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信赖关系中的未成年女性性同意年龄提升至 18 周岁的议案?

回答
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将信赖关系中未成年女性的性同意年龄提升至18周岁的议案,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项提议触及了青少年保护、法律界定、社会伦理以及个体自主权等多个层面,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理解“信赖关系”这个概念。在法律语境下,信赖关系往往指的是一种基于信任、责任和守护的关系,例如师生、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医生与病人等。在这些关系中,一方处于相对强势或掌握更多信息、资源和权力,而另一方则相对弱势,需要被保护。如果将性同意年龄的界定与这种“信赖关系”挂钩,那么其核心在于强调在上述特定关系中,由于一方的权力不对等或存在特殊的保护义务,因此需要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朱列玉代表提出将性同意年龄提升至18周岁,这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领域内,对既有法律框架进行审视和完善的尝试。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性同意年龄的法律规定,主要参照的是刑法中关于强奸罪的年龄界定,即不满14周岁,与不满14周岁的人发生性关系,即使对方同意,也构成犯罪。而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女方同意,可能不构成强奸罪。

这项提议的核心在于,当性行为发生在“信赖关系”中,即便女方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如14岁以上),但由于关系本身的不对等性,我们应当推定这种“同意”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或者说,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在这样的关系中,其自主决定性行为的能力受到影响。将同意年龄提高到18周岁,就是为了在这些特殊关系中,提供更周全的保护,防止未成年人在不成熟的情况下,因为信任或被引导而过早地卷入性关系,甚至可能面临被剥削或伤害的风险。

支持这项提议的人士,往往会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强调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他们认为,即使是14岁、15岁的女孩,在心智上尚未完全成熟,对性行为的后果、对关系的性质也可能缺乏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在师生、长辈等具有天然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关系中,未成年人可能难以真正做到独立、自由地表达“同意”。将年龄门槛提升至18周岁,与成年年龄一致,可以确保在这些特殊关系中,双方在法律上都被视为成年人,从而在性同意的判断上,能更倾向于保护未成年一方。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预防性”的法律设计,旨在尽可能减少未成年人在性方面的潜在风险。

然而,这项提议也可能引发一些讨论和质疑。

一方面,有人会关注“信赖关系”的界定。如何清晰、准确地界定哪些关系属于“信赖关系”,避免法律条文的模糊不清,是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界定过于宽泛,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本应受法律保护但又不属于传统“信赖关系”的普通成年人之间的性同意的判断。

另一方面,关于“性同意”的年龄本身,也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观点认为,法律不应该过度干预个体在合理年龄下的自主选择,只要是双方自愿,并且不违反现有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剥削的法律,就不应该一概而论。将同意年龄提高到18周岁,是否会过度限制了已经具备一定社会认知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自由?这需要一个平衡点。

此外,这项提议也可能触及到一些文化观念和现实情况。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青春期早熟、个体发展差异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如何在法律层面既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最大保护,又不至于与现实社会发展的速度产生过大的脱节,也是需要考虑的。

总的来说,朱列玉代表的这项议案,是在回应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日益关注,试图在法律上构建一个更严密的“保护网”。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法律手段,在特殊的、存在权力不对等性的“信赖关系”中,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女性的保护,避免她们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时,因为信任而卷入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性关系。这项提议的价值在于它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更有效地界定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性同意权,以及如何在法律层面回应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终,这项议案的审议和采纳,将需要各方就其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具体操作性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议案如果能通过就太好了!

14岁性同意年龄是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年代以一个非常尴尬的方式制定的,早就脱离了今天的实际。

但要小心一个误区,并不是年龄越高越好

之前在这篇文章中我比较过中、美、法三国的性同意年龄,美法两国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在于那个具体的年龄数字,而在于这个数字是否符合自己的国情和文化逻辑,这样才能落实到实践里,并且有配套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

美国设定较高的年龄符合美国宗教保守的价值观,性同意年龄和婚龄无缝对接,中间没有gap,这是为了鼓励婚后性行为。不要被美剧误导以为美国多开放,其实美国大部分地方都很保守,比如中西部的大学生大三还没订婚就压力山大需要心理辅导了。

真正开放的是法国。法国不设定同意年龄符合人家极度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民风,任何年龄段都有性自主权,所以也谈不上人为认可一个拥有性自主权的年龄。

而中国就很尴尬了,性同意年龄定在14岁。一方面它看起来很“自由” —— 因为它等于是认可了15到18岁未成年人的性自主权。但是最低婚龄是21岁。这两条结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可以有性生活,但是不能结婚,那就是认可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喽。另一方面,现实明显不是这样的。我们其实又处在一个相当“保守”的社会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极其缺乏,别说15到18岁发生性关系,就是15到18岁的未成年看妇科都得有监护人陪伴,买避孕套都得看身份证。怎么落实性自主权权?

