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唯物主义者说意识是依存于物质的,那物质是怎么来的?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直白,也触及了唯物主义哲学最核心的起点——物质的来源。如果意识依存于物质,那么物质这个“根本”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填空就能搞定的问题,更像是在探究宇宙最原始的奥秘,而哲学和科学在这条路上,至今仍在努力探索,并且给出了不同的视角。

首先,咱们得明白,当唯物主义者说“意识依存于物质”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说“物质凭空出现”。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物质的普遍性、永恒性和不可创造性。这里的“依存于”更多指的是一种发生和表现的关系,而不是一种“被创造”的关系。

那么,物质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科学和哲学在这儿交汇,又有些许分歧:

1. 科学的视角:宇宙大爆炸与物质的演化

科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宇宙大爆炸理论(Big Bang Theory)。这个理论描述的是我们目前所知宇宙的起源。

从“无”(或“极简”)到“有”: 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约138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这个奇点包含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然后,它突然开始膨胀,就像一个吹气球一样。
能量到物质的转化: 在大爆炸的最初瞬间,宇宙极度炽热,能量是主要的形态。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能量开始转化为基本粒子,比如夸克、轻子(电子等)。这些基本粒子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下,组成了更复杂的粒子,如质子和中子。
元素的诞生: 在宇宙最初的几分钟里,质子和中子结合,形成了氢和氦的原子核。这些是最轻的元素。
恒星的熔炉: 宇宙不断膨胀冷却,但仍然有密度不均匀的地方。这些密度稍大的区域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聚集气体(主要是氢和氦),形成原始的星云。在星云坍缩的过程中,核心温度和压力剧增,点燃了核聚变反应,第一批恒星诞生了。在恒星内部,氢和氦通过核聚变,不断转化为更重的元素,如碳、氧、铁等等。
超新星的播撒: 当大质量的恒星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这种剧烈的爆炸将恒星内部制造出的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中,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形成的重要原材料。我们的太阳以及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就是由这些“前代恒星”的遗骸形成的。

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物质并非“从无到有”地被创造,而是以能量为原始形态,通过宇宙膨胀、冷却和一系列物理过程,从最基本粒子演化而来的。 那些构成我们身体、我们脚下土地的原子,都是在宇宙漫长的历史中,通过恒星的生死循环“制造”并传递下来的。

2. 哲学上的追问:物质的“绝对”与“相对”

哲学上的探讨则更深入一层,它会问: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呢?或者说,那个“奇点”又是从哪里来的?

物质的“本体”: 很多唯物主义者会区分“物质”作为一种本体论上的实在,和我们经验中观察到的具体“物质形态”。他们认为,无论宇宙如何演变,物质本身作为一种不可分割、不可消灭的存在,是宇宙的基石。它不需要“来自”什么,它就是“是”。就像数学中的“1+1=2”,它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而不是一个需要追溯起源的事件。
循环或不可知: 对于“最初的奇点”的来源,哲学上可能有几种理解:
无限循环: 宇宙可能是经历着无限的膨胀、收缩、再膨胀的循环。每一个“大爆炸”都是前一个宇宙的结束和下一个的开始,物质的“总和”可能保持不变,只是形态在变。
不可知论: 也有哲学家认为,这个问题可能超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范畴。就像我们问“宇宙之外是什么”,可能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或者我们永远无法回答。
“无”的性质: 还有一种更激进的观点,认为“无”本身也可能是一种“状态”,而“大爆炸”是“无”转变为“有”的某种“可能性”的实现。但这种“无”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空无一物”,而可能是一种潜能或一种未分化的状态。

3. 唯物主义的核心:排斥超自然与精神起源

无论科学怎么解释,唯物主义的核心在于坚决排除任何超自然或精神的力量作为物质的来源。 也就是说,物质不是被一个“上帝”或者某种“宇宙意志”创造出来的。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实在。

所以,当有人问“物质怎么来的”,唯物主义者会说:

科学会告诉你,它从能量演化而来,从宇宙大爆炸开始。
哲学则会告诉你,物质本身就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它不需要一个“来源”,它就是“是”。
关键在于,它不是由任何精神、意识或超自然力量所创造。

