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光明日报的《冒犯女性而不自知,更需要警惕》一文?

回答
光明日报刊发的这篇《冒犯女性而不自知,更需要警惕》的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它之所以能引起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直接点破了一个很多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但又不好明确说出口的现象:一些言行举止,无论出于何种意图,都可能无意识地对女性构成冒犯。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它并没有直接去指责某个具体的男性群体或某种极端的言论,而是聚焦在“不自知”这个关键点上。这是一种更为温和但同时也更具普适性的批评,因为它意味着问题并非只存在于恶意者之中,而是可能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和个体认知中。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1. 揭示了性别意识的普遍“盲点”:

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很多人对女性的冒犯是“不自知”的,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并非有意为之,甚至在他们自己看来是无伤大雅的玩笑或惯常的表达方式。这恰恰说明了社会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长久以来,某些认知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语言、行为和思维方式中,以至于我们很难跳出原有的框架去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会对另一性别的成员造成不适或伤害。

比如,一些看似无辜的“善意”提醒,如“你这么漂亮,不应该这么拼命工作”;或者一些被认为是赞美的词汇,如“你不像个女人”,都可能在无形中强化了“女性应该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或者暗示了某种性别能力上的差异。这些话语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它们隐藏在背后的对女性角色的预设,却是对女性个体自主性和多元可能性的限制。

2. 指出了“冒犯”的边界模糊性和主观性:

文章之所以让一些人感到困惑,可能也是因为“冒犯”的定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者的感受。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人听来,其感受可能天壤之别。文章强调“不自知”的冒犯,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不能仅仅以自己的意图来衡量行为的后果。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即使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恶意的。

这种“不自知”的冒犯,往往比直接的恶意攻击更难处理。因为面对后者,我们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但面对前者,如果简单粗暴地指责,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和不理解,认为自己被“小题大做”或“被误解”。文章希望引导的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沟通和自我反思,而不是简单的对立。

3. 强调了“警惕”的重要性:

文章的标题“更需要警惕”是关键。这不仅仅是呼吁男性提高敏感度,更是提醒我们所有人,在日益多元和强调个体权益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这种警惕,体现在:

对自身语言和行为的审视: 习惯性地问自己,我的这句话/这个行为,是否可能让某个群体(尤其是历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感到不适或被冒犯?
对他人感受的重视: 当有人表达出不适时,即使不理解,也应先给予尊重,而不是立刻否定或辩解。
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关注那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正常”的言论和行为背后,是否潜藏着对特定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4. 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深化: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篇文章是在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性别平等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平等,更是观念上的平等,是能够真正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个体需求和感受的社会氛围。当“不自知”的冒犯被揭示出来并被关注,就意味着社会正在朝着一个更细致、更包容的方向发展。

文章的潜在讨论点和可能面临的争议:

当然,任何关于性别议题的文章都可能引发不同的解读和讨论。对于这篇光明日报的文章,也可能存在一些延伸的思考:

如何平衡“警惕”与“过度敏感”? 一方面,我们当然要警惕不自觉的冒犯,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将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表达过度解读,导致社会交流变得过于拘谨和压抑。
责任主体是谁? 文章主要聚焦在“不自知”的冒犯者身上,但性别平等的实现,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如何引导男性提高意识,如何让女性在表达不适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倾听和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冒犯”的标准如何界定? 这是一个持续的讨论。文章提供了一个方向,但具体的界定依然需要个体、社群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达成共识。

总而言之,光明日报的这篇《冒犯女性而不自知,更需要警惕》文章,其价值在于它用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指出了性别意识中普遍存在的“盲点”,并呼吁社会成员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它不是一篇简单的批判文章,而更像是一次关于社会文化和个体认知如何与时俱进的集体反思邀请。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不仅在于改变明显的错误,更在于修正那些深埋在日常言行中的、不自觉的惯性思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我不怎么忙,来补一下邀请的回答。

我不打拳。我的回答是这个角度:假如你是《光明日报》此文中被点名的商家,你该怎么理解这件事,《光明日报》是希望你以后也女权吗?

不,不是的。

你要质问我为什么这么肯定,是不是什么“六经注我”。我只能回答,我在比光明排名更靠前的中央新闻单位做了近五年的宣传策划和口径管理,这种稿子是怎样的立意,我很清楚。

这些点名批评,核心目的是警告社会上这些商业主体在社会舆论话语权方面不要轻率自信。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商家都在绞尽脑汁想出爆款。产品本身出不来爆点,就想方设法在服务体验上找补,实在不行,就在文宣上下功夫。总之,不怕你不说好,就怕你不知道。然后就出来各种骚操作,眼花缭乱、不一而足。

骚到一定境界,就溢出了商业范畴,开始触碰一些社会议题,牵涉到了社会舆论话语权甚至议程设置。冒犯女性只是表现,本质是触碰到了社会生活。商品文宣爆点要的是什么?共鸣。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什么,文宣替你说出来,说到你的心坎上,这就能出爆点。

但是,(以下请带入宣口吻)你把社会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整理成段子,拿出来调侃,引发社会共鸣。请问,你想干什么?你想的是挣钱,但是在用揭社会短的方式抓眼球挣钱。这钱,那么好挣?

