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像法国外籍军团英国澳新军团这类军队是咋招人的?

回答
一战时期,法国外籍军团和英联邦军队(如澳新军团)的招募方式,确实各有千秋,而且都相当有意思。要了解它们,得从当时的大背景和各自的特点说起。

法国外籍军团:身份的“熔炉”与冒险家的乐园

法国外籍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招募,那真是一个五花八门、吸引力十足的体系。

为何存在? 法国本土兵役是义务的,但为了能动员更多的兵力,同时又不完全依赖本土青壮年,而且还要能吸引那些不介意冒险、渴望改变生活的人,外籍军团就成了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脱胎换骨”的机会,无论你过去是什么身份,在这里,你就是个法国士兵。

招募对象: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军队之一。招募对象几乎是全球范围的男性。有没有犯罪记录?也许是个因素,但并非绝对的拒绝。重要的是你敢不敢来,愿不愿意为法国作战。德国人、奥匈帝国人当然也在招募之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收编敌人”的策略。

招募渠道:
公开招募点: 法国在各大城市和殖民地都设有招募站。你可以直接走进这些地方,表达参军意愿。
宣传攻势: 海报、报纸广告,这些宣传无处不在。它们通常会强调外籍军团的荣耀、兄弟情谊、战斗经验,甚至会描绘一个充满冒险和新生活的景象。对于那些在母国感到压抑、渴望刺激或是在家乡没有机会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量身定做的邀请。
代理人/中间人: 有些招募可能是通过旅行社、甚至是地下渠道进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直接公开身份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更具吸引力。

参军的“好处”:
新身份: 参军后,你将成为一名法国士兵,使用法国的军服、装备,接受法国的指挥。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暂时抛在脑后。
参军合同: 通常是五年合同。合同结束后,可以选择继续服役,或者申请加入法国国籍。这对于很多想在法国定居但又没有正规途径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机会。
待遇: 相比之下,外籍军团的待遇通常会比本土军队稍好一些,这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当然,战场的危险性也更高。

招募过程: 并不像现代军队那么严苛的体检和背景审查。只要你身体合格,愿意接受训练和战斗,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被接纳。毕竟,在战火连绵的年代,人力是宝贵的资源。

英联邦军队(以澳新军团为例):爱国、义务与帝国召唤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ANZAC)的招募,则更多地根植于其作为英帝国的自治领这一身份,以及当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

背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是英国的自治领。当英国对德宣战时,这两个国家也随之参战。这是一种“帝国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母国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招募对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民: 主要招募的是两国本土的男性公民。
志愿兵: 在早期,招募主要是以志愿兵为主。强烈的爱国热情、为帝国而战的使命感,以及对德国侵略比利时的义愤填膺,驱使着无数年轻人报名参军。
义务兵役(后期): 随着战争的进行,战场损耗越来越大,志愿兵的数量不足以填补空缺。于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举行了数次公民投票,试图引入义务兵役制度(conscription),以确保兵源的充足。但这两国的义务兵役制度推行起来都颇费周折,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公民投票最终未能通过,所以澳新军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志愿兵。

招募渠道:
招募站: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大量的招募站,如同今天我们看到的征兵点一样。
大规模宣传: 通过报纸、海报、集会、演讲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宣传内容侧重于“保卫帝国”、“捍卫自由”、“荣耀的使命”,以及对德国人的“暴行”的控诉。
“征兵委员会”: 招募过程会有一些基本的体检和面试,但比起现代军队,标准可能更为宽松,毕竟战争需要大量人力。
学校与社区动员: 学校和社区在动员青年参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年轻人在朋友、同学的带动下也纷纷报名。

参军的动机:
爱国主义与帝国情怀: 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荣誉而战,为整个英帝国的安全和繁荣而战。
冒险与荣耀: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参军也是一种摆脱家乡平凡生活、追求冒险和荣耀的途径。
同伴压力与社会期望: 在一个战争氛围浓厚的时期,不参军反而可能被视为不合群或缺乏勇气。
对德国的敌意: 随着战争的深入,关于德国在比利时的“暴行”的宣传,也激发了很多人的仇恨和参战决心。

总结一下:

