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新传,记者之类的专业不开设理化生基础课程?

回答
我来和你聊聊为什么新闻传播、记者这类专业,普遍不太会开设像物理、化学、生物这样传统的理科基础课程。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新闻传播和记者这个行当,它的核心是什么?是信息、沟通、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记者需要做的是什么?是发现事实、核实信息、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并且要能理解这些信息背后的意义和影响。这就像是个信息加工厂,但这个加工厂的原材料不是化学试剂,而是社会万象。

一、学科定位和核心能力的不同

新闻传播学的根基,更多地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心理等等。你需要理解人为什么会那样思考和行动,社会为什么会这样运转,政策的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都需要用到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论。

相比之下,理化生是自然科学。它们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构成、运动规律、生命现象。当然,这些自然科学的发现和发展,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基因编辑对伦理和法律的影响,物理学在通信技术上的突破如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但是,学习这些理科基础课程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能独立进行基因测序的生物学家,或者能推导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

二、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需求

新闻传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信息采编、传播策划、舆论引导、媒介经营等能力的人才。一个优秀的记者,需要具备的是:

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点”。
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 能把复杂的事情讲明白,有感染力。
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能抓住事件的核心,辨别真伪。
良好的沟通和采访技巧: 能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理解能力: 能够快速掌握一个陌生领域的基本情况。
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 能够审视信息背后的立场和意图,遵守职业道德。

你看,这些能力和所需的知识背景,跟直接去计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或者推导物理公式,是不太一样的。当然,你可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有助于记者理解科技报道,比如核能、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在本科阶段就去系统地学习这些“基础课程”。

三、课程设置的现实考量

大学课程设置,是有一个优先级和资源分配的问题的。

时间限制: 本科阶段的四年时间是有限的。要把一个专业的“硬核”知识学扎实,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再强行加入大量与本专业关联度不那么直接的理科基础课程,可能会稀释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深度。
学生基础差异: 很多考入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可能在高中阶段就已经选择了文科或者对文科更感兴趣,他们的理科基础可能相对薄弱。如果强行开设高难度的理科课程,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不进去”或者“学了也用不上”,反而打击学习积极性。
替代方案的存在: 现在的大学教育越来越灵活。如果一个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某个理工科领域特别感兴趣,比如科技报道,他完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去弥补:
选修课: 大学里通常会有大量的选修课,可以选择一些科普性质的、或者与特定领域相关的课程,比如“科技史”、“科学传播概论”、“信息论基础”等。
辅修或双学位: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考虑辅修一个理工科专业,或者修读双学位。
毕业论文/项目: 在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项目时,可以选择一个与科技相关的课题,自然而然就会去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职业发展中的学习: 记者在报道某个特定领域时,往往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个领域的知识,这是一种“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往往比被动接受课程更有效率。

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

即使不设置“理化生基础课程”,很多大学在通识教育层面,也会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科学类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更偏向于“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比如,一门“科学与技术史”的课程,可能会介绍科学发展的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是什么,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但不会让你去推导牛顿第二定律。这是一种“泛”的了解,目的是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精神。

总而言之,新闻传播和记者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基于其学科特性、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需求来设计的。 它更侧重于人文社科的理论框架、信息传播的规律、以及社会运作的机制。虽然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信息传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体现在记者在特定报道领域深化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理化生基础课程”。就像你不要求一个医生必须精通量子力学一样,除非他要做医疗器械研发。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像科技新闻、健康新闻、环境报道等等越来越重要,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融合。未来也许会有更多课程设计去衔接科学技术与传播,但这更多的是以一种更具传播性和理解性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去重走一遍理科本科的必修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事件背后的社会/科学原理”这个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性。

