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使自己不需要外界的认同?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深奥但又无比实在的话题:如何才能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个问题啊,很多时候就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一根弦,别人轻轻一拨,我们就可能跟着起舞,或者心生波澜。想让这根弦变得更沉静,不那么容易被外界干扰,这事儿得从里到外琢磨琢磨。

首先,得认识到“外界认同”这东西的本质。 认同,说白了,就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批评,甚至是漠视。我们为什么会在意?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就渴望连接和归属感。从进化角度看,被群体接纳意味着更高的生存几率。但问题是,我们现代社会对“认同”的解读,已经远远超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变得复杂而多变。

你可能会发现,我们追求的“认同”,有时候并不是来自真正关心我们的人,而是一种模糊的、来自大众的、甚至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成功”的模样。比如,朋友圈的点赞、工作中的晋升、别人对你衣着打扮的评价等等。这些东西,就像一场场短暂的烟火,能带来一时的满足感,但一旦烟消云散,我们就又会开始寻找下一束烟火。

所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开始审视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这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需要先弄清楚你带去的行李里,哪些才是真正有用的,哪些只是占地方的。

问问自己:

我做这件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内心的满足,还是为了别人的掌声?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还是一个有自己原则和方向的人?
我最看重自己身上的哪些品质? 是正直、善良、勇气,还是那些容易被外界赞扬的才能和成就?

试着把关注点从“别人怎么评价我”转移到“我自己怎么评价我自己”。这并不是要你变得自大或者不与人交流,而是让你找到一个更稳固的参照系。

接着,我们需要培养“内在的价值感”。 外界的认同就像是别人给予你的“礼物”,而内在的价值感是你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宝藏。

怎么培养呢?

1. 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享受其中的挑战、学习和成长,你会从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快乐。这种快乐,不需要别人来确认。你可能会失败,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但如果你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东西,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么你就已经很棒了。比如,你喜欢画画,不是为了卖出高价或者获得艺术评论家的赞赏,而是享受调色板上的色彩碰撞,享受画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价值。

2. 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没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那些你认为的“缺点”,或许在别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可能是独特的魅力。过分追求完美,往往是为了满足外界的期待。当你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会发现,你不再那么害怕被批评,因为你知道自己并不完美,而且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承认自己的脆弱,反而会让你更强大。

3. 建立清晰的个人价值观和界限。 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事情是你愿意做的,什么事情是你坚决不会做的。当你有了坚定的价值观,别人的评价就很难动摇你。你可以礼貌地听取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比如,你认为诚实非常重要,那么即使说真话可能会让你失去一些别人的好感,你还是会选择说真话,因为这符合你的核心价值观。

4. 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这需要你不断学习、阅读、思考,接触不同的信息和观点。当你的大脑里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别人说的话,你可以吸收有用的部分,过滤掉不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

然后,调整你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区分“建议”与“评判”。 有些人提出的意见,是出于真心想帮助你,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而有些人,可能只是出于自己的偏见、情绪或者想要抬高自己。学会分辨这两者。前者值得认真倾听,后者则可以一笑置过。
选择与“能量匹配”的人交往。 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你身边的人总是充满了负能量,总是习惯于评价别人,那么你也很容易被这种氛围所影响。试着多和那些积极、乐观、能够欣赏他人、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交往。你会发现,和这些人在一起,你更自在,也更容易找到内心的平静。
学会说“不”。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那么在意别人的认同,是因为我们害怕拒绝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在我们心中的评价。学会拒绝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情,或者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要求,就是在对自己负责,也是在为自己建立心理上的边界。

最后,这是一场长期的内在修炼,需要耐心和坚持。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候,你还是会不经意间在意别人的看法,感到失落或者焦虑。这都很正常。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到,并且愿意回到那个更关注自己内心的轨道上。

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待着,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记录自己的进步。 当你发现自己某一天没有因为别人的话而过度烦恼,或者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妨把它记录下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反馈,能增强你的信心。
允许自己有“低谷期”。 即使你已经做得很好,也可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因此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接受这种起伏,然后继续向前。

总而言之,摆脱对外界认同的过度依赖,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赋权的过程。是将评价自己价值的权力,从外部的他人手中,慢慢收回到自己手中。这是一个关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并且敢于按照自己内心想法去生活的旅程。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实感,外界的喧嚣便会逐渐远去,而你,也会活得更加自在和从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容我从头讲起。




