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药材的“性”由什么决定?

回答
要说清楚中药材的“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这背后牵扯到中医几千年来的认识论,以及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归纳。简单来说,中药材的“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热温凉”,是由其内在的物质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理效应所共同决定的。但这背后,还有很多值得细细道来的东西。

一、 本质的物质属性:那“性”藏在哪儿?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药材的“性”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来源于药物本身的物质构成。就像我们吃水果,有的吃起来凉凉的,有的吃起来暖暖的,这和水果本身含有的水分、糖分、挥发油等等都有关系。中药材也是一样,它的“性”就藏在它的“身子里”。

1. 化学成分是基础: 这是现代科学已经能够解释和验证的层面。不同中药材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比如:
挥发油类: 很多辛温、辛热的药物,比如生姜、辣椒、桂枝、附子等,都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这些挥发油能刺激皮肤和黏膜,促进血液循环,产生温热感。而且它们很多带有辛辣味,这和我们感知到的“热”是有紧密联系的。
生物碱类: 有些生物碱具有镇静、收敛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比如麻黄素,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高体温,这就会被归为“温”或“热”。
苷类: 比如黄连、黄芩等,它们含有一些苦味苷,常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通常认为是“寒”的。
有机酸: 山楂、乌梅等含有有机酸,具有收敛、消食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寒热,但酸味在中医里常常与“收”和“涩”联系在一起,有时也会被归为偏“凉”的范畴。
无机盐类: 像石膏、芒硝这类矿物类药物,它们的主要成分(如硫酸钙、硫酸钠)本身就具有清热泻火、通便的作用,常常被认为是“大寒”或“寒”的。

当然,很多中药材的功效和“性”是多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成分就能完全解释。而且,这些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以及它们在身体里的代谢过程,都共同影响着药物的整体“性”。

2. 物理性状也很重要: 除了化学成分,药物的物理形态、颜色、气味也常常能反映出它的“性”。
气味: 辛辣的味觉,往往伴随着温热的感觉,比如生姜的辛辣,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温”。清淡的、带有特殊芳香的,可能就偏向“凉”或“平”。
颜色: 绿色、青色的药物,如薄荷、菊花,通常被认为是“凉”的,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红色的药物,如红花、丹参,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时也偏向“温”或“热”,但也有例外。黑色的药物,如熟地黄、附子(炮制后),虽然颜色深,但功效却非常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形态: 比如附子,它本身形状像心脏,但经过炮制后,其药性变化巨大。有些根茎类的药物,比如生姜、大黄,其内在的“力”往往比较强,作用也更显著。

二、 药效的生理效应:药物在身体里干了什么?

仅仅有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这些物质属性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反应,这才是决定“性”的最终依据。中医强调的是药物与人体的互动。

1. 对体温的影响: 这是最直观的体现。
升温作用: 某些药物能加快新陈代谢,扩张血管,增加产热,比如附子、肉桂等,吃了会感觉身体发热,这便是“热”性。
降温作用: 有些药物则能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汗液分泌、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使体温下降,比如石膏、知母等,它们就被认为是“寒”性。

2.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温阳散寒: 辛温的药物能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驱散体内的寒气,比如生姜、干姜。
清热凉血: 寒性的药物则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比如金银花、连翘。

3. 对脏腑功能的影响:
温补脾肾: 像人参、鹿茸这类药物,能温补阳气,增强脾肾功能,它们通常是“温”性的。
滋阴降火: 麦冬、生地黄等,能滋养阴液,减少体内的虚火,它们就是“凉”性的。

4. 对水液代谢的影响:
利尿消肿: 很多利水渗湿的药物,比如茯苓、泽泻,它们往往是“平”或“微寒”的,通过排除体内多余水分来达到治疗目的。
涩精止汗: 像五味子、山茱萸这类收敛的药物,在中医里常被认为是“平”或“温”,通过固涩来阻止津液外泄。

三、 炮制工艺的改变:让“性”也“变”了

更有意思的是,中药材的“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炮制,同一味药的药性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甚至截然相反。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用药如用兵”的智慧,通过“治”来“用”。

