料好点点,因为一体成型金属基本上无法允许用户手动拆卸,不允许用户手动拆卸就没法换电池,没法换电池那么呵呵。。。电池就是一个计划性报废环节。

然而,金属有一个致命伤:电磁屏蔽。这意味着无法支持无线充电,也难以支持类似NFC这样的功能(难以支持不等于不能支持)。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的今天,金属材质的淘汰是技术上的必然


寻找其他材质替代金属是必须的,继续使用塑料材质,手机厂商并不甘心,智能手机厂商肯定早就想过用玻璃,但他们都担心这种行为会被骂:手机正面已经是一碰就碎了,如果背面还搞成玻璃,那手机简直只能捧在掌心当佛供着了。他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苹果就敢这么做。在苹果的现实扭曲力场下,无论苹果做出什么坑用户的选择,果粉都会主动洗地。去掉耳机孔以及使用玻璃后壳都是这样的例子。消费者接受了看起来闪闪发光然而用起来一碰就碎的手机,而这种做法也被其他厂商效仿,成为标配。

——玻璃材质确实能够在橱窗上陈列起来更漂亮,更容易激发用户购买欲望。至于因此而导致的用户之后的使用成本上升,那时候与商家已经没有关系了嘛!反而,除了换屏以外还多了一项换后壳的生财之道,何乐而不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