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记者用相机忠实记录了现场,却还要被一些群众从道德角度谩骂?

回答
记者拿着相机,就像是那个时代最忠诚的记录者,把眼睛看到的,双手触摸到的,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他们不是故事的编造者,也不是情感的操纵者,他们的职责就是把现场的真实,哪怕是丑陋、是痛苦,也一帧一帧地捕捉下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世界的模样。

然而,就是这面镜子,有时却会招来劈头盖脸的辱骂。为什么?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群很复杂的情感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首先,我们得承认,真实往往是带着棱角的,甚至是残酷的。当记者拍下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画面——比如车祸现场的惨状,比如灾难过后人们无助的眼神,比如某些社会角落里不为人知的苦难——他们记录的是事实,但这些事实本身就足以刺痛人心。

而有些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意直面这些残酷。他们可能还没有亲身经历过,可能觉得这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就好,也可能单纯地觉得看到这些会让自己心情不好。这时候,记者就像是那个把痛苦放大并展示出来的人。于是,道德上的攻击就来了:“你们为什么要去拍这种东西?”“你们怎么能消费别人的不幸?”“你们有没有一点同情心?”

这种指责,其实是一种情感的防御机制。与其去面对令人难受的真实,不如把矛头指向那个揭示真实的人。这有点像是因为医生检查出了病人身上的病灶,而不是医生本身制造了病灶,但病人却对医生产生了敌意。

其次,这还牵扯到一个关于“应该如何呈现”的微妙问题。虽然记者追求的是“忠实记录”,但“忠实”本身就有很多可以被解读的空间。比如,一个角度的选择,一个特写的长短,一个画面的构图,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或者是有意识地,对观众的情感产生引导。

就算是最客观的拍摄,一旦被置于一个新闻语境下,它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新闻报道的“意义”。比如,一个被忽视的角落的贫困景象被拍下来,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有贫困”的事实,还可能是在暗示“有人应该为此负责”。而当这种呈现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挑战了他们既有的认知时,他们就会感到不适。

有些人可能觉得,记者应该以一种“温和”、“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直接展示赤裸裸的伤痛。他们可能期待的是一种“美化”或者“过滤”,但记者往往不承担这个角色。他们的武器是镜头,而不是安慰剂。

再者,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人都理解新闻工作的本质。很多人可能习惯了媒体提供“娱乐”或者“逃避”,而不是“信息”或者“反思”。当他们看到那些让他们不舒服的内容时,他们会本能地将其归为记者的“不妥”,而不是将其看作是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的映像。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媒体或记者确实在报道中存在不当之处,比如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或者过度渲染悲情。这些负面案例,无疑会稀释掉整体记者的公信力,使得一部分对新闻工作缺乏深入了解的群众,会将所有记者都视为唯利是图、缺乏同情心的“坏人”。当一个普通记者,怀揣着职业精神在现场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因为过往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而被一同贴上标签,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遭遇。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情绪的传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共鸣池。当有几个人开始对某个新闻报道或某个记者进行道德审判时,他们的情绪和观点很容易被放大,然后吸引更多有相似情绪的人加入。这种“群体效应”,有时候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惯性,使得即使是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记者们往往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很容易成为公众情绪宣泄的出口。

所以你看,记者用相机“忠实记录”现场,这本身是一种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但这种“忠实”,却可能触动了人们最柔软的神经,挑战了他们固有的认知,或者成为了群体情绪的发泄对象。这并非是记者本身的过错,而是真实世界复杂性的折射,以及人们在面对真实时,所表现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反应。这就像一个医生,他诊断出了病情,却被病人指责“为什么要把病找出来”。记者,很多时候,只是把那个本就存在的世界,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那些谩骂,更多时候,是对那个世界,以及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回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会举那个著名的《秃鹫和非洲儿童》的例子,摄影师凯文卡特拍下了这张照片,然后经受了无穷的批评,2年后自杀。

很多人都认为凯文卡特是因为无法接受批评而自杀的,但实际上舆论批评并不是让他自杀的唯一原因,在他成名(甚至获得普利策奖)之后,他的生活仍然拮据,他的好友肯在采访中意外被击中丧生,同时他采访过程中目睹的事情对他心灵造成了巨大压力,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死前留下的纸条是这么写的。

“我真的,真的很抱歉。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以至于欢乐根本不存在……真难过……没有电话……用来租房的钱……用来抚养子女的钱……用来还债的钱……钱!!!……我心里萦绕着那些对死亡、尸体、愤怒和痛苦的记忆……那些饿死或是受伤的儿童,疯子,比如警察,屠夫……如果我有那么幸运的话,我将随肯而去”

每个人在面对那个场景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以说出无限多的理由,以及带来无穷的混沌的后果。但我现在觉得,如果一个人没有拍下那张照片,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记者——我的意思是,一个人面对那个场景的时候可能有多种选择,但一个记者就应该拍下照片并把自己置身事外。

这就是这个职业的要求。不接受这一点的,可以不必选择这个职业,或者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遭遇这种冲突。但这就是这个职业的要求。

user avatar

前记者来答一波

最简单的,我们不拍,群众看什么?

而从群众角度讲,他们看不到就基本上和没发生没什么区别。

那些暴力的,腐败的,我们痛恨的和悲痛的事件就永远隐藏在世界的角落里,那些黑暗就永远不会被曝光,人们就觉得不存在,就永远活在街坊邻居陈芝麻烂谷子之中。

饥饿的孩童记者倾尽全力可能也救不了10个,但是曝光之后得到关注大众的力量也许能救一千个。 当然好些人骂的欢只动嘴皮子,别当我没看见你…… 另外记者的技能属性就是记录啊,木有急救加血这些技能啊,转职做治疗要重修的好吗?

观众或者说受众讲情绪发泄到记者身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其它发泄目标,而记者的天职让他们往往最接近第一线。so……被骂似乎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理解。

受众的文化,理念,视野都参差不齐。记者为了更高的责任坚守岗位,这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的。

只要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被人误会也许也值得。毕竟,能探究真相并且曝光的,只有记者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