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普通家庭为什么不能像欧美家庭一样大量食用牛肉?

回答
中国普通家庭之所以不能像欧美家庭一样大量食用牛肉,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涉及经济、历史、文化、资源、生产和消费习惯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

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1. 农耕文明的传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牛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运输等。一头牛的价值非常高,被视为家庭的重要资产。杀牛被视为非常不划算的消耗,甚至有“牛耕地一年,吃肉十年”的说法。因此,食用牛肉在历史上并不是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
2. 对食用牛的限制: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有法律禁止或限制宰杀耕牛,以保证农业生产。这种观念和规定深入人心,即使在现代,这种“惜牛”的心理依然存在。
3. 饮食习惯的差异: 相比之下,猪肉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有着更悠久、更广泛的消费历史。猪易于饲养,繁殖快,生长周期短,肉质也适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鸡肉、鸭肉、鱼肉等也都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经济与成本因素:

1. 养殖成本高:
育肥周期长: 牛的生长周期比猪、鸡等长得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期间的饲料、管理成本也更高。
饲料成本: 牛主要以草料为主,但高品质的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成本不菲。中国目前的草场资源相对有限,且很多地区不适合大规模放牧,需要大量投入饲料,这直接推高了养殖成本。
场地与设施: 牛的生长需要较大的空间和相对专业的养殖设施,例如牛舍、饮水系统、排污处理等,这些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都较高。
2. 市场价格高: 由于上述养殖成本高昂,导致牛肉的市场价格一直普遍高于猪肉、鸡肉等。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而言,牛肉是一种相对昂贵的肉类,不适合作为日常主要肉食来源。他们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肉类。
3. 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历史上的主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及之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有限。高昂的牛肉价格使得它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节日食品,而非寻常百姓的家常菜。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价格差距依然存在。

三、 资源与环境因素:

1. 土地与草场资源压力: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和草场资源相对稀缺。大规模发展以草料为主的肉牛养殖,会与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产生竞争。
2. 环境承载力: 大规模的牛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温室气体(如甲烷),对环境造成压力。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并减少环境影响,是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解决的问题。与猪或鸡相比,牛的“环保处理”难度和成本可能更高。
3. 饲料的转化效率: 相比猪和鸡,牛将饲料转化为肉的效率(饲料转化率)相对较低,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饲料来生产同等重量的牛肉。

四、 生产结构与供应问题:

1. 以粮为主的农业结构: 过去的中国农业结构更侧重于谷物生产,以满足人口的口粮需求。畜牧业的发展更多是作为农业的补充,而非主导。
2. 养殖模式的转型: 虽然中国也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但相比于欧美国家成熟的、规模化的、专业化的肉牛养殖体系,中国的肉牛养殖在技术、管理、良种培育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影响了生产效率和成本。
3. 进口依赖: 近年来,中国牛肉消费量增加,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进口牛肉虽然能满足部分高端消费需求,但其价格依然受到国际市场、汇率、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惠及普通家庭。

五、 消费习惯与烹饪方式:

1. 烹饪习惯: 中国家庭的传统烹饪方式更偏向于小炒、炖煮、红烧等,这些方式对猪肉、鸡肉等肉质的口感和风味更适配,也更容易操作。牛肉相对较韧,需要更讲究的烹饪技巧才能做出软嫩的口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日常烹饪的意愿。
2. 口味偏好: 经过长期的饮食习惯影响,中国消费者对猪肉、鸡肉的脂肪分布和口感更为习惯和偏爱。

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普通家庭食用牛肉量相对较少,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经济成本高昂、历史文化传统、资源环境制约、生产模式差异以及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牛肉在中国市场的消费量正在逐年增长,但要达到欧美家庭的消费水平,仍然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尤其是在降低养殖成本、优化生产结构以及适应大众消费需求方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吃不起。但是本着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将我投资过养牛企业以及跑过全国数十个养牛场的经验奉献出来,逐条分析。

第一,牛肉是高能耗和低性价比的吃肉方式。这里引入概念:料肉比(FCR),料肉比 = 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用经济概念说就是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倒数,喂多少公斤饲料能长一公斤肉。下面的表格充分证明了牛肉是一种性价比最差的肉。

