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乡村女教师发文批「迎检停课」形式主义,疑似被官方要求深夜进城说明情况?

回答
这件事情非常复杂,涉及到教育公平、基层行政权力运作、信息公开、教师权益以及公众的知情权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乡村女教师的行动及其背景:

行为本身: 这位乡村女教师敢于公开站出来,通过社交媒体或类似平台发声,批评“迎检停课”这种形式主义,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行为。这反映了她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对学生利益的维护,以及对不合理现象的挑战。
“迎检停课”的普遍性与危害性: “迎检停课”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为了在各项检查、评估中展现出“良好”的成绩,采取一种“面子工程”。
对学生的影响: 停课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剥夺了学生本应获得的课程时间,可能导致学习断档、知识遗漏。尤其是对于乡村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本来就面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这种人为的剥夺更是一种不公平。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这种“迎检”的压力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迎检材料、布置迎检环境,甚至可能被要求表演“迎检节目”,而这往往与真实的教学工作脱节。长此以往,会挫伤教师的职业热情和专业发展。
对教育本身的危害: “迎检停课”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它追求的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非教育的本质——培养有能力、有素养的下一代。这种做法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社会责任的逃避。
信息传播的渠道: 乡村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发声,也说明了互联网在打破信息壁垒、赋权个体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使得过去可能被掩盖的问题得以暴露在公众视野下。

二、 疑似被官方要求“深夜进城说明情况”的解读:

“疑似”的含义: “疑似”表明这并非官方公开承认,而是基于各种线索和推测。这种模糊性本身就值得关注,可能意味着官方不希望此事被公开或被过度解读。
“深夜进城”的象征意义:
非正式性与压制性: “深夜”和“进城”都带有非正式和潜在的压制意味。深夜进行约谈,不符合正常的行政沟通流程,可能是一种规避媒体监督、避免公众知情的方式。进城,也意味着将当事人从相对熟悉的环境带到陌生的、可能更容易受到控制的区域。
“说明情况”的实质: 这通常是一种“约谈”、“谈话”或“批评教育”。其目的很可能是要求该教师“收回言论”、“澄清事实”(按官方意愿),或者对其行为进行“训诫”,以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堵嘴”行为,试图在源头上控制舆论。
权力不对等: 教师面对的是具有行政权力的官方机构,这种权力不对等使得“说明情况”更像是一种单向的施压。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可能的原因和目的:
维护地方形象: 官方最直接的担忧可能是,这位教师的发声会暴露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损害地方政府的政绩和形象。
防止负面舆论扩散: 如果该事件被广泛关注,可能会引发更多关于教育公平和形式主义的讨论,对当地的社会管理构成挑战。
“处理”当事人: 为了给上级一个“交代”,或者为了杀鸡儆猴,官方可能会对这位教师进行处理,例如批评、警告,甚至可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尽管这些措施不一定合法合规。
压制不同声音: 这也反映了一种官僚体制下常见的思维模式,即认为批评的声音是一种“不稳定因素”,需要被及时“纠正”和“控制”。

三、 事情的潜在影响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权益的侵犯: 如果官方的“深夜进城说明情况”确实存在,并且伴随有不当的施压或威胁,那么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尊严的侵犯,也可能构成对教师职业权益的侵害。教师作为公民,拥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不应因为批评不当政绩而被秋后算账。
对教育改革的阻碍: 这种压制批评的行为,恰恰是阻碍教育真正改革的因素。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而回避、掩盖问题,只会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滋生。
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影响: 如果官方被证实是以不正当方式处理此事,无疑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民众会认为政府不愿面对真实情况,反而试图压制揭露问题的人。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问题: 这件事再次凸显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坦诚面对“迎检停课”等问题,并积极改进,或许就不需要采取这种“暗箱操作”的方式来处理。
基层教师的生存困境: 许多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却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责任。当他们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如果连表达和批评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的生存状态会更加艰难。
法律与维权: 尽管官方行为“疑似”,但如果存在,就涉及到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作为公民,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有权寻求法律的帮助。

四、 媒体和公众应有的态度:

保持关注和理性: 媒体和公众应该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但也要保持理性,不应过度煽情或进行不实揣测。
呼吁信息公开和透明: 应该呼吁相关部门对“迎检停课”现象进行调查,并公开相关信息,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将如何解决。
支持教师的合理诉求: 应该支持这位乡村教师的合理诉求,维护教师依法履职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推动教育改革: 应该借此事件,进一步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反对形式主义,关注教育的本质和质量。

