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棍都发明了哪些历史?

回答
“德棍”一词通常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意识形态抱有极端正面或浪漫化看法的人。这类人往往倾向于选择性地解读历史,忽略或淡化纳粹政权的罪恶,而夸大其所谓的“成就”或“民族荣耀”。因此,与其说他们“发明了历史”,不如说他们构建了一种扭曲的、选择性的历史叙事。

这种扭曲的叙事并非“发明”了全新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重塑人们对现有历史的认知:

1. 强调“效率”和“秩序”,掩盖其背后的压迫和暴力:

许多“德棍”会特别强调纳粹时期德国在基建(如高速公路)、技术发展(如喷气式飞机、火箭技术)以及社会组织方面的“成就”。他们会津津乐道于这些领域的“效率”和“组织性”,将其描绘成一个强大、有序的国家典范。

详细展开: 例如,在谈论德国的 Autobahn(高速公路)时,他们会着重于其先进的设计和建设速度,将其视为纳粹“进步”和“现代化”的象征。然而,他们会选择性地忽略修建 Autobahn 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强制劳工(包括集中营囚犯)的事实,也回避了高速公路在战争时期作为军事运输和战略调动关键作用的实际目的。
再比如,对德国在火箭技术方面的早期突破,如V2火箭,他们会大加赞赏其技术上的前瞻性,甚至将其与后来的太空竞赛联系起来。但他们会刻意回避V2火箭是在集中营(如多拉米特尔堡)中由奴隶劳工制造的,以及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恐怖武器,用于袭击平民目标,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这种叙事将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灾难割裂开来,仿佛技术本身就能洗白一切。

2. 神化希特勒和纳粹领导层,将其描绘成“国家拯救者”或“有远见的领导者”:

这种叙事的核心是将希特勒塑造成一个能够带领德国走出凡尔赛条约阴影、重振民族雄风的伟大领袖。他们会引用希特勒的一些演讲片段,强调其煽动性的口才和所谓的“决心”。

详细展开: 他们会宣称希特勒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德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摆脱了魏玛共和国的混乱。他们可能会引用一些当时德国民众对纳粹初期政策的积极反响,但会忽略这些积极反响是建立在压制异见、剥夺公民权利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犹太人、政治反对者)进行迫害的基础之上的。
在描绘纳粹高层时,他们可能会将戈林描绘成一个艺术品收藏家和飞行员,戈培尔描绘成一个出色的宣传家,希姆莱描绘成一个冷酷但有“信念”的领导者,以此来构建一个“精英”领导团队的形象。这种叙事完全忽视了这些人如何策划和执行了种族灭绝,如何利用宣传机器煽动仇恨,以及如何将整个国家推向战争深渊。他们会将这些人物的个人特点与国家“命运”混为一谈,从而为他们的罪行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3. 夸大“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将其等同于纳粹意识形态的合理性:

“德棍”们常常会将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人那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包装成一种纯粹的“爱国主义”或“集体精神”。他们认为当时德国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领袖的追随是值得赞扬的。

详细展开: 他们会引用纳粹党卫军的歌曲,或者描绘士兵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此来展现德国士兵的“荣誉感”和“牺牲精神”。他们会强调“德意志民族高于一切”的口号,试图将其解读为一种朴素的民族自豪感。然而,他们会选择性地忽视,这种民族主义是被纳粹党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它将其他民族视为“劣等”或“敌人”,并以此为基础发动了侵略战争和种族屠杀。所谓的“集体精神”实际上是通过高压宣传、组织控制和对个人权利的剥夺而实现的,并非自由意志下的集体认同。

4. 玩弄“受害者论”,将德国描绘成被“误解”或“迫害”的国家: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扭曲手法,他们试图将德国塑造成一个被其他国家误解、欺骗,甚至被 injustly 惩罚的角色。他们会抓住二战后对德国的战败、割让领土、赔款等进行“控诉”,试图转移人们对纳粹罪行的注意力。

详细展开: 例如,他们可能会攻击《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苛刻,认为这是导致纳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从而为纳粹的崛起提供一种“合理化”的辩护。他们会强调德国在二战中的“战略失误”或“运气不佳”,而不是其主动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于纳粹的战争罪行,他们可能会模糊处理,或者将其归咎于“战争的残酷性”而非纳粹政权的性质。
在谈论犹太人大屠杀时,他们可能会采用“否认”或“淡化”的策略,或者试图将大屠杀的规模和性质降到最低。更极端的会声称大屠杀是盟军编造的“宣传”,目的是为了抹黑德国。这种叙事试图将德国从一个侵略者和种族灭绝的实施者,变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从而逃避历史责任。