这个回答听起来可能不够“有始有终”,不像一个故事讲完了,对吧?但这就是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探索的特点:它们试图在经验世界和可观察的规律中寻找答案,而不是诉诸于无法验证的信仰。物质的起源,或者说“宇宙万物何以存在”这个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谜题,而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规律的解释框架,虽然这个框架仍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引用这两句话或许能比较鲜明地展示出当代物理主义者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1)“在描述和解释世界方面,科学是万物的尺度,是什么东西存在、什么东西不存在的尺度。”(W. Sellars, 1997)

(2)“世界只包含物理学所承认的物项。”(D. Armstrong, 1981)


这两句话的含义,通俗点的说就是我们物理(唯物)主义者认定物质,或者更准确点说,那些自然科学研究认为是存在的东西,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像什么神鬼菩萨绝对精神之类的统统不存在。但你要是追问我“物质到底是什么?从哪来?怎么构成的?”之类的问题的话。对不起,no comments,这事不归我管,问科学家去。科学家们,或者可以更狭隘点说,物理学家们说物质是什么,怎么来的,那我们就同意物质是什么,怎么来的。

虽然这种态度怎么看怎么像是在甩锅。但也是当代物理主义哲学家们汲取了大量经验后总结出来的一条宗旨和教训。虽然至今有许多人调侃哲学传统里的保安三问式的经典本体论核心问题,但事实上对于本体论的“何物存在”的问题,物理主义者们如今普遍认为这已经不太关哲学什么事了。因为真正推动人们认识世界存在的方式的从来都是科学而不是哲学。比如即使“原子”这个概念最早是个哲学概念,但真正向人们确证它存在并开始研究它的内部结构的还是科学。虽然近代以来许多哲学家都曾试图通过“第一哲学”式的思辨让哲学成为科学认识的基础,比如笛卡尔的“怀疑论方法”,康德的“先天认识形式”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等等。但实际情况是,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本没有按照哲学家们预想的来。我们做科学研究做实验压根不需要预设什么笛卡尔式的上帝确保结果无误,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作为先天直观的时空”限制我们认识和研究范围,更不需要什么“绝对精神”的往复运动达到某种所谓的自我觉醒的终点。恰恰相反,这种对于第一哲学的不接受反而让自然科学活力四射,突飞猛进。自18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同哲学界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尴尬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处于某种程度上对于这种成就的信任感,对于世界的存在形式的解释问题,我们自然会更加信赖科学给出的解释而不是哲学的。

所以怎么办呢?物理主义者们就认为,既然科学这么吊,就去抱它的大腿呗,科学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负责在后面喊666就够了。虽然这种“打不过它就加入它”的杜兰特式战略显得有些猥琐。但也是一种识时务的表现。因为现如今的自然科学体系如此庞大,如此坚固。远不是哲学家用一两个怀疑论证就能推翻的。处于这种巨大的成功以及自身的不足。我们的确有理由这么做。即将“物质”或者“物理事项”的概念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之上,物理学家们说它是什么,那它就是什么。

当然这种物理主义的“投降”路线并不是没有被批判过,比如著名的“亨普尔二难”(Hempel’s
Dilemma)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反驳。在他的二难推理里,亨普尔(1969)这样说道:既然物理主义者认为自己所指的“物理事项”最终解释权在物理学那,那么这个有解释权的“物理学”究竟是我们现存的最好的物理学理论呢还是某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学理论呢?如果是前者,那么很遗憾,这种解释必然是有缺陷的,因为即使是如今最好的物理学理论也没法充分解释所有自然现象。而如果是某种理想的物理学的话,那么对不起,它还不曾存在过。因此,物理主义者的“物质”或者“物理”概念要么就是有缺陷的,要么就是空洞的。