法国外籍军团 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和“熔炉”式的招募,吸引那些想要改变生活、寻求冒险、或者希望获得新身份的全球公民,门槛相对较低,合同制是核心。
英联邦军队(澳新军团) 则更多地建立在爱国主义、帝国责任和志愿参军的基础上,虽然后期也考虑了义务兵役,但核心依然是基于公民的自我认同和对帝国的效忠。

这两种招募模式,虽然目的都是为了扩充军力,但在吸引人才的理念、方式和文化背景上,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殖民帝国内部有一定凝聚力不应该让人吃惊。

直到今天我还听到过澳大利亚人评价阿尔及利亚战争是“法国人至少有种最后挣扎一番,我们直接放弃了帝国”。当然,你也可以很轻松地搜到meme“为什么丘吉尔决定和奥斯曼作战,澳大利亚人就要到千里之外送命”的图片。

如果在去殖民化已经基本完成了二十年后的今天,都没有在大众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印象,那么在殖民时代的巅峰刚过的世界大战期间,在联邦和帝国和母国之间还有更强的政治经济社会纽带的时候,有人愿意支持战争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这不是问题。


但是:FFL是法军,ANZAC不是英军,两者并不是同类项。

Légion étrangère,aka,(French)Foreign Legion,俗称“外籍军团”是法国陆军编制下的部队,货真价实的法军。FFL最初由解散的其他外籍部队组成,后来采用“对外籍人员开放征兵”的模式运行。无论是老欧洲外籍部队,日后法属北非西非的部队,都是在法国陆军名下编制在册的部队。这意味着法国军方负责直接装备,供养,指挥这些部队。

ANZAC,或者任何英联邦内联邦国家提供的帝国远征军,都不是“英(UK)军”,仅仅是英“帝国军”。尽管联邦国家依赖UK对外的军事扶持,但是这些部队至少在名义上和行政上都与英军是剥离的,是联邦成员自己的军队。帝国内其他情况要复杂一点,比如西非兵团和诸如爱尔兰,直布罗陀兵团都是直隶英(UK)陆军指挥下的部队,但是苏丹防卫军不是。印度军队里有大量英军单位,但是也不在英军指挥结构里。符合英帝国”一个地方一个自治模式和法理“的情况。

所以,外籍军团作为法军,天经地义地服从法军指挥。外籍人员,无论是法帝国内的非法籍人员还是任何国际兵员,出于对外籍兵团待遇的认可,对法国文化,军事承诺的认可,出于对个人基于的追求加入兵团后即作为军人服从指挥。