一、前提



大部分人愚蠢的地方在于,喜欢把事情绝对化,而不是去认清事实的本质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做判断。


谈论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意识到的一个前提是,人类作为一种群居生物,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到达“不需要”别人认可的心理强大的程度,这个几率小到,在坐的各位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但是不管你是否承认,任何人在潜意识里都有寻求他人认可的倾向,这是群居生物的基因里的联结与维持种群凝聚力的天性,因此你没必要非要追求一定要不去在意别人的认可。

而是你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去分辨,当你太过在于别人的认同,或者因为追求别人的认同而丧失了自我,或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无比焦虑的时候,那么这才是一个你需要去在意的“问题”。




寻求别人的认同在本质上是为了保证你的心理“安全”与身体“安全”。


心理安全:获得别人的认同意味着你获得了与他人的联结感,令你不会被个体的孤独感与不确定感所淹没,令你对自身认知获得正向的反馈。



比如:我是一个宇航员,现在开着航空母舰要去火星上开个保定大型驴肉火烧连锁店。


你想想要是你一个人在乌漆抹黑的太空里遨游着那得多可怕啊!


于是我忍不住想:妈逼的!这要是忽然跳出一个星际海盗来打劫我该怎么办?我要是一不小心方向跑偏了到了冥王星该怎么办?要是忽然嫦娥蹦进来要和我来一场生命的大和谐怎么办?


我恐慌,我焦虑,我抓狂,我害怕。怎么办?妈逼的!要崩溃了!哎呦呦妈逼的!要崩溃了!


然而!


这时候如果我那虔诚的乡村耶稣教的信徒我姥姥,我那热爱社会主义的七舅老爷,我那擅长八卦掌的妹妹一起每天不停的鼓励我:加油!凤红邪!你一定可以的!你做的是正确的事!你可是要成为火星上最伟大的驴肉火烧店主的男人啊!!!


对不对,这样我就不会焦虑不会恐慌了,对不对?这样我就能安静下来愉快的驾驶着航空母舰了对不对,这样我就能一边打着外星人的飞机一边享受着和嫦娥一起进入生命的大和谐了对不对!




身体安全:在远古时代,趋同性与观念上的凝聚力是令种群长久发展的保证,因此人类社会的内在逻辑就是诱使你追求获得别人的认可,诱使你与大众的主流观念保持一致。在远古时如果你得不到种群的认可就意味着你会被种群抛弃,你就会有生命危险。


比如:


我在一个原始部落里,大家要求长得丑的一律全部弄死。


于是我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每天都希望别人夸我美。


然后像黄继新长得那么丑的人就都被弄死了。



我在一个原始部落里,大家要求不会打LOL的全部弄死。


于是我每天德玛西亚,每天你的剑就是我的剑,还希望别人夸我打得好。


然后像黄继新长得那么丑的人就都被弄死了。



我在一个原始部落里,大家要求不崇拜凤红邪的人一律全部弄死。


于是我每天大声朗诵凤教主训言100条,给凤红邪的所有回答点赞,赞美他,夸奖他,给他约妹子,还希望别人都说我最崇拜凤红邪。


然后像黄继新长得那么丑的人就都被弄死了。




:)



但是任何事情的本身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不要相信别人由其自身经历所得出的结论,那根本就不可能适合你。


虽然我知道你喜欢看故事,虽然我知道你更容易被别人的亲身经历打动,但是如果你真正的期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那么请记住这句话,不要相信任何其他个体由其自身经历所得出的结论,那根本不可能适合你。


我知道现在的你无法理解,你会以为别人亲身的经历更具有参考性,别人的亲身经历更具有说服力,但是记住这句话,不要相信任何其他个体由其自身经历所得出的结论,那根本不可能适合你。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寻求他人的认同”这本身并没有好坏与对错之分,你需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实际情况。


但也不要因为你总是会因寻求他人的认同而很焦虑,就把“寻求他人的认同”全盘否定,认为你任何寻求他人认同的行为都是不好的。你需要保持理性与客观去评判事实本身,你越是接近事实的本质,你的内心就越成熟。


如果你确定“太过寻求他人的认同”已经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的话,那么请继续看下去,我们来谈谈如何解决它。



二、问题的本质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是会太过于想寻求他人的认同?