不过对于亨普尔二难的责难我觉得真正的物理主义者可能并不会受到什么特别大的冲击。因为这个二难推理成立的前提就在于物理主义者提出的“物质”或“物理事物”的概念必须是一个完备的概念,这实际上仍然是“第一哲学”的传统路子,即要求哲学给出一个科学认识的坚定基础,但这恰恰就是物理主义者们所反对的。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他们认为自己该干的事情。完善“物质”和“物理事物”概念的责任明明在于物理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综上所述,对于题主的疑问,一个时髦的物理(唯物)主义者会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所谓“物质第一性”并不是物理主义自己做的一个判断,而是基于自然科学的空前成功而对于它的一些理论基本设定的默认。而对于“物理事项”这样的理论设定究竟该怎么解释,它是什么样的存在,从哪来会到哪去。对不起,我们只是负责喊666的,有疑问请问我们的科学大哥谢谢。

参考文献:

Armstrong,D.1981.Naturalis m,Materialism, and First Philosophy.In:The Nature of Mind.The Harvester Press Lt d.

Hempel, Carl Gustav (1969), "Reduction: Ontological and linguistic facets", in S. Morgenbesser, P. Suppes, and M. White, Philosophy, Science, and Method: Essays in Honor of Ernest Nagel,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p. 179–199

Sellas. W 1997.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er avatar

谢邀……

问题在于,“物质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真问题(你可能对此困惑,但你并没有提出一个真问题)……

不管我们现在采用什么样的实体一元论,我们就管这个东西叫阿猫阿狗好了,当我们问起这个阿猫阿狗怎么来的的时候,这个问题本身都会变得很奇怪……因为既然我们已经选定了阿猫阿狗一元论,那么就只可能存在在阿猫阿狗的范围内的转化,而不能存在一个非阿猫阿狗的,阿猫阿狗的来源……

毕竟“唯X主义”事实上是在声明“如果x是存在的,那么它属于X”……难道你要给所有存在的东西的整体,找一个它们之外的东西作为来源不成?(假设你找到了,那么它自身也可以被算作是一个存在的东西,那么包括它在内的存在的东西才是所有存在的东西,因此你没找到所有存在的东西的来源)……具体到唯物主义,现代一般是把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作为标准,即“如果一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么它属于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所能研究的对象”……而恩格斯和列宁时代的唯物主义,则是在规定“如果一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么它必须在原则上可以被经验地确定它的性质,但这种性质不能通过‘想象’或者‘信心’就被改变”……但这个边界问题在这里是次要的,因为任何一元论中,都在逻辑上就不会有这一元的来源这种东西,从而我们根本不必讨论“到底什么才能算是物质”这个问题……

而即使我们选用实体二元或者甚至更多元的论点,你如果硬要用多个实体的分类来相互解释彼此的来源的话,也会陷入“这个循环是怎么来的”的问题,结果还是没有解释……

===================================================

额外多说一句的话,现代唯物主义者对于“意识是依存于物质的”的解释本来就很多……

有些人干脆把意识视为一种物质(心脑同一论者)……有些人认为意识被物质的规律所决定,但它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别的某种东西,严格的来说,它甚至不是实体,例如运动,或者功能(行为主义者和功能主义者)……而另外还有些人干脆认为“就没存在过意识这个东西,是一些在研究物质的物质,为了解释一些物质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而编造出了意识,而这种编造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是不可信的”(心灵虚构主义者如我)……