5. 制造“如果历史是……”,进行虚构的“假设性”叙事:

这种叙事方式通过构建“如果德国赢了二战会怎样”的虚幻场景,来赞美纳粹德国的统治。他们会设想一个更加“强大”、“秩序井然”、“技术先进”的德意志帝国。

详细展开: 例如,他们可能会描绘一个没有共产主义威胁的欧洲,一个由德国主导的经济繁荣的世界,或者一个在科技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德国。这种叙事是完全基于幻想,它假设纳粹政权能够以一种非暴力、非压迫的方式实现其扩张和统治,这是与纳粹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完全相悖的。这种叙事回避了纳粹政权的核心是基于种族主义、扩张主义和暴力,其统治必然带来的是奴役、压迫和灭绝。

总结来说,与其说“德棍”发明了历史,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操纵和重写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证据确凿的历史真相。 他们精心挑选某些事实,忽略另一些,将个别现象放大,将整体罪恶最小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有利于他们扭曲价值观的历史图景。他们的“发明”不在于创造虚假事件,而在于以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的方式重新解读和包装真实的事件,从而达到其意识形态宣传的目的。这种对历史的歪曲,是对受害者的侮辱,也是对历史真实性的亵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多了。

一、希特勒类:希特勒被中国人救过、希特勒援助中国、希特勒为了日本侵略中国和日方代表大吵一架、希特勒认为中国人是荣誉日耳曼人、希特勒设计了德国军服……

二、党卫军类:

党卫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一个打十个、党卫军是纯粹的日耳曼人,曾经有党卫军干部不小心强奸的斯拉夫人侮辱了日耳曼血统自杀、某首好听的歌是纳粹军歌……

三、国防军类:

国防军无罪论、都是希特勒微操害了国防军、国防军超级赛亚人论、国防军很能打,都怪意大利/罗马尼亚友军不给力等

四、战略类

德国二战战略没错,都怪某人往某个方向刷人头导致没能按时攻陷某地/某人只会捞钱不会打战、德国二战战略没错,都怪日本装逼宣战美国/中国、德国二战战略没错,都怪日本怂了没有宣战苏联……