(注:5.0-20.0的区间是很大,但是要是知道了各个牛品种之间的差异之大就会稍微理解。比如:世界顶级的荷斯坦奶牛一年产奶可以接近12吨,中国的本土黄牛一年产奶只有3-4吨。更不用论养牛技术的现代化与否造成产量的巨大差异。)



第二,在常食用的动物中,牛的繁殖最复杂最低效。不要说那些像虫族一样下蛋的动物,猪羊兔等都是多胎的,而牛和人很类似,基本是单胎,出现双胞胎的少,三胞胎的更是罕见。我亲历过一次母牛生小牛的全过程,很能理解为什么要单胎。同时,一头母牛从出生到可繁育年龄,大概需要2.5年,同时从受精到分娩需要10个月;这些时间都大大长于其他动物。

第三,牛在饲养过程中所需的单位面积最大。平均饲养一头牛大概需要一亩地,包括:睡觉的地方(不能太小,否则容易生病和传染),散心的地方,供应草的地方等等。牛和猪不一样,不能圈在很小的地方密集饲养;牛和家禽更不一样,不能放在笼子里叠在一起养。

第四,牛在这些动物中智商最高且个体差异最大,(相信大家听过,牛看见同类被杀会掉眼泪的故事)牛的个体差异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极速上升而很难工业化。比如:养鸡养猪出现病疫,往往都是一种病,所以喷洒或者喂养一种药就可以搞定;但是养牛场出现病害,有可能是不同的病,所以对每个病牛都需要分别处理对待。再比如:其他动物的粪便处理不是大问题,但是牛粪的处理却是大问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重污染及毒害。因此,养牛场的经济规模是1,000-2,000头,在中国曾经出现过上万头的养牛场,但这是放卫星的工程,后来因为规模的不经济及粪便处理带来的危害,这种模式只能作罢。而养鸡养猪,经济规模完全不是问题。

第五,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大概只有美国的一半,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吃牛在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涸泽而渔。

总结,这些各个因素叠加起来,使得我们这个人均耕地匮乏而又人人都想吃好肉的国家,面临吃牛肉的时候,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分割线)-----------------------------------------------

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受欢迎,顺便夹带私货,下面的回答是关于公奶牛在做什么以及有没有公奶牛的,也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养牛有多么不容易。

公奶牛都在干嘛? - 何明科的回答

—————————————————————————————————————

更多文章及分享请关注我的专栏,数据冰山:

zhuanlan.zhihu.com/hemi
user avatar

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任何穷以外的答案全都是在找借口,可笑的紧。

生牛肉最便宜也要三四十一斤,熟牛肉最便宜也要六七十一斤。

一家三四口人,天天吃牛肉,什么概念?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水电燃气教育等等,每天一睁眼都需要花钱,能天天敞开吃牛肉的家庭,在14亿人中能有几个?

实际上哪怕是猪肉,绝大多数家庭也无法做到天天敞开了吃,吃肉相当于改善生活,一星期敞开吃上两次肉就不错了。

装什么王思聪呢

user avatar

瑞典这边一般老百姓税后平均工资能拿到25000kr/月左右,最差的牛肉大概80kr/公斤,其他部位的从100kr到200kr不等,碰到打折还能买到40kr/公斤的牛肉。鸡肉一般30kr/公斤,但鸡肉带骨,这边人好像不是很喜欢吃。猪肉一般60kr/公斤,所以对瑞典人来说,其实买牛肉和买猪肉价格差不多。按一般的100kr/公斤的牛肉价格计算,敞开了吃,一公斤牛肉至少可以让一个家庭吃一天(配土豆和沙拉),所以一个月花在牛肉上的钱为3000kr。如果夫妻双方都有工作,那月收入就是50000kr/月。这样花在牛肉上的钱只是一个家庭月收入的6%。这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了,美国估计情况差不多。其实,甚至牛肉和牛排也不是这边人的主食,这边人的主食是逼格更高的挪威三文鱼和各种大虾。

刚才查了一下中国201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中间的河南刚好是24000rmb/年,排在第一的上海市也只有48000rmb/年,也就是说其实一个普通家庭月可支配收入最多也就5000rmb左右。由于我国已经充分融入世界贸易圈,所以各种肉类价格在中国和在发达国家价格差不多。现在我国牛肉价格在40元/斤左右,也就是80/公斤,天天吃牛肉的话,要占到可支配收入的50%了,还干不干别的事啦?而且在中国医疗制度不完善,大家都还得留着应急的钱不是?