当然,这一切都跟“物质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究竟是不是个好问题无关,毕竟上面的几种对于“意识是依存于物质的”的说明,事实上也不是在解释“意识是怎么来的”,而是在试图规定“意识到底存不存在,它从本质上是个什么东西”,而解释这个东西的来源,这是科学家的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直白,也触及了唯物主义哲学最核心的起点——物质的来源。如果意识依存于物质,那么物质这个“根本”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填空就能搞定的问题,更像是在探究宇宙最原始的奥秘,而哲学和科学在这条路上,至今仍在努力探索,并且给出了不同的视角。首先,咱们得明白,当唯物主义者说“意识依存.............
  • 回答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琢磨的事儿。你说我唯物主义,那得承认,这世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物质基础。从原子运动到大脑神经的信号传递,一切都得有个“物”在背后支撑着。可又非要加上“否认决定论”这几个字,这就让事情变得有点意思了。决定论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唯物论者,我非常乐意与你一同探讨物质的起源以及其性质的由来。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深刻的问题,涉及物理学、宇宙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但我会尽量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为你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唯物论”的核心观点: 世界万物归根到底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物质的派生。 那么.............
  • 回答
    听到孩子这么说,作为家长,你肯定会感到有些意外,甚至可能有点担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孩子高一,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和探索的阶段,思想上出现一些比较深刻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看法,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接触到哲学、心理学等一些更宏大的概念之后。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孩子说的“唯心主义”和“世界.............
  • 回答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常常被用来歌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伟大人物,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数量庞大的普通大众。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审视,这句话的实质,恰恰可能滑向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历史唯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
  • 回答
    唯物主义者是否真的在“看到”灵魂时信仰会崩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定义、哲学前提、个人经验和心理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关键概念。 什么是唯物主义?首先,理解唯物主义是关键。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宇宙中唯一真实存在的是物质(matter)及其属性。一切现.............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毕生奉行唯物主义的学者,他坚信眼见为实,触手可及的物质构成了世界的全部真相。他穷尽一生研究粒子、能量、引力,试图在冰冷的物理定律中找到宇宙运作的蛛丝马迹。他的信仰,就建立在那些可测量、可验证的“实在”之上。那么,当他某一天,通过某种无法解释的、超越了他现有认知体系的证据,被告知整个宇宙.............
  • 回答
    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看待徐涛老师提出的“老婆和陌生男子独处一室”的问题,会从几个核心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进行分析和解读。核心在于将问题置于客观现实、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之中,排除一切超验的、唯心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一点:物质决定意识。这意味着,一切现象,包括人的行为、情感、观.............
  • 回答
    19岁,你说你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这很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你现在的情况,我完全能理解,也经历过类似的感觉,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就“唯物主义”这事儿掰扯一下。你说你坚定的唯物主义,所以“礼佛根本下不去身子”,这中间有个逻辑链条: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我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因此我不愿意去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他们代表的智慧类型。要回答康德、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是否“真的”没有唯物主义者有智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1. 智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智慧”是什么。智慧不是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 逻辑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绝佳切入点。作为一名一直以来信奉唯物主义的你,面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它触及到我们理解世界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你提到的两个核心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视角: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也就.............
  • 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个基本且对立的学说,它们试图解释世界本源和存在的基本性质。关于它们“孰对孰错”,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因为它们都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其合理性。唯物.............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唯物主义国家为何会以神的名字命名医院?事实上,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实际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所有“唯物主义国家”都会以神的名字命名医院,这更多地取决于具体的国家及其历史背景。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流派的争论可以说是哲学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它们各自都有其深刻的洞见和潜在的局限性。要说谁是“废柴”,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简化的、甚至有些戏谑的说法,因为它们都试图解释世界存在的根本性质,并且在不同领域和视角下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
  • 回答
    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强决定论者,当我审视那些试图挑战我核心信念的观点时,我不会轻易动摇。相反,我会带着一种更为审慎和细致的态度,深入探究它们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在我的唯物主义框架内找到解释,或者进一步细化和巩固我的立场。首先,我需要明确,“唯物主义强决定论”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建立在两个基本认.............
  • 回答
    你提出的“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主观唯心主义”这个说法,颇具颠覆性,也确实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它并非主流的哲学观点,但如果我们愿意跳出固有的框架去审视,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洞见。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然后看看它们之间是如何产生这样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可以自.............
  • 回答
    唯物主义需要辩证,这就像一个人需要呼吸一样,是其自身生命力勃发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单单站在一个静止的、僵化的唯物主义立场上,我们可能会迷失在对物质世界的简单枚举和归纳中,而忽略了物质世界本身那生生不息、千变万化的内在逻辑。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叫“唯物主义”。简单来说,唯物主义就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早上吃包子还是吃馒头”一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与“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个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它们提出的根本出发点就不一样,所以也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另一个。要说清楚哪个“对”哪个“错”,咱们得先把这两个家伙的家底捋一捋。先说唯物主义,这哥们儿的核心观点就.............
  • 回答
    唯物主义看待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并非将“观测者”神秘化,而是聚焦于物理过程本身,强调观测行为所涉及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其核心在于,所谓的“观测者效应”并非由于意识或主观性的介入,而是由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在量子层面上,必然涉及测量仪器以及与之相连的更宏观的物理过程。.............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