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另娶新欢,算不算亏待糜家?

回答
刘备在关羽、张飞、赵云等忠心耿耿的将士的辅佐下,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三分天下的一极。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过几段婚姻。其中,他与糜夫人的结合,是他在早期颠沛流离时期,得到的重要助力。然而,当刘备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有了更多选择时,是否“亏待”了糜家,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刘备和糜夫人的关系,以及糜家在当时扮演的角色。

糜夫人,顾名思义,是东海郡糜氏家族的女子。糜氏家族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大族,拥有巨额的财富,甚至能够“赒济贫乏,收纳寒士”。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是糜竺、糜芳兄弟俩倾尽家财,为刘备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才让刘备能够继续他的事业,渡过难关。可以说,没有糜家,就没有后来的刘备。糜夫人作为糜家的女儿,嫁给刘备,既是对刘备的政治支持,也是家族声望的延伸。

那么,刘备“另娶新欢”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可能指的是他与孙权的妹妹,也就是那位孙夫人。孙夫人出身皇族,是孙权的亲妹妹,她的嫁妆是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巩固孙刘联盟而精心安排的一场政治联姻。孙夫人嫁给刘备,对刘备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江东的地位,也使得孙刘联盟更加牢固。

现在我们来分析,刘备娶孙夫人,是否算“亏待”了糜家。

从“利益交换”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刘备亏待了糜家。

政治联姻的必要性: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政治联姻是巩固联盟、扩张势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孙夫人作为孙权的妹妹,她的到来,直接关系到孙刘联盟的稳固。如果刘备拒绝了这门亲事,很可能会得罪孙权,导致联盟破裂,甚至可能被东吴从背后袭击。这对刚刚在赤壁之战中崭露头角的刘备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糜家已经获得了回报: 糜家之所以鼎力支持刘备,不仅仅是出于对刘备本人的信任,也包含了对未来回报的期许。在刘备建立蜀汉后,糜竺被封为安国侯,官至辅汉将军,地位显赫,权势一时无两。糜芳也官拜左将军。可以说,糜家通过支持刘备,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荣耀和实际利益。这种回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相当丰厚的。
孙夫人带来的新机遇: 孙夫人的到来,带来了孙权的直接支持。刘备在益州争夺战中,如果没有孙权提供兵力和物资的支持,他的胜算将会大大降低。从这个角度看,孙夫人是刘备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而这部分助力,是糜家无法提供的。

然而,从“情义”和“后宫管理”的角度来看,刘备的做法可能显得不够周全。

情感上的影响: 糜夫人虽然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她是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候嫁给他的,为他生下了后主刘禅。在那个时代,夫妻之间的感情虽然不像现在这样被强调,但也不容忽视。刘备娶孙夫人,可能意味着他需要在后宫中平衡两位妻子的关系,这对于任何一位丈夫来说,都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糜夫人的最终结局: 史书中关于糜夫人的记载不多,其中一个版本是说她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了不拖累刘备,投井自尽。这个细节如果属实,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刘备“另娶新欢”这件事,但也让人联想到,在动荡时期,作为原配的糜夫人,其地位和情感上的支持,是否得到了刘备足够的回应和保障。
“新欢”的政治色彩: 孙夫人的到来,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而非个人感情的延伸。将一位政治联姻的女子引入后宫,必然会对原有家庭的平衡产生影响。虽然说刘备是帝王,后宫多妻是常事,但对于糜家而言,他们的女儿和家族的荣誉,可能在这种政治博弈中,被置于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观念来理解。

在汉末三国时期,政治与婚姻的结合是普遍现象。君主为了巩固权力、拉拢盟友、安抚宗族,通过联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刘备作为一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婚姻选择,更多的是服务于他的政治目标。

如果一定要说刘备“亏待”了糜家,那可能更多的是从现代人的情感观和对“专一”的期待来看。在当时,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战略选择。糜家能够获得那么高的政治地位,也说明刘备并非是无情无义之人,他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对他事业最有利的选择。

总而言之,刘备娶孙夫人,在政治和战略层面,是明智之举,对他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并未因此损害糜家已经获得的巨大政治利益。但从情感和家庭平衡的角度来看,他的做法可能显得不够周全,也未能完全顾及糜夫人及其家族可能存在的感受。

说他“亏待”糜家,或许有些过于苛责,更准确地说,是在那个复杂的时代,刘备在事业发展和个人情感、家族利益之间,做出了一个现实的、带有政治考量的选择。糜家作为当时最显赫的政治和经济势力之一,也必然接受了这种政治游戏规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君君臣臣 在糜家的眼里刘备首先是主公