所以,等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都能达到20000/月的时候,自然大家就开始吃牛肉甚至三文鱼了。

至于中国不养牛,根本不是问题,等我国老百姓真正富了之后,周边国家尤其是各种斯坦都会努力养牛的。而且海运的运费并不贵,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运牛肉到中国,价格并不会上涨多少。

所以,从吃牛肉这个事情来说,我国确实是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等有一天,我国人民能随心所欲地吃上牛肉,羊肉,三文鱼的时候,我们才算是达到真正的国强民富,才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更新--------------------------------------

PS:过2000赞了,压力好大,当时随便这么一写,感谢大家厚爱!

说一下汇率的问题,瑞典克朗和人民币长期都是1:1的关系,但是最近欧洲经济不景气,跌了好多,最近如果用克朗换人民币,真的好悲伤。

关于牛肉价格的问题,上网搜了个这么个东西

牛肉价格连续上涨8年 逼近40元一斤 chinabreed.com/market/n

鉴于此,将牛肉价格从45修改为40元。

然后说下为啥瑞典用税后收入,而中国用可支配收入。因为瑞典的医疗(每年超过1100kr之外不收钱)和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是全部免费的。每个小孩子出生,国家会给3000kr/月的妈妈金(奶粉钱)。至于房子么?这里人口挺少的,房价变化比较小,在首都郊区(30分钟小火车到市中心)100万能买了50平的房子,300万能买个挺好的花园别墅(报纸上看的广告).

user avatar

举一个泰国的例子。

大概在三四十年前,泰国政府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医疗开支太高。而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老百姓蛋白质摄入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做了两件事,一是筛选好养易活繁殖快的淡水鱼,大量养殖,例如现在国内很火巴沙鱼。二是宣传牛是人的朋友,是人的伙伴,牛帮人耕地,人不该吃牛。以至于到今天,泰国八成以上的人还是不吃牛肉,在农村这个比例更高。

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吃牛肉都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除非像阿根廷乌拉圭那样,天然坐拥丰茂草场。不然你所看到的牛肉,其实都是用宝贵食粮转化的。类似泰国,如果大量人通过牛肉摄入蛋白质,就会造成大量人摄入不到蛋白质。摄入不到或不足,就容易营养不良,产生疫病后,一来影响生产,二来增加医疗开支,加重财政负担。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宝贵的粮食要放在最有效的动物身上。

user avatar

因为牛肉不好吃。

中国家庭,日常做菜,牛肉都是吃熟的,熟牛肉,有多难吃大家应该心知肚明。这东西,切薄了还好,切厚了嚼不动,但是谁家常备一级厨师?我的刀工就不行,我切不了那么薄的。

生牛肉好吃,但是一头牛身上适合做生牛肉的部位少,菜市场买不到。

要牛肉好吃,得会腌制,拍打牛肉至纤维断裂,然后加生粉和蛋液,撒胡椒和盐,放几个小时之后切条再炒,牛肉不老,可是,很麻烦啊。

如果不吃牛肉,我选择鸡中翅,买一瓶可乐。鸡翅洗净切花刀,热锅下油把鸡翅煎一分钟至表皮微焦,倒入可乐,放少许酱油和盐,有条件的放两个八角和几粒花椒,然后盖上锅盖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炖5分钟。就这端上来肉质都很嫩,完全不怕老。所以鸡肉很OK。

实在不行,去晚了,就见菜摊卖猪肉了,也不难。买半斤猪肉,切条,装碗里加一点油,加一勺满的盐,再加入冷水,用手使阴力给猪肉上劲,抓到猪肉把水吸干,之后切青红菜椒各一个,蒜米切成片,热锅下油炒好蒜米和彩椒,一勺酱油半勺蚝油,不用放盐了,下肉翻炒至熟出锅。这个猪肉,没牙都能咬得动。猪肉也都还OK。

还去晚了,菜摊已经收摊了,怎么办?回家拿起钓竿到河边甩竿,运气好的半小时就能钓起5斤鱼,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选三斤多的翘嘴白(我实在不知道学名叫啥),其余的放生,回家刮麟剖肚,扯走内脏和鳃,用水冲洗血污,切点小葱,葱白整段留出备用,葱叶子切段装碗里。然后热锅下油把葱白放进去爆香,然后捞走葱白,放鱼下去煎一下,记得关小火,看个人手速,我反正是关到最小,两面煎到鱼皮翘起,鱼肉翻白,把鱼捞起来,放到盘子上,淋一点蒸鱼酱油和葱叶子,放锅上蒸8分钟左右。很香的。鱼肉也很OK。