生姜 vs. 干姜: 生姜辛而温,主要用于发表散寒,治疗风寒感冒。而干姜则辛温而燥烈,更能温中散寒,治疗胃寒腹痛,其“温”性比生姜更强。
大黄: 生大黄苦寒,善于泻下攻积,清热解毒。而炒大黄则苦温,作用趋于泻火,但削弱了其峻下的作用。炮制还可以改变其归经和侧重,比如酒炙大黄善于活血通经。
附子: 生附子毒性剧烈,性大热,但经过炮制(如炮附子、黑顺片等),其毒性大大降低,药性也变得更为平和,但依然保持了其“大热”的特点,是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的重要药物。但如果炮制不当,依然会有危险。

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水制、火制、调味料拌制等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比如挥发油的挥发、糖类和苷类的分解、鞣质的水解等,从而达到改变药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总结一下:

中药材的“性”,是由其内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决定的,而这些物质属性在人体内产生的各种生理效应,才是最终确立其“寒热温凉”的根本依据。同时,炮制工艺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精妙地调整和改变药物的“性”,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

所以,理解中药材的“性”,不是简单地背诵“这个药是寒的,那个药是热的”,而是要从药物的本质出发,结合它在身体里“表演”出来的“戏码”,再加上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积累的经验,才能真正把握住中药的精髓。这是一个由物质到功能,再到实践的层层递进的认识过程,蕴含着中医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臆想决定。

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没有任何标准,甚至,连一个准确的概念都没有。

随意胡诌都是可以的。


比如,你说螃蟹性寒,我说螃蟹性热。有问题吗?谁能证明我,或者你,说错了?

