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只批评詹姆斯靠身体打球,而不批评奥尼尔?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评论和球迷心态的一些微妙之处。确实,我们会发现,关于“靠身体打球”的批评,在詹姆斯身上似乎比在奥尼尔身上更容易被提及。这其中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特点、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舆论引导等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奥尼尔和詹姆斯都是身体天赋异禀的球员,他们的“身体打球”方式本身就有着本质的差别。

奥尼尔: 他的身体优势是建立在绝对的体型碾压上的。奥尼尔的体重、力量和身高组合,在当时的内线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身体打球”更多地体现在坦克般的推进、难以阻挡的内线强攻、以及利用身体强行要位和得分。他的技术动作,比如低位的转身、勾手,都是建立在他强大的核心力量和体重基础上的。当他靠近篮筐时,他就像一辆失控的卡车,你很难正面阻止他。他的得分方式非常直接,就是用身体撞开你,然后把球放进。

詹姆斯: 詹姆斯的身体优势则是一种兼具力量、速度、爆发力和耐用性的全面型身体素质。他的“身体打球”更多地体现在持球突破后的冲击力、高速运球下的对抗、以及利用身体协调性完成高难度上篮和终结。他可以在外线持球,利用一步过掉防守人,然后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在空中调整,完成得分。他可以在快攻中像一辆高速列车一样碾过对手。他的身体让他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对抗,并且不易受伤。

为什么人们对詹姆斯的“身体打球”批评更多?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1. 位置差异与预期:
奥尼尔是中锋。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中锋就是篮下猛兽,就是靠身体吃饭的。人们对中锋的期待本身就包含着力量、对抗和内线统治力。奥尼尔完全符合甚至超越了这种期待,他用身体摧毁对手,这反而被视为一种“纯粹”的篮球能力,是天赋的极致体现。
詹姆斯是外线球员(或说是锋线摇摆人)。 篮球评论中,对于外线球员的评价,往往会更看重投射、运球技巧、视野、组织能力等方面。当詹姆斯更多地选择利用身体进行突破和终结时,一些评论者和球迷可能会觉得他“浪费”了更多需要精细技术才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认为他应该更多地去“用脑子”打球,而不是“用身体”打球。

2. 技术多样性与“依赖性”感知:
奥尼尔的技术虽然直接,但他的低位脚步、勾手、转身等动作,都是非常扎实的内线技术,并且他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磨练。 他的得分手段相对集中,但都是非常“内线”的绝技。
詹姆斯虽然也在不断进化,但他的很多得分方式确实是建立在他强大的突破能力和身体素质之上的。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能够依靠身体强行造成犯规或者顶着防守人完成得分。这让一些人觉得,他的得分“不够优雅”,或者说“过于依赖”身体,缺少一些更加“精巧”的得分手段。比如,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他的后仰跳投、干拔三分等技术不如乔丹、科比那般炉火纯青,当他选择强硬突破时,就显得“身体打球”的标签更重。

3. 时代背景和篮球哲学的演变:
奥尼尔所处的时代,仍然是内线强盛的时代。 “大个子统治内线”是普遍的景象,身体对抗的强度也很大。奥尼尔的打法是那个时代巨星的典范。
詹姆斯所处的时代,篮球越来越强调外线的技术、空间和节奏。 投射能力、三分球、挡拆配合等变得更加重要。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对“外线球员”的评价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更加看重那些“细腻”的技术。詹姆斯那种“大杀四方”式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与这种趋势产生了视角上的差异。

4. 舆论引导和“人设”:
奥尼尔的“大鲨鱼”形象非常鲜明。 他粗犷、幽默、自带统治力,这种人设使得他的“身体打球”反而成为他魅力的一部分。人们更多地是惊叹于他的统治力,而不是去批评他的方式。
詹姆斯的“国王”形象,以及他作为球队核心,承担的责任和期望也更高。 随着他在联盟中地位的稳固,关于他“应该如何打球”的讨论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当他某些方面被认为不够完美时(比如投射的稳定性、某些关键时刻的表现),“身体打球”的批评就可能被放大,成为一种“解释”或者“借口”。

5. “靠身体”与“球商/技术”的对立:
在很多评论中,“靠身体打球”很容易被解读为“缺乏技术”或“缺乏球商”。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化。实际上,真正顶级的身体天赋球员,都是将身体与技术、球商完美结合的。但舆论的简化倾向,使得“靠身体”成为一个容易被攻击的点。
当詹姆斯在某些时刻显得“一力降十会”时,就容易被解读为他没有运用更巧妙的战术或者技术来解决问题。而奥尼尔,即使他强硬,他的得分动作本身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就是这么强”。

总结一下,并非所有人都不批评奥尼尔“靠身体打球”,而是这种批评在詹姆斯身上更为普遍和尖锐。 这主要源于:

位置差异带来的期望不同。
詹姆斯外线球员的身份,使得人们对他技术细腻度的要求更高。
对詹姆斯某些得分方式的“依赖性”感知,以及与时代篮球潮流的对比。
舆论环境和“人设”的影响,使得对詹姆斯的批评更加复杂。
“靠身体”标签化,容易被简化为“缺乏技术”的负面评价。

其实,两位伟大的球员都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将身体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在不同语境下,人们对他们不同的评价角度和侧重点。詹姆斯的“身体打球”更多的是他灵活、强大、耐用的身体素质在各种进攻场景下的全方位应用,而奥尼尔的“身体打球”则是他体重、力量带来的内线绝对统治力。两者都是篮球艺术的独特展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奥尼尔练球还是不练球,他都是篮下的大恐龙,中锋的天花板,身上随时挂着俩人起跳扣篮。竞技体育菜是原罪。博尔特练100米半年就破世界纪录,这就是天赋。