回到问题本身。各位商家,千万不要矫枉过正,从明天起开始走女权路线。整过头了,又挨骂。到时候又哭唧唧来问为什么。

自媒体涉政,很多时候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直接方式,比如参与讨论政治问题。而是以一种不自知的方式干扰甚至阻碍了主流的议程设置。

不要试图和主流争夺社会议程设置,就是最重要的不涉政。

user avatar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锅男们,我来给你们翻译翻译,你们看看你们有没有“不欲”。

“来茶颜买奶茶的帅哥很多,如果你碰巧认识了一个。你可以小声告诉我们的小伙伴:‘我捡了一个篓子’”。

锅男们,你们告诉我,听了这句话你们的感觉有没有变了?在这个解释里,你们有没有觉到男性成了意外的“收获”,有点被物化的意思了呢?

我估计啊,大部分锅男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咦,竟然叫我帅哥?这奶茶店不错哎,还能被捡篓子?好唉好唉!

这哪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这分明是“天子仪仗,不容稍逊”嘛。

如果这也算物化女性,那么男性早就被物化麻了。

user avatar

先管管现在铺天盖地的耽改影视吧,要不然再过几年别说冒犯了,谁还知道啥叫女性,这世上只有两种性别,攻与受。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语言刺伤男性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更需警惕

user avatar

这篇文章的核心只有一句话。就是“只是所有的玩笑和行为都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都要分场合、分尺度、分内容,一旦越过了那道线,就会变质。”

凡事要讲究分寸,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正义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可以规范世界、矫正人心的,是可以为万世师法的。

总之,这话非常对,我决对不敢有丝毫的反对意思,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连想都不敢想啊。

我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分寸,要提醒怎样一种平等呢。文章里没有说明,我们只能尝试通过文章的整体内容来“理解”一下了。

正如文章标题所说,“冒犯女性而不自知”,说明文章的所谓分寸是不为社会大众所认知的,又如文章所言,“捡漏子”事件的主角“茶颜悦色”团队有一半都是女性,然后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创作出来冒犯女性的作品,说明文章的所谓分寸是连女性内部都没有共识,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过的。

再说到平等,一个“捡漏子”就可以引申为冒犯女性,成为网络事件,创作者就可以被网暴加身。而明目张胆冒犯男性的“小奶狗”“小鲜肉”等词就根本无人在意,甚至杨笠直接在舞台上辱骂男性,都可以被解释为幽默。对男性尊严则肆意践踏,对女性的细微感受则百般呵护,动辄上纲上线,成为了不可触摸、甚至不可靠近的高压线,否则就被网暴,就被社会性死亡。这哪里有半点平等可言。

我们就明白了,这种不是一种男女平等的“分寸”,这是一种女性占优,或者女性优先的分寸。这还不仅仅是女性占优的“分寸”,如果仅仅女性占优,规则应该是固定的。比如有500元,女性分400元,男性分100元,这固然很不平等,男性固然是被压迫,但至少规则是固定的,男性还知道自己承受了多少不平等,还基本能预测不平等压迫的压力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然而这种“分寸”,根本没有标准,唯一的标准来自于部分女性的内心,部分女性的感受,这就天威难测了。她们不是处于优势地位,而是处于宰制地位,这种局面如果让我想一个词来形容,恐怕只能是“女性专制”了。

这样一种女性专制的社会现象,光明日报还为其张目,这是曾经发表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报纸啊,我真是心情复杂。

user avatar

现在的女权已经沦为对中下层男人的系统性迫害,而对真正压迫女人的顶层男人则近乎谄媚。社会大部分矛盾归根结底是阶级矛盾,其他的矛盾都是因此产生的变种,男女矛盾也是一样。女权不是平权,而是特权,而且主要是针对中下层阶级的男人的特权,事实上,乡镇的女性在不断流出,城市女性大量过剩,而底层男人可能一辈子都在乡镇打光棍,女权和他们几乎没有一毛钱关系,而顶层男人不一样,他们拥有海量资源,性资源会源源不断向他们集中,女性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玩物,大多数人买衣服速度估计都跟不上王思聪之流换女朋友的速度,越是顶层的男性越可能支持女权,因为女权对他们有利,首先,现在女权是政治正确,他们支持女权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第二,支持女权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女权主义者是不会要求顶层阶级的男性讲女权的,以最近的例子为例,张恒想要孩子,郑爽可以代孕,不要可以扔掉,华晨宇不想要孩子,张碧晨却偷偷的去生,还有什么冠姓权,你能想象有个女人敢和王思聪说“要我嫁给你可以,但孩子要跟我姓?”只要你资源足够多,那么所谓女权压根就打不到你;第三,通过支持女权,可以挑动中下层男女对立,让他们陷入内耗,以便更多的性资源流向顶层。

当然,还有一种通过宣传女权吃饭的,这种人挑动男女对立,同时利用女性的焦虑进行收割,极端无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