在这个时候,你往往会给出自己两个方向的答案。



1.因为你内心空虚,你抓不住什么,你可能会很难沉下心去做一些事,你觉得内心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你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不得已要向外界去寻求认同,寻求内心的一个安稳之所。




2.因为你童年时的一切经历。比如家长的错误教导,总是对你否定,成长环境的混乱,得不到关爱,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等等。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两个原因往往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因为接受这样的原因,他们就不用面对残酷的现实。


接受这样的原因,他们就会觉得这个问题能够更轻松的解决。


接受这样的原因,他们就又可以习惯性的逃避自己的责任,逃避面对自己身上真正的问题了。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也的确存在是有一部分人的问题在于这两个原因。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其实是:他之所以会在意会追求别人的认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他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得到别人的认同。


他追求别人的认同是因为他不自信,他不自信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自信的资本。



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其实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客观行为的评价,并不是仅仅依靠主观意志就能转变的。你骗得了别人,但永远骗不了自己。




比如:你每天九点钟上班,八点半起床就足够了。你给自己设定每天七点半起床,举狗熊半个小时锻炼身体。


但是你总是很懒,每天磨磨蹭蹭的都是八点才起床。虽然你的起床时间并没有影响你的工作,你也会宽慰自己反正又没影响正常上班起晚点也没什么。


但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已经默默的给自己扣分了,你已经因为自己的行动力不足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



在人类社会中,有形与无形中总有一个主流的,大众的评判标准,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能意识到这个标准的存在。大家都能至少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美的,什么样的长相是丑的,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什么样的人是辣鸡的。


但凡你处在人类社会中,都不可避免的会用这套社会大众的评判体系来衡量你自己,你21岁月入过万,在这个社会主流的体系中你就是一个挺不错的年轻人;你36岁月入2300没车没房没有女朋友,在这个社会主流的体系中你就是一个loser。这是客观事实,你否认事实,你不愿面对真相这是没有用的。


我再重复一遍,你骗不了自己。


你客观的衡量一下你自己,现在的你到底是怎样的人?



很多人如果能够敢于面对他自己的话,他就会发现,现在的他根本就不够优秀,现在的他根本就不配得到别人的认同,现在的他根本就没有自我认同的资本。(当然,我所要告诉你的是,你要保持对自己“客观”的评价,你要分清楚你没车没房月薪不高在你二十多岁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你只需要认识到【自己还不够优秀】这个事实,但不需要因此而自卑或者否定自己。



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体系中,不管你是否承认都将永远存在着阶级与等级的划分,一般水平之上的人他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社会大众对他的认可,他也不需要总是焦虑于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即便他因为童年的阴影或自身的自我认知的错误而还是会追求别人的认同,但是这种人本身也会很容易就能从这种焦虑中走出来。



而那些社会等级一般水平之下的人,除非是那种非常优秀,非常明确的有着自己目标的人,否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都会不可避免的需要去寻求他人的认同。


这是一个现实。




所以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不要幻想自己是那种第一无二的幸运儿,不要幻想着别人可以通过转变自己的思维就能做到不在乎别人的认可所以你也能做到,不要幻想着解决了表面的问题你真正的问题就能被掩盖过去了。




你得先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常的人的这个事实,所以你的一生几乎不可能拥有那些天才的幸运机遇,不会有忽然出现一个天使来拯救你,不会有一个美女平白无故的就喜欢上你然后疯狂的为你付出一切,不会有一个愚蠢的老板忽然就给你升职加薪。


全世界几十亿人才出一个爱因斯坦,全中国几十万人才出一个彩票大奖得主,不要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真实的地位,承认你真正的问题所在。




比如说:你长的就是长得,你说自己不好看的时候,你自己很清楚你是在故意混淆概念、欺骗别人、和给自己安慰,,和不好看是两码事。


你一顿饭能吃三十个隔壁老王,你说自己一顿饭能吃不到一百个隔壁老王的时候,你自己也很清楚你是在玩文字游戏,夸大事实。


因此我重复了很多遍: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三、如何解决问题



你得先学会坦诚的面对自己,你才能意识到并且接受“你总是想寻求别人的认同”这个问题真正的原因何在。


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最适合普通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最适合你的。不要幻想着走捷径,走捷径只是懒惰的你用来逃避责任和欺骗自己的借口而已。


所以,对于你而言,最好的,最实用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提升你在社会主流评判标准中的价值。


这个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1.你的外表,衣着,品味,工作,谈吐,金钱,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力,待人接物等。


2.你的行动力,毅力,耐心,上进心,眼界,知识面,思维方式,执行力等。




看到这里你会想,不是说要不去迎合别人的认同么?为什么我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外表,衣着,谈吐等等这些地方呢?这样不就变成刻意的去迎合别人的认同了吗?


