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央视网称「长期沉迷网游大脑与阿尔兹海默症相似」,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回答
央视网这则关于“长期沉迷网游大脑与阿尔兹海默症相似”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得拆解一下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沉迷网游的人真的会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也不是说两者是大脑结构上的直接等同。通常,媒体报道这类信息,背后会有一些科学研究作为依据。这类研究往往会关注大脑的可塑性,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因为我们长期从事的活动而发生改变。

为什么会有“相似”的说法?

这里的“相似”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研究者们通过对比沉迷网游人群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大脑的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数据,或者通过认知功能测试得出的:

1. 某些脑区体积的改变:
灰质体积的减少: 比如,一些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某些需要高度注意力、快速反应的游戏的玩家,前额叶皮层(负责执行功能,如计划、决策、抑制冲动)和海马体(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等区域的灰质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区域体积可能减少。
阿尔兹海默症的特点: 而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海马体和皮层的早期萎缩,特别是与记忆和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
“相似”之处: 如果某些研究发现,沉迷网游导致的大脑灰质减少区域,与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萎缩的区域有重叠,那么媒体就可能会用“相似”来概括。

2. 神经网络连接模式的改变:
奖赏回路的活跃: 游戏设计往往会利用人脑的奖赏机制,通过虚拟奖励、升级、排行榜等方式持续刺激大脑的纹状体等区域,增强多巴胺的释放,形成一种强烈的成瘾性。
执行功能的削弱: 长期过度沉迷,大脑可能会优先分配资源给游戏相关的认知功能,而削弱了对其他重要认知功能(如专注力、工作记忆、抑制力)的投入,导致这些功能的表现下降。
阿尔兹海默症的特点: 阿尔兹海默症同样会破坏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尤其影响记忆形成、信息提取和认知处理。
“相似”之处: 如果研究发现,沉迷网游导致的大脑连接模式改变,削弱了与执行功能、记忆相关的网络,这种“功能性”的改变可能在某些测试中表现出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相似的认知缺陷。

3. 认知功能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沉迷游戏的人可能在游戏之外的时间,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日常活动上。
记忆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约会、学习内容,可能因为大脑被游戏占据而难以记住。
执行功能受损: 计划事情、控制冲动、决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阿尔兹海默症的特点: 这些正是阿尔兹海默症早期最常见的认知衰退表现。
“相似”之处: 从功能层面来看,沉迷网游者表现出的某些认知能力下降,确实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早期症状有相似之处。

但是,必须强调以下几点,以避免过度解读:

机制不同: 沉迷网游导致的大脑改变,主要被认为是行为成瘾引起的神经回路重塑,是一种可塑性的负面表现。而阿尔兹海默症则是由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等病理过程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和脑组织萎缩。两者的根本病因和病理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可逆性: 许多研究认为,对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来说,如果能够及时停止沉迷行为,回归正常生活和健康习惯,大脑的可塑性仍然很高,很多由成瘾导致的功能下降是有潜力恢复的。而阿尔兹海默症目前还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程度和范围: 即使有“相似”,也并不意味着沉迷网游的人大脑受损程度和范围就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相同。很多研究关注的是“相关性”和“某些区域的改变”,而不是“等同”。
研究的局限性: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很多研究是初步的,可能需要更多的样本、更长周期的追踪才能得出更确凿的结论。媒体报道往往会将研究的亮点放大,有时会简化复杂的科学过程。

我的看法是:

央视网的说法,更像是一种警示,提醒大家注意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带来的潜在大脑健康风险,尤其是对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它强调的是一种行为习惯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类比到一种大家熟知的、与大脑功能衰退相关的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目的是引起公众的重视,引导大家更理性地对待网络游戏。

这则报道的目的,我认为更侧重于“健康警示”而非“科学诊断”。它是在告诉你:“小心了,你的大脑正在以一种你不希望的方式被改变,这种改变在某些方面看起来,和那些患有认知障碍疾病的人在大脑功能上的表现有那么点相似。”

所以,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1. 接受警示: 确实,任何过度沉迷的行为,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对大脑功能。网游的成瘾性是公认的,其可能带来的专注力下降、现实感减弱、睡眠不足等问题,都会间接影响大脑的正常运作。
2. 理性分析: 不要将“相似”等同于“等同”。沉迷网游不是阿尔兹海默症,其原因和后果的性质是不同的。
3. 关注解决方案: 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健康、适度地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让大脑在积极的引导下发展。

总而言之,央视网的这句说法,是一种比较直白和形象的表达方式,意在引发公众对过度沉迷网游的警惕,提醒大家保护大脑健康。它捕捉到了某些行为成瘾可能带来的负面“功能性”改变,并将其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脑疾病”进行关联,从而达到传播健康理念的目的。我们理解其意图,但也要保持科学的距离,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评论的不评论,没必要评论的就嗯评论,还评论不对。