立法上允许,现实中又否定——这才是我国14岁性同意年龄设定最大的问题。逻辑上不自洽,法理上脱离实际,为性捕猎者留下了极大的犯罪空间和脱罪漏洞(loophole)。

比如鲍某和李星星一案,

一方面,鲍某可以以“许诺婚姻”和“自由恋爱”为托辞诱骗14岁幼女施行性侵,这是因为性同意年龄和合法结婚年龄之间存在巨大gap。
如果像美国一样性同意年龄与婚姻年龄一致,那么李星星完全可以要求鲍某在侵犯之前正式求婚、结婚来验证他的“真诚”。鲍某也无法使用“我会等你的”这样的修辞来哄骗幼女和他维持长时间的关系,到20岁合法结婚年龄的时候,完全可以以一句“不爱了”脱身而不违法。
另一方面,低同意年龄脱离了现在中国社会“性保守”的实际,使得未成年人无法在大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帮助和支持。
如果像法国那样,虽然没有具体年龄的设置,但是整个社会是开放和包容的,性知识深入人心,全民普及,一个未成年女性大概率心智上更成熟,对自己的身体和性欲更有把握,比李星星有更大的主动权,更小的羞辱感,以及更多的求助空间。[1]

鲍某自己是法律人,对自己的行为哪里踩红线哪里避免红线拿捏的非常准,所以研究他的案例很有意义。

性同意年龄肯定应该提高,但怎么提高,提高多少,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如何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不给性捕猎者留下哪怕最小的漏洞和空间。

所以,人大代表的提案我觉得很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实际,没有把性同意年龄一下子提到18岁,而是定在16岁,既考虑了过低性同意年龄的脱离实际,又考虑了过高年龄导致的刑侦和量刑的困难

按照我们现在的实际来说,其实提到18岁的法理逻辑是存在的。

在我们国家,15到18岁的未成年人,是没有真正拥有性自主权的。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不允许。既然他们无法实践「性同意」,那么就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性同意年龄」的保护之外,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但定在18岁也有一个很大的难处。那就是在我国具体案例要遵循一个“明知”原则。犯罪人是否“明知”被害人小于性同意年龄是刑侦和量刑的重要判断标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19条对这条的解释是:

  1. 奸淫幼女犯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对方系幼女,这里 的“明知”包括“明知”和“应当明知”。
  2. 未满十二周岁的幼女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明知”
  3. 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 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这个“明知”原则意味着,如果犯罪人不明知被害人的年龄,虽然客观上性侵了幼女,根据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就应当认定犯罪人无罪

这条原则在目前14的年龄下实践起来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有不少犯罪者以此作为辩护,认为根本看不出来12岁和14岁的差别。如果把年龄调高到18岁,那通过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 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得出可能是幼女结论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特别是在学校以外,社会上打工的情况下,犯罪人完全可以以此为辩解,强调无法判断被害人的实际年龄,以此脱罪。而且,作为16到18岁的准成年人,犯罪人以“自由恋爱”为借口的辩护也更容易得到认可。

所以,真正的困难还在于如何判定犯罪和量刑。如果没有同时更新的法律注解和说明,没有具体的判例为依托标准,没有有效的协助青少年受害人的组织和体系,就算年龄提高到18岁,犯罪人还是可以轻易的逃脱法律的制裁。

综上考虑,把一般性同意年龄定在16岁、保护比较容易和成年人的发育、穿着、打扮区分开来的未成年人是一个折衷但比较有效的一个策略。

16到18岁这个区间,虽然从外表上看已经和成年人区别不大,但与她们有特殊信赖关系的人大概率是“明知”她们的年龄的。那么将信任关系中的性同意年龄提高到18岁也就比较可行了,既符合法理基础,又不会在刑侦和量刑上造成太大的认知困难。