主公必须有主母 主母还必须要生孩子

他不娶 糜家作为近臣 也有义务帮着主公找老婆

否则这个阵营是要崩溃的

说白了 君主的丁丁不是自己的 而是整个阵营的

君主的婚姻也不是他自己的私事 而是国事

user avatar

我在这个话题,谈谈刘备的后宫内事,正本清源。

第一,“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虽然说王侯将相的妻子也能称为夫人,但糜竺的妹妹只能是刘备的妾。首先,也没有任何记载,证明糜氏做过刘备妻子;其次,此时刘备的妻子在吕布手里,刘备向吕布乞和后,得以夫妻团聚。

第二,与糜氏同为妾室的甘氏,本传明文都说了她也是妾(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妻和妾的地位,无需我多言。再看甘夫人到逝世,即便生前已产下阿斗,替刘备留了血脉,她的身份仍然还是夫人,刘备称帝后,给甘氏追谥也是“皇思夫人”;等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在诸葛亮的提议下,甘“夫人”才得以晋升为“皇后”,与刘备合葬。

阿斗肯批准,当然是出于敬爱生母,要给予生母尊荣了。

正因为甘夫人的地位有晋升,所以才得以进入蜀志的《二主妃子传》,且在卷首,不然,按照史书循例,甘氏也只能附在吴皇后传文之后了。

第四,孙氏是刘备妻子。

依据原文在《法正传》,“孫權以妹妻先主”(虽然说妻有嫁娶之意,但也能解读为得妻子之实),如果孙氏是妾,那孙权也没有必要自取其辱(糜竺:我?!!),开个玩笑。

我主要考虑是,孙刘政治联姻的地位,如果是献妹作妾,实在是拉低了双方的合作诚意。也在迎娶孙氏的时候,刘备还亲自抵达京城,会见孙权。刘备以身犯险,也是对联盟很有诚意了。

但在历史上,刘备和孙氏的夫妻关系并不好,刘备入蜀后,孙氏趁机离开荆州,返回江东,刘备才在益州更娶吴氏为妻。

也正因为刘备与孙氏的缘分有始无终,也无子嗣,孙氏空有正妻之名,却无列传之价值。

第五,众所周知,刘备立足荆州之时,就已“数丧嫡室”。这些妻子,又无记载流传,只能成为历史之谜。但可以想象到,这些妻子的出身不凡,这是符合当时人的价值观,例如张飞都知道夏侯氏出身“良家女,遂以為妻”,除非有证据证明刘备有“曹氏自好立贱”的传统(河内虞氏语)。

回到正题,糜氏出身商人,“祖世貨殖”,在当时“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层次就决定了,她很难上升为正妻。

总而言之,糜氏出身低贱,嫁娶之时刘备仍有正妻,她更没有产下子嗣,连死后追封皇后的机会都没有,史书也没记载糜氏更多的故事乃至结局。演义故事里,倒是在长坂坡之战时,给糜氏安排了一个投井自尽的结局,算是合理编排了。

最后一问,刘备有没有亏待糜家?

