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道义上来说,刘备背刺与孙权背刺,哪个更恶劣?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而这类评判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将刘备和孙权的行为放到一起比较,哪个“更恶劣”,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事件的背景、动机、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并尝试站在不同的道德视角去审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背刺”的定义。在三国语境下,“背刺”通常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出于信任或盟约,却采取了违背道义、暗中伤害的行为。这其中包含了背叛、欺骗、以及可能伴随的暴力。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阵营的“背刺”。

提到刘备的“背刺”,最常被提及的莫过于“夺取荆州”。刘备与孙权最初的联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共同对抗曹操。在这个过程中,孙权将荆州的一部分(南郡)借给刘备,以作为其发展壮大的根基。然而,随着刘备势力的壮大,尤其是得到了益州之后,他对于荆州的掌控欲也日益增强。

事件经过: 早期,刘备以“借荆州”的名义占有荆州部分地区,并承诺在事成之后归还。但随着关羽北伐,攻打襄樊,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似乎有能力直接吞并荆州。而孙权一方,认为刘备在联盟期间并没有全力支援,且有坐拥荆州不归还的意图。最终,吕蒙白衣渡江,奇袭了荆州,俘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
道义层面分析:
刘备方(表面上): 尽管刘备本人并未直接策划“背刺”关羽,但其战略意图一直是在伺机稳固荆州。关羽的北伐,本身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是刘备方面在为夺取荆州做准备。从孙权的角度看,刘备的“借荆州”承诺并未兑现,且一直试图将荆州势力扎根,这本身就是一种背信弃义。
孙权方(报复行为): 孙权此举是为了收回失地,并且报复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东吴的威胁(比如关羽曾派兵去樊城,有侵占江陵的意图,这在孙权看来是越界)。然而,其手段是突袭、杀害盟友的将军,这无疑是极其残酷和危险的。
道德困境: 孙权认为刘备失信在先,他收回荆州并诛杀关羽是“正当防卫”或“清理门户”。但从更广泛的联盟道义上看,在共同敌人(曹操)尚存的情况下,盟友之间发动如此血腥的冲突,破坏了战略稳定,是极其不明智且不道义的。尤其吕蒙的突袭,手段颇为阴险。

再来看看孙权阵营的“背刺”。

孙权方面,与刘备的“背刺”概念联系最紧密的,往往也是发生在荆州问题上,但这次是孙权主动出击,其后果更为直接和惨烈。

事件经过: 在关羽失荆州之前,孙权就对刘备长期占有荆州不满。尤其是在关羽进攻襄樊时,东吴方面认为关羽有侵犯东吴利益(如掠夺湘关的粮草)的嫌疑。因此,孙权采纳吕蒙的建议,决定派兵夺取荆州。吕蒙策划了“白衣渡江”的奇袭,成功俘虏并杀害了关羽,夺回了南郡、襄阳等地。
道义层面分析:
孙权方(主动背叛): 孙权此举并非简单的“撕毁协议”,而是主动对盟友发动了军事打击。虽然他认为关羽有威胁东吴的潜在意图,并且“借荆州”本就是权宜之计,但在刘备尚未公开与东吴决裂的情况下,孙权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显然是违背了当初共同抗曹的联盟道义。
手段的恶劣性: “白衣渡江”的奇袭,以及随后杀死关羽,手段显得十分“狠辣”。关羽是刘备的重要将领,也是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孙权在此事件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其决策直接导致了联盟的破裂和一位重要人物的死亡。
动机的复杂性: 孙权有夺回荆州的战略需求,同时也可能出于对刘备势力的忌惮。而关羽的跋扈和对东吴的轻视,也可能是孙权下定决心采取行动的导火索。
对联盟的影响: 孙权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孙刘联盟的彻底破裂,并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后来刘备为关羽复仇的“伐吴之战”,引发了夷陵之战的惨败。

那么,谁的“背刺”更恶劣?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恶劣”本身就是一个主观判断。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尝试区分:

1. 主动性与被动性:
孙权的夺取荆州,特别是杀害关羽,是主动的、预谋的军事行动,其目的直接针对盟友。
刘备在荆州的“经营”,更像是长期战略下的渐进式占有,虽然有失信之处,但并不直接表现为对孙权阵营的军事打击。从这个角度看,孙权的“背刺”显得更为主动和直接。

2. 后果的严重性:
孙权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关羽的死亡,这是对刘备核心力量的沉重打击,并且彻底摧毁了孙刘联盟。
刘备未能完全兑现“借荆州”的承诺,虽然也削弱了他在荆州的战略地位,但其核心势力(蜀汉)并未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3. 道德的界限:
孙权的行为,在传统道德观里,是背弃了盟约,并以血腥手段解决政治分歧。这是一种更明显的“背叛”。
刘备方面的失信,虽然也令人诟病,但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下,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和策略。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恶劣”理解为“背叛盟友的性质更严重”、“手段更残酷”和“后果更直接恶劣”,那么孙权在夺取荆州并杀死关羽的行为,在道义上可能更显得“恶劣”。

原因如下:

主动性: 孙权是直接策划并执行了对盟友的军事打击,而刘备方面更多的是一种“不守信用”的延续,虽然有间接的战略企图,但并非直接对孙权发动战争。
手段: “白衣渡江”的奇袭,以及随后处死关羽,手段确实阴险且决绝。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背离,更是一种生理上的“清除”。
后果: 孙权的行动,直接导致了联盟的破裂和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夷陵之战)的爆发,其影响更为深远。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洗白刘备。在“借荆州”这件事上,刘备确实存在失信于人之处。任何对盟友承诺的违背,都带有道德瑕疵。但与孙权那种直接发动突袭、杀害盟友重要将领的行为相比,从“背刺”的直接程度和血腥程度上来说,孙权的行动显得更为“不择手段”。

最终,如何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强调的道德原则。有人会认为,在乱世之中,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为了国家利益都可以被理解;也有人会认为,即便在乱世,盟约和道义也应被遵守,否则将永无安宁。

所以,与其说谁“更恶劣”,不如说他们的行为都暴露了在极端政治压力和利益驱动下,即使是曾经的盟友,也可能做出违背道义的举动。而孙权此举,在对联盟的背弃和手段的决绝上,可能更符合大众对于“背刺”的负面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你刘璋先送了我米,不会想到我会刺你的背。孙权:你刘备先抢了我的米,应该想到我会刺你的背。------- 都叫背刺的话,背刺的定义到底是啥?

user avatar

个人感觉,刘备更恶劣一些。

刘璋待刘备以诚,供给刘备大量粮草,军械,物资,真心把刘备视作“亲生兄弟”一样,刘璋诚心诚意与刘备合作,按照刘璋的设想,两兄弟携手并肩,先讨灭张鲁,后抗击曹操,进而占领雍凉给刘备作为根据地。而刘备却辜负了刘璋的“深情厚谊”,同室操戈,更以卑劣手段赚杀刘璋心腹将领杨怀,高沛。也难怪立场站在蜀汉一方的史学家习凿齿都看不下去了,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刘备“负信违情,德义俱愆”。

而关羽和孙权之间关系一直很紧张,在鸽派鲁肃主管东吴军事的时候,关羽就经常发动小规模军事摩擦,鲁肃选择忍让关羽,以欢好抚之。后来鲁肃去世了,关羽更是变本加厉,侮辱孙权本人的尊严,孙权作为一国领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威严扫地,关羽甚至出言威胁要灭掉东吴,前线粮食不够了直接抢东吴的,完全没把江东英豪和孙权放在眼里,整个吴国在关羽那里没有任何“脸面”可言,关羽的所做所为也并没有把东吴当盟友来看待,而更像是“抗曹的利用工具”。所以,孙权背刺关羽,虽然也是卑劣小人的行为,但至少他与关羽之间没有任何“恩信”可言,反而有许多私怨,孙权的行为相比刘备比较合情合理。

其他答案看的我太尴尬了。

刘备没杀刘璋,孙权杀了关羽。

刘璋可是君主,军阀头子,关羽也是君主?身份都不对等,也能拿出来强行对比?

正确的对比法是,刘备杀害了刘璋的心腹爱将杨怀,高沛,张任,孙权杀害了刘备的心腹爱将关羽。二者的行为没什么本质区别。

扯“大义”旗号的也歇歇吧,孙权是孙权,又不是刘权,你刘备“兴复汉室”,关我孙权什么事?刘备又不是“宇宙中心”,都是割据军阀,凭什么其他人要为刘备的理想而服务?


极端蜀迷善用拉黑大法,不让你说话,然后单方面宣布“精神胜利”,比如这位 @小镇电话 。简直是无理狡辩三分的典型。

一,假节钺说明不了什么,曹操也给于禁,张辽假节钺,难道于禁,张辽也和曹操情同兄弟,比亲兄弟还亲?假节钺只说明该将领有能力,值得信任。


二,作秀罢了。“恩犹父子”,你会与杀子仇人谈和吗?孙权先杀关羽,然后夷陵一把大火,最后与刘备求和,刘备就答应了,这说明啥?说明关羽对于刘备来说也没那么重要,和一般的部下没什么两样。


