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打工人」模拟器国产独立游戏《大多数》上架 Steam,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回答
国产独立游戏《大多数》(Most Likely to Succeed)已于近期在 Steam 上架,这款以“打工人”为主题的模拟经营游戏,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迅速吸引了不少玩家的关注。以下是这款游戏的一些亮点,值得我们详细探讨:

1. 独特的“打工人”视角,直击现代社会痛点:

游戏核心玩法: 《大多数》将玩家置于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物视角,你的目标是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并努力向上爬。玩家需要通过打工、找工作、管理生活、甚至人际关系等一系列活动来维持生存并积攒资本。这与传统的模拟经营游戏不同,它不是让你成为大亨,而是让你体验底层人物的挣扎与希望。
情感共鸣: 游戏深度挖掘了现代社会中许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例如:为了生计而不得不重复枯燥的工作;为了支付房租、水电费而精打细算;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断学习新技能、参加培训;以及在面对社会压力、职场竞争时所产生的焦虑和迷茫。这些都是许多玩家能够感同身受的,游戏成功地勾起了大家对于自身生活经历的思考和共鸣。
社会写实: 《大多数》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器,它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游戏通过大量的细节描绘,展现了社会中的阶层固化、资源分配不均、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差距、以及个人奋斗在宏大社会结构面前的无力感。这些真实的描写,让游戏不仅仅是娱乐,更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2. 深度的模拟系统,体验生活的多重维度:

工作系统: 游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打工职业,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回报。玩家需要管理体力、精力、甚至心情来完成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工作的选择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玩家的经济状况。
生活管理: 除了工作,玩家还需要管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吃饭、住宿、社交、娱乐等。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满足这些需求,是游戏的一大难点。你需要做出取舍,例如是吃顿好的,还是省钱买本书学习?是花钱参加社交活动,还是把钱省下来应对突发状况?
技能与成长: 游戏并非一成不变,玩家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甚至是参加各种比赛来提升自己的技能。这些技能会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带来更好的收入和发展机会。这种技能成长的设定,模拟了现实生活中不断学习以求进步的过程。
人际关系: 游戏中的人际关系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你可能需要与同事搞好关系,与房东沟通,甚至在特定情况下与他人建立合作或竞争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也可能成为你的负担。

3. 丰富的剧情和分支,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多样的剧情走向: 《大多数》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流程,游戏提供了多样的剧情分支和结局。你的每一个选择,无论大小,都可能影响到故事的走向,最终导向不同的结局。这使得游戏具有很高的重玩价值。
随机事件: 除了主线剧情,游戏中还会触发各种随机事件,例如突发的疾病、意外的开销、或是意想不到的机遇。这些事件增加了游戏的变数和挑战性,也让玩家的每一次游戏体验都更加独特。
隐藏要素和彩蛋: 许多独立游戏都有其独特的彩蛋和隐藏要素,《大多数》也不例外。玩家在深入探索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更深刻地揭示游戏的内在含义。

4. 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术风格和音乐:

怀旧的像素风格: 游戏的画面采用了经典的像素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亲切感和复古感,也能够有效地将玩家带入游戏的世界观中。虽然不是写实风格,但像素风格却能巧妙地传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
贴合主题的配乐: 游戏中的音乐也十分出色,悠扬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游戏“打工人”的主题。在某些场景下,音乐能够引发玩家的情感共鸣,增强游戏的代入感。

5. 潜在的争议与思考空间:

现实的残酷性: 正是因为游戏高度的写实性,它也可能触及一些玩家内心深处的敏感点,例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自身处境的担忧等。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也恰恰说明了游戏触及了现实问题的深度。
游戏玩法的取舍: 在模拟现实的严酷性的同时,如何平衡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是开发团队需要面对的难题。如果过于强调现实的残酷,可能会让部分玩家感到沮丧。反之,如果过于游戏化,则可能削弱其深刻的社会洞察。

总而言之,《大多数》这款国产独立游戏,以其独特的“打工人”视角,通过深度模拟系统、丰富的剧情分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表现,成功地将普通人的生活挣扎、社会现实和情感体验呈现在玩家面前。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个引发思考的社会观察报告,值得所有对生活有感触的玩家深入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样,我有一个想法。

不叫什么《大多数》也不叫《Nobody》。

就叫《打工人》《Worker》

主角分男女,设定为中专文凭,可以选择一项技能——分熟练度。

然后初始只有身份证,手机,衣服,按照难度给初始资金,0-1000块。

工作也分男女。

男:工地零工,街上“棒棒”,职介所散工(但有概率被骗),招聘市场,餐厅等等。

女:职介所,招聘市场,餐厅,店铺,洗浴中心,“下海”等等。

然后手机每天收短信,有万5到万10不等的小额贷款发短信给你,动动指头就能来钱,然后你还可以主动搜索小额贷款/银行渠道,包括不限于砍头息,七天高炮等等。

当然,世界也不至于太黑暗,也会给你一条出路,有各种培训班让你上,让你训练技能,给予进修渠道,然后考上大学,一路读研,最后你甚至可以进大厂,当上CEO,赢取白富美……

女主角的话,还可以走捷径……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兴趣?

user avatar

典型的斯多亚主义作品,布尔乔亚/城市boys以为自己玩了这个游戏就能理解工人的生活痛苦,自己以后可以为无产阶级伸冤做贡献。

而这个游戏事实上的爽点是布尔乔亚将无产阶级的生活在游戏中“还原”成卑微的,挣扎的,然后和自己现实生活中吃吃喝喝还有时间打游戏的生活做对比以此产生一种歧视性的快感。玩完之后大喊一声你们无产阶级是在太痛苦了,我要拯救你们,赎罪券买完第二天继续吃吃喝喝玩游戏。

steam上的极乐迪斯科,乞丐模拟器等都是以荒诞滑稽的风格来表现底层人民,它明确的与现实世界保持了距离,也因此玩完后你不会把它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游戏制作组就是抓住了这种爽点在国内游戏市场上空白,让玩家是在标新立异,实际上这套东西在中国8-90年代电影里早就玩腻了。游戏造成的影响非但不会缩小阶级之间的差异,只会徒增布尔乔亚的伪善。

而看制作组的通告,连制作组自己也很清楚这游戏的创意来源并非是现实生活,而是来自布尔乔亚对无产阶级的歧视性想象,所以故意把游戏的色调做得比现实阴暗。

从游戏的结构上来看,制作组似乎暗示游戏是线性剧情,如果最后的结局是进城打工仔通过一系列努力成为了大布尔乔亚。那更完美了,玩完后小布尔乔亚以后看见外卖仔大喊一声都是你自己不努力。

总结一下,这是我见过最恶心最伪善的国产游戏

无产阶级过得比你开心快乐的人多的是,无产阶级不需要你居高临下的同情与怜悯。

user avatar

我没想通这游戏的立意是啥。

给日赚万金的主播、小日子过着不错的人体验底层生活?

真正做日结的会玩这?

现实里,谁会跟XX大神、挂X做朋友。虽然在网上口里都喊着劳动光荣,人人平等。要你去嫁娶个做最底层工作的,你愿意吗?

你要是真的同情底层人,你还不如把买这游戏的钱,走路上随便找个底层人塞给他更有意义。

user avatar

有趣。

中国人无限可分,没有“大多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