糜芳做了叛徒,糜竺吓得“面縛請罪”,刘备还安慰告知“兄弟罪不相及”,对糜竺“崇待如初”,也没有效仿曹丕,给于禁来个“安远将军”,刘备已经很够意思了。

至于糜竺惭愧发病而死,若脑洞说是被刘备吓死的,不如说是被兄弟糜芳的行为给气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在关羽、张飞、赵云等忠心耿耿的将士的辅佐下,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三分天下的一极。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过几段婚姻。其中,他与糜夫人的结合,是他在早期颠沛流离时期,得到的重要助力。然而,当刘备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有了更多选择时,是否“亏待”了糜家,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 回答
    刘邦的《大风歌》,确实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寥寥数语,却气势磅礴,回荡千古,很多人初次接触时,会觉得戛然而止,甚至有些意犹未尽,仿佛少了一句。这究竟是刘邦没词了,还是背后另有玄机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大风歌》诞生的那个场景。那是汉朝建立初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痛的假设性问题,涉及法律判决、道德责任、个人情感以及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评价标准。如果刘鑫(刘暖曦)二审仍被维持原判,并且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找江歌道歉”,我会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她:首先,从法律层面:二审维持原判意味着在法律框架下,法院认为她对江歌的死亡负有责任,并且判决是公正.............
  • 回答
    东汉末年,刘备集团的力量远不如曹魏和孙吴,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孙刘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的基石,在于共同的敌人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其内在的张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借荆州”这一事件上。从战略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刘联盟最初的目标是一致的:先联合抗曹,然后再图谋天下。孙权和刘备都明白.............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没有出现一个明确的、有血有肉的外星人的直接描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也引发了很多读者的讨论。这并非刘慈欣的疏忽或“故意避开”,而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创作选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图和多层次的寓意。首先,我们得明白,《三体》的核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外星人入侵”故事,尽管它包含了.............
  • 回答
    刘备带着五个超巨和一个最佳教练却未能夺冠,这一情景若置于虚构或历史背景中,可能涉及以下复杂原因: 1. 团队协作与化学反应缺失 超巨的矛盾性:五个超巨可能各自拥有顶级天赋,但若缺乏默契,容易导致阵容失衡。例如,超巨可能因竞争激烈而互相压制,或因个人风格差异导致战术执行混乱。 教练的战术适配问题:最佳.............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
  • 回答
    “刘备是伪君子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关于刘备的讨论中经常出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刘备的生平、行为、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且要理解“伪君子”这个词的含义及其不同解读。首先,我们来定义“伪君子”。“伪君子”通常指的是那些假装拥有美德、道德高尚,但实际上行为不端、.............
  • 回答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时,确实说了“君可自取”。这句话并非字面意思的“你自己拿去”,而是包含着深厚的政治考量和对诸葛亮个人品德的信任。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刘备的处境以及他对诸葛亮的深刻认识之中。一、历史背景与刘备的处境 蜀汉内忧外患: 刘备一生戎马倥偬,虽然建立了.............
  • 回答
    刘备与宋江:能力与魅力的深度比较刘备与宋江,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领导者,他们都凭借自身独特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聚集了一批忠诚的追随者,并在乱世之中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然而,将两人进行能力和魅力的比较,却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分析的话题。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展现出的特质都有所不同.............
  • 回答
    刘备是否是“真君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上和后世的评价对此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要回答“如果刘备是真君子,为什么当皇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真君子”的理解与刘备的定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汉末三国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君子”的含义以及刘备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人生追求.............
  • 回答
    刘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但绝非唯一原因,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脑袋发热”。这件事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是三国鼎立局面下,一个政权对另一个政权进行战略打击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导火索:关羽之死与蜀汉的战略损失1. 关羽的特殊地.............
  • 回答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确是做人处事的非常基本的道理,它体现了诚信、责任感和对他人资源的尊重。如果刘备真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确实会让人质疑他的“仁义”。然而,刘备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为“仁义”的代表,并非仅仅基于日常的物质借贷关系,而是他一系列的行为和价值观所形成的整体形象。要理解为什么刘备会被认为“仁.............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的一个关键点:视角与立场。为什么同样是更换主公,刘备能被誉为“枭雄”,而吕布却背负“三姓家奴”的骂名?这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次数多寡,更是个人品质、历史背景、以及评价者本身的价值观。让我们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忠诚度与承诺的认知 刘备: 刘备的“五易.............
  • 回答
    刘备之所以一出道就带着两位当世勇将,这并非是偶然,而是他个人魅力、历史机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刘备的“仁德”与“ charisma”(个人魅力): 出身与抱负的矛盾: 刘备出身于没落的皇室(汉室宗亲),这为他赋予了“正统”的出身,但也意味着他一开始.............
  • 回答
    “主公入蜀,本是顺应天时,迎合民心,奈何刘璋冥顽不灵,竟与主公作对。如今主公与刘璋苦战于益州城,而我等溯江而上,目标正是永安、夔州、川口一带,务必一举攻克,断刘璋后路,使其孤立无援。”诸葛亮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身旁的张飞和赵云,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战意。这趟江上之行,可不是简单.............
  • 回答
    要说刘备为什么会在白帝城而不是直接回成都,就把诸葛亮叫到身边托孤,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当时的整个局面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那时候的情况,已经不是他年轻时那个说走就走、叱咤风云的壮年了。赤壁之战后,他虽然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但一路走来,那是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他年纪也大.............
  • 回答
    刘备的真本事:不止是“仁德”的帝王坯子提到刘备,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三顾茅庐”、“刮骨疗毒”、“携民渡江”的仁德君主形象。然而,仅凭这些故事,我们很难评判他真实的军事才能究竟几何。历史长河中,他并非总是运筹帷幄的战神,但他的军事生涯,却充满着跌宕起伏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要深入了解刘备的军事水平.............
  • 回答
    刘备和宋江,一个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另一个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领袖,两人所处的时代、身份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如果深入剖析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行事风格,我们或许能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也可能看到更深刻的差异。首先,我们来聊聊他们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把刘备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放到现代社会,他会不会吸引女生,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择偶标准也变了许多。首先,咱们得看看刘备身上那些在现代社会依旧会闪光的特质。1. 仁义之名与责任感: 刘备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仁义”。他心怀天下,以百姓为重,即便身处乱世,也尽量避免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