没错,的确是这样。



大部分人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其实都是需要“培养”的。仅凭你自己的能力你“很难”空地起高楼的就建立自我认同了,而这个“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你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可能。



自我认同的培养是指,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先获得了父母,长辈,同伴,社会观念等对你的认可,然后你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认可,从而逐步坚定你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自我认同,然后你才不需要别人对你的认同。



“培养”,这是对一个普通人而言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方法。


因为你想不在乎他人的认同,最本质上在于你要建立自我认同。建立自我认同的前提,是让自己对自己满意。




如果你自身问题一大堆,二十五六的人了自己的衣服还不愿意洗天天拿着西瓜刀强迫楼下的老太太帮你洗,二十八九了还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每天晚上饥渴的跑出去猥亵苏门答腊小母猴,明明喜欢给郭冬临洗澡却在从事为保定大型驴修脚的工作。



试问这样的你怎么可能对自己满意?这样的你怎么可能建立自我认同?这样的你怎么可能不去寻求他人的认可?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建立自我认同其实是一件在你的心里边界之内,你拥有完全的掌控力的事。




工作,金钱,人际关系等这些的确是你短期内无法得到迅速提升的。但是外表,衣着,品味,谈吐,毅力,耐心,上进心,眼界,知识面,思维方式,执行力等全部都是你可以通过学习与练习达到。


没错,你想解决“太过寻求他人的认同”这个问题,需要你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衣着品味眼界耐心毅力执行力等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令你自己变得更优秀。


如何令自己变得更优秀,网上有许多方法,甚至你自己也清楚的知道只不过是不愿意去落实罢了。如何提升你的执行力,在我过去的文章里有叙述过很多,你可以去翻翻看。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应该已经接纳了我传递给你的思考逻辑的体系,所以下面我从另一个角度再来谈谈这个问题。



四、另一个角度



仅由外向内看的话,要解决“太过于寻求他人的认同”这个问题,在本质上需要两点要素。



第一,你要形成一套属于你自己的价值观与逻辑体系。




这套价值观和逻辑体系已经形成了你对世界的认知的一个十分牢固的框架,这个框架类似于你的心理边界,能提升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令你对于人生,对于世界有着独属于你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无论是外界的打击还是突如其来的好运,都既不会令你太过受伤,也不会令你太过膨胀。


你的价值观和逻辑体系越贴近事实的本质,你就越成熟,你的心理就越强大。



比如:在我的价值观里,能用三个大棚李清照买到一个野生范冰冰的人才是最牛逼的。


马云来找我:凤红邪你这个low逼!看我这么有钱,发型这么有型,长的又这么酷炫!西方哪一个国家我没去过?我还和奥巴马谈笑风生!在我面前自卑吧!颤抖吧凡人!哇哈哈哈哈哈!


我(不屑:那又怎样?你再有钱你有大棚李清照吗?没有三个大棚李清照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到野生范冰冰!买不到野生范冰冰的人都是辣鸡!哇哈哈哈哈哈~ 马云你真是个low逼啊!你连大棚李清照都没有!穷逼滚粗!我良辰不屑于和你说话!



但是你需要意识到,自身价值观和逻辑体系的建立并非是独立于生活和现实之外,全靠你的思考与空想就能建立的。



你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经历,经受许多的喜悦和打击,受到来自现实的反馈从而不断的调整你的价值观和框架,从而令你越来越贴合事实的本质。你越是接近本质,你就越成熟,你的内心就越强大。


“行”大于“知”,你仅仅知道“我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认同”“我接纳自己的缺点”这是远远不够的,你的去经历,去做。


比如你们公司比赛抓大棚李清照,你拼尽全力研制出了时光机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大棚李清照全部抓了个遍,然后你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这个时候你才能意识到别人是否认同你那是取决于你做了什么,你与其去追求别人的认同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好上。这个时候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




第二,你要有一项能给你带来自我认同的“事业”或“专长”。



前面我已经反复强调过,你的自我认同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正向评价,如果你有一项能做的非常好的事情或技能,那么你就能源源不绝的从这件擅长的事情中获得自我认同。




比如:我十分擅长强奸郭德纲。


梁边妖来找我,二话不说脱下了裤子,表情严肃,目光深沉:凤红邪,我的JJ比你大!