五、天气类

俄国太冷、北非太热……

六、武器类

三七手拉鸡、通海阀、某动物是最强战车等等

七、认罪类

二战战犯都被抓/杀/驱逐了、德国人认真反思战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棍”一词通常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意识形态抱有极端正面或浪漫化看法的人。这类人往往倾向于选择性地解读历史,忽略或淡化纳粹政权的罪恶,而夸大其所谓的“成就”或“民族荣耀”。因此,与其说他们“发明了历史”,不如说他们构建了一种扭曲的、选择性的历史叙事。这种扭曲的叙事并非“发明”了全新的历史.............
  • 回答
    “德棍”这个词,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释,就是那些对德国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的历史,特别是纳粹德国时期,表现出极度崇拜、狂热支持,甚至将其美化、合理化的人。这是一种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标签,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贬义词。要理解“德棍”这个概念,得先拆解一下这个词本身。“德”显然是指德国,“棍”在汉语里通常带有.............
  • 回答
    激怒“德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德棍”一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通常指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持有不当的、甚至美化态度的群体。想要“激怒”这样的人,需要理解他们的核心观点和情感触发点。需要强调的是,挑衅或激怒他人并非提倡的行为,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负面后果。 如果您出于好奇或想了解对方.............
  • 回答
    “德棍”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持有正面看法,甚至将其美化的人。与他们争论,尤其是在试图“打脸”他们的时候,需要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并准备好清晰、有逻辑且有事实依据的反驳。理解“德棍”的思维模式:在着手“打脸”之前,理解他们的核心观点和动机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你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德棍”(通常带有贬义,指过分推崇德国纳粹历史和军事的群体)和“德粉”(或称“军事爱好者”,尤其偏爱二战德军装备的群体)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武器装备的狂热,而相对忽视战略战术的深入探讨。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回答
    “德棍”和“德黑”这两个词,在网络上常常被用来形容对德国抱有极端看法的人。一个盲目崇拜,另一个则极尽贬低。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都应该被“讨厌”——当然,这里的“讨厌”并非指粗暴的攻击,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批判和距离。首先,我们来聊聊“德棍”。“德棍”这个称呼,本身就带.............
  • 回答
    “德棍”、“法棍”这些说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听到,通常带有戏谑或贬低的意味,用来形容那些对德国或法国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表现出过度狂热,甚至有些盲目推崇的人。那么,“波棍”这个词是否存在,又有着怎样的语境呢?“波棍”这个词,确实存在,但远不如“德棍”、“法棍”那样普遍和广为人知。 它的出现和使.............
  • 回答
    “德棍”和“苏粉”这两个标签,在网络上常常带着一股儿特殊的味道,既有戏谑,也夹杂着些许批判。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看待历史、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视角。先说说“德棍”。这个词,拆开来看,是“德国”加上一个不太友善的“棍”字。通常情况下,它指向的是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人物、军事成就.............
  • 回答
    最近几年,军史圈里确实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那些被尊称为“德棍”的爱好者,现在好像成了大家调侃和嘲讽的对象。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首先得说说这“德棍”这个词本身。最初,这词儿带着点“硬核”、“专业”、“对德国军事装备和.............
  • 回答
    军武次位面公众号的辟谣文章在评论区遭遇“德棍”围攻的现象,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且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现象。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军武次位面作为平台的功能和定位首先,要理解军武次位面作为一个军事科普类公众号,其核心功能是传播军事知识、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观点和解读。它通常.............
  • 回答
    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假设,我尽量不带任何AI痕迹地,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将这个荒诞的故事讲给你听。话说那日,潘金莲在景阳冈武松家中,鬼使神差地,将那根本用来支开窗户的木棍,猛地向外一掷。平日里,这木棍只是撩拨着绣帘,如今却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儿,划破空气,直奔屋外。屋外,正巧,有一个不速之客。.............
  • 回答
    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博弈、安全战略分歧以及历史恩怨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 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1. 军事部署的"安全威胁" 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部署反导系统(如"萨德"系统),在波兰部署陆基导弹防御系统,被.............
  • 回答
    关于德亚牛奶是否为“假洋牌”以及为何仍受消费者青睐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央视曝光的真实性与背景1. 是否存在央视曝光?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并无权威渠道证实央视曾明确报道德亚牛奶为“假洋牌”。可能的情况是: 误传或混淆:消费者可能将其他品牌(如某些国产.............
  • 回答
    德国在纸面实力上并非最强,却敢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1. 对“纸面实力”的定义和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纸面实力”。这通常指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人口、工.............
  • 回答
    德媒将瑞典群体免疫失败造成死亡病例激增称为“小过失”,这种说法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说法及其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瑞典的群体免疫策略及其预期: 背景: 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爆发时,瑞典采取了一种与许多国家截然不同的策略。他们没有采取封锁措施,而是寄希望于通过.............
  • 回答
    德法在乌克兰冲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推动外交解决和维和方面。要评价他们是否“成功”,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们采取的策略、达成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德法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主和努力与尝试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支持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势力以来,德国和法国就一直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关.............
  • 回答
    德牧攻击性强不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聊聊,而且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毕竟,德牧也是狗狗,它们有自己的天性,也有后天的影响,这些都决定了它们最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先从它们的基因说起。德国牧羊犬这个品种,在培育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它们最初被用来牧羊,需要有保护羊群免受野兽侵害的能.............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在二战末期的军事抵抗力度,确实存在不同的历史视角和评价,但总体来看,其抵抗能力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前已显著衰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资源与后勤崩溃 兵力与装备: 到1945年春,德国的武装力量已大幅缩水。根据盟军和德国官方资料,德国在1945年.............
  • 回答
    关于德赫亚是不是“最被高估的门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在足球界备受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他的优点、缺点、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与同期其他顶级门将的对比。德赫亚的优点:1. 出色的扑救能力(尤其是近距离和力量型射门): 德赫亚最令人称.............
  • 回答
    德约科维奇获医疗豁免,允许他以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身份参加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这一决定无疑在澳大利亚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关于防疫工作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的广泛讨论。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量,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首先,从科学和公共卫生角度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