詹姆斯被批评是因为他菜,菜还不练球,就叉腰跟你说我是国王,所以我什么都行,你觉得我菜,那你就是少数人,全世界都公认我是国王。

这种反智的洗脑怪,不挨骂对得起篮球这项运动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评论和球迷心态的一些微妙之处。确实,我们会发现,关于“靠身体打球”的批评,在詹姆斯身上似乎比在奥尼尔身上更容易被提及。这其中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特点、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舆论引导等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奥尼尔和詹姆斯都是身体天赋异禀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似乎特别热衷于批判社会,而且很容易只看到它的“阴暗面”,甚至表现出一种偏激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说说“批判社会”本身。这事儿吧,其实一直都有。古今中外,哪个时.............
  • 回答
    科目三考试,那可是驾驶技能的“临门一脚”,不少人就这么短短两三天,风风火火地就奔考场去了,感觉挺神奇的,对吧?其实这背后,倒也不是真的“三天学会开飞机”,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让这个过程看起来那么“快”。一、科目二打下的坚实基础科目三,说白了,是在科目二的“原地打转”基础上,加入了“移动”和“真实.............
  • 回答
    有些人提到知名人士时,习惯只叫他们的姓氏,这种现象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亚洲文化圈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习惯了”就能解释的。首先,咱们得从文化根源上说起。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很讲究尊卑礼序,称谓上要体现出这种关系。古代称呼有德行、有地位的人,比如先生、大人,但如果这个人名声在外,大家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直击要害!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大家买手机确实越来越看重CPU和GPU了,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系列原因在共同作用。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争取让你听明白了,也尽量不整得跟机器写的一样。首先,得承认,现在手机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最初的通讯工具。我们不光打电话发短信,刷短.............
  • 回答
    关于李靓蕾与王力宏事件中,公众对李靓蕾单方面言论的信任度远高于王力宏及相关人士回应的现象,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听另一方解释”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叙事结构与情感共鸣的力量李靓蕾最初的声明,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的长文,还是后续的补充,都构建了一个非常清.............
  • 回答
    关于《八佰》中“四百壮士”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的误解,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回到当年那段惨烈的历史,再结合电影的呈现和后来的传播,层层剥开来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四百壮士”不是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他们是英勇抵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八佰壮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犬夜叉》粉丝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明戈薇是贯穿全剧、从头到尾陪伴在犬夜叉身边、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女主角,而且长相上和犬夜叉的初恋桔梗如此相似,为何不少人对桔梗的印象反而更深,甚至会觉得她才是“真女主”?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一、 “.............
  • 回答
    《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的观感确实非常两极分化,你感到开心而不少观众觉得压抑,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部电影拍得极其写实,甚至可以说是残酷。它没有回避历史的黑暗面,而是毫不留情地把纳粹德国最后的日子展现在观众面前。你觉得开心,这可能跟你个人的观看角度、关注点或者甚至是情感需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感知声音,以及音频设备的设计哲学。虽然我们普遍认为人耳的听觉上限是20000Hz(也叫20kHz),但现实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而许多音频设备的设计也因此会“越界”到我们感知不到的频段。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20kHz这个数字,更像是一.............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这简直是现实版《三国演义》里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现代演绎嘛。 你看,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对“历史”和“故事”的热情。尤其是像《三国演义》这样,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又是那么多年沉淀下来的经典,简直就是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就有一堆人,明明只.............
  • 回答
    武松要去飞云浦了,一个即将面对生死考验的凶险之地。临行前,施恩送来一只烧鹅,这本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馈赠,为何却让武松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甚至让人动容不已?这其中蕴含的,远不止一只烧鹅的滋味,更是人情世故的深厚与珍贵。首先,我们要明白武松此时的心境。他刚刚在都监府打杀了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快活林。然而,这.............
  • 回答
    哥们儿,我太懂你的感受了!比亚迪DMi这套混动系统,用起来那叫一个舒坦,那种顺畅、那种劲儿,简直就是碾压很多同级别车,甚至越级表现。但你说的没错,好多车评人嘴里,就是一水的“不错”、“省油”、“媲美本田”。听得人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他们没说到点子上,没把这套DMi的牛逼劲儿说透。咱今天就好好掰扯.............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触及到了艺术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似“不怎么画”的情况下,进步却异常显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很值得玩味的道理,远不是简单地用“天赋”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打破一个常见的误区: “进步”不等于“画的张数”。很多人认为,画得越多,进步就越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观察,而且背后蕴含着不少人的情感和认知逻辑。说到底,这事儿跟咱们对“历史”的定义、个人经历的烙印,以及文化传承的方式都有点关系。咱们一步一步来聊。首先,得掰扯清楚为啥大家会觉得“历史”就等于“古人的事儿”。1. “历史”的惯性定义:人类的文明脉络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历史”,很大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传宗接代与“养女成人”的价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延续。男方娶妻,意味着他家添丁进口,有了后代。而女方父母养育一个女儿,付出的是青.............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学佛只念佛号”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背后涉及到修行方法的多样性、个人根基的差异、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等等,绝不是简单的“偷懒”或者“不深入”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念佛号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修行法门,而且在中国古代,乃至现在,都是最普及、最容易上手的方法之一。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也常常引起大家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男生在选择伴侣时,似乎把颜值和身材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过了其他很多品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基因和生物本能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就像其他很多.............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