如果还是去晚了,菜摊收摊,河边被钓鱼佬占领了,怎么办?超市买两包泡面,一罐长城小白猪,一包野山椒泡笋尖。回家烧水,水里倒一勺的油,泡面撕开袋子,调料包弃之食面饼,放一边备用,小白猪开罐头倒出,切成片,取其中三五片,其余可弃之也可以直接吃掉,水沸下面饼,煮至散开,用筷子划拉划拉后看个人喜好,我喜欢吃带一点硬的,那就煮散就好,面盛到碗里虑干水。剥俩蒜米,拍一下,热锅烧油,油热下蒜米爆香,然后把热油倒进面碗,对,就是油泼面的套路,之后自己撒点盐和胡椒,把午餐肉片放进去就行,记得午餐肉别被油泼了。所以,午餐肉也是OK的。

要是还去晚了,超市都关门了?那宵夜摊可就开张了,吃烤串去吧,红柳木羊肉串,薅俩大羊腰子,配上烤韭黄,孜然不要命的放啊!来瓶大乌苏,美美的。所以,羊肉还是OK的。

那我为什么要追求牛肉呢?

user avatar

因为人均,因为贵,因为古时候就发现了替代品--猪肉。

user avatar

人在德州生活,比立党老师还有心,一美元可以吃鸡,五美分吃一口“骨肉相连”。



自由贸易已经让全世界成为了中国的牧场。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当中,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牛肉出口第一大国都是中国。中国近五年来牛肉进口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三四年进口量就翻能一倍。我们餐桌上的牛肉可能来自中学地理课本上描述的最适合放牧的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阿根廷一半的牛肉出口供应给中国。疯牛病流行的美国等少数国家,政治角力为农业百万漕工巨额补贴,但是牛肉无法卖给中国,境内牛肉产能过剩,一再试图叩开中国市场大门。

尽管如此,中国人的动物蛋白消费还远远不够。为了能实现牛排自由,或许我们应该主动培育产能,帮助一些适合发展养牛业的国家建立完善的畜牧业,帮助他们融入中国餐桌的全球供应链。

user avatar

首先问题就错了,欧洲和美国对牛肉的消费占比完全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句“欧美人吃牛肉”就概括了,稍微了解下相关数据你就会发现,饮食习惯才是对肉类选择最主要的因素。

你以为美国家庭就大量食用牛肉?

欧洲人主要也是消耗牛肉?

这都是错误印象。

针对美国的数据调查,消耗量第一的是鸡肉,和牛肉有较大差距,美国人食用鸡肉为主,牛肉猪肉比率差的并不多,所以美国鸡肉才是第一消费(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因素,鸡肉价格更低),牛肉第二,猪肉第三,差距并不大

你会说你看这牛肉消费还是很高啊,饮食习惯在哪?

哈哈那我们来欧洲看看,毕竟问题是“欧美”家庭,这是德国的肉类消费,请看德国的猪肉占比:

而饮食文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德国旁边的波兰可见一斑,波兰的猪肉占比更高:

所以提的这个问题并不严谨啊,很多人说经济因素,那么你猜真正牛肉消费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是巴西

巴西经济和中国比怎么样?这个我懒得翻数据了,但是巴西是世界上食用牛肉占比最高的,甚至高过欧洲大部分国家和美国,经济上来说巴西总不能比欧盟、北美更好吧?但是巴西牛肉食用占比就是最高的,当然也呈现出了鸡肉牛肉平分天下的趋势:

这些侧面反映的其实是饮食习惯问题,经济是次要因素

另外再上个有趣的:

羊之地狱:蒙古

看见深色other部分了吗,这就是地方饮食习惯的表现之一,这部分是马肉…………

所以经济因素之外你要考虑饮食习惯的

比如我们在国内各省做个类似的占比图

四川我估计兔子占一大半……

———

数据图来源:2017世卫饮食习惯调研(原稿英文)

user avatar

北方这边,牛肉平均40多元一斤,一斤就就那么几口,而且你牙口还要好点。所以就是有钱人也不是天天吃。

user avatar
美帝的全职员工数为1.14亿人。他们平均周薪的中位数大约为865美元,每月的工资大约为3500美元。
除了薪水外,美国还有一个家庭收入统计,显示平均家庭收入水平是79263美元,中位数只有61372美元。

按照个人工资中位数来算,美帝工人大概每天赚124美元。按家庭收入中位数来计算,美帝每个家庭大概每天赚168美元。

单看数字的话,似乎在中国也是赚这个数。

不过美帝的牛肉多少钱一斤呢?