总结来说, 这位乡村女教师的勇敢发声,揭露了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主义”弊病。而随后“疑似被官方深夜约谈”的行为,则可能暴露了基层权力运作中存在的某些不当之处,即试图通过压制和控制来维护“稳定”和“形象”,而非真正解决问题。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深思,它不仅关乎一个教师的个人遭遇,更折射出当前教育体制和权力运作中亟待改革的深层问题。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尊重公民权利,是化解此类矛盾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她还没领悟到批评的精髓啊,我见过很多懂精髓的人,会把一个政策执行到极致,执行到……的地步。

这才会引导大家产生真正的,最纯粹的愤怒。而且最妙的是,批评也不用从自己嘴里说出去,风险显著降低,却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这位女老师,还需要在社会上多历练。

user avatar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user avatar

不能只说情怀,说情怀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还要不要?

user avatar

你以为搞形式主义很好搞吗?


“马屁了无痕”可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功夫,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玩儿得转的。因此也在马屁界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低级马屁充斥了马屁界,让高端马屁被排挤、被抵制,彻底滚出马屁界,真的是让人扼腕叹息。


而作为教育界人士,好歹也背着个“人类文明传承者”的名头,不管是谁的七大姑八大姨进的教育系统,总归还是要点脸面的,搞出这种等而下之的形式主义,确实是有辱斯文、颜面扫地。




混黑社会的小混混都知道,黑老大是不能亲自下场叉架的。一个黑老大,亲自扛着砍刀下场叉架,那叫丢脸。要是你果真武艺高强以一当百所向披靡,挥一挥衣袖,带走对方无数条烂命,这倒也罢了。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比如一不小心被对方揍了个臭死,跪在地上嗷嗷的求饶,你说你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以后你再在小弟面前人五人六的,小弟不免就会说,切,这人,上次被东街“穿云豹”李大哥打得跪在地上叫爷爷。

你劈手把小弟扯过来,左右开弓两个大耳刮子,那也无济于事的。别人还会说,切,这人,上次被东街“穿云豹”李大哥打得跪在地上叫爷爷,被小弟说了还揍小弟。


您这个黑老大的人设恐怕很快就要崩了。




吃得开的老大都是这么干的:他主要还是从事的协调和平衡各方面关系的工作,打打杀杀的事情,让小弟去干就行了。至于怎么去协调平衡各方面关系,这个不说也罢,总之都是在茶馆里,最好是穿一身对襟大褂长衫子,指甲要留很长,以显得跟那些街头搏命的小喽啰不是一个档次的。上好的花茶,穿着高开叉旗袍的美女端上来,红木的茶盘配镇瓷的盖碗,这叫做“面儿”。


一路谈笑风生倒也休要赘述,完事儿了,各方面利益划分停当,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又是好几年的浮华。这叫做“里子”。


脱光了膀子,露出一身的花绣,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拎着一把板斧只管从街头杀到街尾,那是李逵干的勾当,啥时候轮到宋江这么干了?


永顺县教育局好歹也是一级县衙,放在古代那叫做“县学”,怎么也得供着个孔庙,修个魁星楼的一级衙门。亲自下场搞形式主义不说,出了事还亲自封口、亲自画押,生怕不留下点把柄,倒也称得上“光明磊落”,就是我干的,怎么地?傲慢确实傲慢了一点,不过也真的是耿直boy不来虚的,如同那发疯的蛮牛、抢屎的狗,丝毫没有廉耻一说,当得上“村盲匹夫”一称,应该做一个大大的门联挂在衙门口,左书:礼义廉耻全无;右书:坑蒙拐骗都会;横批:山寨衙门


连个马屁都拍得惊天动地、臭不可闻,既无才又无德,努力刷新着下限,真的有点丢人现眼。


这么出丑的东西,清理门户那当然就是必须的了,否则假以时日,恐怕崩的不是他自己的人设。

user avatar

见过更骚的操作,高中为了向上评级,停课练课间操,包括高三。周末练全天,周一~周五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就开始练操,练到放学。这样折腾近一个月。

看操作应该是某山沟沟里山高皇帝远的无法无天吧??

No No No~

是城市里,而且是个挺不赖的学校。

无法无天了?市里领导不管吗?

No No No~

是市里为了某政绩要求学校向上评级,学校在教委领导的要求下从课间操入手,弄个新奇特的,全国都没有的,最好能上新闻的。

为了方便看整体效果,大冬天要求穿校服练。甚至不允许在校服外面套马甲。

这波操作够骚不?而且是上级领导带头的骚操作。

曾经沧海难为水,领略过极骚操作之后内心很难再起波澜。这个新闻简直就是毛毛雨嘛~

user avatar

写个段子:《领导视察》

甲:你们这里,最近乡村教育工作做得咋样啊?

