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题主你这描述,那还是有的。
嘉靖十四年,都匀府苗族首领阿向屡屡骚扰治安结伙抢掠,甚至与土官相斗杀,之后更是出兵攻打平浪,嚣张至极,当地官府、抚镇均无法节制。后来与土官王仲武因为争夺田地出兵攻杀,王仲武出逃,阿向干脆占据了凯口屯修筑碉堡、弩楼、石墙起兵叛明,自立为王了。
事闻,贵州巡抚陈克宅调集御史杨春芳、总兵杨仁、宣慰使安万铨合兵三万进讨,于当年十月赶至凯口屯下驻扎将阿全包围。
虽然明军已经把凯口屯围的像铁桶一样,但攻坚作战却并不好打,双方整整相持三个月。至于原因,就要说一下凯口屯的地形优势了。凯口屯修建在香炉山上,即今贵州省凯西市西十二三公里处,海拔最低处629米,最高处1244米,像一个拔地而起的土堆,四面都是竖直绝壁。而香炉山上有两个大平台,一个海拔1000米,明军就是在这驻扎包围的,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另一个就是山顶凯口屯了,海拔1200米,面积6.6万平方米左右。两台之间只有一条宽不到一尺的小道蜿蜒而上,根本无法展开攻城。
要说不好打,围起来等他饿死不行吗?也挺难,因为山顶有一条小溪流过,中间汇聚出了一个大水坑,天昊亦不涸,而阿向为这次造反也准备了足以支撑五年的粮食在山上。所以一时半会饿不死他,何况阿向已经联络了周围都黎、都兰、大漂、大坝、龙对等苗寨互为声援,因此明军大部队也不能长时间被拖在这里。既然短时间无法攻克,明军就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出来,分兵攻破凯酋苗寨,并武力压迫之下招降其余四十九寨,这下阿向外援覆灭,明军亦无后顾之忧。
嘉靖十五年,明军发现凯口屯山台东北隅峭壁中间有一颗斜长的巨树,再加上苗族以夏至为新年(查了查苗族还真有夏至小年的说法),当天必然放手松懈,于是决定出奇兵以此为撬点攀登进山。当天夜里,宣慰使安万铨重金召集了一伙善于攀登的壮士,把锻铁钩绑在他们手脚上用来攀爬。
这些士兵卸甲携带绳索、软梯、刀剑、铳炮攀缘而上至巨树稍作休息,并放下绳索、软梯接应后来者,然后继续向上攀爬。期间雷雨大作,给本来就艰险攀爬的明军士兵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加上天黑咫尺莫辩,只听得剌剌一声俄而崩响,就是一人坠空粉身碎骨,甚至呼喊也无一声。
万难之后,明军有一人成功登上山顶高台,这名士兵悄悄隐藏在杂草里,等待苗军巡夜兵丁靠近后突起挥剑斩杀,然后冒充敲锣巡夜保证攀缘点不被发现。不久之后,明军又有二三十人登顶,于是这伙明军悄悄翻进凯口屯寨,一时间纵火打枪,铳炮齐鸣响彻山巅,并齐声大呼“天兵上屯矣!”苗军大乱,随后阿向派弩手攻击这伙明军,而杨仁听到动静早就带人直冲山顶攻来。苗军大部分本来就陷入混乱,这下更是顾此失彼,那二三十人的明军小队也不管其他,直奔寨门而去,并成功将大门打开。明军大部队鱼贯而入,苗军见大势已去也没几个愿意死战的,凯口屯至此告破。
此战阿向及其手下大小头目十余人被当阵斩杀,明军另外斩首二百五十级、俘虏三百六十余人、招降寨内男女二万余人,收货不小。
至于朝廷赏赐,倒是一如既往的抠。陈克宅和杨春芳各升俸一级、赐银三十两、彩币三表里;杨仁官升一级、赐银四十两、彩币四表里;安万铨及以下各官赏赐银币有差。
史料来源:《明世宗实录》《炎檄纪闻》《读史方舆纪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