2017年1季度,美国牛肉出口总量(不包含副产品)在21.60万吨,出口总值14.08亿美元,均价6.5美元/公斤。

按出口价算,美帝牛肉大概3块钱(美刀)一斤。

以我在美帝正在被资本主义腐化的同学的证言,日常零售的美帝牛肉分布在2—6刀一磅(9两),有些平民自助餐只要十几刀牛排随便吃。




中国的情况不用多说了,一般人一天差不多也是赚100多块钱。牛肉不敢买太精致的,普通牛肉的零售价格是30—50块钱一斤。

一般成年男性敞开了吃,一天两斤牛肉不成问题。但要花掉一大半工资。在美帝这个比例可以控制在5%—10%以内。



如果要形象一点类比的话,中国超市2-6块钱能买什么呢?

答案是一斤大米。

或许非洲人民也会问,为什么非洲普通家庭不能像中国家庭一样天天吃大米?


好了,别天天胡思乱想。

咱们小康社会也快实现了,到时候普通家庭肯定也能天天大量吃牛肉。

user avatar

怎么还有人评论说我观点,我就一高中生,你爱信就信,不爱信你哪里凉快哪里待。

别鸡蛋里挑骨头。

————————

今天这么热,明天也要入了伏,本来回家燥热还要看评论,我看到各位豪杰在评论指点江山说我无比扯淡,更列举自身海外经历对我这个几乎连河北省都没出过的人讲述自己的同学吃什么肉(小时候去过一次青岛,若这也算,那我还真算出过省) 天气燥热,我也不喜欢客套。

那就直接说,本回答评论区你有自由评论,我就有自由清理。

所以评论区不接受任何反对,想反对自己写答案。

————————————————

想了想还是去了图吧,省的污了诸君的眼。

今天在微博上我是见识了疯狗的威力,一位知友将我答案转到微博,这位疯兄台便立马指出说中国用牛犁地,我也好事上去评论,我的意思是牛自然是古代犁地好手要保护,但还不许没牛了,那人也是可以上去犁地的,这位疯兄便开门见山直呼秽语,然后又歪曲我的意思认为我说古代文明全靠人犁地,我明明说的没牛人来上,他非理解有牛人也上,这种智商让我泪目。 然后又要质疑我的智商,并且行文之间以问号和叹号的不加节制的使用打出一股气势来,真可谓无知者无畏。

我又说在没牛的情况下,印度水田根本犁不动,但中国好歹旱田可以用人来犁,但这位疯兄又是重复他那s13的话语,丝毫不正面回复,反而靠臆想认为我说全靠人犁,我何时何地说过中国古代全靠人犁地,难道疯兄还得了本家的病不成?

然后又以id来攻击,这种最低端的人身攻击疯兄还要用,未免有损犬类威名,然后又一句狗日更是画龙点睛,点出了自己背景强大,我可是不敢被狗日,可疯兄敢啊。

既然疯兄如此给面子,这个答案也是一家之言,诸位想分享继续分享,可我偏要加一句,农业文明就是靠人拉犁田。

不服,你TM写一个啊。

以前回答地理问题的答案可以回答这个吃肉的问题。还有文章挺长。

————————

我听过精华学校安迎老师的课,地理开场白按照常理本应很枯燥,没想到安老师给我们聊起了吃肉的事情,他画了个亚欧大陆简略图(他把七大洲画成七巧板,然后擦去剩下只留亚欧)然后画了四个圆圈。为了方便,先放个地图。

第一个圆圈圈了东亚,你可以理解为中国(反正中国在东亚里最大),中国人爱吃猪肉。

第二个圈欧洲西部,喜欢吃牛肉,我也喜欢吃牛排,但我一次都没吃过,对了要是吃我一定要十分熟。

第三个圈西亚,就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之类的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吃什么肉不重要,不吃猪肉。

第四个圈南亚,就是印度(印度是南亚最大),不吃牛肉,尤其白牛最神。牛可以在街上走动,也算一奇景。

这四个圈离得并不算远,都在欧亚大陆之上,纬度都是中地位地带。

最有趣的就是有喜欢吃猪肉的(中国),有不吃猪肉的(西亚),有吃牛肉的(欧洲西部),就有不吃牛肉的(南亚印度)。

那为什么这样?