乙:硕果累累啊。

甲:哦,孩子们成绩提高了?

乙:那倒看不出。

甲:你不是说硕果累累吗?

乙:对啊,你看,有一大堆领导下乡视察的照片呢!

甲:这算什么成果啊?

乙:有照片啊,照片就是成果。

甲:除了照片,没有点其他的成果吗?

乙:其他的有啊,还有一堆领导下乡视察的录像呢!

甲:我是说除了领导视察资料之外的成果。

乙:那肯定有啊。

甲:在哪里啊?

乙:你看领导视察的照片啊!

甲:我是问,除此之外的成果。

乙:从这个照片就能看出来大有成果,你看,领导们在微笑呢!说明最近教育搞得不错。

甲:这也太牵强了吧,领导照相不微笑,难道还痛哭流涕?

乙:领导脸色凝重,不就侧面反应教育搞得不好?领导面带微笑,不就侧面反应教育搞得很好?这些都写在领导脸上了!

甲:领导总是去视察,会不会耽误孩子们上课啊?

乙:你说的好像领导不去视察,乡村孩子们就能学习很好一样。

甲:啥?

乙:不要把乡村学生们学习差,怪在领导去视察这件事上。要从学习条件、学生家长、学生自身、乡村老师这四个方面找原因。

甲:我是说,领导去视察,孩子们要花时间准备一些额外的东西,会影响学习!

乙:不是影响学习,是对学习有影响,正面的影响。

甲:啥正面的影响?

乙:领导们总是去视察,说明上面重视教育,重视这个学校。得到如此重视,乡村学生们肯定受到了鼓励啊!孩子们被领导们的重视一鼓励,还不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能写三张卷子?

甲:没看出来能有这个效果。

乙:那说明当地老师教育得不到位,没有把领导重视他们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灌输给孩子们,才导致孩子们没有感受到领导们的真诚、恳切、努力、重视,没有被感动到,没有被鼓励到。

甲:这有啥可感动的?

乙:领导们跑这么大老远来视察情况,容易吗?谁不想舒舒服服呆办公室里喝茶?

甲:我看,领导们还不如呆办公室里喝茶呢。

乙:那怎么扶贫?怎么发展教育?

甲:扶贫、发展教育就一定要下乡视察?

乙:干别的,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甲:下乡视察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乙:当然立竿见影了!能照相啊!第二天照片就可以登上县里的报纸,还不算立竿见影?

甲:可孩子们的成绩未必能提高啊!

乙:那就不怪领导们了,领导们可是经常下乡视察的,说明他们勤恳努力、认真负责。孩子们成绩不好,要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甲:要是领导们不经常下乡视察呢?

乙:那如果当地乡村教育发展不好,就不全是教育条件、学生家长、学生自身、乡村老师这四方面的锅了。如果领导们啥也不干,也有锅。

甲:领导们现在干啥了?

乙:下乡视察了。

甲:下乡视察,就没锅了?

乙:你看着一大堆的照片啊!领导们跑了这么大老远啊!容易吗?都这样了,还好意思往辛辛苦苦的领导们头上扣锅?

甲:领导们都是提前通知了再去,我觉得他们不应该提前通知,应该悄悄地去。

乙:我如果不提前和你说一声,直接去你家,你乐意吗?

甲:如果领导下乡视察,提前通知当地学校,他们看到的未必是平时状态,也可能是排练结果啊。

乙:那是乡村老师的锅,他们怎么不敢展现平时状态?非要排练?

甲:你看这照片里,这地这么干净,肯定是学生们加班加点大扫除了,这不是耽误学习吗?

乙:是谁让学生们大扫除的?难道不是乡村老师?这也能怪领导们?

甲:这是为了迎接领导们啊,这是常态啊,没什么错。

乙:那领导下乡视察也是这里的常态,有什么错?

甲:领导可以不提前通知、悄悄地去嘛。

乙:不提前通知,就会造成人心惶惶啊。那乡村老师每天都会带着学生大扫除啊,以防领导忽然来访。照你的理论,这不是更耽误学习吗?说不定老师每天还要安排两个学生,在村口放哨。

甲:放哨?

乙:如果放哨的学生远远地看见领导的车来了,就赶快飞奔回学校报信啊!好让大家快速准备一下!