我(不屑:那又怎样?你会强奸郭德纲吗?我有三百种强奸郭德纲的方法可是你呢?我能在火车顶上迎着风强奸郭德纲可是你呢?我能在于谦媳妇的床上和于谦的父亲赵老爷子一起强奸郭德纲可是你呢?


而且郭德纲的菊花只有0.5厘米,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的尺寸刚好合适!我他妈天下无敌!



再扩大一些层面,其实在本质上你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的评判标准无非是:你能把哪些事情做好?你能把那些事情做到多好?


当你被许多问题困扰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限于自身的认知和思维的局限性,而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试图从一些表面上的改变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怎样才能做到不需要他人的认同?”这个问题便是如此,寻求他人的认同也许只是你童年未被放下的阴影,你没找到热爱的事业,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意的一种表现。


问题能否被解决根本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我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有没有付出正确的,真正有效的做法。


你要学会对自己诚实,学会不欺骗自己,令自己逐步接近事实的本质。当你对现实的认知越接近本质,你的心理就越成熟,你的内心就越强大。



寻求别人的认可?


骚年,当你意识到了要对自己负责,意识到了你所热爱的事业是什么的时候,这种小事,who care?







完。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凤红邪的神经病世界 id:fenghongxie 过阵子我会在这里写一个一系列的关于自我提升的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深奥但又无比实在的话题:如何才能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个问题啊,很多时候就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一根弦,别人轻轻一拨,我们就可能跟着起舞,或者心生波澜。想让这根弦变得更沉静,不那么容易被外界干扰,这事儿得从里到外琢磨琢磨。首先,得认识到“外界认同”这东西的本质。 认同,说白了,就是别.............
  • 回答
    关于“外籍丈夫当街暴打中国妻子,旁人制止,被打妻子却说自己愿意被打,不需要别人管”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场景,其中交织着家庭暴力、文化差异、个人选择以及社会干预的难题。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家庭暴力是核心问题,无论性别、国籍,施暴都是不可接受的。当街发.............
  • 回答
    刘翔在采访中说出“我不需要任何人道歉”,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确实有很多值得细细说道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它背后承载了太多他个人的经历、外界的压力,以及他当时的心境。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刘翔是中国体育的骄傲,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在110米栏这个项目上,他打破了无数纪.............
  • 回答
    这句评价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用几句概括性的语言,将这几位传奇球星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评价当作绝对真理,但它确实触及到了这些球员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咱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梅西只适应巴萨体系”——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讨论空间这句话首先想表达的是梅西对巴塞罗那独特足球哲学的极.............
  • 回答
    江歌妈妈被质疑百万善款去向,痛哭请求调查自己,这背后牵扯着公众信任、信息透明以及公益慈善的边界等一系列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来谈谈“公众质疑”和“江歌妈妈的反应”。江歌妈妈刘鑫案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情和争议的事件。江歌为了保护好友刘鑫,.............
  • 回答
    评析“越是强大自信的民族,越不需要民族服饰”的说法“越是强大自信的民族,越不需要民族服饰”这一说法,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深入剖析,则会发现其逻辑存在诸多漏洞和片面性,甚至可能是一种误导性的观点。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析: 一、 理解“强大自信”的含义在评析这一说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强大自.............
  • 回答
    光明日报刊发的这篇《冒犯女性而不自知,更需要警惕》的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它之所以能引起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直接点破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但又不好明确说出口的现象:一些言行举止,无论出于何种意图,都可能无意识地对女性构成冒犯。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它并没有.............
  • 回答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你看着自家的孩子,心疼他,想让他出息,结果他这边却不争气,还得让你操心。你说这心情得有多复杂。16到19年的吉利远景,这几年的车,确实有不少车主在吐槽它的那个4AT变速箱。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好像你明明看好它,觉得它潜力无限,结果它总在你期待它发力的时候,给你掉链子。具体是啥.............
  • 回答