真就文艺作品讲逻辑,现实不讲是吧。

user avatar

为了不沉迷网络,我把央视网屏蔽了,这样就能减少我在网络上花的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央视网这则关于“长期沉迷网游大脑与阿尔兹海默症相似”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得拆解一下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沉迷网游的人真的会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也不是说两者是大脑结构上的直接等同。通常,媒体报道这类信息,背后.............
  • 回答
    央视的这则评论,直白点说,就是在对耐克说:“你越界了,后果自负。”它释放出的信号,可不是什么温和的劝诫,而是赤裸裸的警告,而且是带着一种“我们不是吓大的,你越顽固,我们就越要让你付出代价”的决心。首先,这句“触碰底线”非常关键。它表明,耐克在某些方面已经越过了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界限,这个界限可能与国.............
  • 回答
    关于央视报道称 iPhone 位置跟踪功能威胁国家安全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的论点和依据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辨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我们从技术原理、潜在风险、信息披露的侧重点等多个维度去理解。央视报道的核心观点:央视的报道通常会聚焦于国家安全视角,强调苹果公司的产品,尤其是其定位追踪功能.............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 回答
    央视新闻报道的“男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是女性驾驶人的8.8倍”这一数据,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的解读。一、 数据来源与定义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数据的来源和统计口径。 数据来源: 这是哪个机构发布的?是公安部门.............
  • 回答
    央视新闻对谷岳在狗不理的差评视频的定性,可以说是将一件本就颇具争议的事件推向了风口浪尖。将其定性为“不客观,不尊重餐厅”,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的层面,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从“不客观”这个角度来看,央视新闻的这一定位,暗示了谷岳在视频中呈现的信息可能存在片面性。对于一个餐饮体验的评价,往往是主观感.............
  • 回答
    央视主播提及“熟蛋孵小鸡”事件时,那句“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真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事儿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有多么荒谬,更在于它背后所暴露出的科研评价体系、学术生态以及潜在的利益输送问题,着实让人脊背发凉。论文发表的“渠道”:并非坦途,而是“特殊通道”首先,我们得明白,在.............
  • 回答
    央视这次点名批评《王者荣耀》,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一下子把游戏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我看了好多相关报道,也听了不少朋友讨论,大家看法挺复杂的,有赞同的,有不理解的,也有觉得有点矫枉过正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央视说的这句“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发展”,这话虽然有点重,但确实.............
  • 回答
    央视名嘴韩乔生评价肖战的言论,即“是金子总会发光”和“网络暴力应该管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解读与背景 字面意思与积极解读: 这句话本身是一句非常普遍的励志格言,表达了对才华和能力的认可,认为只要拥有真本事,最终一.............
  • 回答
    关于央视新闻微博提及“30%的已婚女性遭受过家暴”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警醒的数字,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数据来源和统计的可靠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30%”是如何得出的。新闻报道通常会引用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如果是来自全国性.............
  • 回答
    谈到央视《消费主张》节目中关于小米 MIX 是“世界首款全面屏手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背后牵扯到“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消费主张》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消费类节目,它的着眼点往往是如何让普通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个新事物。当小米 MI.............
  • 回答
    王小骞关于“抽屉式养育”的说法,确实触动了很多家长的心弦,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我们不妨先来理解一下她所说的“抽屉式养育”大概是指什么。在我看来,“抽屉式养育”可能指向的是一种比较碎片化、程式化、目标导向过强的育儿模式。就好比我们整理抽屉,把不同的物品分门别类放好,似乎有条理,但缺乏了物品之间自然的关.............
  • 回答
    关于央视将“安徽六安”读作“六(liù)安”并主持人称“系字典唯一读音”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学、文化习惯、媒体责任、以及公众反应等方面。一、 语言学角度的探讨: “六安”的读音争议: “六安”的“六”字,在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确实存在读音上的差异。 官方/规范.............
  • 回答
    央行对于蚂蚁集团的反垄断措施,如果明确表示将推行至其他支付企业,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其背后释放的信息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监管行动,更像是在整个支付行业划下了一道新的界线,预示着行业格局的重塑和监管思路的转变。释放了哪些信号?1. “公平竞争”成为关键词,监管决心不容.............
  • 回答
    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一事,需要先澄清一些背景信息。首先,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通常不会直接对外公布某一个具体企业申请贷款是否合规,更不会直接点名某家企业。这种信息属于银行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因此,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的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误传或者对某项政策解读的.............
  • 回答
    央行近期表态“为房地产市场项目并购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这几个字背后释放的信号,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局,以及管理层希望引导的方向。咱们得把这个信号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官方出手,为房企“输血”了!长久以来,我们都看到不少房企.............
  • 回答
    央行说“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无竞争”,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从央行角度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支付工具,是连接你我、连接商家和银行的“桥梁”。它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用户体验极佳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并且.............
  • 回答
    看待央行关于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潜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预测,更包含了央行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引导。首先,“温和上涨”这个定语非常关键。它并非意味着物价停滞不前,也并非失控性上涨。在经济学中,“温.............
  • 回答
    老实说,央行那份关于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的公告一出来,我心里挺高兴的。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想啊,现在出门,扫码支付、刷脸支付,方便是真方便。去楼下买个菜,老板手机一掏,扫一下,钱就过去了。点个外卖, App 上几下,饿了么、美团的骑手就送过来了。就连去大商场,很多地方也推行无现金。好.............
  • 回答
    10 月 28 日,央行官员就跨境互联网券商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明确将其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这个表态无疑给不少正在利用这类平台进行跨境投资的中国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给不少在境内招揽生意的跨境券商敲响了警钟。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为什么央行会突然对跨境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