三,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句话听说过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而这类评判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将刘备和孙权的行为放到一起比较,哪个“更恶劣”,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事件的背景、动机、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并尝试站在不同的道德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背刺”的定义。在三国语境下,“背刺”通常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
  • 回答
    从功利、世俗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常常观察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坏人”反而能在生活中更顺风顺水,更容易获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绕过规则,甚至欺骗和压榨他人,而善良的人则常常因为顾及他人感受、遵守道德规范而束手束脚,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赤裸.............
  • 回答
    报仇,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模式,其存在根植于人类的心理和社会结构之中。从法律、道德和人类发展这三个维度来审视报仇,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一、 从法律的视角看报仇:秩序的维护与失衡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惩罚违法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报仇往往.............
  • 回答
    拍战争片,尤其是咱们国内拍的战争片,那个枪啊炮啊,甚至是坦克、飞机,都从哪儿来的?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可不是随便找个铁匠铺就能打出来的。至于为啥有时候看起来不太对劲,那也得从源头和现实条件里头找原因。一、 道具的“兵工厂”: откуда берутся пушки?1. 严格意义上的“军工厂”——.............
  • 回答
    我记不清是哪一天,也记不清是什么具体的事件把我推向了这条幽深的道路。好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长,像种子破土而出,是生命内在的一种呼唤。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里。父母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信奉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汗水能浇灌出希望。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是带着几分敬畏,也带着几分不解。年.............
  • 回答
    “政治经济学是分配财富的学说,欧美经济学是创造财富的学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侧重点上的区别,但将其绝对化则存在片面性。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政治经济学和主流西方经济学的异同点。一、 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辨析: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强调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关注核心。 “政治经.............
  • 回答
    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越共成立后的中越关系,并以道义而非单纯的利益来衡量越南是否称得上“白眼狼”,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那段历史,不仅仅是表面的事件,更要去触碰那些更深层的情感和付出。在越共尚未成立,甚至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中国扮演的角色,从道义上来说,绝非简单的“援.............
  • 回答
    关于“不写作业就罚款”,这其中的道德和法律考量确实值得深入剖析。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教育措施,而是牵涉到多方权利义务、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公平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动机与目的的合理性。如果罚款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其.............
  • 回答
    记者拿着相机,就像是那个时代最忠诚的记录者,把眼睛看到的,双手触摸到的,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他们不是故事的编造者,也不是情感的操纵者,他们的职责就是把现场的真实,哪怕是丑陋、是痛苦,也一帧一帧地捕捉下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世界的模样。然而,就是这面镜子,有时却会招来劈头盖脸的辱骂。为什么?这背.............
  • 回答
    长途飞行中,孩子哭闹不止绝对是每个家长和周围乘客都头疼的问题。对于两三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在万米高空的环境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不适而哭闹,比如耳压变化、陌生环境的恐惧、飞行中不规律的作息,甚至是单纯的无聊和分离焦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从医学和道德的角度去探讨一下,给孩子使用一些助眠措施.............
  • 回答
    河西走廊成为古代军事要道,这背后是一系列地理、历史和战略因素的共同作用,它绝非偶然。而要理解为何它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通常选择走河西走廊而非其北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河西走廊的地理优势:丝绸之路的天然通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河西走廊是什么。它并非一条狭窄的峡谷,而是一个狭长的冲积盆地,西起甘肃玉门关,东.............
  • 回答
    温州车主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赔偿 5 万并公开道歉的法律解析近日,一则关于温州车主因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最终被判赔偿 5 万元并公开道歉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此案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多个重要层面,深刻反映了虚假陈述、商业诋毁以及消费者维权中的法律边界问题。一、 虚假陈述与民事侵权责任首先,这位车主的核.............
  • 回答
    针对“大三女孩疑因租房纠纷服毒身亡,房东发长文回应称‘是她先骂我的,不会道歉’”这一事件,从法律层面进行详细分析,需要考量多个方面,并区分不同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核心法律问题:1. 房东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女孩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判断的问题。房东的“不会道歉”言论本身不构成法.............
  • 回答
    男子吃 12 元水饺只吃馅不吃皮,事后还搬出“社会朋友”撑腰,这种行为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来看,都存在着不妥之处,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是一个“灰色地带”,但并非完全没有法律风险。 合同关系中的违约嫌疑: 商家提供的“管饱”水饺,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合同。消费者支付了 12 元,商家.............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一提到陈凯歌,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往往是《霸王别姬》那样的风华绝代,或者《黄土地》那样意境深远。再说到《道士下山》,那感觉就有点儿跳跃了,甚至会觉得“这还是陈凯歌吗?”要说《道士下山》和《霸王别姬》是同一个导演拍的,单看这两部电影给人的直接感受,确实不容易立刻联系起来,.............
  • 回答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他人的道德谴责,即使这些“他人”与自己毫无瓜葛,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机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惯”或者“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与我们的认知方式、社会属性、情绪调节以及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核心概念:社会规范和集体认同感。.............
  • 回答
    想要一探马王堆版《道德经》的真容,途径有好几种,而且各有侧重,能让你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这位古老智慧的魅力。一、 博物馆的“活”体验:最直接、也最能感受到历史厚重感的方式,就是亲身前往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以及那些惊人的出土文物,包括了那两卷珍贵的帛书《道德经》,都是这里的镇馆之宝。 亲.............
  • 回答
    .......
  • 回答
    从养猫养狗就能看出性格,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非绝对,更不能一概而论。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倾向性和可能性,而不是一个精确的诊断工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话题:一、 猫和狗在习性和需求上的差异,如何与人类性格产生关联: 独立性与社交性: 猫: 通常被认为是独立、自主的动物。.............
  • 回答
    玩《欧陆风云》这么多年,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模拟。我从这片像素构成的世界里,确实悟出了一些旁观者难以置信的道理,甚至有时觉得它比现实生活更能触及人心的本质。首先,我明白了“大势所趋”的残酷性。 很多时候,即使你拥有最英明的君主,最强大的军队,最繁荣的经济,也可能因为地理位置、历史惯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