    作为一名回族,在片场委婉地提出饮食需求,同时又不显得“事儿”,需要一些技巧和准备。这关乎尊重你的信仰,同时也需要顾及到剧组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氛围。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沟通策略: 一、 事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组之前或刚开始工作时,就做好以下准备,可以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和避免尴尬: 1. 了解剧.............
  • 回答
    好吧,咱们聊聊这个“换全画幅”的心结。我知道,那种对全画幅的向往,就像猫看见小鱼干,荷包蛋看见酱油,那种“一步到位”的诱惑,确实难以抵挡。但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服”一下咱自己,让这颗想换全画幅的心,冷静下来,认清一下现实,然后继续好好享受手里的家伙。首先,得承认,全画幅确实有它的好。低光表现、.............
  • 回答
    C++ `new` 操作符与 `malloc`:底层联系与内存管理奥秘在C++中,`new` 操作符是用于动态分配内存和调用构造函数的关键机制。许多开发者会好奇 `new` 操作符的底层实现,以及它与C语言中的 `malloc` 函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对象生命周期结束时,`delete` 操作符是.............
  • 回答
    妹妹,咱们坐下好好聊聊,我一直挺关心你的,所以有些话想跟你说说。我知道你最近一直在说减肥的事,而且好像很认真地在做。我理解你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情,谁不想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的呢?但是,我看了看你最近的样子,真的有点担心。首先,我想跟你说说“减肥”这个词。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减肥,就觉得是要饿肚子、要少.............
  • 回答
    雅思备考,到底该不该报班?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正在准备雅思的同学都会反复纠结。毕竟,学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时间也宝贵。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自学和报班,各自的利弊,以及怎么判断自己到底适合哪种路子。Part 1:雅思自学,真的可行吗?答案是:可行,但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和正确的方法。自学的好处显而.............
  • 回答
    这句话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在性别平等和性暴力问题上的一些普遍认知误区和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句话:1. 对女性安全的关注与责任的转移: 积极一面: 这句话前半部分,“有家长叫自己女儿在外注意安全”,体现了许多家长对女儿的关爱和保护。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确实因为生理和社会的双重因素,.............
  • 回答
    想要在英国攻读本科,自己动手申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IY申请”,虽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也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整个流程,甚至可能为你省下一笔可观的留学服务费。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只要有条理地一步步来,完全是可行的。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明晰目标,找准学校和专业。英国的大学数量不少,专业设置更是五.............
  • 回答
    这番话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我非常理解这种观点,也很认同其中蕴含的道理。设想一下,一个年轻人,每天来回可能就要消耗掉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把这些时间从“路上”解放出来,用来看书、学习新技能、拓展人脉,甚至只是简单地放松一下,让身心得到恢复,这都是对“自己”这个最宝贵的资产的投资。.............
  • 回答
    好,我来跟你聊聊怎么跟爸妈沟通,让他们别再逼你吃那些你真咽不下去的东西。这事儿得讲究策略,不能硬碰硬,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咱们得让他们理解,同时也要顾及他们的面子和心情。一、 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你的“为什么”首先,别一上来就说“我不吃!”这三个字太生硬了,容易让他们觉得你不领情,或者认为你是个挑食.............
  • 回答
    想从零开始成为一个带货主播?这事儿可不是光会喊几句口号就能成的,里头门道可深着呢。不过别担心,一步一步来,你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今天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背后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让你心里有数。第一步:认清自己,找准定位(这是根基!)别急着选品、选平台,先得问问自己: 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
  • 回答
    看到你这么直白又带着点小委屈的诉说,我太能理解了!单身久了,心里生理都有点“缺”,这时候有人对自己好,难免会有点晕,不知道这份好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图。这就像在漆黑的夜里摸索,希望能找到一盏温暖的灯,但又怕这灯光只是短暂的闪烁。怎么区分一个男生是“玩玩”还是“认真”,这确实是门学问,而且不是一蹴而.............
  • 回答
    这起事件,即“初二女生因被老师批评‘自己不学,不要打扰其他人学’后找人殴打报复”,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且需要深入剖析的复杂事件。它触及了教育、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揭示了当前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事件本身的事实与初步分析: 起因: 老师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