接下来可以把《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19条中对“明知”的年龄提高到14岁,14岁以下全部默认“明知”,按明知故犯治罪,就比较完备了。

除了提高性同意年龄,还有量刑的问题。

目前看来,我们根本没有很好的落实《刑法》中的「奸淫幼女,以强奸论,从重处罚」的原则。以「不明知」、「恋爱关系」、「自首」等原因辩护获得减刑和从轻处罚的案例还是太多了,导致犯罪成本太低,根本达不到威慑的作用。特别是在特殊关系中的性侵,获得的刑罚居然比非特殊关系还低,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比如,

但同期的新加坡案例中:

最后,希望这几件事也能越来越完善。

  • 普及性教育以及性的去污名化
  • 严格考察与未成年人有接触的工作人员的资历和背景调查
  • 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
  • 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14285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将信赖关系中未成年女性的性同意年龄提升至18周岁的议案,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项提议触及了青少年保护、法律界定、社会伦理以及个体自主权等多个层面,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信赖关系”这个概念。在法律语境下,信赖关系往往指的是一种基于信任、责任.............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的“明星一次吸毒终身禁演”的建议,触及了法律、道德、社会影响以及行业规范等多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建议的初衷与合理性: 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价值观: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对社会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 回答
    最近,关于“撤销地震局”的建议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甚至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对这个话题也颇为好奇,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建议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以及它背后可能牵扯到的哪些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提出这个建议的并不是普通市民,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大代表的身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雷军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这个观点,以及小米公司,包括其薪资待遇和加班情况。关于雷军“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的观点首先,要理解雷军这个表述的语境很重要。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兼CEO,他在公开场合提出这样的观点,很可能是在强调一种 企业文化和员工自我.............
  • 回答
    黄细花代表提出的“全国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无疑是一个触及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议题。这项建议的背后,是对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下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三孩政策出台后,效果并未如预期般显著,很.............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为女性设立更年期带薪关爱假,这个建议无疑触及到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群体和她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上的挑战。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了这个建议背后所蕴含的对女性健康福祉的关注,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信号。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更年期并非某个“小毛病”,而是女性生命周期中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它通.............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个提议,可以说是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非常核心且敏感的问题。作为普通人,听到这样的声音,内心是会有些触动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成长,也关系到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首先,我们得承认,将老师的奖励与升学率挂钩,这在很多地方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它也曾被认为是激励教师、提.............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提出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的建议,这无疑触及了中国税收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平衡国家财政收入、居民税负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建议具有相当大的讨论价值,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董明珠的出发点和建议的合理性: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
  • 回答
    “未成年人每30分钟刷一次脸”这个提议,听起来是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尤其是在当下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呼吁,背后肯定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游戏行业监管的迫切需求。我理解这个提议的核心目的,就是想通过更直接、更技术性的手段,来限.............
  • 回答
    蒋胜男代表提出的放宽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建议,无疑触及了一个不少人关心的现实问题。这背后,隐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人发展路径的多元以及对公共服务能力的新期待。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社会这几十年的发展速度那是相当惊人的。经济腾飞,教育普及,人们的受教育年限普遍拉长。本科、硕士、博士,这已经是相当一.............
  • 回答
    “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的提出,无疑是中国在动物福利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陈玮的这项提议,触及了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宠物问题,也预示着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性调整和升级的可能。为何提出这项法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饲养伴侣动物(通常指宠物)的家庭数量激增。这带来了诸.............
  • 回答
    汽车圈的两位名嘴,韩路和YYP,因为一瓶小小的燃油宝,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场争论,不仅涉及到产品本身的优劣,还顺带扯出了“半价借宝马”的陈年旧事,让这场“车评人的恩怨局”显得格外耐人寻味。风暴的源头:一瓶燃油宝引发的“口水战”事情的起因,说起来还挺有意思。大概是YYP在某个平台或者节.............
  • 回答
    印度1.8亿人罢工:一场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2024年初,印度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罢工,参与人数高达1.8亿,几乎囊括了该国各个行业的劳动者。这场罢工不仅是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强烈抗议,更反映了印度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劳动者权益的普遍担忧。要理解这场罢工,需要从其发生的背景、诉求、影响以及对印度社会未来的.............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