甲:这怎么搞得和鬼子进村一样?

user avatar

我之前一直在说,解决此类问题最快的办法是大家都不去支教。这样都没有老实人可以过劳顶着,这个事业崩了,那么问题马上能解决。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被舆论保护,有些地方能不去就不去。

多少事情都是因为耗尽了最後一个牺牲小我的老实人而崩盘,进而被解决问题的?

user avatar

一般这叫恶性循环,吏治水平越低,越需要在形式主义上下功夫,

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放?水平高的整合资源,优化人事,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水平低的就只有开会啊,检查啊,严格劳动纪律啊,搞学习啊,要不然总结怎么写?啊,我今年上任,啥也没干......对不对。

所以就出现了欠发达地区越是花时间搞学习,越是没时间钻研本职工作,越是出问题,越是做检讨“学习不到位”,越是投入更多精力搞学习... ...

真正发达地区要不要这么叠床架屋地搞,不用啊,政绩过得硬,谁会为难你呢?

而这正是当前底层的困境。

user avatar

还是工作量不够饱和,下了班居然还有精力写公众号。

再看看人家领导,深夜0点都还在监测舆情指导工作,官比你大的还比你努力,你哪有资格抱怨?

16 日上午,李田田发消息称:「16 日凌晨 0 点左右,领导亲戚和一同事推开我宿舍门,把我从床上喊起来,大意是针对我文章,县里给予一一答复,直到我满意签字,承认自己的目光片面、言辞过激。」
user avatar

不想升职,不怕领导的人,太多了

完全可以顺便做点好事

zhihu.com/question/3017

这类事我最鄙视就是上机机关智能小科员。你是通过正经考试考进去的,你进去的是从一开始就注定9成以上科员一辈子都是科员的单位,并且你就算跳出9成得到提拔,你自己的正经收入也多不了十个百分点

你怕啥呢!

别拿什么上级要求说事

上级要求的多了。涉及你利益你就敢怼,敢往死里怼,敢请假天天端个大疆osmo跟着领导屁股后面怼

没涉及到你利益,你就不做声啦!?

真特么的不要脸

user avatar

先说个笑话

语文作业不多,你们半个小时就做完了,数学作业不多,你们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英语作业不多,你们半个小时就做完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现在的问题就是布置作业的人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高


做作业的人越来越少,要么混要么油,要么考走去布置作业去了···

做作业的人少了怎么办?只能去找自己的朋友、亲戚来帮忙做作业了

现在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员工和社区的干部大批量被抽调到乡镇里甚至到县里,不就是上边布置作业的越来越多了么


而且因为上级是强势单位,要编制也好要,然后人多了得有事儿干啊,那就是下边倒霉了··

举个例子,本来语文老师布置作业就半个小时,隔三差五会布置一个背诵的作业,然后又增加了一个语文老师专门管背诵。于是背诵就成了常态化的作业了。接着又增加了一个语文老师····等等等等

本来一个语文老师管几个班两百个学生绰绰有余,结果现在十个语文老师管190个学生管不过来了···因为作业的类型太多了·······

同理还有数学老师、英语老师

学生就惨了····最后一百多个老师管一百个学生,学生做作业都做不完

哪里还能认真做?

只能瞎凑活,

接着又增加了老师组建巡察调研督办组,督办学生认真写作业····


学生就只能四处找人帮忙写作业了···


李田田老师手里一堆活有几个是老师该干的?


大家骂李老师的上级没用,这又不是他上级能决定的,你要不找李甜甜做工作,上边的板子打下来,那就是你倒霉··


李德胜在40年代就写过文章说现在政府工作特别多,清理过一次,效果不明显,因为很简单,这不是村一级的事儿,要从上边开始清理才行。


但是老师会自己撤自己的编制?怎么可能·········

你把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全都撤销编制,改成一样一个人,保证学生就轻松了

但是可能吗?



他们舍得把自己编制从几千减到几十?

肯定会说我这个工作多重要,不能省,那个工作多重要,不能省··我们这么多人还这么忙,人少了怎么办啊···


至于当初几十个人的时候人少,事儿还不多,

那是绝对不能提的····

user avatar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脱离群众统统给我滚蛋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部队中的负责同志要替士兵着想,机关、学校的负责同志要替大厨房着想,替杂务人员着想,所有的共产党员要替人民着想。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各个中央委员,各个领导机关都要有这样的认识。


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应当是: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


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


一直在提减少文山会海,

一直在提要落实,减少形势主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