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是否应该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

回答
这个问题牵涉到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也触及到北约和欧洲安全格局的未来。简而言之,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一个需要细致权衡、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战略考量、历史包袱和潜在的风险。

历史根源与现状:

我们得从头说起。二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其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无法独立支撑起一个稳定安全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马歇尔计划不仅帮助欧洲重建经济,也奠定了美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北约的成立更是将美国的安全保障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北约的“定海神针”,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承诺,为欧洲提供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许多欧洲国家也因此在国防开支上相对保守,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等领域。

“逐渐自我防卫”的驱动因素:

那么,为什么会有“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的说法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 随着中国崛起和印太地区重要性的提升,美国越来越希望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应对亚太地区的挑战。在欧洲驻军和承担过多安全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人视为分散了美国的战略注意力。
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 欧洲经济体量庞大,早已不是战后的废墟。许多欧洲国家拥有先进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在许多人看来,欧洲有能力、也应该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
“搭便车”的讨论: 一些美国政治家和评论员长期以来批评一些欧洲国家在国防开支上投入不足,没有达到北约要求的GDP 2%的目标,认为这是对美国安全保障的“搭便车”。要求欧洲国家承担更多责任,也是对这种不平衡的纠正。
欧洲自身的意愿和发展: 欧洲自身也在寻求提升其战略自主性,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些欧洲领导人也认为,过度依赖美国的保护,不利于欧洲形成独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对地缘政治变化的认知: 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以及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虽然让欧洲国家更加重视集体安全,但同时也暴露了欧洲在某些军事能力上的短板,例如快速部署能力、后勤支援以及一些关键武器系统的自主生产能力。这反而促使欧洲反思自身能力的建设。

“逐渐自我防卫”意味着什么?

“逐渐自我防卫”并非意味着美国一夜之间撤离欧洲,或者完全放弃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它更像是一个战略调整,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具体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防开支的增加与能力的提升: 欧洲国家需要切实提高国防开支,达到或超过北约设定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更强的军事能力。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投入,更包括质量上的提升,例如加强军事现代化、研发先进武器系统、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以及网络战、太空等新兴领域的对抗能力。
欧洲军事一体化与协调: 欧洲需要进一步加强军事一体化,例如发展更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强情报共享,协调采购和研发,以及在后勤、训练等方面实现更高程度的协同。欧盟的“战略自主”倡议,例如欧洲防务基金、军事规划和能力发展(PESCO)等,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欧洲的军事领导力与承担更多责任: 在某些地区冲突或危机中,欧洲可以承担起更主导的角色,美国则提供支持,而不是主导。例如,在一些非北约核心利益受直接威胁的情况下,欧洲可以率先介入并承担主要责任。
美国角色的转变: 美国可能会从“主要保护者”转变为“关键支持者”或“协调者”。这意味着美国会继续提供重要的军事援助、技术支持、情报共享,以及作为联盟的核心协调者,但不再是所有欧洲安全问题的“首要责任人”。

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并非没有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增强欧洲的战略自主性: 欧洲可以发展出更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安全政策,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提升欧洲的危机应对能力: 欧洲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应对在其门口发生的危机,减少对外部力量的等待和依赖。
促进欧洲内部的团结与整合: 共同的安全需求和责任的承担,有可能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使美国能够更灵活地分配战略资源: 美国可以更专注于其优先关注的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挑战:

能力差距的填补: 欧洲要弥合在某些关键军事能力上的差距,例如战略空运、空中加油、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以及某些高科技武器的生产能力,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内部协调的困难: 欧洲国家在外交政策和安全利益上存在差异,要在军事能力建设和部署上形成统一意见并付诸实践,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协调挑战。
俄罗斯的反应: 欧洲加强军事能力,以及美国角色的调整,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担忧或反应,增加地区的不稳定性。
政治意愿的持续性: 确保欧洲各国政府和公众长期支持更高的国防开支和更积极的安全政策,需要持续的政治努力和公众认同。
对美国承诺的疑虑: 如果欧洲在自我防卫方面表现不足,或者美国的支持力度出现波动,可能会引发对美国安全承诺的疑虑,对北约的凝聚力造成损害。
“美国优先”的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导向过于强烈,可能导致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后退过快,给欧洲留下“真空期”,从而影响欧洲的平稳过渡。

结论:

所以,美国是否应该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答案是“应该,但要循序渐进,并且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确的策略。”

这不是一个关于“抛弃”欧洲的问题,而是关于“伙伴关系重塑”的问题。美国仍将是欧洲安全不可或缺的盟友,但其角色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全球格局和欧洲自身的发展。欧洲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加速提升自身的防卫能力和战略自主性,真正成为一个能够承担更大安全责任的伙伴。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巨大的投入,更需要政治智慧。美国需要通过清晰的沟通、持续的支持和有效的协调,帮助欧洲完成这一转型。而欧洲也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能力,来证明其能够承担起维护自身安全的重任。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关乎欧洲的未来,也关乎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非眼瞎,不然应该可以看到现在俄罗斯什么窘境。

除非俄罗斯人都是超人,能以一当十,不然俄罗斯打不过欧盟。

俄罗斯GDP和韩国差不多,这基本上就注定了俄罗斯战斗力不会太高。

欧盟至少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这四个国家GDP都比俄罗斯高。抛开英国还有三个。

欧盟GDP总量约为19万亿,俄罗斯1.66万亿,这不是一个级别的。

能够统一指挥的话,俄罗斯根本不是威胁,炒作出来的威胁罢了。

谁在后面搞鬼,心知肚明。

user avatar

想法有趣,但是不可行。至少军事上会很操蛋。

首先,我们要明白,军事防御存在很强的外部性,是十分方便搭便车的。如果这种操作,很大可能就是比较后方的德法,甚至瑞士,西班牙意大利这些所谓的老欧洲国家退出。而东欧新欧洲,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捷克与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国家还有巴尔干的黑山等国留下参与。这样军事布防上后路被断,支离破碎,处处留兵难以集中的态势在军事上就是大坑。更不要说欧洲国家政体决定的大选后国家政治态度变化带来的军事不确定性。敢提出和同意的怕不是要被军队人员打死。