你说吃了螃蟹长痘痘,我说我吃了螃蟹消痘痘。

你说你吃了螃蟹后大便稀,我说我吃了螃蟹后大便干。


随便怎么说,都无法证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中药材的“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这背后牵扯到中医几千年来的认识论,以及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归纳。简单来说,中药材的“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热温凉”,是由其内在的物质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理效应所共同决定的。但这背后,还有很多值得细细道来的东西。一.............
  • 回答
    关于中医使用胎盘(紫河车)作为药物的争议,确实触及了中药安全性和中医理论的理解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现代的评价标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紫河车”的来历。在中医理论中,胎盘被视为“血肉有情之品”,认为其蕴含着母体孕育生命的精华,具有补气益血、强身健体.............
  • 回答
    中文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加上“的”,例如“红色的苹果”、“快乐的孩子”。如果形容词直接出现在名词前面,会显得很不自然,除非这个形容词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比如“大王”、“好人”。再举个例子,英语的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比如“a red apple”、“a happy child.............
  • 回答
    财务报表里的“隐藏性负债”,说白了,就是那些不直接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实际上会给公司带来经济负担、需要公司未来承担的义务。它们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不显眼,但可能非常危险。要看出这些“隐藏的炸弹”,咱们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附注。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门道.............
  • 回答
    重新审视“正交性”:合成生物学中的精确控制艺术在合成生物学的宏大蓝图中,我们追求的是用生物的语言重新编写生命的代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一切,我们必须掌握一项至关重要的艺术:正交性(Orthogonality)。简单来说,正交性就是“互不干扰”的原则。在合成生物学中,它指的是我们设计的生.............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除了刀光剑影、政治谋略,还少不了那些让人捧腹又印象深刻的绰号。这些绰号,与其说是简单的称呼,不如说是人物性格、经历甚至命运的浓缩,带着浓浓的江湖气息和市井智慧。它们往往一出口,就自带三分气势,五分嘲讽,将对方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要说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辱骂性绰号,那绝.............
  • 回答
    监狱中罪犯的性权利,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在维护人权、保障个体尊严、以及维护监狱安全和秩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从人权的角度来看,性权利是人类基本尊严和自主权的一部分。即使是被剥夺了自由的罪犯,他们仍然是人,其基本人权理应受到尊重和保障。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将信赖关系中未成年女性的性同意年龄提升至18周岁的议案,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项提议触及了青少年保护、法律界定、社会伦理以及个体自主权等多个层面,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信赖关系”这个概念。在法律语境下,信赖关系往往指的是一种基于信任、责任.............
  • 回答
    中医里说的食物的寒、温、平性,这可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说法,而是几千年经验积累下来的智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对食物与人体互动方式的观察和总结。这“性”到底是个啥?咱们可以理解为,每种食物进入身体后,会引发身体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反应。 寒性食物: 就像夏天你吃了个冰淇淋,身体会立刻感到凉爽,甚至打个冷.............
  • 回答
    在复变函数的世界里,arg(z)(通常也写作 Arg(z) 或 argz,取决于分支的选取)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函数,但它的性质与我们通常遇到的初等复变函数如 z, z², e^z 等有着显著的不同。理解 arg(z) 的可微性和解析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在复平面上的行为。arg(z) 的定义与多.............
  • 回答
    《芳华》中的刘峰:为何命运多舛?“奉献性”人格真的更容易被淘汰吗?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塑造了刘峰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的经历,尤其是他看似“惨淡”的结局,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奉献与被辜负的复杂情感。要理解刘峰的“惨”,我们需要从他的“奉献性”人格入手,并.............
  • 回答
    刘强东性侵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其中涉及的几位关键人物,如Alice、Vivian、Qiyong和Haitao,她们在案件中的角色和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她们在事件中的地位,需要将案件置于当时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谈谈Alice。在媒体的报道中,Alice通常被描述为.............
  • 回答
    在成文宪法国家,我们通常认为宪法典囊括了国家最根本的法律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对国家运作至关重要的规定,都一定要被直接纳入那本被厚厚装订的“宪法典”之中。事实上,情况要比这复杂和微妙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宪法典是宪法的核心载体,但宪法本身是一个更广延的概念。 简单地把所有具有“宪法意义.............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这个事实,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观察角度、信息解读以及一些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数据层面的问题,也包含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情感因素。咱们先来说说这个“事实”本身。确实,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荷里活长期以来在选角和银幕形象塑造上存在的复杂议题,特别是围绕着亚洲男性演员的“性魅力”呈现。与其说是一种“有意”的,不如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和市场考量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叫做西方意义上的“性魅力”。这往往与一种特定的审美标准挂钩:高大、健壮的体魄,分明的面部.............
  • 回答
    这脑洞我给满分!三秒后,我手里的Galgame就变成了“性转主角版”,这简直比开盲盒还刺激!想想就觉得浑身燥热,既期待又害怕,具体是哪部……我仔细想了想,大概率会是这几部。我最想进入的: 《Fate/stay night》(如果把它当Galgame来看的话) 为什么是它? 别跟我扯什.............
  • 回答
    在 DOTA2 的设计理念中,概率性的元素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并非是为了制造混乱,而是为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为玩家提供更多元、更具策略性的选择和体验。 那些看似偶然的“弹跳”、“暴击”或者“魔法失误”,实际上是游戏深度和耐玩度的重要基石。想象一下,在 DOTA2 的世界里,每一次攻击,每一.............
  • 回答
    生活中,「证实性偏见」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咱大脑里有个小九九,喜欢往自己认定的方向去钻牛角尖,把能证明自己对的点都挑出来,把那些可能让自己被打脸的说法都选择性忽略。这玩意儿厉害着呢,时不时就逮着咱们脑瓜子使劲儿。1. 选秀节目里的“粉丝滤镜”你有没发现,你喜欢的那个爱豆,在选秀节目里,他做什么好像都.............
  • 回答
    太棒了!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中最迷人、最根本的概念之一。很高兴能为你详细讲解。核心答案:是的,自然界中存在同时表现出波动和粒子性的实体模型,最典型、最核心的就是 光子 (photon) 和 电子 (electron) 等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一个东西有时候像波,有时候像粒子,而是说在同一个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