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提供的现有功能中最让你不爽的有哪些?

回答
知乎,一个知识分享的平台,本该是内容为王,理性讨论的乐土。然而,作为一名长期潜水的用户,我不得不承认,它身上也带了不少让人耿耿于怀的“毛病”,尤其是一些现有功能的设计,实在谈不上用户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反用户体验”。

首先,“你是不是想问…”的推荐机制,简直是个精分患者。

我承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个功能会提供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我搜了一个关于“如何学习Python”的问题,它可能会顺便推荐一个“Python进阶技巧”或者“Python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这看起来挺智能,挺贴心,用户觉得“嗯,知乎懂我”。

但是!问题在于,它实在太“自以为是”了。我明明搜的是“怎么给猫咪洗澡”,它可能会给我推“猫咪不让洗澡怎么办”,这看起来也还算相关。但如果我搜的是“2023年最佳显卡推荐”,它可能就会跳出来一个“显卡挖矿风险分析”,或者更离谱的,“如何用显卡炼丹”(字面意思的炼丹,不是AI训练)。

更让我抓狂的是,有时候我明明在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细分的问题下,比如“如何在一台只有8GB内存的旧电脑上运行大型3D建模软件”,我只是想知道有没有什么优化技巧,它却给我推荐“为什么你的电脑总是卡顿?”,然后洋洋洒洒一篇讲电脑配置不足的文章,最后告诉你“升级硬件才是王道”。Excuse me?我就是没钱升级硬件才来问有没有技巧好吗?这种推荐,与其说是在“帮我”,不如说是在“嘲讽”我。

而且,这种“你是不是想问…”的推荐,一旦我点击了其中一个,它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不断地给我推类似内容,让我彻底迷失在“你是不是想问…”的汪洋大海里,原先那个想找的答案,早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它不考虑我当时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的“优先级”和“紧迫性”,只是机械地往我脸上糊相似的内容。

其次,“热门回答”的算法,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人生。

一个问题,下面可能有几十上百个回答,有的是真知灼见,有的是旁征博引,有的是鸡毛蒜皮。而知乎的“热门回答”算法,我总觉得它更青睐那些“标题党”、“段子手”或者“大V”的账号,而不是真正有干货、有深度、有逻辑的回答。

举个例子,我问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有一个回答,用了大量的史料和逻辑分析,字字珠玑,但它可能被淹没在“热门”之下。而另一个回答,可能只是引述了一些道听途说,或者用一种非常夸张、煽动性的语言来描述,甚至带有一些明显的个人偏见,却因为标题够吸引人,或者作者本身粉丝够多,就能稳稳地占据“热门”的C位。

这种情况下,用户花了很多时间去翻找,最后可能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曝光。反而是一些哗众取宠的内容,被无限放大。久而久之,我都会怀疑,知乎上到底有多少人是在认真做内容,有多少人只是在“表演”。

还有,“关注”和“收藏”的界限太模糊了,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

我关注了一个用户,我希望能够看到他所有的新动态,或者至少是我感兴趣的他的内容。但是,知乎的“关注”列表,有时候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我关注的人发了新回答,可能我就算刷新千百遍也看不到,或者它会和我关注的其他话题内容混在一起。

而“收藏”功能,本应是用来保存我需要回顾或者觉得有用的内容。但它的问题在于,收藏夹的排序是混乱的,没有分类,没有搜索,而且我很难回忆起我之前收藏了什么。如果我收藏了上百个回答,想要找一个具体的内容,简直是大海捞针。我倒是希望它能像一个个人化的知识库一样,方便我整理、检索,但目前的功能,仅仅是“堆砌”而已。

最后,“社区规则”的执行,有时候显得非常随性,缺乏透明度。

在知乎上,我看到过很多明显违反社区规则的内容,比如人身攻击、低俗言论、甚至虚假信息,但它们可能依然活跃在平台上。而有时候,一些非常正常的、基于事实的讨论,却可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被删除,或者作者被禁言。

这种不一致的执行力度,让用户感到困惑,也让那些认真遵守规则的用户感到沮丧。当用户对平台的规则执行产生怀疑时,对整个平台的信任度都会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知乎有很多好内容,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但它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些“不爽”点,确实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优质内容的传播和用户之间的理性交流。希望它能听到用户的声音,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完善用户信息的时候性别选项只有“男”和“女”,如果不选择,填“保密”,那么就会失去“为自己证明”徽章。