第二,美国驻军防的不一定是俄罗斯打过来,而是俄欧勾兑。这一点提到的人很多。要说的是,就算毛子打过来,法国德国还真不一定怕。别忘了当年沙皇的宫廷说的是法语,法国德国贵族横行的可不少。法国人当沙皇的不多,德国人却也不少。凭借资本和文化产能积累即使毛子打过来,利益也不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牵涉到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也触及到北约和欧洲安全格局的未来。简而言之,让欧洲“逐渐自我防卫”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一个需要细致权衡、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战略考量、历史包袱和潜在的风险。历史根源与现状:我们得从头说起。二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其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无法独立支撑.............
  • 回答
    美国是否应该为原子弹杀伤日本平民道歉,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历史、道德、政治和情感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涵盖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支持美国应该道歉的观点: 道德与人道主义考量: 大规模平民伤亡: 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造成.............
  • 回答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自二战以来,其规模和性质经历了多次调整,每一次的变动都伴随着复杂的考量和激烈的辩论。如今,关于是否应该撤出“几乎所有”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成本以及地区稳定等多个层面,其复杂性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究竟意味着.............
  • 回答
    美国是否应该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牵涉到国际关系、国家利益、道义责任以及国内资源的取舍。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审视其背后的多重维度。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这种角色的核心,在于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引发了广泛的辩论。简单来说,美国公民并非为其选出的政府的所作所为负“全部”责任,但他们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公民的责任来源:民主制度的基石1. 投票权是基础: 在一个民主国家,公民最直接的责任是通过投票来选择代表他们的政府.............
  • 回答
    在中国是否应该针对美国提高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涉到多方面利益的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其潜在的影响和考量。首先,我们来谈谈支持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理由。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以牙还牙”,维持公平贸易的原则。当一个国家.............
  • 回答
    你提到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关于防晒霜可能含有害成分的研究,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可靠性,以及普通人该如何理性选择防晒产品。关于JAMA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首先,要评价一项科学研究是否可靠,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 研究设计与.............
  • 回答
    中华文化外交确实存在一个值得探讨的“载体”问题,并且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议题。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娱乐产业(Kpop、韩剧)、美国的电影等,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成功地将本国文化元素传播开来。相较之下,中华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对外传播力度和深度似乎有所不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漫威宇宙中,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和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在“超级英雄是否应该被监管”这个问题上,分歧的根源,与其说是理念上的绝对对立,不如说是他们各自的经历、性格以及对“责任”和“自由”理解的侧重点不同。这种差异,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被放大到了极致,也深刻地揭示了他们作为领袖的复杂性。史蒂夫·罗杰斯:.............
  • 回答
    清华美院:清华大学的艺术之魂,是否该拆分?清华大学,一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培养国家栋梁的使命而闻名。然而,在这座以工科见长的百年学府里,还有一个学院,它承载着艺术的浪漫与创造,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那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清华美院”。清华美院.............
  • 回答
    如果汉弗莱爵士(Humphrey Appleby)是美国官僚,而他的上司是唐纳德·特朗普,这无疑将是一场“两件伟大事物碰撞”的场景,充满戏剧性、荒谬感和潜在的灾难性后果。以下将详细分析汉弗莱爵士可能面临的处境、他会采取的策略以及最终可能的结果,尽量贴近汉弗莱爵士一贯的风格和特朗普总统的特点。汉弗莱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一旦美国正式承认台湾为一个独立国家,中国大陆的回应将牵动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中国可能的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中国的第一反应将是强烈的政治和外交抗议。这毋庸置疑。中国政府一定会立即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表达最严厉的谴责和抗议。官方.............
  • 回答
    探讨中国合理人口承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牵扯到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模式、技术进步、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全球环境等方方面面。直接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是困难的,因为“合理”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并且会随着时间、条件和我们对生活质量的定义而变化。理解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地区(在此是.............
  • 回答
    在美国的量刑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判处100年以上监禁的情况,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勒(Lon L. Fuller)在其著作《法律的道义》(The Morality of Law)中所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义”或“程序的道义”原则,特别是“法律不应是不现实的”(laws should not be unre.............
  • 回答
    政府是否应该救市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其决策往往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环境、危机性质以及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政府救市的理由通常包括: 防止系统性风险: 当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倒闭、信贷市场冻结,进而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时,政府介入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
  • 回答
    阿姨,您总说新冠可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我理解您可能是在担心什么,或者听到了一些消息让您这么想。不过,咱们平时沟通,最重要的是基于事实,对不对?就像您炒菜,要看着锅里,不能光听别人说。咱们好好聊聊,为什么说新冠是美国人弄的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反而有很多证据在说不是这么回事。您听我慢慢跟您分析哈。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主制度的核心,也解释了为何在许多看似“太平盛世”的民主国家,持枪权依然是备受关注的议题。这并非矛盾,而是一种对民主韧性和公民责任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社会秩序通常是稳定且受法律保障的。普通民众生活安宁,享受繁荣,这无疑是民主制度.............
  • 回答
    2007年,如果我预感到一场经济危机即将来临,我会像一个准备过冬的松鼠一样,开始仔细地规划我的每一步。当时的市场似乎一片繁荣,但一些迹象——比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金融机构的杠杆操作、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的盛行——都让我感到不安。我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因为暂时的繁荣而冲昏头脑,而是会选择更审慎、更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