风俗?信仰?宗教?习惯?

最根本是气候原因。就是地理中的那个气候。

气候与吃肉有关系?且听我分析一波。

先说欧洲西部,欧洲西部农场主如果有一块正方形的地,会一半种小麦,一半是草地。来年在种小麦的地方当草地,草地的地方种小麦。因为如果都种小麦,几年下来土壤肥力下降,收成自然会受到影响。这种方法叫轮作。也因为有草地,所以就可以养牛,牛奶牛肉就上了餐桌。

但你在北京看不到农民伯伯一块地一半小麦,一半草地。这就要从气候说起,请看上图。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俗来说冬不冷,夏不热。最低月温度0度以上。所以欧洲的草坪都是绿油油的,草坪经常上有人野餐,有人踩踏,但基本是踩不坏的,一是因为人少,二就因为气候适合草生长。

那中国什么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鸟巢草坪花大价钱国外进口,但到了冬天去看吧,草还是得黄。因为冬天气候0度以下,所以冬季北方草坪不宜踢球。

但中国不能通过种草让土地恢复土壤肥力,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肥力下降,过上几十年地不能要了,那不全饿死了。

那肯定有办法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转基因。

我先不与你谈转几个基因,我就问问你中国古代啥时候有转基因了。难不成秦始皇那时候命令方士研制转基因。

古代人民智慧很高的,那就是施肥。那施什么肥?

什么,你说化肥,还尿素碳酸氢铵。翻开历史书,汉武帝时候人们就懂得用尿素碳酸氢铵配制化肥,比外国领先多少年。汉武帝时化学生物这么先进的话,早统一世界了。

其实施肥用粪,俗话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而且用粗鄙之语来说,猪最能拉。更粗鄙的你跟猪吃的其实差不多,顺序有差别。你吃粮食,猪吃泔水,泔水就是剩饭剩菜。

所以你吃粮食——猪吃你剩下的粮食——猪拉粪——粪促进土壤肥力——土地长粮食——你吃粮食。。。。。。

这么一个循环支撑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所以猪不仅承担促进肥力的任务,还慢慢上了人们的餐桌,我不得不说猪肉真好吃。

那为什么西亚穆斯林不吃猪肉,你说宗教信仰使然,但宗教信仰必然和地理有关。

西亚以前其实也吃猪肉,古巴比伦时代是养猪的,两河流域也算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那时环境还是比较湿润的,要是古代也是现在的热带沙漠气候,人类起源于沙漠。狗吐舌头散热,猪滚泥巴散热,因为当时环境还应该是沼泽。那怎么成了现在的情况呢,只能问人类自己了。

印度为什么不吃牛肉?你说牛稀缺,那牛还满大街走呢。印度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你觉得雨季不就下点雨嘛,不然,孟买雨季的降雨量比热带雨林还多。 而且全世界什么著名的都有,孟加拉以发洪水著名。这个时候去刚好能赶上,想刺激可以去乞拉朋齐——世界雨极。之所以洪涝灾害严重,简要来说地势低洼,几条大河入海口,还有台风,风暴潮。 还是说正题,洪水发来,地被淹了,没饭吃了,一看有头牛,宰了吃吧。但水退了,要种地了。种地第一步——犁地。假如在北京家里牛被吃了,人还可以努努力自己犁,但是别忘了这是旱田。 印度种水稻,那是水田,水田那是泥,人哪里拉得动。插秧的话,地硬的插不进去啊。所以长此以往,大家都知道洪涝再严重,牛也不能吃掉。

这光是吃肉吗?这是气候。

这就是地理视角看问题,地理思维思考问题。

写了这么多,对一个不感兴趣的事情我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不懂地理,人家说不吃猪肉你就觉得对,人家不吃牛肉你觉得对。

就我们吃狗肉不对,那可就有意思极了。创建于 2015-07-0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