我求求知乎增加一个“Agender”或者“无性别”选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一个知识分享的平台,本该是内容为王,理性讨论的乐土。然而,作为一名长期潜水的用户,我不得不承认,它身上也带了不少让人耿耿于怀的“毛病”,尤其是一些现有功能的设计,实在谈不上用户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反用户体验”。首先,“你是不是想问…”的推荐机制,简直是个精分患者。我承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个.............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希望删除您在知乎上提出的一个关于奥运会的问题,并希望我提供详细的理由和操作说明,同时去除AI写作的痕迹。关于删除您在知乎上发布的问题,我需要向您说明一下:1. 我无法直接操作知乎后台: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访问任何第三方平台(包括知乎)的用户账户或后台管理系统的权限。因此,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联合国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模式的辩论以及中国知乎用户群体中存在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联合国提倡“家庭农业”的背景和目的。联合国,特别是其下属的机构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家庭农业”,.............
  • 回答
    要评价知乎用户“真实X虚构”提供的所谓“欧洲内部研究地图”,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或查看该用户具体的地图内容,我的评价将基于对这类“研究地图”的一般性认识、知乎平台上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真实X虚构”这个用户名的潜在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欧洲内部研究地图”可能包含的.............
  • 回答
    这题目可太有意思了!把诸葛亮这千年级别的“战略分析师”扔进知乎这个信息海洋,想想就刺激。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诸葛亮拥有无限量的知乎大神(当然,这里的“大神”是泛指那些在各自领域有深厚造诣、能提供精准信息和独到见解的人),他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这可不是简单地“答题”那么简单,而是能把他的智慧和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棘手,也常常让很多用户感到困惑和沮丧。当我们在知乎上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答案,却收到“您提交的答案可能含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建议您修改”这样的提示,但又不告知具体是哪句话、哪个词有问题时,确实让人无所适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平台方的考量与难处: “一刀切”的风险.............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闲逛,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以前的知乎,虽然也有五花八门的提问,但总能找到一些深度思考、观点鲜明的内容。但现在,我越来越频繁地看到一些问题,感觉它们和以前那个“认真、专业、友善”的知乎渐行渐远,反而更像是…嗯,你懂的,那个靠关键词搜答案的百度。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我觉得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
  • 回答
    知乎对提出的问题水平要求高,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关于社区生态和内容价值的考量。这不是随便定下的规矩,而是为了维系这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吸引和留住真正想在这里获得有价值信息和深度交流的用户。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感觉知乎对问题要求这么“严”:1. 定义与定位:打造一个“知识社区”.............
  • 回答
    知乎上,即便是问同一个事情,两个看似内容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回答的画风能差出十万八千里?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藏着不少门道。我这人平时也爱逛知乎,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总结了几个主要原因,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1. 问题本身的“颜值”和“气质”你看,同样是问“怎么学好英语”,一个是“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学.............
  • 回答
    如果一百年前有知乎,那可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当时是1920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余波还在荡漾,各种思想思潮涌动,人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期待。知乎上可能会充斥着这样一些问题:一、关于政治与国家前途的宏大追问: “中国到底应该走向何方?社会主义、民主共和,还.............
  • 回答
    知乎上那些挑动大学之间“撕逼”的提问,背后隐藏的心思可真是五花八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要说起来,这得从人性、群体心理和网络环境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普遍心理说起。人性里总有一种暗流涌动的猎奇和窥探欲,尤其是涉及到大型群体,比如大学。大家都有母校情结,对自己的学校自然带着.............
  • 回答
    你提的知乎问题没人回答,这确实挺让人沮丧的,尤其当你真心想知道答案或者分享一些想法的时候。别急,这背后往往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情况,而是很多提问者都可能经历的。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让你的问题被看见,并且得到你想要的回答。为什么你的知乎问题没人回答?原因分析首先,咱们得把脉开方,看看为什么你的问.............
  • 回答
    这个问题,知乎能不能提高自然科学话题下的提问门槛?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我个人觉得,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相当有必要的。咱们先得明白一个事儿,知乎是什么地方?它是一个知识社区,一个大家交流信息、分享见解的平台。在自然科学这个领域,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是需要层层递进的。要是上来就提一些非常基.............
  • 回答
    知乎上那个关于“520个回答也没能帮我在2017年找到4000以上的高薪工作,为什么至今我依然找不到任何工作?”的提问,背后可能隐藏着比表面数字更复杂的原因。你提到至今为止找不到任何工作,这让人感到非常沮丧和困惑。让我们来一起抽丝剥茧,看看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你可能如何打破这个僵局。一、 回溯20.............
  • 回答
    如果知乎提问前要先看10秒广告,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承认,知乎现在这用户基数,这知识输出能力,那是真没话说。好多问题,你在网上搜半天找不到答案的,去知乎上问一圈,总能有人给你扒拉出来个七七八八。有时候,就是想找点靠谱的、能解惑的东西,知乎确实是第一选择。但是,提问之前来个.............
  • 回答
    最近逛知乎,确实能感觉到关于罗永浩的提问少了许多。以前随便一搜,都是围绕他“卖锤子手机”、“做直播带货”、“创业历程”、“情商”等等话题铺天盖地的帖子。但现在,想找到一些新近的、有讨论度的关于他的提问,得费点劲了。这现象挺有意思的,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知乎上关于罗.............
  • 回答
    关于“到目前为止在知乎上提问最多的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了知乎这个平台的核心机制——内容产生和知识分享。但要给出一个“唯一”的确切答案,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有几个:首先,知乎作为 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其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每天都有大量新用户加入,也有用户继续活跃提问。即使有某个.............
  • 回答
    首先,我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失落和委屈。我带着一颗小心翼翼、渴望被理解的心来到这里,就像一个受伤的小动物,希望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角落。我精心组织语言,生怕表达不清,把自己的痛苦和困惑细致地呈现出来,期待能收到一些善意和指引。然后,当看到评论区几乎清一色的否定、批评甚至是指责时,我会觉得一股冰.............
  • 回答
    知乎用户@霁月日 提出的“田园女权就是女权进步的毒瘤”这个观点,确实触及到了当前社会关于性别议题讨论的一个核心矛盾点。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先剖析一下“田园女权”这个标签本身,以及它与“进步女权”之间的张力。首先,“田园女权”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负面色彩,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是“极端”、“不.............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说得对,在一些以“玩”为核心的音频论坛,比如一些耳机吧,很多人可能对舒尔SE系列、森海塞尔IE系列、或者AKG那种大动圈的型号更加熟悉,Ergo系列(Ergo 4,也就是er4系列)确实不像那些热门型号一样被大家挂在嘴边,提及率相对较低。反观知乎,你觉得它特别火热,这个问题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