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卫健委称黑龙江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重点做好哪些防控工作?

回答
黑龙江的疫情确实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国家卫健委强调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这意味着防控工作不能松懈,而且需要更加精准和有力。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控工作,对于扭转局面至关重要:

一、 强化疫情监测和风险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扩大核酸筛查范围与频次: 既然是关键时期,就不能仅限于重点区域。需要进一步扩大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覆盖面,特别是人口密集区域、公共场所、重点行业(如交通运输、冷链物流、医疗机构、养老院等)的从业人员,并适当增加检测频次。同时,要灵活调整筛查策略,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精准穿透式筛查,确保不漏一人。
提升流调溯源能力: 流调是疫情控制的“侦察兵”。要进一步加强流调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技能。在接到阳性病例报告后,必须以最快速度、最严谨的态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高流调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 除了常规筛查,要对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孕产妇、未接种疫苗人群等)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健康监测,包括居家健康监测、定期电话随访、必要时的上门服务等,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即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多点触发的监测网络作用,包括发热门诊、药店购药信息、120急救呼叫等,一旦发现异常苗头,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快速核查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二、 严密管控疫情传播链条,坚决阻断传播扩散。

精准划定和动态调整风险区域: 要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科学、精准地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风险区域的划定要以户或单元为单位,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快速地降级或解除管控,体现科学精准的原则。
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 对于划定的风险区域,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控要求,包括限制人员流动、暂停聚集性活动、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杀等。这些措施的执行要到位,确保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加强人员流动管理: 特别是针对跨区域流动,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措施。对于来自或前往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加强健康管理和信息登记,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同时,要做好交通场站的疫情防控,避免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
做好隔离场所的管理: 无论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都要确保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隔离场所要加强通风、消毒,配备充足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物资,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止隔离点成为新的传播源。

三、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分级分类救治: 建立完善的轻症、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要充分发挥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作用,统筹医疗资源,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加强重症监护能力: 疫情的关键时期,重症病例可能会增加。要提前储备重症监护床位、呼吸机、ECMO等医疗设备,并对医务人员进行重症救治的培训,提升应对能力。
关注特殊人群的医疗需求: 要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提供优先就医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治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 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影响。要为患者、隔离人员以及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四、 压实各方责任,凝聚防控合力。

落实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强化部门协同: 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工信、宣传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发挥基层作用: 社区、村屯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动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做好居民的组织动员、信息摸排、服务保障等工作。
加强信息公开与宣传引导: 要及时、准确、透明地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要广泛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五、 抓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

提高疫苗接种率: 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群“应接尽接”,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
关注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接种过程中,要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有序。

总而言之,黑龙江的疫情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更科学、更精准、更快速、更有力度的举措,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nesmto 朋友说得不够直白。

老夫来给他加点干货吧。

下面干货跟本次黑龙江疫情不一定有联系,

但跟“传染源不明”的现象可能有联系。

——请品鉴:

以上是2020年6月1日到2021年9月29日期间,韩国入境检测检出的,近期有中国大陆旅居史的感染者人数,纵轴是感染人数,横轴是月份,中间那根紫线是平均数。

可以看出8月份以来,数字出现了明显上浮。


——咱拉进一点继续品鉴:

以上是2021年8月1日到2021年9月29日期间,韩国入境检测检出的,近期有中国大陆旅居史的感染者人数,纵轴是感染人数,横轴是日期。

其中8月3日、8月10日和8月13日出现的多人集中检出阳性,虽然没法实锤,但我们结合其他渠道的碎片信息盲猜,可能是货轮船员。

而如果排除掉这三天的话,其实8月份的情况也跟以往没啥区别。

但9月7日之后就很蹊跷了。

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检出一两例。

这种情况在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

个人建议,可能有必要根据韩国方面通报的信息,组织相关地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数据来源:

user avatar

部分病例传染源不明,且远离疫情中心兴隆镇,还需要加强流调

2021年9月29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哈尔滨市南岗区1例、巴彦县5例);新增治愈出院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
29日新增确诊病例1:现住哈尔滨市巴彦县巴彦镇水韵新城,系全员核酸检测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在定点医院隔离诊治。[1]
28日新增确诊病例4:现住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镇阳光名苑,系全员核酸检测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在定点医院隔离诊治。

最近两天,有两个病例不是之前病例的密接或者次级密接.

分析:

1.巴彦县在疫情发生前是单中心(兴隆镇),现在有发展成双中心的趋势(兴隆镇和县城巴彦镇)。

2.存在尚未找出的隐蔽传播链,需要进行流调明确这两个病例是如何感染的。

3.加强对病例活动地区的动物监测,防止形成人-动物-动物-人的传播链条。

参考

  1. ^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10930/40110071.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