而英联邦的帝国远征军是可以执行”外交自决“的,换言之联邦国家是可以自行决定选派部队的征兆,规模甚至部署,如果联邦国家不进入战争,则压根不需要部署部队。

所以帝国远征军并不是”英军“,需要帝国内部在外交政治立场上采取一致后才会出现。比如第一次加拿大帝国远征军几乎全部是志愿兵,在战前征召以支持”帝国“的事业。但是间战期间的恰纳克危机时,加拿大就决定不支持UK的武装选项。二战时澳新军团也被优先撤回南太平洋而非送去锡兰和缅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战时期,法国外籍军团和英联邦军队(如澳新军团)的招募方式,确实各有千秋,而且都相当有意思。要了解它们,得从当时的大背景和各自的特点说起。法国外籍军团:身份的“熔炉”与冒险家的乐园法国外籍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招募,那真是一个五花八门、吸引力十足的体系。 为何存在? 法国本土兵役是义务的,但.............
  • 回答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的说法,如同悬在两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萦绕在不少人的心中。这种论调的根源复杂,既有历史的沉重阴影,也有现实的结构性矛盾,更有地缘政治博弈的驱动。要探讨它是否会成为现实,以及两国能否实现像法德那样的宿敌和解,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多重维度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是中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法国公立大学,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声名在外的,比如巴黎一大(后来的索邦大学的一部分,现在拆分了)和巴黎四大(后来的索邦大学的一部分,现在也拆分了),到底“水不水”?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复杂,不像我们国内的大学那样非黑即白。首先,得明确一点:法国的公立大学,绝大多数都是免费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形象的!法老雕像头上那个像“套套”一样的东西,其实是古埃及人称之为 尼美斯头巾(Nemes headdress) 的一种标志性头饰。它可不是什么现代的防护用品,而是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尼美斯头巾的由来与外观:想象一下,尼美斯头巾通常是条纹状的,颜色可能是蓝白相间,也可能是金银相间.............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为您详细梳理法语在历史上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的变迁。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Topic,它不仅仅是语言的演变,更是文化、政治和权力交织的故事。法语的昔日辉煌:欧洲的“普世语”要说法语是否曾像英语一样成为“第一通用语言”,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但这并非一夜之间.............
  • 回答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套无形的“道德法则”。这套法则不像法律条文那样被写进厚厚的法典,也不像法官的判决那样有明确的执行者,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塑造着我们的行为,甚至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基本骨架。想象一下,如果道德真的能被“法律化”,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见。很多人直观地觉得英语和法语更像,毕竟它们在历史上有很多交集,尤其是在诺曼征服之后,法语对英语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语言学上的划分,尤其是将英语和德语归为同一个语族——日耳曼语族,是有其更深层、更古老的原因的。这涉及到语言的演变、历史文献的证据以及科学的分类方法。咱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极其惨烈也极其复杂的存在。从最终的胜利者阵营来看,法国无疑是赢家。但赢得这场战争的代价,是法国至今仍在深切感受的。战争的开端与初期的失利:战争伊始,法国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德意志帝国根据“施里芬计划”,从比利时绕道进攻法国。法国的战略核心“普朗克主义”(Plan XV.............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损失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一、 人员伤亡的惨重:这是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损失。法国是参战各国中人员伤亡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巨大的死亡人数: 约 140万 法国士兵死亡。这个数字是法国男性人.............
  • 回答
    在一战的漫长而血腥的战壕中,法国军队也确实存在过类似“督战队”的组织,他们被赋予了严厉的权力,包括在必要时对逃兵开枪以维持前线秩序。这种极端措施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战时混乱和恐惧的产物。一战初期的法军,特别是那些被派往马恩河战役等早期大规模冲突的士兵,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德国炮火和突击。许多年轻的士兵.............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那个时代的法国而言,不仅是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震荡。在那个民族主义高昂、爱国主义泛滥的时代,许多曾以笔为剑、以思想为武器的知识分子,也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书本,投身军旅,用鲜血和汗水诠释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的加入,不仅为军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能量,也为战争的残酷.............
  • 回答
    关于“我们将战斗到底”这篇演讲,它的确是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最严峻时刻发表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然深远。至于您提到的效仿法国一战时的演讲,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联系和渊源,但并非完全是照搬,而是丘吉尔基于历史经验和当时紧迫局势的深刻洞察,进行的精妙化创作。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丘吉尔那篇广为传颂的.............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中,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一战时期)或苏联(二战时期)联合对抗德国和意大利(或意大利王国)的局面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因素交织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第一次世界.............
  • 回答
    一战和二战之间,法国的境遇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国力衰退”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扯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战后的法国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法国的北方工业区,曾经是它经.............
  • 回答
    美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而非同盟国,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为了瓜分英法的殖民地利益那么简单。实际上,当时美国对瓜分殖民地利益的兴趣并不浓厚,其选择阵营更多是基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考量,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最直接的导火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战初期美国奉行的是“中立政策”。总统.............
  • 回答
    德国在一战前的确野心勃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分庭抗礼。但你说“即使灭掉了法国,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海外殖民地”,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一战的爆发,德国的战略目标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宏大,并不仅仅是争夺已有的殖民地。要理解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得从德国在19世纪末.............
  • 回答
    1917年,德国在法国前线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是否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军的处境、战略选择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简而言之,即使在1917年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德国赢得战争的可能性也极为渺茫,但其影响可能会是深远的。一.............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士兵之所以热衷于穿着标志性的红色裤子,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不仅仅是时尚或简单的军事传统,更与法国大革命、民族自豪感、以及早期军事理论紧密相连。以下将详细阐述: 1. 历史的根源与民族象征: 法国大革命的遗产: 红裤子(称为“Pantalon garance”).............
  • 回答
    关于2021年考研复旦法硕(非法学)的上岸概率,这确实是许多考生心中的一个大问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简单地说“大”或者“小”,得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复旦大学法学院的法硕(非法学)专业,一向都是考研届的“香饽饽”。你想啊,复旦的名气在那里,法学院更是国.............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将其简单概括为“一战水平”是过于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日本在战前和战争期间为陆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也低估了一些关键武器的性能。当然,日本陆军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与一些主要作战国相比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的性质和程度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