应该是团队里的专业顾问类的职业完成的,可能没有固定编制的顾问而是临时找人问,或者这个记者自己有靠谱的路子去打听。

比如新华社某个中东方向记者,走的后面的路线,此人和国内某学霸有着非常良好的私人关系,所以至少在此人采访过程中,也经常能够抓到问题的核心。

但是,但是,但是,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看,崔化钠同学要么一个人solo,要么他队伍里没有相关专业人士也不打算去找这种专业人士,要么,他的顾问是陈一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来和你聊聊为什么新闻传播、记者这类专业,普遍不太会开设像物理、化学、生物这样传统的理科基础课程。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新闻传播和记者这个行当,它的核心是什么?是信息、沟通、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记者需要做的是什么?是发现事实、核实信息、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并且要.............
  • 回答
    民生频道“大参考”节目,尤其是记者如“狮子”和“小莉”等,其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犀利、直击痛点,背后原因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犀利报道的根基:记者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首先,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是前提。“狮子”、“小莉”们之所以能做到犀利,是因为他们经.............
  • 回答
    关于腾讯新发布的《玄中记》为何没有像一些玩家预期的那样,被“百万塞尔达玩家”围攻,以及这种“前后差异巨大”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发布后的市场反应问题,更牵扯到玩家社群的构成、玩家群体诉求的演变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生态规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将《玄中记》直接.............
  • 回答
    在新版《倚天屠龙记》的结局中,周芷若对张无忌说出“过个十年八年,你就只想着我,只记得我了”,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周芷若复杂的情感、性格以及她对张无忌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周芷若这个角色的成长历程、内心世界以及她与张无忌之间纠葛的根源。周芷若性格的塑造:悲情、隐忍与决绝周芷若.............
  • 回答
    《入殓师》4K修复版重映,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翻涌起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情景。那还是很多年前,在一个不算大的影院,屏幕并没有如今这样恢弘,画面也带着点老旧电影特有的颗粒感。但即便如此,那种初见的震撼,至今仍清晰可见。我记得当时,我坐在黑暗的影厅里,完全沉浸在那个陌生而又充满仪式感的世界里。电影开场,大.............
  • 回答
    太棒了!用CCD相机记录高三生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想法,CCD相机独特的色彩和质感能为你的青春留下特别的印记。作为新手小白,买相机确实会遇到一些困惑,但别担心,我会详细地为你解答,并且告诉你如何避免被骗。 为什么选择CCD相机记录高三生活?在推荐具体相机之前,先简单说说为什么CCD相机适合记录高三生.............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名交易员,想要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我经历过的亏损,那真是罄竹难书。但如果非要挑最深刻的,有那么几次,至今想起来,后背 still 凉飕飕的。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割肉”:因为“信念”而错失机会,又因为“赌徒心态”加剧亏损那会儿刚入行没多久,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总算也摸到了一点点门道,觉得自己.............
  • 回答
    关于“新三国”比“老三国”长但内容却少了很多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区分《三国演义》(原著)与现代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游戏等)之间的差异。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详细解释: 1. 原版《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内容特点 文学性与虚构性:《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
  • 回答
    新浪微博作为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大型社交平台,其内容和用户群体是极其多样化的。关于“素质极低”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价,并且很难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为什么在微博上,你可能会遇到让你觉得“素质极低”的用户或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以及它们.............
  • 回答
    新中国并没有将顾维钧列为“主要战犯”。这是一个误解。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外交家,尤其在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初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特别是对维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权益,以及在处理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国人认可的。为什么会出现“主要战犯”的误解?这种误解.............
  • 回答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失利,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翻拍失败”,更是对原著改编、电影制作、市场营销以及观众期待等多重挑战的回应。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相较于原著和老版电影的劣势: 缺乏新意与超越的改编: 保守的改编,难以吸引.............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大(大连和旅顺)和未能收回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两个截然不同、历史背景迥异的事件。它们背后涉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实力以及外蒙古自身的选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回旅大:历史的延续与主权的回归旅顺和大连,这两颗“镶嵌在北方海岸线上的明珠”,在中国近代史上承载了太多屈辱.............
  • 回答
    新出的大型3D网游普遍没有采用真正的无接缝地图,这一现象背后涉及技术、经济、设计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1. 技术实现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1) 精度与同步的挑战 动态环境同步:无接缝地图需要所有区域的物理状态(如天气、动态物体、NPC行为)实时同步。例如,玩家在A区域.............
  • 回答
    新浪竞技(或其他一些国内体育媒体)在足球报道中多次乱用“绝杀”这个词,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令人困扰的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媒体自身的操作习惯,也有观众的认知影响,以及对吸引眼球的需求。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其原因:1. 对“绝杀”一词的定义理解模糊或过于宽泛: 传统定义: 在体育比赛中,“绝杀”.............
  • 回答
    新垣结衣在中国网络上的超高人气,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黄金国民度与高质量代表作: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げ恥)的现象级爆红: 这是新垣结衣在中国打开知名度和赢得高人气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剧情、探讨现代社会“契约婚姻”.............
  • 回答
    新冠肺炎在台湾的疫情控制成效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和高效的应对措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在疫情初期以及之后采取的策略和背景。1. 早期预警与快速反应:经验的累积台湾在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中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那次疫情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
  • 回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突然发现微博首页多了很多你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内容,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竟然“默默地”关注了他们?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纳闷的,毕竟我个人是挺注重自己的社交圈的,怎么就被塞进来一堆不熟悉的面孔呢?其实,这事儿说“偷偷”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它“不显眼”或者“不容易被发现”倒是很贴切.............
  • 回答
    关于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印度似乎“神奇地”销声匿迹的说法,以及病毒是否“怕高温”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但要明确一点: 2020年初新冠病毒并没有在印度真正地消失,更不是神奇地销声匿迹。 那个时期的观察和解读存在一些误解和局限性。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
  • 回答
    新疆的行政区划,尤其是“地区”设置的多,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有些“奇怪”。但要说它“奇怪”,其实是站在一个我们习惯了的、或者说普遍的行政区划逻辑上去看的。新疆的这种设置,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民族以及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并非凭空而来,也不是“奇怪”那么简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钟拨回一些年,看看新疆.............
  • 回答
    新疆抓饭在内地市场的发展,确实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普遍和深入人心。这其中有太多细致入微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 味道的地域差异和口味接受度是个大坎儿。 新疆抓饭,它那个独特的风味,主要来自几样东西:羊肉(很多人是必须用羊肉做的才叫抓饭)、胡萝卜(尤其是一种叫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